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臣集往的事情我們先說到這裏,眼下最重要的是關於長宗我部家安置的問題。
秀家打算先詢問一下對方的態度,再給出自己的方案。而且最重要的是別忘了,這4萬石的知行可是和香宗我部家共享的,他們這邊究竟是怎麽個安排,秀家先要探探底。
於是秀家開口向信親詢問道“關於長宗我部家4萬石的具體安排,你們與香宗我部家都確定了嗎?”
長宗我部信親與香宗我部親泰對視一眼後向秀家行禮說道“已經確認了,4萬石知行將有本家和香宗我部家對半分享,即每家2萬石知行。”
香宗我部家最初承諾給他們的知行是3萬石,由此可見,最終是從自己的知行中播出了1萬石用來供養宗家。在日本戰國時期,能有這樣的公心的分家確實不過見了。
至於香宗我部親泰這麽做,會不會引起香宗我部家內部的問題,這就不是秀家所能關心的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那麽香宗我部家是作為獨立大名存續呢,還是依然作為長宗我部家的家臣存在呢?”
“香宗我部家一直都是長宗我部家的家臣”
說話的是香宗我部親泰,也就是信親的叔父。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的含金量比信親說出要重的多。
如果按照他們的想法這樣安排,長宗我部家恐怕又是山田家與久米家的翻版。
現如今由於兄弟叔伯的情誼,還能將兩家牢牢的拴在一起,但是等到這代人故去,這樣不合理的君臣結構必然會引發長宗我部家的騷動,當然這一切,也不是秀家現在所能考慮的。
問明白了一些細節後,秀家誇獎道“內記真是忠毅體國啊,長宗我部家有你這樣的家臣如何能不複興啊。”
內記全名中內記是正七位上的官職,也是香宗我部親泰被朝廷承認的官職。曆史上的香宗我部親泰在元親升任宮內少輔後,其也被授予了安藝守的官職。
“殿下謬讚了,在下隻是作出了長輩應該做的責任的罷了。”香宗我部親泰謙虛的說道。
“那麽你們對於領地的安置,可有什麽想法嗎?備前的領內可以任由你們選擇。”
這其實是秀家的試探,備前一國絕對不可能給他們自己選擇的。要隻是長船所在的邑久地區可是有著秀家軍備生產的機密地區。這塊地區是秀家花了大力氣才從豪族眾的手中收回來,怎麽可能再分封出去。
而上道禦野兩郡由於距離岡山太近,秀家也不準備考慮將他們安置在這裏的想法,因此所能選擇的領國並不多。
爾島3萬石根本不足以安置的下長宗我部家4萬石的體量,其所能被安排的地方隻有津高(4.2萬石)、和氣(2.5萬)+磐梨(1.7萬)或者赤阪(4萬)石。
長宗我部信親不愧是二代中的佼佼者,對於這麽明顯的套子沒有直接跳下去,反而將問題又送還給了秀家“長宗我部家是關白殿下賜予羽柴中將的家臣,領地的安排自然是由中將您來排。”
秀家想了想,最終對著他說道“那就赤阪郡兩宮山城4萬石吧。”
秀家之所以作出如下安排,是因為津高郡聯結備中、美作兩國,聯通美作最重要的道路,津山線由此而過。
如果有朝一日長宗我部信親奉秀吉的命令與秀家對立,長宗我部家將成為截斷秀家其他領國支援的重要咽喉。
同時、磐梨+和氣的方案也被秀家拒絕,原因很簡單,這兩郡是封鎖畿內方向來敵唯一的關口,如果將這兩郡交由長宗我部管理,秀家的岡山城就相當於對大阪方向不設防了。
與這兩地相比,夾在中間的赤阪郡雖然距離秀家的岡山更近,但是比例美作一側都是高山,道路險峻難行,並不是主幹道,長宗我部家被安置在這裏,恰恰等於是被關在了籠子裏。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穀歌地圖看一下備前赤阪兩宮山城的位置,位於瀨戶車站左上方的盆地中。現如今山陽團地(彌生公園)就是兩宮山城的原址,是西國國少有的建築在非臨海平原地區的平城。
另外有興趣的,也可以去看一下備中高鬆左上方的鬼山城,是日本當今保存比較完好的擁有三之丸結構的山城。
鬼山城盤山而上,隻有本丸使用石垣增築,外圈城垣都是最基本的土垣和屏板結構,不要覺得這城建的很low,這恰恰是戰國中後期大部分區域主城的主要結構方式。
秀家將長宗我部家安置在兩宮山另外一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比鄰岡山城,方便監視管理。
長宗我部家隻是一個4萬石的小大名,根本不可能供養的起成規模的常備力量。而在邊上1日路程的岡山城,秀家在城內常年擁有一隻4500人規模的常備。
這是一隻不需要集就能出陣的機動軍事力量,甚至秀家認為,很有可能在兩宮山城軍力完成之前,來自岡山的三隻常備就已經對其包圍。
盡管兩宮山城外圍有水堀存在,但是這難不倒秀家,就算是岡豐城都被秀家拿下了,想要攻略下一作平城,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嗎?
