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成為話題的中心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爭議。
但像官/方報刊終究不是那種喜歡搞個大新聞的東西。
這類正兒八經的專業媒體自帶宣傳正朔性,對於引導輿論是很有幫助的。
林灰將來的成長路線之類的話題在官媒的保駕護航下林灰也完全不用擔心什麽非議之類的。
而且所謂的外界非議,該語境中所謂的“外界”尤指那些喜歡管閑事的。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普羅大眾裏麵有部分格外喜歡管閑事的人在,林灰也不需要如此費腦筋。
沒有這些人的話,像林灰將來何去何從之類的問題其實還真未必會引發人們注意。
不光林灰將來何去何從不會引人注意,甚至連林灰本身也不會引人注意。
這個地球離了誰都一樣轉,大多數人們不可能對於某一個體過於在意, 即便該個體十分優秀。
世界終究不是童話的世界,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有喜歡管閑事的人。
愛管閑事的人又以喜歡惡意解讀的人居多。
正因為人群中有著這類人,以林灰本人的視角來思考問題的時候就不得不格外留意人群中的這類人。
畢竟這些喜歡管閑事的人如果存心搞風搞雨對林灰未來的發展惡意解讀麻煩還真不小。
在這些人興風作浪之下,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很容易被這些人所扇動出來的群體情緒裹挾
從而引發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災難”。
這不是林灰杞人憂天,一顆老鼠屎壞了整鍋湯的例子屢見不鮮。
群體行為很多時候都是下意識的,有著典型的盲目性。
對於群體行為過於樂觀的判斷是要吃大虧的。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太多的悲劇都是因此釀成的。
總之, 縱然人群中喜歡管閑事的人隻是小比例,林灰也不可能完全無視這一小撮烏合之眾。
非但不能無視這個小群體,以林灰萬事求穩的性格反而要格外注重這一群體。
如果要林灰僅僅是依托於自己的力量對付這一群體的話。
雖然林灰有辦法,但執行起來效率還真未必能有多好。
甚至在部分極端情況下還可能會束手束腳。
但在官媒的保駕護航下事情則不一樣了。
總不至於會有人公然唱反調吧。
至於私底下的一些不成規模的聲音,林灰並不是太在意。
如果完全聽不到一點非議的聲音,反而是不正常的。
林灰想要做的隻是避免大範圍的惡意解讀以及胡亂帶節奏的非議。
在這種情況下,這樣一次的專訪如果能順利進行對於林灰來說簡直是一個莫大的機緣。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麵對這樣的機緣林灰沒有將其拒之門外的理由。
除非是牽扯到一些涉及到諸如政/治之類的更為複雜因素。
不過官媒的采訪也不完全是福利。
這件事的後續影響可能會給林灰帶來新的挑戰。
官媒這次采訪也將意味著林灰將從幕後走到台前。
從幕後走到台前,這似乎跟以往林灰的理念相悖。
畢竟以往林灰都一直向往悶聲發大財的。
既然向往悶聲發大財,為什麽還要走到台前?
是什麽導致了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此一時彼一時,什麽時候說什麽樣的話。
就像曆史中所描述的那樣: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看得出,一個人不同曆史時期完全可以可能會有截然相同的表現。
人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
這跟“性格反複”之類的刻板描述沒關係。
人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取決於人們對事物的認知。
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不是一成不變的。
事物的發展本就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事物發展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因為事物內部矛盾運動,事物本身也是存在著自我否定的。
否定事物發展的環節, 使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
隻有經過否定, 舊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轉變。
因為事物的發展, 人們認知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
故而人不應該。至少不能一成不變。
林灰也不能一成不變的。
說到更具體的原因。
盡管內心深處此時林灰是渴望一直能夠悶聲發大財的。
但這可能嗎?
