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崇禎崛起:我祖宗朱元璋沒死! 作者:今日和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體係的搭建,體係的構建,最重要的,除了體係本身之外,便是能夠適應體係並且穩定體係運轉的人員。
體係本身,崇禎並不打算現在就針對各個不同城池做什麽調整,畢竟當初設置體係的時候本來就考慮了體係在其他城池的適應情況的。
既然如此,那麽將京城的體係,擴散到其他的城池,所需要的就是人手問題了。
隻要將能夠遷移到其他城池,並且能夠很好地執行體係以及崇禎命令的人手搭配好,然後以大量軍隊陪同壓陣,那麽,這幾套崇禎精心涉及,按照朱元璋觀察國運所得,能夠讓新的大明多延續兩百年的體係,就能夠在其他城池很好地運轉。
一旦這套體係在新大明的其他城池運轉,那麽,那些城池的情況,便全部都在崇禎或者說朝廷的掌控之中,城池的所有能力,也都能被充分調動了。
畢竟,這幾套體係的特點,便是崇禎可以直接對最下層的基礎百姓進行了解和管控。
一道政令下去,可以直接讓特定地方的特定人員進行通知,進行幾乎精確到單個人的控製。
而同時,每天,所有朝廷人員都需要撰寫的日報,則保證了每天的事情都能夠上呈到崇禎的眼中。
隻是一個人的上呈文書,當然有作假的可能,但是所有上下遊的人員,全部都每天上呈日報,那麽一旦有作假,就能立刻通過上下遊的情況,推斷出錯誤所在。
事實上,崇禎之所以能夠對吏員的成績做出如此係統而真實的評價,而不用擔心吏員們的成績是自己捏造或者修飾過的。
便是因為理政監每天除了將日報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之外,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將每一個人的日報,與上下遊,與同級的日報進行比對,出現明顯區別的,都會通知錦衣衛進行一一查證。
那些不僅沒有當官,反而被抄家的吏員,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這樣做的。
所以回到體係擴散的事情,隻要崇禎將這幾套體係擴散出去,擴散一個城池,就將完全掌握一個城池;
擴散一個地區,就能完全掌控一個地區,除非某個地區的人員從上到下全爛了,否則,這套管控體係就會一直起到作用。
得益於崇禎大幅提高的官吏俸祿,在崇禎在位的時期之內,這套體係的腐敗肯定是不會太快的。
所以,至少,在崇禎的手中,肯定會出現一片大好的盛世!
“啟稟陛下,名單以及檔案都已經拿來了。”
太監的話打斷了崇禎的暢想,崇禎抬頭,隻見數名新軍將士,將一大摞的文書資料抬進了禦書房中。
在以往的時候,每個官員的相關資料,本就會歸攏在一起,作為以後的升遷提拔的依據。
崇禎建立新大明之後,因為用的人手大多數都是原本的汙吏,所以對於相關資料的收集更加看重。
這些被收集起來的資料,便被專門小心裝袋,專門備份,然後妥善保管了。
現在,崇禎需要根據人員的情況來安排擴散到其他城池之中搭建體係的人手,自然就需要結合這些名單來一起作為依據。
“先把京中官吏的名單以及檔案拿過來吧。”
盡管崇禎之前最先設置,最先搭建的體係,是村令體係,但是真要擴散到其他城池之中,那麽最先進去的體係肯定是城池內的管理體係,也就是京城如今的官吏體係。
所以,崇禎肯定要先從京中官吏體係中選出人手。
當然,他說的選人手,那都是先選擇最底層的人員,直接從九品官員開始。
如今京城的七品八品官員,本來在上個月都還是普通的小吏而已,他們現在都是在不斷積累經驗,自然沒有現在就調到其他城池擔當管理的資格。
第一批,或者說第一次的擴散,崇禎準備將體係擴散到周遭的小城之中,然後,直接用最底層的九品官員直接管控,然後,實在管理不了的,便通過快馬將文書傳遞到京城,由崇禎來處置。
因為,在現在的崇禎心中,還沒有能夠代天牧狩,獨自掌管一座城的人,哪怕,是縣城。
小城本來事情就會更少,緊急而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會更少。
一些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就可以直接讓外派過去的九品官員自行解決,事實上,他們本來也就是幹這個的。
之後,一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就可以通過文書上報,直接傳達到京城崇禎的幾案,由崇禎來親自處理。
這樣一來,這樣的城池之中,哪怕沒有縣令之類的上官,也足以將事情處理妥當了。
所以,第一批的時候,崇禎將會隻派遣底層做事兒的人過去。
“嗯......”
