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徐章詫異的從椅子上彈了起來,看著桌麵棉布之上匣子之中那幾樣熟悉而又陌生的物什,腦海一下子就跟被清空了一樣,內心之中轉瞬就變就變得波濤洶湧,心潮澎湃,跌宕起伏起來。


    玉米、土豆、紅薯、辣椒、南瓜種子······


    徐章目光挪向徐彬,眼中滿是詢問。


    徐彬解釋道:“這幾種是一年多以前就從南洋那邊傳過來的,我們在老家那邊試著種了一下,成果很是不錯。”


    “至於這幾樣!”徐彬指著玉米、土豆和辣椒。


    “是去年年底的時候才從極西之地帶回來的。”說著徐彬臉上的神情有些凝重,“當初咱們派出去十二艘海船,途中折損了三艘,人員損失數百,費勁千辛萬苦,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從極西之地帶回來這些種子。”


    “數百人?”便是徐章,也忍不住神色凝重起來:“他們的家眷呢?都安置好了嗎?”


    看著徐彬,徐章鄭重的問道。


    徐彬點頭道:“這點你放心,家眷都已經安置妥當了,照你說的,但凡是這些····‘義士’們的子嗣,都能夠免費進入咱們辦的學塾裏頭進學,跟著夫子們讀書識字,等他們長大以後,再加入咱們商會,到時候咱們會根據他們的能力和意願進行分配。”


    航海是一件極其極其危險的事情,尤其是現在造船業遠遠不如後世那般發達,雖然能夠入海遠洋的海船早已經造了出來,可在技術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辛苦大哥了!”徐章由衷說道。


    “說什麽辛苦不辛苦的!”徐彬擺擺手,不以為意的笑道:“相比於以前每天幹不完的活,現在的日子雖然奔波了些,可別提有多輕鬆了。”


    以前凡事都要自己動手做,耕田鋤地,砍柴放牛,燒炭打漁,兩季稻穀,花生大豆,油菜蘿卜菘菜,光是地裏這些活兒,一年到頭都沒個歇的時候。


    如今隻要四處跑跑,查查賬本,督促督促手底下的人不要被蒙混了就成,比之以前來說,別提有多輕鬆了。


    尤其是自己的妻兒,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日子過得清苦了,尤其是幾個兒女,都被養的白白胖胖的,大兒子甚至已經入學塾開始啟蒙了,天賦很是不錯,遠比當初徐彬自己讀書時,可要聰明多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對於現在的生活,徐彬很是滿意。


    “話雖如此,可大哥也不要太拚了,多注意休息,嫂子和孩子們可還得仰仗大哥呢!”徐章驚訝詫異,心緒起伏也隻是那麽短暫的一小會兒功夫,驚訝過後,情緒很快就調整好了,轉頭就和徐彬拉起了家常。


    “我還好了,你不用擔心,倒是你自己,這才剛剛趕到長安,聽說朝廷那邊,又想讓你去隴右了?”


    徐章道:“朝廷的旨意還沒下來,不過消息已經到了,估計等不到明蘭出月子,我就得動身了。”


    徐章也很是無奈,徐章很想在家陪著明蘭,等明蘭出了月子,參加完自己兒子的滿月宴,到時候再離開,徐章也沒話說。


    可隴西之事,已經發生大半年了,吐蕃東部分裂而成的南北兩部,現在雖然仍在對峙之中,雙方彼此都不肯服輸,可現在情況是,剛剛經曆過暴雪寒冬,關中之地還好,可關中之外,那些依靠著遊牧為生的少數民族們,就說不準了。


    這個剛剛度過的凜凜寒冬,寒冷而漫長,連關中地區的百姓都受到了不小的災害,和關中盡在咫尺的西夏還有吐蕃,也未必會好到哪裏去。


    還有契丹。


    作為三國之中實力最為強橫的一方,契丹方麵的應對極為重要。


    可惜徐章身處西北,對契丹鞭長莫及。


    如今徐章唯一擔心的就是西夏了。


    春雪早已消融,道路恢複了暢通,若是趁著這個時候,西夏揮師南下,鐵騎犯邊,偌大一個陝西路,就真的艱難了。


    到時候別提隴西了,能否在西夏的鐵蹄之下,保住領土不丟就已經極好了。


    西夏的鐵浮屠,可是天下聞名的強軍,就連契丹人,也曾在鐵浮屠手底下吃過不知多少次虧。


    至於大宋就更別說了,外敵入境,都隻能依據堅城而守,通過拖延戰術拖住來犯的敵人,然後等候朝廷的援軍。


    “這麽著急?就不能再等等?”徐彬嚐試性的問。


    徐章搖了搖頭,苦笑著無奈說道:“我也想等等,可時不我待啊!”