秀家對於長宗我部知行的選擇處處留著防備,可是不熟悉備前地理的長宗我部信親並不知道這些,反而頗為欣喜的應承了下來。
在他看來,被安置在距離岡山不遠的赤阪,恰恰是秀家對他信重的表現。
不管來自大阪傳來了什麽樣的命令,長宗我部家前提是備前羽柴家的家臣,先要做好一個臣子的本分不是?
還有一點,北部四郡(津高、赤阪、磐梨、和氣)恰恰是秀家分封豪族最多的地區,現在要安置長宗我部家4萬石,那麽赤阪當地近2萬多石的大小領主秀家都得給他們找一個好地方進行安置。
如果是別家大名,基本不會操這個心,畢竟把豪族留在領內正好可以引起新封家臣與原領家臣直家你的矛盾,這本身也是一種鉗製之法。
曆史上德川家康就算利用在駿遠三甲四國留下來數量龐大的地侍階級,使得分封在這三國的淺野、山內等大名對這些領國並沒有多少掌控力。
相反,想要治國必須要得到德川家康的首肯。
你說為什麽不和豐臣秀吉告狀?
縱然事情捅上去之後,德川家康會被秀吉訓斥,那些抗拒新領的地侍會被秀吉處置。但是如果你不能治理好領國,同時也說明你能力有問題,根本不足以統領一國,必然會被改易和轉封。
戰國時代能當上大名的人,誰不是摸爬滾打多年才上的位,哪裏會做出這樣損己利人的買賣?
收~
別國大名或許會利用當地土著與新封家臣之間的矛盾來牽製這些新封家臣勢力,但是秀家不會這麽做,原因有三。
其一,秀家所在的備前國經過幾輪大浪淘沙,現如今還留在備前的都是不足5000石的豪族家臣,這些大多是宇喜多家崛起時代隨著宇喜多家城主的譜代家臣,對宇喜多家向心力極高。
其二,這些領地大部分的家族多是不足千石的中小武士,是宇喜多家常備和各直轄備隊組成中的軍官階級,是秀家軍事實力組成的重要一環。
在秀家看來,將他們留在軍內充當軍事主官要比留在赤阪充當楔子的意義大的多。
其三,秀家預計別子銅山開采之後,按照曆史上的情況來看,一年百十來噸應該是妥妥的,連帶上附屬礦脈的金銀等金屬,別子銅山一年能給秀家帶來不少於50萬貫的收入。
很多人對別子銅山的產銅能力一無所知,或許覺得我50萬貫的是胡謅出來的數字,我這裏著重說一下。
別子銅山在剛被發現開采的17世紀,就已經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銅礦,這個最大不僅僅是指儲量,更是指開采量。
這座礦山一年的開采量占到日本當時銅產量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排在第二位的出羽鹿角銅礦和排在三位的常陸日立礦山產銅之和的70%,換句話說,這三座銅礦,占到了日本銅礦開采的7成以上。
別子銅山被發現的時候,正值德川幕府小農經濟崩潰的初始,德川幕府治下的農地尚且可以供給幕府基本之初。
但是進入18世紀之後,德川幕府財政徹底奔潰,僅住友家上交的別子銅山開采分紅就占到德川幕府一年收入的1/5。
而根據協議,住友家隻需要向德川幕府獻上別子三成的收入,換句話說如果別子銅山改由幕府國營,僅一座別子銅山的收入就可以占到德川幕府收入的一半以上!
