第 106章 天公不作美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混亂不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充州。
西川路南境,再往南幾百裏,越過蔣州、榕州便是廣南西路。
元昊所領天聖餘孽蠱惑山民所發動的叛亂,禍及十州之地。
不過嶺南地區地形複雜多變,山高林密,九曲十八彎,山民們依山伴水而居,多數都是聚集在深山老林之中,朝廷管理起來極不方便。
是以針對嶺南地區的山民們,朝廷也推出了相應的政策,即山民自治。
山民們性子大多散漫,不過這麽多年下來,受到中原主流文化的熏陶,倒也開始有了與漢人合流的趨勢。
不過山民之中,也有那等緊守祖宗教條不放,故步自封的人存在,而且還不在少數。
山民們雖然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本族的文化也僅僅隻是靠曆代人口口相傳,言傳身教才傳承下來。
可山民們的來曆,最早的話,卻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與軒轅皇帝逐鹿中原的蚩尤所帶領的九黎一族。
這些山民原本居住山中,過著自給自足,不和外界接觸的生活。
可隨著朝廷的興盛、民生的恢複,經濟的空前發展,無數百姓走出家門,做起了行商,通過四通八達的水路陸路,走向全國各地。
山民們雖然是世世代代居於山中,甚少與外界交流,可隨著山民們的數量不斷增多,族群不斷壯大,他們對於生活物資的需求也在逐步擴大。
稻米、麵粉、油、鹽等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耗日益增多,對於山民們而言,已然無法再像他們的先祖一樣,做到自給自足。
好在嶺南大山之中,物產豐盈,什麽珍惜的野物,珍貴的藥材,在外邊難得一見的好東西,在大山裏頭卻並不缺少。
山民們用這些東西,和過往的行商們,進入附近的城鎮,交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
山民們和外界的聯係自然也逐漸增多。
針對這些團結且不怎麽服教化的山民們,朝廷也沒有采取強硬的措施,而是讓山民自治,但卻不允許山民們訓練軍隊。
不過山民們生在山中,終日與惡劣的環境做鬥爭,便是半大的孩子,也都是身手矯健的好手,更莫說山民之中的成年男子們了。
充州城內,縣衙之中,隨著山民被煽動造反,嶺南地區的十多個州縣,也被山民和叛賊們裏應外合陸續都給攻占了。
顧二花了好大的氣力,才在承州城打敗了前來進犯的叛賊大軍,而後一路南下,連續收複遵義和充州兩地。
可到了充州,顧二卻犯起了難。
首先是季節到了春夏之交,雨水多了起來,連綿的陰雨天,就像是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顧二帶著大軍,被困在城裏已經有將近將近一個月了。
雨勢不休,神武軍仗之橫行的火器就沒法使用,隻能屯在倉庫裏頭,還得派出大量人手小心的看管著,不能近火,更不能進水。
雖然這次顧二帶來的一萬人馬,多是淮南人士,可對於嶺南地區多變的惡劣天氣,尤其是春夏之交的這個時候,不少兄弟都病倒了。
好在神武軍製度完善,顧二也做足了準備,在軍中配備了大量的郎中和藥童,而且神武軍的將士們大多體格強健,提抗力不算弱,倒也沒有出現那種一倒就是一大片的情況。
雖然將士們體格強健,可顧二卻不敢貿然帶領將士們冒雨出戰,和徐章待在一塊兒久了,顧二對於流感這些傳染性極強的疾病,也有了一定的認知。