想要“悶聲”很容易,太多默默無聞的群體了。
但“悶聲”的同時想要“發大財”就很難了。
資金勉強過億的時候的時候,林灰或許還可以當一隻鴕鳥,圈地自萌。
不過當財富突破十億元想要繼續維持這種情況就比較難了。
尤其是流動資金突破十億元想不被人注意到更是難上加難。
甚至現在可能就已經有很多金融機構和相關從業人員注意到林灰了。
畢竟林灰現在手裏流動資金可是過億的。
在各行各業渴望熱錢的情況下,林灰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金燦燦的豬頭。
之所以還沒什麽人湊上來,大概率是因為林灰的崛起過於迅速以至於一些有所圖謀的人還沒搞懂林灰的虛實罷了。
另外跟林灰此前一段時間做人做事都比較低調也有很大關係。
當然這種低調隻是相對而言。
而且無論林灰再怎麽低調,隨著財富的增長想不被注意到也不大可能。
財富的積聚就像懷孕一樣,日子久了總要被發現的。
就算資金突破十位數的時候林灰還可以保持現狀。
可如果財富累積到更多的時候呢?
當財富達到十一位數的時候林灰還能如此嗎?
且不說當財富突破百億,就是財富達到五十億的時候想不被人注意到都不怎麽現實。
要知道按照去年胡/潤研究院的報告出具的財富排行榜。
財富在20億元以上的時候基本就成了全國前一千了。
而財富在五十億以上更是不算多(……至於隱富和無形富豪什麽的不在討論之列)
而如果是純粹的資金的話,達到五十億元更是相當恐怖的一件事。
即便是殺豬榜排名前一百的估計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次性拿出五十億元現金。
更不要說五十億元之於普通人的意義了。
一個架構和機能完全正常的社會對於大宗資金的流向感知還是相當靈敏的。
當林灰手中的資金達到五十億元的時候,不可能不被注意到。
財富聚集到一定程度雖然形式上仍然屬於個人。
但在花費這筆錢的時候也將接受社會的監督。
也必須接受監督。
同樣是買原油,五百塊錢買原油跟五十億元買原油對社會的影響終究是不一樣的。
某種程度上,量變的積累引發質變。
隨著財富的增長,林灰想不被注意到幾乎不可能。
雖然財富增長到五十億元並不容易。
但以林灰過往財富積聚的速度來看,五十億並不遙遠。
和蘋果方麵以及超級細胞方麵達成那兩個程序的轉讓基本上資金就突破十位數了。
再之後利用十億元想搞到五十億對林灰這樣一個有著先知優勢的人來說更是易如反掌。
事實上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白手起家賺到十億元的方法。
但從十億元賺到五十億,即便沒有任何創業經驗的人也能想出幾條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依靠十億元的巨額資金,僅僅是依靠技術,對於重生之後的林灰而言,想賺五十億也是易如反掌。
畢竟林灰腦海中太多先進的技術了, 隨便拿出來就能賺好多的錢。
總之,林灰想賺五十億元也不需要太久。
這也意味著幾乎用不了多久林灰就會進入到大眾的目光中。
在這種情況下, 與其被動著等著別人去將林灰抖出來,還不如林灰主動從幕後走到台前。
這樣起碼能多幾分的從容不迫。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林灰還有很多其它的考慮。
總之雖然林灰答應賀教授接受采訪的建議很幹脆。
但林灰內心深處是經過十分慎重的考慮的。
對於這件事的得失林灰已經想得很清楚。
林灰知道,如果人生是一個遊戲的話。
當接受從幕後走到台前,大概也幾乎等同於林灰的新手保護期即將結束。
不過林灰並不畏懼,並不是所有的重生者都有積累了幾乎十位數資金才出新手村的機會。
林灰早已做好了迎接未來更加複雜的挑戰的準備。
除了從幕後走到台前的這個轉變之外。
隨著財富的增長像林灰現在這種類似於“單機遊戲”的發展模式似乎也有點另類?