秀家心知,在發現別子銅山之後,這麵龐大的開采量是絕對不可能瞞過豐臣秀吉的。以豐臣秀吉的貪婪,秀家必須要提前為準備好他的那部分利益,這就是一種保護費。
這份利益多少合適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秀家也需要一個讓秀吉不能拒絕的名頭,來讓秀吉提不出增加份額的請求。
還記得60年代香港李洛瓜分黑錢的分法嗎?
秀家準備拿出4城的利潤分給豐臣秀吉和秀長兄弟,秀吉占3成,秀長占1成。這麽做的原因就是為了將兩兄弟徹底綁定在自己的戰車之上,即便將來與秀吉的關係出現了裂痕,秀長也能從旁勸說。
剩下的6成秀家準備對半分,其中3成上交宇喜多家財政使用,1成供給秀家內庫私用。剩下的2成作為武士基金,用來分給秀家麾下的的家臣。
當然這些家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領取的,僅限執行數目未滿1萬石的非家族。秀家準備在這裏配合另一個政策一起執行,即《知行奉還》法案。
其實秀家此刻已經有了知行折抵的基礎,及未滿1500石的領地並不給與實封,而是會每年給予與知行收入相等的錢糧俸祿僅限抵償。
秀家這麽做看重的並不是錢,相反的秀家看重的是這麽做後對領地的掌控力。
前文說過,這麽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秀家不需要把領地拆的七零八落,反而刻意集中起來一大批低知行武士的土地,將它們整合在一起為自己提供完整的兵役體係。
而這些掌握千八百石知行的小領主,也不用再看天吃飯,有了秀家作為保底,它們可以收獲穩定的收入。
同時這群戰國時代的武士也沒受過係統的施政經驗,由秀家接管領內後,他們也不用再為村子的施政擔心。
當然秀家為他們保留了名義上的知行數目,方便每年向宇喜多家領取俸祿和進行階級的劃分。
但是秀家認為這麽做還不夠,秀家將目光看向了1500石以上~1萬石以下的非大名豪族。
他們所有的知行合計大概有15萬石左右,當然,在四國之戰後,這個數字應該還會增長。
再過去,宇喜多家並沒有這麽多的收入支付他們俸祿,隻能任由他們掌管土地。但現在隨著別子銅山的開發,即便是2成的收入也有10萬貫的收入,相當於40萬石的知行。
秀家完全可以依照1:1.2的標準回收代管他們的領地,當然在宇喜多家的武士名錄上,他們依然擁有等額的知行,不過不再擁有實際的領地。而土地的所有權將有秀家收回。
以上全憑自願原則。
當然在這裏還要作出區分,首先夏季任務5000石以上的豪族,對於土地的占有欲一定是極為強烈的,因此秀家第一步也隻準備要求5000石以下的家族知行奉還,5000石~1萬石的豪族暫且放下。
至於其中剩下的部分,秀家準備鼓搗出日本第一款養老金,名為恩撫金製度,用來供養為宇喜多家奮戰至殘的武士。
要知道在當時武士就是依靠搏命為主家生活,主家依靠其功勳給予其金錢或者知行的獎勵,至於武士的生老病死完全不幹領主的事情。
這樣一來有世襲領地的武士倒還好一點,如果落下傷病殘疾最起碼還有一口飯吃。
但是如果是沒有知行,依靠領取俸祿而活的武士,在傷殘後就會像沒用的垃圾一樣被時代拋棄。
這就導致在戰場上,這群以浪人為主的武士階級,盡管擁有極高的戰鬥實力,但是他們士氣一直不高,因為後麵缺乏保障。
秀家打算利用知行奉還剩下的部分幾萬貫錢,作為宇喜多家武士奉金收入的一部分。
依照當時的武士俸祿體係,無地武士平均每年能夠領到折價約3~5貫不等的扶持米或銅錢。
秀家隻需要讓他們每年上交這部分俸祿的1/5,就能為在人傷病後,依然可以領到過去6成份額的扶持米,這份錢宇喜多家會一直支付到你死去。
秀家相信,如果這個製度真的執行起來,絕對會提高領內武士們的士氣,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背後有宇喜多家作為保障。
秀家打算先詢問一下對方的態度,再給出自己的方案。而且最重要的是別忘了,這4萬石的知行可是和香宗我部家共享的,他們這邊究竟是怎麽個安排,秀家先要探探底。
於是秀家開口向信親詢問道“關於長宗我部家4萬石的具體安排,你們與香宗我部家都確定了嗎?”