崇禎開始認真查看這個名單,然後在紙上,以筆墨書寫名字。
第一批,派遣到小縣城之中的人手,畢竟比起其他官吏來說,都要遠離崇禎這個皇帝遠離大明朝廷一些,所以肯定是要以更加聽話更加認真的人為主。
所以,從這個大方向上來說,肯定會以現在已經掌握了官吏能力的新軍將士為主。
新軍將士全都是一片忠誠,所以到也不需要過多選擇,直接選定需要多少名什麽方向的官吏,新軍將士中相應符合條件的人手就能直接調度出來,這一塊無需過多操心。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底層官吏崗位,技術含量都不高,都能夠讓新軍將士們,在那麽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之內就學得像模像樣。
在那些新軍將士們暫時還沒有辦法做到很好,甚至暫時還沒能掌握訣竅的方向,肯定還是要找相應的吏員來進行操作。
可是,工作有難度,能力高,並不代表著人品就好,事實上,這一批老一輩的吏員,本來就是從業的年限越久,人心就越黑,幹的壞事兒就越多。
這樣需要能力積累,需要辦事能力的崗位上,相應的吏員如果沒有崇禎基於能力和辦事態度的特赦,按照大明的律法,從上到下隻怕都活不下來一兩人。
如此一來,在這些人中,選擇足夠合適的人手,自然就成了一件沙裏淘金的事情了。
這樣的崗位,算起來,肯定不會特別多,但是一整個城池之中,需要的人手肯定也不少,所以也確實不是短時間三五分鍾就能選定的。
此外,從京城這個首善之地,調度到小城之中,對於官吏本身,其實算是貶,而不是升,如何調動官員們到達小城之後的積極性,同樣是一件相當需要考慮的事情。
所以,京城官員中列出相應人員這件事情,就已經不那麽簡單了。
崇禎大致列出一個範疇,便暫時停了下來。
然後,他打開了村令村尉的名單列表。
村令村尉的事情,其實就好了很多,畢竟,這其中所有的村尉都是新軍將士,其中,跟著村令學習已久,有足夠的能力擔當村令職務的村令人數絕對不少。
縣城之中能有多少村落?比起京城來不知道少了多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要做的,要選擇的人手,相當輕鬆。
按照該城池中,村落的數量選出相應村尉,然後將這些村尉調度出來,到時候直接扔過去擔當村令就好。
至於搭配的村尉,則直接從新軍將士中再次抽調一批,這樣一來,一整套的村令體係就完成了。
這一塊,因為崇禎早就做好了擴散的準備,以及村令本就是新出現的官職,沒有那麽多需要積累的經驗,所以準備起來是真的簡單。
崇禎隻花了之前整理京中官吏的幾分之一的時間,整個村令體係的擴散,就已經全部完成。
“呼~”
將村令體係的情況弄好,也算今天的事情沒有白做了。
這盡管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是與之前京中官吏體係的對比,還是讓崇禎油然而生出了順暢的快樂。
“農令這一塊,要不要調那麽幾人過去縣城之中?”
村令的事情這麽順暢,崇禎便不由想到了另一個正在鋪設的農令體係。
京城城郊有四百多個村落,而他準備擴散的這個縣城,估摸著能有四五十個村落都頂天了。
按照三個村落一個農令的情況來計算,隻要派遣十多個人過去,那麽農令體係也能夠立刻搭建起來。
正好現在農令還隻是被宣布了人員,並沒有將之後涉及的管轄範圍公布下去,現在將這多出來的村落加進農令的管理之中,也完全不會產生什麽不好的影響。
這,倒確實是個需要考慮的事情。
最開始想著將體係擴散的時候,崇禎是準備等到村令體係搭建起來,底層的百姓已經接受了村令體係之後,再從他們本地的村民之中,選拔出相應農令來的。
這樣一來,農令本就是本地人,不僅管理上更加容易,而且還可以激發百姓們耕種的積極性。
畢竟,耕種得好,可以直接被提拔為農令,拿朝廷俸祿,並且搖身一變變成朝廷的九品官員,這樣肯定會更好。
不夠,這樣一來,就必須再次經曆一次農令的選拔,這也是需要好費時間的事情。
畢竟,不僅是報名之後的審查需要時間,而且,要能夠報名,肯定就得是村令體係搭建完成,民眾對於村令們有了基本的信任感之後才能進行。
這樣一來,耽誤的時間至少都得是五天十天的了。
所以,現在這個時候,確實很方便將農令體係也一同擴散過去,這能夠節省不少的時間。
“或者,從兩地交壤處,調動農令?”
