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嗒~啪嗒~啪嗒~”</p>


    秀家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打這岸幾,沉默著思考著如何處理這個問題。</p>


    對於秀家來說,不檢地肯定是不行的了,淺野長政、增田長盛此刻可都留在宇都宮呢,就等著與秀家商議檢地的事宜。</p>


    但是檢地的話,萬一激起民變怎麽辦?</p>


    秀吉對於因為治理領地無能,引起民變的大名處置可不輕啊,左左成政、木村清吉30萬石說改易就改易了。</p>


    秀家可不願意步這兩位的後塵,他還希望以關東為基地,打下一片自己的基業呢。</p>


    “啪嗒~啪嗒~啪~”</p>


    秀家手指有節奏的敲擊突然停住,抬頭看向長船貞親說道“這樣,你等下就去安排兩件事兒。</p>


    第一,所有...我是說所有關東家臣,不論本家還算關東本地的,凡是知行低於萬石的封賞全部暫停。</p>


    就和他們說因為貫高製和石高製問題出現偏差,土地的分授暫停,會在檢地核算田地之後予以核發。</p>


    在此期間所有的俸祿,一律根據其知行數目,由本家度支祿米。”</p>


    “第二,由你去溝通,向此前決定在平定關東後就返回吉備的那些備隊,再次詢問轉封的想法,願意留下的一並計算入封賞之中。</p>


    第三,延緩那些不願意轉封的軍卒返回吉備的時間,和他們說延緩的時間預計為半年,在此期間軍糧由本家提供,每人每月額外提供1貫文,武士提供3文的軍資獎勵。</p>


    第四,有藤堂高虎安排各備隊拆散為大隊前去各鄉村進行檢地事宜,在檢地之前進行適當的培訓,加快檢地的進度。</p>


    第五,由你負責告知奉行,讓他們轉告相鄰,此次檢地隻是為了摸清楚領內的田畝情況,不涉及稅務改革,願意以錢折稅的繼續以錢折稅,願意以糧抵稅的在秋收後以糧抵稅。</p>


    第六,像領內下達五公五民的稅賦要求,但是告訴他們地子錢免交3年,3年後童子和老人繼續麵交,成人減半征收,何時回複另行通知。</p>


    而別棟錢在藩城下的按照80文一年繳納,農間地區的,一律按照40文錢/年繳納。”</p>


    日本的稅賦其實是分開的,在戰國時期領主將一塊地分給家臣,他有權根據領主製定的法目在這塊領地上自行施政。</p>


    當然大前提是不與領主的法令相違背,其中就有一條非常關鍵,稅賦需要與領主一致。</p>


    以北條家為例,北條將一塊預計賦稅1000貫的知行賞賜給一個家臣,依據關東的糧錢比例,這塊地大約價值10,000石。</p>


    </p>


    (注:西國由於氣候和開發較早的緣故,水利設施較為完備,糧價較低,糧錢折價大約是1:4,但是這個比例越往北越高,到了東北南部地區,甚至高達1:8。)</p>


    依照北條家的法度,他快要在這塊地上按照4公六民的稅賦征收天賦,糧食必須轉賣兌錢之後上交領主,一共折錢1000貫文。</p>


    這就是石高製和貫高製另一個差別了,石高製是整體知行的產量,隨後領主根據稅賦和地頭農民進行分配,最後領主可能隻能拿到600石。</p>


    但是在貫高製體製下,農民交給領主的賦稅必須是實打實的1000貫,也就是繳稅額為1000貫文,這是總包下去的,至於你地頭的農民是偷是搶,怎麽得來這筆錢,領主不管。</p>


    也就是說曆史上記載的成田氏在北條家統治下知行為2850貫文,他們的折價石高製下應該是28,500石。</p>


    田賦這筆錢是由受封於此的領主收的,他收了這筆錢可以用於自己的生活,或者用於軍備擴張,為主公提供兵員等等。</p>


    這份稅賦,上級大名是沒有權利去問他們索要的。</p>


    除此之外,地頭農民還要承擔地子稅、別棟錢等雜稅,秀吉為了征朝更是搞出了船稅、朝稅等等,綜合稅賦達到了7.5成,造成了大量農民的逃荒。</p>


    而這部分雜稅,卻是最上級的大名向下級家臣收繳,由家臣再向領內攤派的稅賦。</p>


    換句話說,這部分稅賦是屬於五公五民之外,由地頭百姓向最上級的大名上交的賦稅。</p>


    這麽看來,北條家的四公六民看起來是仁政,實際上是在康家臣之慨。</p>


    秀家免去了地子稅(人頭稅)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在布政5公5民的稅賦的前提下,盡可能的使得領內的百姓綜合稅賦與此前北條氏的四公六民一致。</p>