長宗我部信親與香宗我部親泰對視一眼後向秀家行禮說道“已經確認了,4萬石知行將有本家和香宗我部家對半分享,即每家2萬石知行。”
香宗我部家最初承諾給他們的知行是3萬石,由此可見,最終是從自己的知行中播出了1萬石用來供養宗家。在日本戰國時期,能有這樣的公心的分家確實不過見了。
至於香宗我部親泰這麽做,會不會引起香宗我部家內部的問題,這就不是秀家所能關心的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那麽香宗我部家是作為獨立大名存續呢,還是依然作為長宗我部家的家臣存在呢?”
“香宗我部家一直都是長宗我部家的家臣”
說話的是香宗我部親泰,也就是信親的叔父。這句話從他口中說出的含金量比信親說出要重的多。
如果按照他們的想法這樣安排,長宗我部家恐怕又是山田家與久米家的翻版。
現如今由於兄弟叔伯的情誼,還能將兩家牢牢的拴在一起,但是等到這代人故去,這樣不合理的君臣結構必然會引發長宗我部家的騷動,當然這一切,也不是秀家現在所能考慮的。
問明白了一些細節後,秀家誇獎道“內記真是忠毅體國啊,長宗我部家有你這樣的家臣如何能不複興啊。”
內記全名中內記是正七位上的官職,也是香宗我部親泰被朝廷承認的官職。曆史上的香宗我部親泰在元親升任宮內少輔後,其也被授予了安藝守的官職。
“殿下謬讚了,在下隻是作出了長輩應該做的責任的罷了。”香宗我部親泰謙虛的說道。
“那麽你們對於領地的安置,可有什麽想法嗎?備前的領內可以任由你們選擇。”
這其實是秀家的試探,備前一國絕對不可能給他們自己選擇的。要隻是長船所在的邑久地區可是有著秀家軍備生產的機密地區。這塊地區是秀家花了大力氣才從豪族眾的手中收回來,怎麽可能再分封出去。
而上道禦野兩郡由於距離岡山太近,秀家也不準備考慮將他們安置在這裏的想法,因此所能選擇的領國並不多。
爾島3萬石根本不足以安置的下長宗我部家4萬石的體量,其所能被安排的地方隻有津高(4.2萬石)、和氣(2.5萬)+磐梨(1.7萬)或者赤阪(4萬)石。
長宗我部信親不愧是二代中的佼佼者,對於這麽明顯的套子沒有直接跳下去,反而將問題又送還給了秀家“長宗我部家是關白殿下賜予羽柴中將的家臣,領地的安排自然是由中將您來排。”
秀家想了想,最終對著他說道“那就赤阪郡兩宮山城4萬石吧。”
秀家之所以作出如下安排,是因為津高郡聯結備中、美作兩國,聯通美作最重要的道路,津山線由此而過。
如果有朝一日長宗我部信親奉秀吉的命令與秀家對立,長宗我部家將成為截斷秀家其他領國支援的重要咽喉。
同時、磐梨+和氣的方案也被秀家拒絕,原因很簡單,這兩郡是封鎖畿內方向來敵唯一的關口,如果將這兩郡交由長宗我部管理,秀家的岡山城就相當於對大阪方向不設防了。
與這兩地相比,夾在中間的赤阪郡雖然距離秀家的岡山更近,但是比例美作一側都是高山,道路險峻難行,並不是主幹道,長宗我部家被安置在這裏,恰恰等於是被關在了籠子裏。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穀歌地圖看一下備前赤阪兩宮山城的位置,位於瀨戶車站左上方的盆地中。現如今山陽團地(彌生公園)就是兩宮山城的原址,是西國國少有的建築在非臨海平原地區的平城。
另外有興趣的,也可以去看一下備中高鬆左上方的鬼山城,是日本當今保存比較完好的擁有三之丸結構的山城。
鬼山城盤山而上,隻有本丸使用石垣增築,外圈城垣都是最基本的土垣和屏板結構,不要覺得這城建的很low,這恰恰是戰國中後期大部分區域主城的主要結構方式。
秀家將長宗我部家安置在兩宮山另外一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比鄰岡山城,方便監視管理。
長宗我部家隻是一個4萬石的小大名,根本不可能供養的起成規模的常備力量。而在邊上1日路程的岡山城,秀家在城內常年擁有一隻4500人規模的常備。
這是一隻不需要集就能出陣的機動軍事力量,甚至秀家認為,很有可能在兩宮山城軍力完成之前,來自岡山的三隻常備就已經對其包圍。
盡管兩宮山城外圍有水堀存在,但是這難不倒秀家,就算是岡豐城都被秀家拿下了,想要攻略下一作平城,還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嗎?