崇禎思考著。
要說能夠激勵其他農民,肯定就要是他們所知道所認識的人成為了農令,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才具有足夠的激勵作用。
兩地接壤處的京城村落之中,所選拔出來的農令,隔壁縣城相鄰近的村落肯定也是知道認識的。
這樣,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但是更遠一點的村落,這樣的人就不再能起到相應作用了。
或許......
交替著來?
既要安排一批現有的農令,前去指導村落裏的村民更好的耕耘,同時也在其中選拔農令。
反正現在調集過去的農令也不可能做到每個村落一個農令。
“嗯,暫定如此吧。”
兩個辦法結合起來,目前來看,確實比任何一個單獨的辦法都要更好。
這樣一來的話,崇禎就需要通知在分配調控各村農令的錦衣衛們,將這些額外的村落也加入到這批農令的安排之中。
“對了,錦衣衛讓他們自行發展了這麽長時間,其他新大明所屬城池應當也已經有了很多了解了吧。”
提起錦衣衛,崇禎想到,之前的時候,他或者說他與太祖,便放開了讓錦衣衛在包括京城在內的所有城池之中擴散開來。
主要人手在新大明範圍內,此外,屬於其他勢力,比如大順、滿清、南明等等勢力的城池之中,也派遣了不少人手過去打探情報。
盡管都是剛剛紮根不久,但是這些時間一來,他們收集到的情報資料應該也有不少了。
尤其是京城周遭城池的情況,了解得必然更加清楚。
如今崇禎準備擴散體係過去的縣城,就是與京城緊緊相鄰的一個縣城,這樣的小城,裏麵的情況絕對已經在錦衣衛的情報檔案中裝了不少。
這些資料,當前崇禎正好用得到了。
“傳朕旨意,讓錦衣衛將涉及此縣城的所有情報送上來,尤其是民間百姓的資料!”
畢竟是被太祖加持過的錦衣衛,崇禎對他們的態度能力都很信任,都沒有問有沒有這一類的資料,直接讓錦衣衛將相應資料直接送來。
而錦衣衛這邊也相當對得起崇禎對他們的這一份的信任,果然沒過多久,一箱子的檔案就被送到了崇禎的禦書房中。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這裏麵的內容,全都是關於這個縣城的情報。
其中,最上麵,單獨隔開一層的,便是他們按照崇禎的要求,專門整理出來的內容,而剩下的其他文書,則是與之關聯不大的其他內容了。
崇禎將之打開,細細翻看。
第一百七十三章
體係本身,崇禎並不打算現在就針對各個不同城池做什麽調整,畢竟當初設置體係的時候本來就考慮了體係在其他城池的適應情況的。
既然如此,那麽將京城的體係,擴散到其他的城池,所需要的就是人手問題了。
隻要將能夠遷移到其他城池,並且能夠很好地執行體係以及崇禎命令的人手搭配好,然後以大量軍隊陪同壓陣,那麽,這幾套崇禎精心涉及,按照朱元璋觀察國運所得,能夠讓新的大明多延續兩百年的體係,就能夠在其他城池很好地運轉。
一旦這套體係在新大明的其他城池運轉,那麽,那些城池的情況,便全部都在崇禎或者說朝廷的掌控之中,城池的所有能力,也都能被充分調動了。
畢竟,這幾套體係的特點,便是崇禎可以直接對最下層的基礎百姓進行了解和管控。
一道政令下去,可以直接讓特定地方的特定人員進行通知,進行幾乎精確到單個人的控製。
而同時,每天,所有朝廷人員都需要撰寫的日報,則保證了每天的事情都能夠上呈到崇禎的眼中。
隻是一個人的上呈文書,當然有作假的可能,但是所有上下遊的人員,全部都每天上呈日報,那麽一旦有作假,就能立刻通過上下遊的情況,推斷出錯誤所在。
事實上,崇禎之所以能夠對吏員的成績做出如此係統而真實的評價,而不用擔心吏員們的成績是自己捏造或者修飾過的。
便是因為理政監每天除了將日報的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之外,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將每一個人的日報,與上下遊,與同級的日報進行比對,出現明顯區別的,都會通知錦衣衛進行一一查證。
那些不僅沒有當官,反而被抄家的吏員,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這樣做的。
所以回到體係擴散的事情,隻要崇禎將這幾套體係擴散出去,擴散一個城池,就將完全掌握一個城池;
擴散一個地區,就能完全掌控一個地區,除非某個地區的人員從上到下全爛了,否則,這套管控體係就會一直起到作用。
得益於崇禎大幅提高的官吏俸祿,在崇禎在位的時期之內,這套體係的腐敗肯定是不會太快的。
所以,至少,在崇禎的手中,肯定會出現一片大好的盛世!