其實從純粹的技術價值角度來說,林灰是可以做到一直“單機”到十一位數財富的。
畢竟林灰腦海中太多高價值以及高附加價值的技術了。
隨隨便便一些後世爛大街的技術就能換取很大的財富。
並不是林灰在誇張,雖然林灰尊重“前人”的智慧。
但不可否認時代是在飛速進步的。
在技術方麵純粹領先七年以及七年以上可以說是優勢巨大。
從純粹技術角度上講,“單機”到刷十一位數的財富是可行的。
但這個社會不止是用技術以及冰冷的金錢度量的。
還要考慮很多其他方麵的因素。
如果當財富突破十一位數的時候林灰進行的還是類似於“單機遊戲”的發展模式。
將會對傳統經濟學、金融學以及社會學提出一項全新的課題。
畢竟按照人們過往的經驗,排除財富轉讓、繼承、贈與、權/力尋/租等手段之外。
一個人僅僅是依靠獨立的力量而不架構組織是很難將財富提升到百億元以上的水平的。
如果林灰真的能一個人做到這個份上,無疑有點驚世駭俗。
雖然很裝逼,但對林灰長遠發展十分不利。
雖然不至於被切片研究吧,但也少不得要被各種機構討論。
這並不是林灰想要看到的。
有的時候,過於標新立異就是一種罪過。
因此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正常企業的發展模式進行比較好。
而且涉及到以後要做的事情。
林灰僅僅一個人去奮戰終究是不現實的,林灰需要很多人為其搖旗呐喊。
當然關於具體的這些還是要等以後再說。
此時對林灰依舊是有些遙遠。
現在林灰還是要將眼下的事情做好。
跟賀教授通話大概過去半小時左右。
林灰就接到了一個陌生的來電。
電話那頭是個聲音還算清雅的女聲。
言談很得體的樣子,說話讓人蠻舒服的。
電話那頭的人自稱為胡欣,是《數字青年》的記者。
胡欣稱要跟林灰進行一次訪問,要同林灰約定一下訪問的時間。
雖然林灰先前對於此次對於采訪他的官/方媒體有過一定的猜測。
並且料定采訪他的官媒十有八九就是官/方報刊。
但聽到是《數字青年》來進行采訪林灰還是有些意外。
《數字青年》刊載的主要內容為計算機、網絡通信、信息家電。
雖然《數字青年》這個聽上去很像是一些普通電子雜誌。
但林灰知道的,《數字青年》這個刊物可是《中國青年報》的子刊之一。
後者可是正兒八經的_直屬機關報。
雖然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官/方報刊的分量還要差一些,但在官/方報刊裏也算得上分量很重的了。
《數字青年》雖然隻是子刊,但並不妨礙該子刊隨《中國青年報》一起發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教育部門、軍隊。
林灰記得這份報紙光讀者就在百萬以上。
這個傳播量在一份報紙裏麵可以說是亂殺了。
再加上新媒體的助力,該報的傳播範圍可以說比林灰先前估量的還要大。
能被這樣的刊物係統報道的話可以說是相當榮幸了。
雖然對這個消息有點意外但林灰還不至於被水淹沒不知所措。
林灰跟胡欣將訪問約定在了26號上午,也就是明天上午。
原本林灰是想將時間約定在今天的,畢竟夜長夢多。
不過想到此時北域的天氣並不是很好加上胡欣可能此時並沒在北域。
因此林灰也沒催促。
之後兩人互相加了個好友。
胡欣將采訪中可能提問到問題涉及到的一些方麵提前發給林灰。
這無關暗箱操作,事實上除了街頭訪問和刻意刁難式的訪問。
一般稍微正常的訪問都會提前講訪問的內容告知受訪者。
林灰查看了胡欣發來的內容以及一些示範問題。
並不算很深奧的問題,林灰稍加思忖就有了相應的思路。
在這之後,25號的上午對於林灰多多少少就有些無聊了。
不過林灰並沒有清閑太久。
很快林灰就陷入了忙碌之中。
但像官/方報刊終究不是那種喜歡搞個大新聞的東西。
這類正兒八經的專業媒體自帶宣傳正朔性,對於引導輿論是很有幫助的。
林灰將來的成長路線之類的話題在官媒的保駕護航下林灰也完全不用擔心什麽非議之類的。
而且所謂的外界非議,該語境中所謂的“外界”尤指那些喜歡管閑事的。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普羅大眾裏麵有部分格外喜歡管閑事的人在,林灰也不需要如此費腦筋。
沒有這些人的話,像林灰將來何去何從之類的問題其實還真未必會引發人們注意。