雖隻限於皮毛,卻也知道,春夏之交,氣候開始轉暖,但雖是都有可能出現反差,正是流感肆虐的時候。
若是治療的不及時,不恰當的話,一旦爆發起來,情況可輕可重。
顧二不敢去賭,因為這涉及到萬餘兄弟的性命。
而且顧二之所以煩悶,是因為叛軍趁著如今大軍被雨水困在充州城,正繞過兗州,顧二和神武軍主力所在,四處襲擾周邊的城鎮。
承州方麵,就已經來了三次求援的書信。
好在上一次攻克承州之後,顧二就在城裏留下了兩千人馬駐守,遵義與叛軍直接接壤,城內駐紮的有三千大軍。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顧二所在的充州城裏,有五千大軍駐紮。
三城互為犄角,守望相助,攔在了叛軍北上的必經之路上,防止叛軍進入西川府腹地,周遭其餘的小城鎮之中,也駐紮了數百到千餘人不等的地方指揮營。
叛軍數次襲擾遵義和承州無果,便向這些地方指揮營駐守的城鎮堡寨而去。
近月以來,陸陸續續發生了數十起大大小小的戰鬥。
雙方之間互有勝負。
原本有著山民加入的叛軍實力要勝過這些本地的指揮營的,可駐紮在三座大城之中的神武軍卻不會坐視叛軍攻打友軍而不理會。
也正是因為有著神武軍充當救火隊,雙方之間才互有勝負。
顧二心煩,更心煩的是徐文。
徐文是火器營的指揮使,如今陰雨綿綿,一同來嶺南的步軍營、神射營還有神臂營都有事情做,就他的火器營,隻能整日窩在營裏,每天隻能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其他的什麽也做不了。
兄弟們都快呆的發黴了,不少兄弟都已經開始有怨言。
好在神武軍軍紀森嚴,沒出現什麽其他岔子。
甚至有些膽子大的,已經開始指著老天爺罵了。
沒法出戰,就等同於沒法殺賊建功,那就沒有賞錢,沒有功勳,也不能升官,莫說是底下的軍士了,就是火器營的都頭隊率這些將官們,也曾不止一次的找到徐文抱怨。
可老天爺不給麵子,徐文也沒奈何。
不過對於顧二,徐文還是頗有信心的,是以一直在努力安撫手下人的情緒,沒有讓這些事兒給顧二添麻煩。
就在這艱難的等待之中,五月漸漸就到了尾聲。
叛軍原本已經被顧二打的有些低沉的士氣,也因為這一個多月以來,顧二帶領的官軍的不作為,逐漸有了回升。
尤其是在和官軍進行了不下數十場,但卻勝了大半的交鋒之後,更加增添了這些叛軍的自信。
福泉山,在嶺南眾多的山川之中,隻是最不起眼的一座。
既無險要的山勢,也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佳地利。
可福泉山卻是嶺南一眾山民之中,勢力最為龐大的一股盤踞之處。
元昊所領的叛軍大營,自然也就選擇了這裏做大本營。
福泉山位於候州境內,往東是蔣州,往西是羊州,東北便是顧二所在的充州,西北就是遵義。
大營之中,一席滾黃龍袍的元昊坐在上首,左側坐著的全是一群奇裝異服的中老年人,右側第一任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相貌生的倒是和元昊有三四分相像。
這便是當初在淮南和元昊一樣自官軍手中逃掉了的元昊次子元武。
元武之後,便是天聖教剩下的和重新提拔起來的一眾高層。
“父皇,現如今官軍主力龜縮在充州,隻要咱們打下遵義,再那些承州,充州城內的官軍主力,就是咱們的囊中之物,到時候咱們想把他們捏圓了還是揉扁了都由咱們自己做主。”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
山民之中,黑山族的一位耆老搖著腦袋說道:“太子殿下莫非忘了,當初咱們是怎麽兵敗承州,又是怎麽丟了遵義和充州的?”
