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20章 牽扯
從農家子開始的古代生活 作者:混亂不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炊餅!”
“炊餅!”
“剛出爐的炊餅嘞!”
“······”
東京街頭,一如既往的繁華盛景,喧囂熱鬧,人流往來不休。
秋末冬初,戶部的忙碌剛剛開始,天氣也從原本的涼爽變成了如今的寒冷,簌簌的北風由北至南,越過黃河,憑空多添幾分冷意,將這座天下聞名的大宋都城徹底籠罩。
現如今正是冬小麥播種的季節,也就是所謂的農忙時節,不過東京街麵上的人流,卻並不好不比往日裏少。
尤其是汴河之上,南下北上的大小船隻,更是從來沒有停止過,東京城內外好幾個碼頭,每日停靠的大船不知凡幾,裝船卸貨,光是靠著碼頭討生活的力夫腳夫加起來便不下萬人,更別說依靠著碼頭討生活的其他形形色色的底層百姓了。
作為九州大地之上,最為繁華的城市,不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東京汴梁,無疑都是冠絕天下,首屈一指的存在。
也正是因為如此,四麵八方跑來東京討生活的百姓也不勝枚舉,大宋開國至今,東京汴梁光是人口就已經超過了百萬之眾。
人口過百萬,富華甲天下。
這便是東京汴梁,大宋的都城。
不說別的,光是在碼頭邊上支一個攤兒,每日賣解物美價廉,又能飽腹的炊餅都能有不菲的收入,足以養活一家老小。
便利的水路交通和龐大的聚集人群和人流量,就是繁華的基礎。
一隻八艘大船的船隊,由南自北,徐徐駛入汴河碼頭之中,大船之上高懸著的旗幟,甲板船舷執掌披甲持矛,凜然而立的甲士,無不彰顯著這支船隊的不好惹。
掛著朝廷的旗幟,還有那群一看就是精銳的官軍護送,縱使這八艘大船都吃水極深,一看就知道船上必然必然裝著好東西,也沒有不長眼的敢出手。
若是數年以前,說不定還真有那種膽大包天的,可隨著天聖教的覆滅,與之勾結的那些水賊草寇們,大多都成了炮灰,不是死在了戰場上,就是成了俘虜。
三山五嶽的綠林裏頭,或許還有那麽幾支沒有摻和進去,實力又不弱的匪寇,可大多都隻剩下三兩隻小貓,成器的屈指可數。
就算是實力不弱的,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去撩撥朝廷的胡須。
畢竟幾年來,禁軍的名頭可是愈發的如日中天起來,若是當真惹怒了朝廷,引來大批人馬圍剿,那才是得不償失。
汴河碼頭之上,戶部、運轉司還有不少衙門官員早已等候多時。
待大船靠岸,碼頭邊上早已經組織好大批力夫們也在軍士們組織之下,有條不許的靠了上去。
又數日,大朝會之上,潁川郡王趙策英和曹國仁等人早早便侯在了大殿之外,等候覲見。
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趙策英他們回到東京已有數日,該知道的早就知道了,改見的人也早都見過了。
至於曹太後,老早就私底下召見過他們了,這次大朝會,不過是走走過場,做做樣子而已。
一樣的流程,一樣的味道。
群臣拜見官家和太後之後,官家趙宗祥就下肢召趙策英等人入殿覲見。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聖躬金安,拜見太後大娘娘!大娘娘萬安!”
“諸位愛卿免禮平身!”
趙宗祥做皇帝也有五六年了,別的什麽或許還沒學會,可這些場麵話,卻早已說的無比嫻熟。
“謝陛下,謝太後!”
若是以前,自然隻要謝一個,可現如今曹太後垂簾聽政,執掌璽印,獨攬大權,趙宗祥這個皇帝,更多隻是個傀儡和擺設,群臣不論是奏報還是謝恩,對象主要都是曹太後。
“此番巡鹽,辛苦幾位愛卿了!”
“這都是臣等分內之事。”
“臣等僥幸,總算是沒有辜負陛下和大娘娘的重托!”