不光林灰將來何去何從不會引人注意,甚至連林灰本身也不會引人注意。
這個地球離了誰都一樣轉,大多數人們不可能對於某一個體過於在意, 即便該個體十分優秀。
世界終究不是童話的世界,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有喜歡管閑事的人。
愛管閑事的人又以喜歡惡意解讀的人居多。
正因為人群中有著這類人,以林灰本人的視角來思考問題的時候就不得不格外留意人群中的這類人。
畢竟這些喜歡管閑事的人如果存心搞風搞雨對林灰未來的發展惡意解讀麻煩還真不小。
在這些人興風作浪之下,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很容易被這些人所扇動出來的群體情緒裹挾
從而引發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災難”。
這不是林灰杞人憂天,一顆老鼠屎壞了整鍋湯的例子屢見不鮮。
群體行為很多時候都是下意識的,有著典型的盲目性。
對於群體行為過於樂觀的判斷是要吃大虧的。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太多的悲劇都是因此釀成的。
總之, 縱然人群中喜歡管閑事的人隻是小比例,林灰也不可能完全無視這一小撮烏合之眾。
非但不能無視這個小群體,以林灰萬事求穩的性格反而要格外注重這一群體。
如果要林灰僅僅是依托於自己的力量對付這一群體的話。
雖然林灰有辦法,但執行起來效率還真未必能有多好。
甚至在部分極端情況下還可能會束手束腳。
但在官媒的保駕護航下事情則不一樣了。
總不至於會有人公然唱反調吧。
至於私底下的一些不成規模的聲音,林灰並不是太在意。
如果完全聽不到一點非議的聲音,反而是不正常的。
林灰想要做的隻是避免大範圍的惡意解讀以及胡亂帶節奏的非議。
在這種情況下,這樣一次的專訪如果能順利進行對於林灰來說簡直是一個莫大的機緣。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麵對這樣的機緣林灰沒有將其拒之門外的理由。
除非是牽扯到一些涉及到諸如政/治之類的更為複雜因素。
不過官媒的采訪也不完全是福利。
這件事的後續影響可能會給林灰帶來新的挑戰。
官媒這次采訪也將意味著林灰將從幕後走到台前。
從幕後走到台前,這似乎跟以往林灰的理念相悖。
畢竟以往林灰都一直向往悶聲發大財的。
既然向往悶聲發大財,為什麽還要走到台前?
是什麽導致了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此一時彼一時,什麽時候說什麽樣的話。
就像曆史中所描述的那樣:
“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
看得出,一個人不同曆史時期完全可以可能會有截然相同的表現。
人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
這跟“性格反複”之類的刻板描述沒關係。
人們對待事情的態度取決於人們對事物的認知。
因為人們對事物的認知不是一成不變的。
事物的發展本就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事物發展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因為事物內部矛盾運動,事物本身也是存在著自我否定的。
否定事物發展的環節, 使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
隻有經過否定, 舊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轉變。
因為事物的發展, 人們認知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
故而人不應該。至少不能一成不變。
林灰也不能一成不變的。
說到更具體的原因。
盡管內心深處此時林灰是渴望一直能夠悶聲發大財的。
但這可能嗎?