“啟稟陛下,名單以及檔案都已經拿來了。”
太監的話打斷了崇禎的暢想,崇禎抬頭,隻見數名新軍將士,將一大摞的文書資料抬進了禦書房中。
在以往的時候,每個官員的相關資料,本就會歸攏在一起,作為以後的升遷提拔的依據。
崇禎建立新大明之後,因為用的人手大多數都是原本的汙吏,所以對於相關資料的收集更加看重。
這些被收集起來的資料,便被專門小心裝袋,專門備份,然後妥善保管了。
現在,崇禎需要根據人員的情況來安排擴散到其他城池之中搭建體係的人手,自然就需要結合這些名單來一起作為依據。
“先把京中官吏的名單以及檔案拿過來吧。”
盡管崇禎之前最先設置,最先搭建的體係,是村令體係,但是真要擴散到其他城池之中,那麽最先進去的體係肯定是城池內的管理體係,也就是京城如今的官吏體係。
所以,崇禎肯定要先從京中官吏體係中選出人手。
當然,他說的選人手,那都是先選擇最底層的人員,直接從九品官員開始。
如今京城的七品八品官員,本來在上個月都還是普通的小吏而已,他們現在都是在不斷積累經驗,自然沒有現在就調到其他城池擔當管理的資格。
第一批,或者說第一次的擴散,崇禎準備將體係擴散到周遭的小城之中,然後,直接用最底層的九品官員直接管控,然後,實在管理不了的,便通過快馬將文書傳遞到京城,由崇禎來處置。
因為,在現在的崇禎心中,還沒有能夠代天牧狩,獨自掌管一座城的人,哪怕,是縣城。
小城本來事情就會更少,緊急而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會更少。
一些緊急不重要的事情,就可以直接讓外派過去的九品官員自行解決,事實上,他們本來也就是幹這個的。
之後,一些重要不緊急的事情,就可以通過文書上報,直接傳達到京城崇禎的幾案,由崇禎來親自處理。
這樣一來,這樣的城池之中,哪怕沒有縣令之類的上官,也足以將事情處理妥當了。
所以,第一批的時候,崇禎將會隻派遣底層做事兒的人過去。
“嗯......”
崇禎開始認真查看這個名單,然後在紙上,以筆墨書寫名字。
第一批,派遣到小縣城之中的人手,畢竟比起其他官吏來說,都要遠離崇禎這個皇帝遠離大明朝廷一些,所以肯定是要以更加聽話更加認真的人為主。
所以,從這個大方向上來說,肯定會以現在已經掌握了官吏能力的新軍將士為主。
新軍將士全都是一片忠誠,所以到也不需要過多選擇,直接選定需要多少名什麽方向的官吏,新軍將士中相應符合條件的人手就能直接調度出來,這一塊無需過多操心。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底層官吏崗位,技術含量都不高,都能夠讓新軍將士們,在那麽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之內就學得像模像樣。
在那些新軍將士們暫時還沒有辦法做到很好,甚至暫時還沒能掌握訣竅的方向,肯定還是要找相應的吏員來進行操作。
可是,工作有難度,能力高,並不代表著人品就好,事實上,這一批老一輩的吏員,本來就是從業的年限越久,人心就越黑,幹的壞事兒就越多。
這樣需要能力積累,需要辦事能力的崗位上,相應的吏員如果沒有崇禎基於能力和辦事態度的特赦,按照大明的律法,從上到下隻怕都活不下來一兩人。
如此一來,在這些人中,選擇足夠合適的人手,自然就成了一件沙裏淘金的事情了。
這樣的崗位,算起來,肯定不會特別多,但是一整個城池之中,需要的人手肯定也不少,所以也確實不是短時間三五分鍾就能選定的。
此外,從京城這個首善之地,調度到小城之中,對於官吏本身,其實算是貶,而不是升,如何調動官員們到達小城之後的積極性,同樣是一件相當需要考慮的事情。
所以,京城官員中列出相應人員這件事情,就已經不那麽簡單了。
崇禎大致列出一個範疇,便暫時停了下來。
然後,他打開了村令村尉的名單列表。
村令村尉的事情,其實就好了很多,畢竟,這其中所有的村尉都是新軍將士,其中,跟著村令學習已久,有足夠的能力擔當村令職務的村令人數絕對不少。
縣城之中能有多少村落?比起京城來不知道少了多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崇禎要做的,要選擇的人手,相當輕鬆。
按照該城池中,村落的數量選出相應村尉,然後將這些村尉調度出來,到時候直接扔過去擔當村令就好。
至於搭配的村尉,則直接從新軍將士中再次抽調一批,這樣一來,一整套的村令體係就完成了。
這一塊,因為崇禎早就做好了擴散的準備,以及村令本就是新出現的官職,沒有那麽多需要積累的經驗,所以準備起來是真的簡單。
崇禎隻花了之前整理京中官吏的幾分之一的時間,整個村令體係的擴散,就已經全部完成。
“呼~”
將村令體係的情況弄好,也算今天的事情沒有白做了。
這盡管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是與之前京中官吏體係的對比,還是讓崇禎油然而生出了順暢的快樂。
“農令這一塊,要不要調那麽幾人過去縣城之中?”