趙策英作為此次巡鹽的主使,奏報之事,自然也是由他來負責。
一片洋洋灑灑的奏報,將這次巡鹽的詳細情況,大致的介紹了一遍,對於那些犯案的鹽商趙策英有先斬後奏、收押抄家之權,畢竟這是朝廷賦予他這個巡鹽按察使的權利。
可那些涉案的大小官員,就不是趙策英一個人能說了算的,趙策英隻能將這些暫時收押,看管起來,送回東京,交給有司刑部和大理寺來複核再審,依罪量刑,再由禦史台進行複核,最後呈上中書,若是涉及到的人數太多或者犯案者官位過高的話,那就還得曹太後過目才行。
若是事情涉及到勳貴們,還得上報宗人府。
一番奏報,所述內容著實有些觸目驚心,叫人聽了之後瞠目結舌,難以接受。
於朝廷而言,鹽務早已是積累多年的沉屙頑疾,自慶曆新政失敗之後,鹽務便逐漸有了沉屙之象,隻是那時新政的影響仍有殘餘,是以雖有兆頭,但卻並不明顯。
直至嘉佑年間,鹽務沉屙之象才愈發嚴重,甚至自打從嘉佑十一年其,朝廷在鹽課上的歲入,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逐年遞減。
要知道,當時可沒有戰亂和天災影響,百姓生活富足,舉國上下,經濟蓬勃發展,民生無有半點凋敝之象,全國上下,在冊的人口雖然沒有太大的增長,可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朝野上下,從仁宗皇帝到一縣知縣,俱都心知肚明。
可惜那時候朝廷因立儲之事,一直就沒消停下來過,仁宗皇帝既無心思,也沒有精力來處理鹽務的事兒。
這才拖到現在。
可當這裏頭的情況當真被揭露出來,縱使百官們心中早有了準備,卻還是被其糜爛的程度給嚇了一跳。
光是趙策英等人收押的大小涉案官員便不下三十人,這還隻是主犯,鹽務糜爛至今,怎麽可能隻是這些地方官員的錯。
上下勾結,沆瀣一氣,官官相護,都再正常不過了。
隨著趙策英的稟報,殿中百官,反映各異。
震驚者居多,平靜者也有,心驚肉跳,臉色蒼白,擔驚受怕者也不在少數。
尤其是當趙策英說道他們在江南等地查抄出來的‘贓款’光是現銀和銀票加起來就有一千多萬兩,更有古董玉器,珠寶首飾無數,更別說那些個被查抄了的鹽商家的鋪子田地宅邸什麽的。
攏共加起來,豈不是能有四五千萬。
嘶······
殿內倒吸涼氣之聲臉麵成片,韓大相公等人臉色難看,都轉運使司衙門的官員們個個臉色蒼白,渾身戰栗。
龍椅之上的小皇帝趙宗祥恨得咬牙切齒,雙手用力的攥著龍椅的副手,用力之巨,手背上甚至有青筋顯現。
龍椅之後,隔著竹簾,曹太後氣得臉色鐵青,眼中寫滿了怒火,沒等趙策英說完,就忍不住大發雷霆,當即勒令大理寺、刑部、還有禦史台三司徹查此事,決不能放過一個蛀蟲雲雲。
這鹽務一查起來,自然沒那麽快結束,對於那些收押官員鹽商們的拷問,搜集證據,抓人······
一時之間,原本平靜的東京城,頓時就像是平靜的水麵被一刻碩大的巨石給砸了,蕩起不知多少波浪。
上下奔走,四處打點的文武官員不知有多少,生怕此事牽連到自己身上。
如此過了五六日,寧遠侯府的那位秦太夫人,不知怎的,忽然就聯合顧家四房的顧老四,也就是顧二的四叔,大義滅親的向朝廷檢舉了顧廷燁,而且還特意從揚州將羊州白氏的不少族人都請出來作證。
顧二手底下的鹽莊就有數百家,不少還是白氏族人們在幫著打理,當初白老太爺病重,顧二還沒接受這些產業的時候,便全都是由白氏之人打理的。
而且白家人惦記著顧二手裏的產業,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雙方這麽一碰頭,倒黴的就成了顧二。
曹太後震怒不已,當即就停了顧二的職,讓他閉門思過,同時命人徹查此事。
沒過幾日,青山商會便被再度牽扯進去,雖然暫時還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可徐章身為涉案之人的親屬,便不好再牽扯到這個案子裏頭了。
好在青山商會隻是幫顧二手下的鹽莊進行粗鹽提純,隻賺取一定的加工費用,並不參與經營和其他的事兒,青山商會的重心,老早就轉移到了貿易和造船上。
可漕幫就沒那麽幸運了,作為將顧二手中的鹽運送到全國各地的主要力量,漕幫和顧二牽扯的就有點深了。
沒得兩日,漕幫自幫主往下一眾頭目,多被索拿入獄,收押起來,大石頭和其叔父石能文也沒能幸免,唯有車三娘,因是女眷,反倒是暫時逃過了一劫。
漕幫乃是江湖幫派,幫眾之中不少桀驁難馴,本領不差之輩,他們不願束手就擒,再加上某些有心之人從中挑撥,暗裏使壞,他們自然便要奮起反抗,和朝廷派去的人發生了衝突,殺了好些官吏,帶著家眷落草為寇去了。
殺官逃往,落草為寇,這已經和造反無異。
漕幫不過一江湖幫派,如何能與朝廷作對,可兔子急了都會要人,要是當真把人逼到了絕路,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7017k
“炊餅!”