想要“悶聲”很容易,太多默默無聞的群體了。
但“悶聲”的同時想要“發大財”就很難了。
資金勉強過億的時候的時候,林灰或許還可以當一隻鴕鳥,圈地自萌。
不過當財富突破十億元想要繼續維持這種情況就比較難了。
尤其是流動資金突破十億元想不被人注意到更是難上加難。
甚至現在可能就已經有很多金融機構和相關從業人員注意到林灰了。
畢竟林灰現在手裏流動資金可是過億的。
在各行各業渴望熱錢的情況下,林灰在很多人眼中就是金燦燦的豬頭。
之所以還沒什麽人湊上來,大概率是因為林灰的崛起過於迅速以至於一些有所圖謀的人還沒搞懂林灰的虛實罷了。
另外跟林灰此前一段時間做人做事都比較低調也有很大關係。
當然這種低調隻是相對而言。
而且無論林灰再怎麽低調,隨著財富的增長想不被注意到也不大可能。
財富的積聚就像懷孕一樣,日子久了總要被發現的。
就算資金突破十位數的時候林灰還可以保持現狀。
可如果財富累積到更多的時候呢?
當財富達到十一位數的時候林灰還能如此嗎?
且不說當財富突破百億,就是財富達到五十億的時候想不被人注意到都不怎麽現實。
要知道按照去年胡/潤研究院的報告出具的財富排行榜。
財富在20億元以上的時候基本就成了全國前一千了。
而財富在五十億以上更是不算多(……至於隱富和無形富豪什麽的不在討論之列)
而如果是純粹的資金的話,達到五十億元更是相當恐怖的一件事。
即便是殺豬榜排名前一百的估計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次性拿出五十億元現金。
更不要說五十億元之於普通人的意義了。
一個架構和機能完全正常的社會對於大宗資金的流向感知還是相當靈敏的。
當林灰手中的資金達到五十億元的時候,不可能不被注意到。
財富聚集到一定程度雖然形式上仍然屬於個人。
但在花費這筆錢的時候也將接受社會的監督。
也必須接受監督。
同樣是買原油,五百塊錢買原油跟五十億元買原油對社會的影響終究是不一樣的。
某種程度上,量變的積累引發質變。
隨著財富的增長,林灰想不被注意到幾乎不可能。
雖然財富增長到五十億元並不容易。
但以林灰過往財富積聚的速度來看,五十億並不遙遠。
和蘋果方麵以及超級細胞方麵達成那兩個程序的轉讓基本上資金就突破十位數了。
再之後利用十億元想搞到五十億對林灰這樣一個有著先知優勢的人來說更是易如反掌。
事實上雖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白手起家賺到十億元的方法。
但從十億元賺到五十億,即便沒有任何創業經驗的人也能想出幾條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依靠十億元的巨額資金,僅僅是依靠技術,對於重生之後的林灰而言,想賺五十億也是易如反掌。
畢竟林灰腦海中太多先進的技術了, 隨便拿出來就能賺好多的錢。
總之,林灰想賺五十億元也不需要太久。
這也意味著幾乎用不了多久林灰就會進入到大眾的目光中。
在這種情況下, 與其被動著等著別人去將林灰抖出來,還不如林灰主動從幕後走到台前。
這樣起碼能多幾分的從容不迫。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林灰還有很多其它的考慮。
總之雖然林灰答應賀教授接受采訪的建議很幹脆。
但林灰內心深處是經過十分慎重的考慮的。
對於這件事的得失林灰已經想得很清楚。
林灰知道,如果人生是一個遊戲的話。
當接受從幕後走到台前,大概也幾乎等同於林灰的新手保護期即將結束。
不過林灰並不畏懼,並不是所有的重生者都有積累了幾乎十位數資金才出新手村的機會。
林灰早已做好了迎接未來更加複雜的挑戰的準備。
除了從幕後走到台前的這個轉變之外。
隨著財富的增長像林灰現在這種類似於“單機遊戲”的發展模式似乎也有點另類?