    “陝西與西夏還有吐蕃交界,邊疆之地形勢瞬息萬變,我作為陝西路的經略安撫使,總領一路軍政之事,豈能置之不理。”


    “也是!”徐彬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兄弟倆四目相觸,盡皆看到了彼此眼中的無奈。


    “在其位,謀其政,你年少得誌,如今又身居高位,肩挑重擔,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都盯著你,那些個眼紅你高升的,就盼著你出什麽差錯,他們好落井下石。”


    徐彬雖然沒有入仕,可跟著徐青山在商會做了這麽些年,走南闖北的也算是見慣了世麵,看慣了風雨,官場和商場,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二字,區別並沒有太大。


    “行了行了,咱們兄弟倆好不容易才見個麵,說這些糟心的事兒作甚,走走走,我已經讓廚房備了酒菜,大哥趕緊先去沐浴更衣,待會兒咱們吃兩碗去,就當是我這個做弟弟的給大哥接風洗塵了。”


    “都聽你的!”


    ······


    徐彬被下人帶著去了廂房,走之前將那個裝著種子的匣子收了起來,親自端給徐章,徐章就跟捧著寶貝似的,抱著去了匣子就去了後院。


    徐彬帶來的種子當然不止這些,更多的種子都已經被放到倉庫裏頭去了,不僅如此,徐彬還帶來了幾個會種這些種子的人。


    徐府後院有個暖房,在這個時代,其實不隻是徐府,很多大戶人家裏頭都有暖房,不過這些暖房大多都是用來培育一些珍貴的花草的,畢竟暖房的造價極為昂貴。


    當然了,也不乏那種拿來種蔬菜的,畢竟相較於在冬日裏頭,能夠吃上新鮮又不是時令的菜蔬,花費的那些銀錢根本不值一提。


    “聽說大哥來了?”看著抱著匣子喜滋滋的徐章,坐在炕上的明蘭問道。


    “嗯!”徐章抱著匣子坐到炕邊,笑著說道。


    “大哥帶來的?”明蘭看著俆章懷裏的匣子,問道:“裏頭裝的什麽?”


    徐章道:“種子!”


    “種子?”明蘭眨著那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


    徐章繼續說道:“九州大地上沒有出現過的種子!”


    明蘭的眼睛跟著就亮了,詫異的抬眼看了看徐章,可目光很快又挪了下去,落在徐章懷裏抱著的那方樟木匣子上,眼中的迫切都已經快要溢出來了。


    明蘭生平最喜歡的,不是舞刀弄槍,也不是射箭騎馬打獵,更不是什麽針織女紅,管家理事,而是對於新奇未知事物的探尋。


    正如同當初徐章不經意間在明蘭跟前提起的千裏鏡,後麵耐不住明蘭的軟磨硬泡,徐章便將其中的原理對明蘭說了,不想明蘭後來竟然真的把千裏鏡給做了出來。


    徐章將匣子遞給了明蘭。


    “匣子裏頭的隻是一部分,等娘子出了月子,若是感興趣的話,就到後院嚐試這種一種,剩下的那些,等明日便叫人送到渭水邊上的莊子裏,咱們自己先種一種看看成效。”


    明蘭點頭如搗蒜,將匣子橫放在膝上,迫不及待的將一個個小抽屜抽了出來,看著裏頭形狀各異的各種種子,明蘭這才想起來,對於種子,她還真的沒怎麽了解。


    明蘭雖然隻是個小庶女,可怎麽也是個大戶人家的女兒,縱使隻是庶女,日子也過得比這世上絕大多數女子都要好,雖不至於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可日常生活總還是有女士婆子照料的。


    “別急!”徐章伸手壓在匣子上,將明蘭抽出來的小抽屜一個個又推了回去,說道:“且先放著,等娘子出了月子再去侍弄。”


    “都聽官人的!”


    ······


    就這樣又過了三天,朝廷來人總算是到了長安。


    聖旨上寫的清楚明白,讓徐章擇日動身前往隴右,調撥兵馬糧草,主持對隴西用兵的一切事宜。


    “從蜀地調糧?”徐章皺著眉頭聞著來人。


    帶著聖旨來長安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在逆王一案之中大放異彩,以冷酷無情,一心為公的諫議大夫齊小公爺。


    齊衡道:“這是大娘娘和極為大相公再三商議之後的決定。”


    “從江南調糧的話,路途太過遙遠,再加上這幾年來,連年的動亂和天災,國庫空虛,唯有蜀中,一直偏安一隅,始終未受波及。”


    看著麵色冷酷,沒有半點表情的齊衡,徐章拱手道:“小公爺,不知調糧的旨意何時離開的東京?蜀中的糧草何日能夠抵達?”


    齊衡可不僅僅是這次的宣旨使者,也是這次對隴西用兵的監軍。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亂不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亂不堪並收藏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