“剛出爐的炊餅嘞!”
“······”
東京街頭,一如既往的繁華盛景,喧囂熱鬧,人流往來不休。
秋末冬初,戶部的忙碌剛剛開始,天氣也從原本的涼爽變成了如今的寒冷,簌簌的北風由北至南,越過黃河,憑空多添幾分冷意,將這座天下聞名的大宋都城徹底籠罩。
現如今正是冬小麥播種的季節,也就是所謂的農忙時節,不過東京街麵上的人流,卻並不好不比往日裏少。
尤其是汴河之上,南下北上的大小船隻,更是從來沒有停止過,東京城內外好幾個碼頭,每日停靠的大船不知凡幾,裝船卸貨,光是靠著碼頭討生活的力夫腳夫加起來便不下萬人,更別說依靠著碼頭討生活的其他形形色色的底層百姓了。
作為九州大地之上,最為繁華的城市,不論是人口還是經濟,東京汴梁,無疑都是冠絕天下,首屈一指的存在。
也正是因為如此,四麵八方跑來東京討生活的百姓也不勝枚舉,大宋開國至今,東京汴梁光是人口就已經超過了百萬之眾。
人口過百萬,富華甲天下。
這便是東京汴梁,大宋的都城。
不說別的,光是在碼頭邊上支一個攤兒,每日賣解物美價廉,又能飽腹的炊餅都能有不菲的收入,足以養活一家老小。
便利的水路交通和龐大的聚集人群和人流量,就是繁華的基礎。
一隻八艘大船的船隊,由南自北,徐徐駛入汴河碼頭之中,大船之上高懸著的旗幟,甲板船舷執掌披甲持矛,凜然而立的甲士,無不彰顯著這支船隊的不好惹。
掛著朝廷的旗幟,還有那群一看就是精銳的官軍護送,縱使這八艘大船都吃水極深,一看就知道船上必然必然裝著好東西,也沒有不長眼的敢出手。
若是數年以前,說不定還真有那種膽大包天的,可隨著天聖教的覆滅,與之勾結的那些水賊草寇們,大多都成了炮灰,不是死在了戰場上,就是成了俘虜。
三山五嶽的綠林裏頭,或許還有那麽幾支沒有摻和進去,實力又不弱的匪寇,可大多都隻剩下三兩隻小貓,成器的屈指可數。
就算是實力不弱的,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去撩撥朝廷的胡須。
畢竟幾年來,禁軍的名頭可是愈發的如日中天起來,若是當真惹怒了朝廷,引來大批人馬圍剿,那才是得不償失。
汴河碼頭之上,戶部、運轉司還有不少衙門官員早已等候多時。
待大船靠岸,碼頭邊上早已經組織好大批力夫們也在軍士們組織之下,有條不許的靠了上去。
又數日,大朝會之上,潁川郡王趙策英和曹國仁等人早早便侯在了大殿之外,等候覲見。
其實就是走個過場,趙策英他們回到東京已有數日,該知道的早就知道了,改見的人也早都見過了。
至於曹太後,老早就私底下召見過他們了,這次大朝會,不過是走走過場,做做樣子而已。
一樣的流程,一樣的味道。
群臣拜見官家和太後之後,官家趙宗祥就下肢召趙策英等人入殿覲見。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聖躬金安,拜見太後大娘娘!大娘娘萬安!”
“諸位愛卿免禮平身!”
趙宗祥做皇帝也有五六年了,別的什麽或許還沒學會,可這些場麵話,卻早已說的無比嫻熟。
“謝陛下,謝太後!”
若是以前,自然隻要謝一個,可現如今曹太後垂簾聽政,執掌璽印,獨攬大權,趙宗祥這個皇帝,更多隻是個傀儡和擺設,群臣不論是奏報還是謝恩,對象主要都是曹太後。
“此番巡鹽,辛苦幾位愛卿了!”
“這都是臣等分內之事。”
“臣等僥幸,總算是沒有辜負陛下和大娘娘的重托!”
