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裏洞庭大湖,水域寬廣,島嶼星羅棋布。大大小小的幾千島嶼之中,最大的島嶼同時也是洞庭大湖的主島,便是位於洞庭大湖東北邊的君山島。


    君山歸嶽陽府管轄,古稱洞庭山、湘山,與千古名樓嶽陽樓隔湖遙遙相對。古楚湘地的古老傳說曾言,“洞庭山浮於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徹於山頂”。而洞庭,便是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君山之上有大小七十二峰,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


    故老相傳,虞舜大帝的兩位大妃娥皇、女英葬於君山,而古楚詩人屈原於《九歌》之中稱二妃為湘君和湘夫人,君山之名由此而來。


    君山之上號稱有三十六亭、四十八廟、五井、四台,名勝古跡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曆代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許多傳世的千古絕唱,均與君山有關。


    春賞奇花異草,夏觀浩瀚洞庭,秋攬漁歌秋月,冬覓濕地候鳥,一年四時景不同。而君山上的斑竹,更是此地獨一家。傳虞舜大帝南巡崩於蒼梧,二妃娥皇女英尋夫路經洞庭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血與淚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


    虞舜大帝與二位大妃早已成為傳說,而斑竹卻依舊紮根君山島上,向世人訴說著那流傳萬古的淒美愛情。


    而如今,君山島雖然依舊隸屬於嶽陽府的管轄,不過因著千羽宗的存在,嶽陽府從百多年前便不再往君山島上派駐官軍了,甚至文管係統也隻是有一個常年駐紮在當地的稅官。


    千羽宗負責整個君山島的治安,同樣的,千羽宗也占據了君山島六成左右的區域。其他那些普通的百姓們隻能是在君山島沿湖區域生活。


    不過千羽宗的存在,的確是令君山島上的治安變得一直都很好。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無匪盜之患無官吏之擾。君山上的老百姓們生活一直都還算是祥和安寧。


    隻不過最近這一個來月,千羽宗封閉山門後,島上的治安卻是差了很多。那些素日裏不敢擼千羽宗虎須的江湖人們大量在君山島上湧現,而打架鬥毆、搶劫偷盜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千羽宗那邊時不時的會有巨響與巨震傳出,島上的居民們自然是惶惶不安了。


    便在這麽一個背景之下,在一個天還未亮的早晨,一行人數約在三四十左右,一個個都是黑衣裋褐打扮,背上腰間也都背著別著兵器的家夥,出現在了君山島西南的一個碼頭上。隻不過這樣一群人,除了一個看上去年紀有四十餘外,其他的都是十幾二十歲的少年人。


    領頭的是一個一身黑色勁裝的冷漠少年,腰別一柄看去有四尺多長的大刀。他四處環看了一周,便對身後的那個唯一一個看去四十餘歲的中年人問道:“吳長老,咱們現在是在君山島的什麽位置?離那千羽宗還有多遠的距離?”


    那吳姓長老從懷中掏出了一張紙展開,赫然是一幅製作非常精確的君山島地圖。這地圖畫的相當的詳細,幾乎是與整個君山島是成比例縮小下來的。


    而那圖上除了標注了君山上的村落之外,還重點標注了數個地方,而這幾個地方,赫然都在千羽宗占據的範圍之內。


    那吳姓長老對著地圖看了一下,指著地圖上下沿中間的一個碼頭記號的地方道:“咱們現在在這裏,再向東北走一段,就是千羽宗的山門了。”


    他邊說著,邊從地圖上沿著那個碼頭標記向著右上方劃拉了一段距離,手指的終點,便是千羽宗的山門了。


    那黑衣少年點了點頭,不言不語,不知道在想些什麽。那長老則是優哉遊哉地將那地圖慢條斯理地折疊起來,一邊疊著一邊還問道:“幫主,咱們這一幫人,來的毫不掩飾。想來那千羽宗,此刻應該是已然知道了的。你覺得,咱們此刻是要立刻去千羽宗的山門嗎?”


    那黑衣少年依舊沉默了一下,隨後淡淡的冷冷的道:“咱們不足三十八個人,直接去千羽宗,那是跟自殺無異。千羽宗雖然如今可能是在內鬥,可是也不是咱們區區三十八個人就可以拿下來的。這樣,你、我、曉武,咱們三個各自帶一隊人,分三路,先再去探探千羽宗的虛實,再做打算。”


    “但憑幫主吩咐。”那吳姓長老與一個身高六尺、身背一柄足有五尺半大刀的少年一起拱手領命,隨後這三十八人便分成了三支小隊伍,分別向著三個方向,各自去了。


    這麽一群人,不是別人,正是侯嘯虎、吳侯以及虎嘯幫三十六猛虎衛們。他們連夜乘船,從虎嘯島趕來君山島,在天尚未亮人們尚在酣睡之中,登上了君山島。


    侯嘯虎與吳侯兩人之前說的,要吞並千羽宗,可不隻是說說罷了。


    事實上,在侯嘯虎將吳侯納入虎嘯幫之後,虎嘯幫的這兩大巨頭便一直在商議著一統洞庭大湖的事情。而若想要一統洞庭大湖上的江湖勢力們,千羽宗自然是必須要去麵對的。


    於是從很早,吳侯便親自帶著人多次來到君山島,不斷地深入君山島各處,並繪製出一幅比較詳細的君山島地圖來。


    千羽宗雖然不是人人都能進的,不過吳侯在他還是宋無厚的時候,曾經數次代表洞庭幫前去千羽宗進貢。他本就腦子好使,當初也曾多次暗中記錄過路線,千羽宗內的一些大概的布局,他還是知道的。


    於是這麽一幅君山島的詳細地圖,便在吳侯帶人親自勘察再加上自己腦中的記憶的雙重努力下,終於出了成品了。


    隻不過想要繪製出這麽一幅近乎完整比例複刻出來的地圖,的的確確是很麻煩。而吳侯忙了這一個月的功夫,也不過是做出了這麽一幅出來。也是因此,當虎嘯幫的人兵分三路後,他們也隻能是按著記憶大體走了。


    未完待續。。。。


    本部小說來自看書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俠之龍爭虎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神皇王玄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神皇王玄元並收藏神俠之龍爭虎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