元武冷聲道:“官軍不過是仗著火器之利罷了,不才和官軍也打過不少交道,對於他們仗之橫行的火器也了解一些,如今連月陰雨,官軍的火器隻能擺在庫房裏頭吃灰,正是咱們出手的好時機。”
元武衝著元昊拱手禮道:“父皇,這一個多月以來,咱們試探了那麽多次,確確實實沒見官軍用火器禦敵,可見咱們之前的推測都是正確的。”
元昊也不住點頭道:“武兒說的不錯,官軍不過是仗著火器犀利罷了,如今連月陰雨,火器無法使用,現在的官軍,就是沒了牙的大蟲。”
山民方麵,又一個老者說話道:“縱使是沒了牙的大蟲,那也是大蟲,月餘以來,咱們和官軍的交戰,雖然勝多敗少,但對上的多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廂軍,這次官軍的主力,可是從東京來的禁軍,戰力可不是這些疏於訓練,軍備老化嚴重的廂軍能比的·····”
“長老這是長他人誌氣,滅咱們自己微風!”元武有些不忿的道。
天聖教一方和山民一方,如今分作兩派,在大廳裏頭各抒己見,爭執不下。
山民們見識過神武軍的強大,如今雖然沒了火器,可還有強弓硬弩,還有那箭矢難透的甲胄,若是在山林之中廝殺,便是再多的官軍,山民們也不見得會有半點害怕,可現如今是要攻城野戰,在正麵戰場之上和官軍硬剛。
說老實話,山民一方的族長和長老們,每一個看好這一做法。
每一個山民,都是每一族族長和長老們的族人,是族中的壯勞力,是他們家中的頂梁柱,每損失一個人,山民們的實力就被削弱一分。
不似這些外來的天聖教,靠著忽悠和糊弄,一波接著一波的百姓替他們賣命,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能再長一茬。
是以在出兵之上,山民一方,大多都是持反對意見,可天聖教一方,卻都統一元武的建議,而且一個個都躍躍欲試,想要建立功勳,得到更多的金銀和美女。
雙方各執一詞,爭執許久,彼此都說服不了對方。
最後還是元昊攔住了眾人繼續爭辯的趨勢,目光投向左側山民之中坐在最上首的那位杵著拐杖的老者身上。
沉聲幽幽問道:“不知大祭司有何良策?”
······
西川路南境,再往南幾百裏,越過蔣州、榕州便是廣南西路。
元昊所領天聖餘孽蠱惑山民所發動的叛亂,禍及十州之地。
不過嶺南地區地形複雜多變,山高林密,九曲十八彎,山民們依山伴水而居,多數都是聚集在深山老林之中,朝廷管理起來極不方便。
是以針對嶺南地區的山民們,朝廷也推出了相應的政策,即山民自治。
山民們性子大多散漫,不過這麽多年下來,受到中原主流文化的熏陶,倒也開始有了與漢人合流的趨勢。
不過山民之中,也有那等緊守祖宗教條不放,故步自封的人存在,而且還不在少數。
山民們雖然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本族的文化也僅僅隻是靠曆代人口口相傳,言傳身教才傳承下來。
可山民們的來曆,最早的話,卻可以追溯到炎黃時期,與軒轅皇帝逐鹿中原的蚩尤所帶領的九黎一族。
這些山民原本居住山中,過著自給自足,不和外界接觸的生活。
可隨著朝廷的興盛、民生的恢複,經濟的空前發展,無數百姓走出家門,做起了行商,通過四通八達的水路陸路,走向全國各地。
山民們雖然是世世代代居於山中,甚少與外界交流,可隨著山民們的數量不斷增多,族群不斷壯大,他們對於生活物資的需求也在逐步擴大。
稻米、麵粉、油、鹽等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耗日益增多,對於山民們而言,已然無法再像他們的先祖一樣,做到自給自足。
