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而歸的王師,於七月十二日下午就已經抵達陳留縣。


    早有信使快馬趕回東京,奏報樞密院。


    七月十三日上午巳正時分,韓章錢灝兩位大相公牽頭,樞密院和六部的一眾朝廷大員,盡皆匯聚在南熏門外,等待凱旋而歸的王室。


    夏風急而迅猛。


    官道寬闊而平整,禁軍早已接管了整個南熏門,周遭雖然聚集了不少來看熱鬧的百姓,但都被拒在官道兩側數十步之外。


    小皇帝本想學先帝,在南熏門外親自迎接凱旋還朝的王師,可卻被曹太後給否了。


    自從經曆過乙巳之變後,曹太後明顯有了變化,比起以前,似乎有些多疑起來。


    隨著時間推移,最先映入眾人眼簾之中的,是一麵麵隨風飄揚的旌旗。


    在官員隊伍裏頭的徐章,拿著一支千裏鏡,抵在眼前,遠遠的便看到了數裏開外正在朝著他們行來的大軍。


    “他們來了!”


    韓章和錢灝立馬開始整理朝服,要讓那些凱旋歸來的將士,看到他們這些大相公們最完美的一麵,眾人有樣學樣。


    不多時,大軍來到近前,顧二領著一眾將官打馬而至。


    韓大相公和錢大相公親自上前迎接。


    樞密院的正副兩位樞密使,也十分熱情的加入其中。


    “顧將軍辛苦了!諸位將士也辛苦了!”韓大相公對著顧二等人拱手躬身禮道:“諸位一路披荊斬棘,舍生忘死,為國用命,韓某佩服,請受韓某一拜!”


    眼看著韓大相公超出計劃之外的向顧二等人拱手施禮,一眾官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隻能紛紛效仿,起身喊道:“請受吾等一拜!”


    顧二臉上露出惶恐之色:“韓大相公這不是折煞下官了嗎!”


    “切莫如此,切莫如此!”


    顧二趕忙一個箭步衝上前,伸手扶住了韓章,攔下了他的行禮。


    “為將者,為國征戰,鎮壓叛逆,本就是應盡的職責!”顧二一臉正色的道。


    “顧將軍有勇有謀,智計無雙,不過數月功夫,便平定了叛亂,斬殺了賊首,此等大功,韓某定會在太後大娘娘和官家麵前替顧將軍請功。”


    “就是不知道那賊首元昊與其子元武的首級現在何處?”


    顧二心底明亮,可臉上卻依舊不見有絲毫申請變換,說道:“大相公放心,諸位相公還請放心,賊首的首級,末將已經命人硝製妥當。”


    隨即便扭頭衝著身後的石頭使了個眼色,石頭立馬心領神會,沒一會兒,便拿著兩個深色的木盒走了到顧二身側。


    顧二道:“賊首首級在此!”說著便親自打開兩個木盒的蓋子,裏頭躺著的,赫然便是賊首元昊和其子元武的首級。


    “末將此行,除了帶來賊首的首級之外,還將嶺南山民的大祭司和幾個頭領也帶了過來。”


    顧二衝著韓大相公抱拳道:“末將擅作主張,還請大相公責罰!”


    韓大相公捋著胡須,眼睛微眯:“山民的頭領?”


    顧二道:“就是那些一開始被賊人花言巧語蠱惑了,不慎犯下大錯,後來在末將的勸導之下,他們這才知道自己是受了賊人的蒙蔽,犯下了大錯,之後便和末將裏應外合,大破了叛軍。”


    “這次平叛,若是沒有這些山民相助的話,隻怕還要打上個大半年才能結束。”


    “是以這次凱旋,末將便自作主張,把山民裏頭能夠做主的幾人帶回了東京,他們還帶來了不少特產,想要獻給官家和太後大娘娘,祈求官家和大娘娘的原諒。”


    韓章打量著顧二,轉頭和旁邊的錢灝對視一眼,才回過頭來對著顧二說道:“此事稍後再議,至於這些山民的代表,先安置到驛館裏頭吧。”


    山民本就是大宋百姓,又不是外國來使,自然不需要專門負責外交的鴻臚寺來應付。


    “全憑大相公做主!”顧二在韓章麵前頗為恭敬,一則是因為韓章的年紀,足以做顧二的祖父了,而是因為有宋一朝,一直以來的慣例都是以文抑武。


    若非這次叛亂的規模不大,顧二一個武將,是怎麽也坐不上平叛大元帥這個位置的。


    “太後大娘娘有令,今夜在集英殿設宴,為諸位將軍接風洗塵,慶賀大勝!”