其實從純粹的技術價值角度來說,林灰是可以做到一直“單機”到十一位數財富的。
畢竟林灰腦海中太多高價值以及高附加價值的技術了。
隨隨便便一些後世爛大街的技術就能換取很大的財富。
並不是林灰在誇張,雖然林灰尊重“前人”的智慧。
但不可否認時代是在飛速進步的。
在技術方麵純粹領先七年以及七年以上可以說是優勢巨大。
從純粹技術角度上講,“單機”到刷十一位數的財富是可行的。
但這個社會不止是用技術以及冰冷的金錢度量的。
還要考慮很多其他方麵的因素。
如果當財富突破十一位數的時候林灰進行的還是類似於“單機遊戲”的發展模式。
將會對傳統經濟學、金融學以及社會學提出一項全新的課題。
畢竟按照人們過往的經驗,排除財富轉讓、繼承、贈與、權/力尋/租等手段之外。
一個人僅僅是依靠獨立的力量而不架構組織是很難將財富提升到百億元以上的水平的。
如果林灰真的能一個人做到這個份上,無疑有點驚世駭俗。
雖然很裝逼,但對林灰長遠發展十分不利。
雖然不至於被切片研究吧,但也少不得要被各種機構討論。
這並不是林灰想要看到的。
有的時候,過於標新立異就是一種罪過。
因此還是老老實實地按照正常企業的發展模式進行比較好。
而且涉及到以後要做的事情。
林灰僅僅一個人去奮戰終究是不現實的,林灰需要很多人為其搖旗呐喊。
當然關於具體的這些還是要等以後再說。
此時對林灰依舊是有些遙遠。
現在林灰還是要將眼下的事情做好。
跟賀教授通話大概過去半小時左右。
林灰就接到了一個陌生的來電。
電話那頭是個聲音還算清雅的女聲。
言談很得體的樣子,說話讓人蠻舒服的。
電話那頭的人自稱為胡欣,是《數字青年》的記者。
胡欣稱要跟林灰進行一次訪問,要同林灰約定一下訪問的時間。
雖然林灰先前對於此次對於采訪他的官/方媒體有過一定的猜測。
並且料定采訪他的官媒十有八九就是官/方報刊。
但聽到是《數字青年》來進行采訪林灰還是有些意外。
《數字青年》刊載的主要內容為計算機、網絡通信、信息家電。
雖然《數字青年》這個聽上去很像是一些普通電子雜誌。
但林灰知道的,《數字青年》這個刊物可是《中國青年報》的子刊之一。
後者可是正兒八經的_直屬機關報。
雖然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官/方報刊的分量還要差一些,但在官/方報刊裏也算得上分量很重的了。
《數字青年》雖然隻是子刊,但並不妨礙該子刊隨《中國青年報》一起發到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教育部門、軍隊。
林灰記得這份報紙光讀者就在百萬以上。
這個傳播量在一份報紙裏麵可以說是亂殺了。
再加上新媒體的助力,該報的傳播範圍可以說比林灰先前估量的還要大。
能被這樣的刊物係統報道的話可以說是相當榮幸了。
雖然對這個消息有點意外但林灰還不至於被水淹沒不知所措。
林灰跟胡欣將訪問約定在了26號上午,也就是明天上午。
原本林灰是想將時間約定在今天的,畢竟夜長夢多。
不過想到此時北域的天氣並不是很好加上胡欣可能此時並沒在北域。
因此林灰也沒催促。
之後兩人互相加了個好友。
胡欣將采訪中可能提問到問題涉及到的一些方麵提前發給林灰。
這無關暗箱操作,事實上除了街頭訪問和刻意刁難式的訪問。
一般稍微正常的訪問都會提前講訪問的內容告知受訪者。
林灰查看了胡欣發來的內容以及一些示範問題。
並不算很深奧的問題,林灰稍加思忖就有了相應的思路。
在這之後,25號的上午對於林灰多多少少就有些無聊了。
不過林灰並沒有清閑太久。
很快林灰就陷入了忙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