趙策英作為此次巡鹽的主使,奏報之事,自然也是由他來負責。
一片洋洋灑灑的奏報,將這次巡鹽的詳細情況,大致的介紹了一遍,對於那些犯案的鹽商趙策英有先斬後奏、收押抄家之權,畢竟這是朝廷賦予他這個巡鹽按察使的權利。
可那些涉案的大小官員,就不是趙策英一個人能說了算的,趙策英隻能將這些暫時收押,看管起來,送回東京,交給有司刑部和大理寺來複核再審,依罪量刑,再由禦史台進行複核,最後呈上中書,若是涉及到的人數太多或者犯案者官位過高的話,那就還得曹太後過目才行。
若是事情涉及到勳貴們,還得上報宗人府。
一番奏報,所述內容著實有些觸目驚心,叫人聽了之後瞠目結舌,難以接受。
於朝廷而言,鹽務早已是積累多年的沉屙頑疾,自慶曆新政失敗之後,鹽務便逐漸有了沉屙之象,隻是那時新政的影響仍有殘餘,是以雖有兆頭,但卻並不明顯。
直至嘉佑年間,鹽務沉屙之象才愈發嚴重,甚至自打從嘉佑十一年其,朝廷在鹽課上的歲入,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逐年遞減。
要知道,當時可沒有戰亂和天災影響,百姓生活富足,舉國上下,經濟蓬勃發展,民生無有半點凋敝之象,全國上下,在冊的人口雖然沒有太大的增長,可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朝野上下,從仁宗皇帝到一縣知縣,俱都心知肚明。
可惜那時候朝廷因立儲之事,一直就沒消停下來過,仁宗皇帝既無心思,也沒有精力來處理鹽務的事兒。
這才拖到現在。
可當這裏頭的情況當真被揭露出來,縱使百官們心中早有了準備,卻還是被其糜爛的程度給嚇了一跳。
光是趙策英等人收押的大小涉案官員便不下三十人,這還隻是主犯,鹽務糜爛至今,怎麽可能隻是這些地方官員的錯。
上下勾結,沆瀣一氣,官官相護,都再正常不過了。
隨著趙策英的稟報,殿中百官,反映各異。
震驚者居多,平靜者也有,心驚肉跳,臉色蒼白,擔驚受怕者也不在少數。
尤其是當趙策英說道他們在江南等地查抄出來的‘贓款’光是現銀和銀票加起來就有一千多萬兩,更有古董玉器,珠寶首飾無數,更別說那些個被查抄了的鹽商家的鋪子田地宅邸什麽的。
攏共加起來,豈不是能有四五千萬。
嘶······
殿內倒吸涼氣之聲臉麵成片,韓大相公等人臉色難看,都轉運使司衙門的官員們個個臉色蒼白,渾身戰栗。
龍椅之上的小皇帝趙宗祥恨得咬牙切齒,雙手用力的攥著龍椅的副手,用力之巨,手背上甚至有青筋顯現。
龍椅之後,隔著竹簾,曹太後氣得臉色鐵青,眼中寫滿了怒火,沒等趙策英說完,就忍不住大發雷霆,當即勒令大理寺、刑部、還有禦史台三司徹查此事,決不能放過一個蛀蟲雲雲。
這鹽務一查起來,自然沒那麽快結束,對於那些收押官員鹽商們的拷問,搜集證據,抓人······
一時之間,原本平靜的東京城,頓時就像是平靜的水麵被一刻碩大的巨石給砸了,蕩起不知多少波浪。
上下奔走,四處打點的文武官員不知有多少,生怕此事牽連到自己身上。
如此過了五六日,寧遠侯府的那位秦太夫人,不知怎的,忽然就聯合顧家四房的顧老四,也就是顧二的四叔,大義滅親的向朝廷檢舉了顧廷燁,而且還特意從揚州將羊州白氏的不少族人都請出來作證。
顧二手底下的鹽莊就有數百家,不少還是白氏族人們在幫著打理,當初白老太爺病重,顧二還沒接受這些產業的時候,便全都是由白氏之人打理的。
而且白家人惦記著顧二手裏的產業,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雙方這麽一碰頭,倒黴的就成了顧二。
曹太後震怒不已,當即就停了顧二的職,讓他閉門思過,同時命人徹查此事。
沒過幾日,青山商會便被再度牽扯進去,雖然暫時還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可徐章身為涉案之人的親屬,便不好再牽扯到這個案子裏頭了。
好在青山商會隻是幫顧二手下的鹽莊進行粗鹽提純,隻賺取一定的加工費用,並不參與經營和其他的事兒,青山商會的重心,老早就轉移到了貿易和造船上。
可漕幫就沒那麽幸運了,作為將顧二手中的鹽運送到全國各地的主要力量,漕幫和顧二牽扯的就有點深了。
沒得兩日,漕幫自幫主往下一眾頭目,多被索拿入獄,收押起來,大石頭和其叔父石能文也沒能幸免,唯有車三娘,因是女眷,反倒是暫時逃過了一劫。
漕幫乃是江湖幫派,幫眾之中不少桀驁難馴,本領不差之輩,他們不願束手就擒,再加上某些有心之人從中挑撥,暗裏使壞,他們自然便要奮起反抗,和朝廷派去的人發生了衝突,殺了好些官吏,帶著家眷落草為寇去了。
殺官逃往,落草為寇,這已經和造反無異。
漕幫不過一江湖幫派,如何能與朝廷作對,可兔子急了都會要人,要是當真把人逼到了絕路,那就真的不好說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