秀家對於長宗我部知行的選擇處處留著防備,可是不熟悉備前地理的長宗我部信親並不知道這些,反而頗為欣喜的應承了下來。
在他看來,被安置在距離岡山不遠的赤阪,恰恰是秀家對他信重的表現。
不管來自大阪傳來了什麽樣的命令,長宗我部家前提是備前羽柴家的家臣,先要做好一個臣子的本分不是?
還有一點,北部四郡(津高、赤阪、磐梨、和氣)恰恰是秀家分封豪族最多的地區,現在要安置長宗我部家4萬石,那麽赤阪當地近2萬多石的大小領主秀家都得給他們找一個好地方進行安置。
如果是別家大名,基本不會操這個心,畢竟把豪族留在領內正好可以引起新封家臣與原領家臣直家你的矛盾,這本身也是一種鉗製之法。
曆史上德川家康就算利用在駿遠三甲四國留下來數量龐大的地侍階級,使得分封在這三國的淺野、山內等大名對這些領國並沒有多少掌控力。
相反,想要治國必須要得到德川家康的首肯。
你說為什麽不和豐臣秀吉告狀?
縱然事情捅上去之後,德川家康會被秀吉訓斥,那些抗拒新領的地侍會被秀吉處置。但是如果你不能治理好領國,同時也說明你能力有問題,根本不足以統領一國,必然會被改易和轉封。
戰國時代能當上大名的人,誰不是摸爬滾打多年才上的位,哪裏會做出這樣損己利人的買賣?
收~
別國大名或許會利用當地土著與新封家臣之間的矛盾來牽製這些新封家臣勢力,但是秀家不會這麽做,原因有三。
其一,秀家所在的備前國經過幾輪大浪淘沙,現如今還留在備前的都是不足5000石的豪族家臣,這些大多是宇喜多家崛起時代隨著宇喜多家城主的譜代家臣,對宇喜多家向心力極高。
其二,這些領地大部分的家族多是不足千石的中小武士,是宇喜多家常備和各直轄備隊組成中的軍官階級,是秀家軍事實力組成的重要一環。
在秀家看來,將他們留在軍內充當軍事主官要比留在赤阪充當楔子的意義大的多。
其三,秀家預計別子銅山開采之後,按照曆史上的情況來看,一年百十來噸應該是妥妥的,連帶上附屬礦脈的金銀等金屬,別子銅山一年能給秀家帶來不少於50萬貫的收入。
很多人對別子銅山的產銅能力一無所知,或許覺得我50萬貫的是胡謅出來的數字,我這裏著重說一下。
別子銅山在剛被發現開采的17世紀,就已經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銅礦,這個最大不僅僅是指儲量,更是指開采量。
這座礦山一年的開采量占到日本當時銅產量的三分之一,相當於排在第二位的出羽鹿角銅礦和排在三位的常陸日立礦山產銅之和的70%,換句話說,這三座銅礦,占到了日本銅礦開采的7成以上。
別子銅山被發現的時候,正值德川幕府小農經濟崩潰的初始,德川幕府治下的農地尚且可以供給幕府基本之初。
但是進入18世紀之後,德川幕府財政徹底奔潰,僅住友家上交的別子銅山開采分紅就占到德川幕府一年收入的1/5。
而根據協議,住友家隻需要向德川幕府獻上別子三成的收入,換句話說如果別子銅山改由幕府國營,僅一座別子銅山的收入就可以占到德川幕府收入的一半以上!