村令的事情這麽順暢,崇禎便不由想到了另一個正在鋪設的農令體係。
京城城郊有四百多個村落,而他準備擴散的這個縣城,估摸著能有四五十個村落都頂天了。
按照三個村落一個農令的情況來計算,隻要派遣十多個人過去,那麽農令體係也能夠立刻搭建起來。
正好現在農令還隻是被宣布了人員,並沒有將之後涉及的管轄範圍公布下去,現在將這多出來的村落加進農令的管理之中,也完全不會產生什麽不好的影響。
這,倒確實是個需要考慮的事情。
最開始想著將體係擴散的時候,崇禎是準備等到村令體係搭建起來,底層的百姓已經接受了村令體係之後,再從他們本地的村民之中,選拔出相應農令來的。
這樣一來,農令本就是本地人,不僅管理上更加容易,而且還可以激發百姓們耕種的積極性。
畢竟,耕種得好,可以直接被提拔為農令,拿朝廷俸祿,並且搖身一變變成朝廷的九品官員,這樣肯定會更好。
不夠,這樣一來,就必須再次經曆一次農令的選拔,這也是需要好費時間的事情。
畢竟,不僅是報名之後的審查需要時間,而且,要能夠報名,肯定就得是村令體係搭建完成,民眾對於村令們有了基本的信任感之後才能進行。
這樣一來,耽誤的時間至少都得是五天十天的了。
所以,現在這個時候,確實很方便將農令體係也一同擴散過去,這能夠節省不少的時間。
“或者,從兩地交壤處,調動農令?”
崇禎思考著。
要說能夠激勵其他農民,肯定就要是他們所知道所認識的人成為了農令,這樣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才具有足夠的激勵作用。
兩地接壤處的京城村落之中,所選拔出來的農令,隔壁縣城相鄰近的村落肯定也是知道認識的。
這樣,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
但是更遠一點的村落,這樣的人就不再能起到相應作用了。
或許......
交替著來?
既要安排一批現有的農令,前去指導村落裏的村民更好的耕耘,同時也在其中選拔農令。
反正現在調集過去的農令也不可能做到每個村落一個農令。
“嗯,暫定如此吧。”
兩個辦法結合起來,目前來看,確實比任何一個單獨的辦法都要更好。
這樣一來的話,崇禎就需要通知在分配調控各村農令的錦衣衛們,將這些額外的村落也加入到這批農令的安排之中。
“對了,錦衣衛讓他們自行發展了這麽長時間,其他新大明所屬城池應當也已經有了很多了解了吧。”
提起錦衣衛,崇禎想到,之前的時候,他或者說他與太祖,便放開了讓錦衣衛在包括京城在內的所有城池之中擴散開來。
主要人手在新大明範圍內,此外,屬於其他勢力,比如大順、滿清、南明等等勢力的城池之中,也派遣了不少人手過去打探情報。
盡管都是剛剛紮根不久,但是這些時間一來,他們收集到的情報資料應該也有不少了。
尤其是京城周遭城池的情況,了解得必然更加清楚。
如今崇禎準備擴散體係過去的縣城,就是與京城緊緊相鄰的一個縣城,這樣的小城,裏麵的情況絕對已經在錦衣衛的情報檔案中裝了不少。
這些資料,當前崇禎正好用得到了。
“傳朕旨意,讓錦衣衛將涉及此縣城的所有情報送上來,尤其是民間百姓的資料!”
畢竟是被太祖加持過的錦衣衛,崇禎對他們的態度能力都很信任,都沒有問有沒有這一類的資料,直接讓錦衣衛將相應資料直接送來。
而錦衣衛這邊也相當對得起崇禎對他們的這一份的信任,果然沒過多久,一箱子的檔案就被送到了崇禎的禦書房中。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這裏麵的內容,全都是關於這個縣城的情報。
其中,最上麵,單獨隔開一層的,便是他們按照崇禎的要求,專門整理出來的內容,而剩下的其他文書,則是與之關聯不大的其他內容了。
崇禎將之打開,細細翻看。
第一百七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