好在嶺南大山之中,物產豐盈,什麽珍惜的野物,珍貴的藥材,在外邊難得一見的好東西,在大山裏頭卻並不缺少。
山民們用這些東西,和過往的行商們,進入附近的城鎮,交換生活所需的必需品。
山民們和外界的聯係自然也逐漸增多。
針對這些團結且不怎麽服教化的山民們,朝廷也沒有采取強硬的措施,而是讓山民自治,但卻不允許山民們訓練軍隊。
不過山民們生在山中,終日與惡劣的環境做鬥爭,便是半大的孩子,也都是身手矯健的好手,更莫說山民之中的成年男子們了。
充州城內,縣衙之中,隨著山民被煽動造反,嶺南地區的十多個州縣,也被山民和叛賊們裏應外合陸續都給攻占了。
顧二花了好大的氣力,才在承州城打敗了前來進犯的叛賊大軍,而後一路南下,連續收複遵義和充州兩地。
可到了充州,顧二卻犯起了難。
首先是季節到了春夏之交,雨水多了起來,連綿的陰雨天,就像是老太太的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
顧二帶著大軍,被困在城裏已經有將近將近一個月了。
雨勢不休,神武軍仗之橫行的火器就沒法使用,隻能屯在倉庫裏頭,還得派出大量人手小心的看管著,不能近火,更不能進水。
雖然這次顧二帶來的一萬人馬,多是淮南人士,可對於嶺南地區多變的惡劣天氣,尤其是春夏之交的這個時候,不少兄弟都病倒了。
好在神武軍製度完善,顧二也做足了準備,在軍中配備了大量的郎中和藥童,而且神武軍的將士們大多體格強健,提抗力不算弱,倒也沒有出現那種一倒就是一大片的情況。
雖然將士們體格強健,可顧二卻不敢貿然帶領將士們冒雨出戰,和徐章待在一塊兒久了,顧二對於流感這些傳染性極強的疾病,也有了一定的認知。
雖隻限於皮毛,卻也知道,春夏之交,氣候開始轉暖,但雖是都有可能出現反差,正是流感肆虐的時候。
若是治療的不及時,不恰當的話,一旦爆發起來,情況可輕可重。
顧二不敢去賭,因為這涉及到萬餘兄弟的性命。
而且顧二之所以煩悶,是因為叛軍趁著如今大軍被雨水困在充州城,正繞過兗州,顧二和神武軍主力所在,四處襲擾周邊的城鎮。
承州方麵,就已經來了三次求援的書信。
好在上一次攻克承州之後,顧二就在城裏留下了兩千人馬駐守,遵義與叛軍直接接壤,城內駐紮的有三千大軍。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顧二所在的充州城裏,有五千大軍駐紮。
三城互為犄角,守望相助,攔在了叛軍北上的必經之路上,防止叛軍進入西川府腹地,周遭其餘的小城鎮之中,也駐紮了數百到千餘人不等的地方指揮營。
叛軍數次襲擾遵義和承州無果,便向這些地方指揮營駐守的城鎮堡寨而去。
近月以來,陸陸續續發生了數十起大大小小的戰鬥。
雙方之間互有勝負。
原本有著山民加入的叛軍實力要勝過這些本地的指揮營的,可駐紮在三座大城之中的神武軍卻不會坐視叛軍攻打友軍而不理會。
也正是因為有著神武軍充當救火隊,雙方之間才互有勝負。
顧二心煩,更心煩的是徐文。
徐文是火器營的指揮使,如今陰雨綿綿,一同來嶺南的步軍營、神射營還有神臂營都有事情做,就他的火器營,隻能整日窩在營裏,每天隻能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能訓練,其他的什麽也做不了。
兄弟們都快呆的發黴了,不少兄弟都已經開始有怨言。
好在神武軍軍紀森嚴,沒出現什麽其他岔子。
甚至有些膽子大的,已經開始指著老天爺罵了。
沒法出戰,就等同於沒法殺賊建功,那就沒有賞錢,沒有功勳,也不能升官,莫說是底下的軍士了,就是火器營的都頭隊率這些將官們,也曾不止一次的找到徐文抱怨。
可老天爺不給麵子,徐文也沒奈何。
不過對於顧二,徐文還是頗有信心的,是以一直在努力安撫手下人的情緒,沒有讓這些事兒給顧二添麻煩。