秀家心知,在發現別子銅山之後,這麵龐大的開采量是絕對不可能瞞過豐臣秀吉的。以豐臣秀吉的貪婪,秀家必須要提前為準備好他的那部分利益,這就是一種保護費。
這份利益多少合適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秀家也需要一個讓秀吉不能拒絕的名頭,來讓秀吉提不出增加份額的請求。
還記得60年代香港李洛瓜分黑錢的分法嗎?
秀家準備拿出4城的利潤分給豐臣秀吉和秀長兄弟,秀吉占3成,秀長占1成。這麽做的原因就是為了將兩兄弟徹底綁定在自己的戰車之上,即便將來與秀吉的關係出現了裂痕,秀長也能從旁勸說。
剩下的6成秀家準備對半分,其中3成上交宇喜多家財政使用,1成供給秀家內庫私用。剩下的2成作為武士基金,用來分給秀家麾下的的家臣。
當然這些家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領取的,僅限執行數目未滿1萬石的非家族。秀家準備在這裏配合另一個政策一起執行,即《知行奉還》法案。
其實秀家此刻已經有了知行折抵的基礎,及未滿1500石的領地並不給與實封,而是會每年給予與知行收入相等的錢糧俸祿僅限抵償。
秀家這麽做看重的並不是錢,相反的秀家看重的是這麽做後對領地的掌控力。
前文說過,這麽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秀家不需要把領地拆的七零八落,反而刻意集中起來一大批低知行武士的土地,將它們整合在一起為自己提供完整的兵役體係。
而這些掌握千八百石知行的小領主,也不用再看天吃飯,有了秀家作為保底,它們可以收獲穩定的收入。
同時這群戰國時代的武士也沒受過係統的施政經驗,由秀家接管領內後,他們也不用再為村子的施政擔心。
當然秀家為他們保留了名義上的知行數目,方便每年向宇喜多家領取俸祿和進行階級的劃分。
但是秀家認為這麽做還不夠,秀家將目光看向了1500石以上~1萬石以下的非大名豪族。
他們所有的知行合計大概有15萬石左右,當然,在四國之戰後,這個數字應該還會增長。
再過去,宇喜多家並沒有這麽多的收入支付他們俸祿,隻能任由他們掌管土地。但現在隨著別子銅山的開發,即便是2成的收入也有10萬貫的收入,相當於40萬石的知行。
秀家完全可以依照1:1.2的標準回收代管他們的領地,當然在宇喜多家的武士名錄上,他們依然擁有等額的知行,不過不再擁有實際的領地。而土地的所有權將有秀家收回。
以上全憑自願原則。
當然在這裏還要作出區分,首先夏季任務5000石以上的豪族,對於土地的占有欲一定是極為強烈的,因此秀家第一步也隻準備要求5000石以下的家族知行奉還,5000石~1萬石的豪族暫且放下。
至於其中剩下的部分,秀家準備鼓搗出日本第一款養老金,名為恩撫金製度,用來供養為宇喜多家奮戰至殘的武士。
要知道在當時武士就是依靠搏命為主家生活,主家依靠其功勳給予其金錢或者知行的獎勵,至於武士的生老病死完全不幹領主的事情。
這樣一來有世襲領地的武士倒還好一點,如果落下傷病殘疾最起碼還有一口飯吃。
但是如果是沒有知行,依靠領取俸祿而活的武士,在傷殘後就會像沒用的垃圾一樣被時代拋棄。
這就導致在戰場上,這群以浪人為主的武士階級,盡管擁有極高的戰鬥實力,但是他們士氣一直不高,因為後麵缺乏保障。
秀家打算利用知行奉還剩下的部分幾萬貫錢,作為宇喜多家武士奉金收入的一部分。
依照當時的武士俸祿體係,無地武士平均每年能夠領到折價約3~5貫不等的扶持米或銅錢。
秀家隻需要讓他們每年上交這部分俸祿的1/5,就能為在人傷病後,依然可以領到過去6成份額的扶持米,這份錢宇喜多家會一直支付到你死去。
秀家相信,如果這個製度真的執行起來,絕對會提高領內武士們的士氣,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背後有宇喜多家作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