    ······


    所謂的迎接凱旋而歸的王師,自然隻是走個過場,真正凱旋而歸的王師,已經在顧二和韓大相公等人見麵的時候,被帶回了位於東京西南郊的神武軍大營。


    大營裏頭,早有戶部安排的人手為這群大功臣們接風洗塵,準備宴席。


    而韓大相公等人口中的迎接,接的隻是顧二等一眾軍中將領,以及他們的護衛親軍加起來不過數百人而已。


    大軍入城,沿途百姓情緒高昂,紛紛招手歡呼。


    迎接凱旋而歸的王師,自然要走禦街,城外這場已經了了,但從南熏門走到宣德門之後,還有一場更加盛大的迎接儀式,朝中有名有姓的官員基本上都到齊了,到時候還要宣讀聖旨,宣布朝廷對一應有功之臣的封賞,以慰軍心。


    顧二作為這次平叛大軍的主帥,又是一手覆滅天聖教的大功臣,自然是頭功。


    早在捷報送到東京時,曹太後就叫樞密院和兵部、吏部、戶部還有禦史台仔細核對,待出了結果後,便把韓大相公等人召入宮中,商議這次對於有功之臣的封賞。


    這次叛亂的規模遠不如上次的淮南之亂,顧二原本就是正三品的殿前司都指揮使,這次先是把品階給升到了從二品,然後又加了個懷化大將軍的稱號,賜了宅邸一座,皇莊一座,另有金銀綢緞,珠寶玉器之類的賞賜無數。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徐文這次有些淒慘,帶著火器營除了前期的時候,後頭都沒立下太大的功勞,不過作用卻一樣不能忽視,諸位不變,但品階卻被升了半級,直接賞賜了五百貫錢,俸祿自然也提高了一些。


    長梧就幸運一些,雖然是後頭才被顧二臨時還早徐章借調過去的,但功勞也立了不少,職位依舊沒變,同樣是把品階給提升了,不過升的卻不是半級,而是一級。


    若說這次平叛之中,除了顧二之外,最出彩的是誰,那就要數先鋒營的沈從興了。


    承州之戰,沈從興一馬當先,攻上了城頭,這才有了承州大勝。


    潁川郡王趙策英麾下的一眾禹州將領,也多多少少都立下了不少的功勞。


    沈從興直接從城防營調入禁軍之中,成了廂虞候。


    至於潁川郡王趙策英,爵位自然不會輕易再加,隻能在差事上給些好處了,正好自齊國公鹽都轉運使的差事被下了之後,這一任鹽都轉運使也不大給力,於鹽務之上沒有絲毫起色。


    趙策英的身份又有些尷尬,曹太後和韓大相公等人商議再三之後,決定把鹽都轉運使司的這個爛攤子交到趙策英的手上。


    鹽務乃是國家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之一,牽連之廣,任誰進去了,若是沒有極強的背景和實力,都難以將其厘清。


    趙策英雖然有些奇怪,但還沒怎麽接觸朝政的他,卻歡天喜地的接受了。


    畢竟鹽務可是肥的不能再肥的差事。


    至於其餘諸將的封賞,都是大相徑庭,升品不升職,封賞也多是銀錢。


    反倒是底層的將士們,有好些都因功獲得了身前,從小兵成為伍長、什長的有,從什長成了隊率都頭的也有。


    從隊率、都頭成了虞候的也有幾個。


    一番封賞過後,時間已經到了下午,宣德門外眾人散去。


    顧二找到在一旁等候多時的徐章和長柏,三人一道朝著甜水巷趕去。


    一邊走一邊談論著顧二在嶺南平叛的細節。


    區區幾封軍報,哪裏說得清楚當時的情勢,東京城裏頭的官老爺們知道的隻有勝利,隻有殺賊。


    可讓徐章和長柏更加好奇的,卻是這場勝利的背後,顧二到底付出了什麽樣的代價。


    麵對徐章和長柏,顧二自然不會隱瞞,從頭開始,不疾不徐的給二人講述這次平叛的始末。


    一月底顧二領軍出京南下,二月下旬左右抵達嶺南,嶺南局勢複雜,顧二到的時候,已經有近十個州縣落入叛軍之手。


    可嶺南不是淮南,更不是北地,地形複雜多變,易守難攻的險地數不勝數,顧二沒有莽撞的立馬打上門去,而是先將手下的軍隊駐紮在和叛軍接壤的各個城池之中龜縮不出,著人先進行了一個月反反複複的詳細調查。


    期間叛軍自然免不了要攻打官軍所在的城池,可早已有了顧二軍令的各個城池,都處於嚴密的防守之中,叛軍雖然聲勢浩大,可實力卻並不算特別強。


    再加上還有徐文的火器營在,守城之時,火藥和火器的作用,甚至要勝過那些礌石滾木。


    叛軍久攻不下,情勢陷入膠著。


    四月初,顧二率軍反攻,四月中旬,拿下了承州,然後不過數日功夫,就把左近的遵義和充州也給拿下了。


    然後就是連綿月餘的雨天,一直到五月中旬,連綿陰雨才停了下來。


    叛軍猛攻遵義和承州,這個時候,顧二沒有去就遵義和承州,而是來了一招圍魏救趙,借著前頭月餘時間的詳細調查,直接帶著大軍直奔叛軍的大本營。


    然後攻城的叛軍回援,半路遭遇伏擊,領軍大將元武被沈從興斬首,顧二策反了當地的山民,大破天聖教的叛軍,元昊被打的抱頭鼠竄,遁入山林之中。


    顧二追了好幾日,卻一直找不到元昊的蹤跡,然後索性就直接重金懸賞,不料效果極好,六月初,元昊就被當地的山民給抓到了,送到了顧二麵前。


    天聖教的餘孽也被清剿的七七八八,隻有少部分殘餘教眾很幸運的遁入山林之中,失去了蹤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亂不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亂不堪並收藏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