就在這艱難的等待之中,五月漸漸就到了尾聲。
叛軍原本已經被顧二打的有些低沉的士氣,也因為這一個多月以來,顧二帶領的官軍的不作為,逐漸有了回升。
尤其是在和官軍進行了不下數十場,但卻勝了大半的交鋒之後,更加增添了這些叛軍的自信。
福泉山,在嶺南眾多的山川之中,隻是最不起眼的一座。
既無險要的山勢,也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絕佳地利。
可福泉山卻是嶺南一眾山民之中,勢力最為龐大的一股盤踞之處。
元昊所領的叛軍大營,自然也就選擇了這裏做大本營。
福泉山位於候州境內,往東是蔣州,往西是羊州,東北便是顧二所在的充州,西北就是遵義。
大營之中,一席滾黃龍袍的元昊坐在上首,左側坐著的全是一群奇裝異服的中老年人,右側第一任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相貌生的倒是和元昊有三四分相像。
這便是當初在淮南和元昊一樣自官軍手中逃掉了的元昊次子元武。
元武之後,便是天聖教剩下的和重新提拔起來的一眾高層。
“父皇,現如今官軍主力龜縮在充州,隻要咱們打下遵義,再那些承州,充州城內的官軍主力,就是咱們的囊中之物,到時候咱們想把他們捏圓了還是揉扁了都由咱們自己做主。”
“太子殿下此言差矣!”
山民之中,黑山族的一位耆老搖著腦袋說道:“太子殿下莫非忘了,當初咱們是怎麽兵敗承州,又是怎麽丟了遵義和充州的?”
元武冷聲道:“官軍不過是仗著火器之利罷了,不才和官軍也打過不少交道,對於他們仗之橫行的火器也了解一些,如今連月陰雨,官軍的火器隻能擺在庫房裏頭吃灰,正是咱們出手的好時機。”
元武衝著元昊拱手禮道:“父皇,這一個多月以來,咱們試探了那麽多次,確確實實沒見官軍用火器禦敵,可見咱們之前的推測都是正確的。”
元昊也不住點頭道:“武兒說的不錯,官軍不過是仗著火器犀利罷了,如今連月陰雨,火器無法使用,現在的官軍,就是沒了牙的大蟲。”
山民方麵,又一個老者說話道:“縱使是沒了牙的大蟲,那也是大蟲,月餘以來,咱們和官軍的交戰,雖然勝多敗少,但對上的多是些中看不中用的廂軍,這次官軍的主力,可是從東京來的禁軍,戰力可不是這些疏於訓練,軍備老化嚴重的廂軍能比的·····”
“長老這是長他人誌氣,滅咱們自己微風!”元武有些不忿的道。
天聖教一方和山民一方,如今分作兩派,在大廳裏頭各抒己見,爭執不下。
山民們見識過神武軍的強大,如今雖然沒了火器,可還有強弓硬弩,還有那箭矢難透的甲胄,若是在山林之中廝殺,便是再多的官軍,山民們也不見得會有半點害怕,可現如今是要攻城野戰,在正麵戰場之上和官軍硬剛。
說老實話,山民一方的族長和長老們,每一個看好這一做法。
每一個山民,都是每一族族長和長老們的族人,是族中的壯勞力,是他們家中的頂梁柱,每損失一個人,山民們的實力就被削弱一分。
不似這些外來的天聖教,靠著忽悠和糊弄,一波接著一波的百姓替他們賣命,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還能再長一茬。
是以在出兵之上,山民一方,大多都是持反對意見,可天聖教一方,卻都統一元武的建議,而且一個個都躍躍欲試,想要建立功勳,得到更多的金銀和美女。
雙方各執一詞,爭執許久,彼此都說服不了對方。
最後還是元昊攔住了眾人繼續爭辯的趨勢,目光投向左側山民之中坐在最上首的那位杵著拐杖的老者身上。
沉聲幽幽問道:“不知大祭司有何良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