    秀家這麽做並不是善心大發,自己掏錢去補貼家臣們的收入,秀家完全可以直接承襲北條家4公6民的稅賦要求,反正少的又不是秀家的收入。</p>


    但是別忘了,此次隨秀家轉封的那些吉備家臣才是秀家的基本盤!</p>


    他們在西國的時候稅賦一直都是5公5民,1000石知行收入500石,要是讓他們知道拚死拚活轉封關東之後收入反而少了,你說他們會不會跳腳?</p>


    你可能要問了,曆史上德川轉封關東,不也延續了北條家四公六民的政策嗎?</p>


    可是人家德川給家臣加封多少啊?平均加封30%,更有甚者直接直接翻倍。</p>


    秀家並不想學德川家康,他想要將關東大量的土地握在自己手中,因為他很清楚關東的發展潛力,如今隻是欠缺治理罷了。</p>


    這些土地一旦分出去了,之後的因為拓荒、灌既而增加的知行秀家可一分都分不到,而家臣們會隨著每次檢地不斷修整並增加知行。</p>


    他寧願隻給與平均10%左右的轉封補償,算是給他們漲薪10%也要將大片的土地握在自己的手中。</p>


    土地真正的威力不僅僅是農業產出,還有其中的人口。</p>


    這塊土地一旦封出去了,今後與秀家就等於隔了一層,在布政上多有不便。</p>


    秀家與德川家康對於關東的態度,本質上是兩種施政觀點的差異。德川家康並不清楚關東的真正實力,因此選擇大肆分封將開拓的責任分派下去。</p>


    但是在經曆了十幾年的發展之後,在他意識到關東的富庶後,不得不花了更大價錢將這邊的家臣盡數轉封出去。</p>


    而秀家看得更加長遠,他寧願自己承擔關東開發的責任,也要自己攫取關東開拓的成果,畢竟普請這個事兒派給家臣和自己直接管,效果都是一樣的。</p>


    在“惜封”的大前提下,你要是再給他們來一出4公6民,吉備武士馬上跟你秀家離心離德的,誰還跟你轉封來關東啊?</p>


    對於秀家來說,寧願恩惠關東舊家族,關東的農戶,吉備武士也是他必須要安撫的對象。</p>


    看看把自己的基本盤掀翻的下場吧,遠的不說,朱允炆把軍事勳貴和皇親得罪了遍的下場是什麽,不用我多說了吧?</p>


    秀家此次轉封關東,僅僅是武士/受過訓練的足輕就帶了2萬人,他們的家人少說也有10萬眾,基本上是把吉備掏空了。</p>


    這些人是秀家對關東統治的基礎,隻要他們不亂,秀家統治的關東就算有地方農民掀起一揆,秀家都不用在意。</p>


    其實免除地子稅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鼓勵關東民眾多生育,過去隻要出身的孩子就要交稅。</p>


    一人一年50-100文錢,小於12歲孩子和大於50歲老人減半征收,一家子按照7人來算,一年的地子稅和別動錢就是500文以上。</p>


    對於農民來說地就這麽多,生的越多交稅越多,家庭遲早破產,因此他們不敢多生。</p>


    可是在減免了100文錢之後,他們一年可以省出250文錢,生活也可以富裕一些了,這樣關東的人口就能出現增長。</p>


    想要開拓關東,在沒有機械化設備的當下,人力永遠是第一生產力。</p>


    秀家剛剛算了一下,以吉備地區百萬石52萬人來算,每年地子錢在4.2萬貫左右。關東的地廣人稀一些,地子前的收入應該差不多。</p>


    4.2萬貫對於秀家來說也不少了,相當於過去岡山町一年的商稅收入,但是為了今後更好的發展和現在的穩定,秀家還是願意付出的。</p>


    秀家這邊對於百姓的仁政說到這裏,秀家對於地侍和國人眾依舊盡顯懷柔,他允許地侍和國人眾們自行選擇以石高製還是貫高製交稅。</p>


    表麵上肯定是給了他們更多的一種選擇,實際上卻是秀家在這裏留得坑。</p>


    因為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商人都是和大名綁定的。不是說你隨隨便便一個幾萬石領主就可以有自己的商隊的,怎麽也得是半國的級別才可能。</p>


    城下町的商業區是劃片的,領主才沒有這個好心去發展城下町,都是包給商人去發展。</p>


    這一點你從一些古城的町名字你就能看得出,很多多少當地商號的名字,說明整個町的房子和小商業都是圍繞這個座商發展來的。</p>


    因此,作為大宗商品得以買賣的糧食,必然是由秀家掌控的商號去地頭收購的。</p>


    糧食定價掌握在秀家手中,秀家甚至都不需要去做空糧價,刻意壓低糧價就能壓得國人眾的百姓們活不下去。</p>


    秀家這邊家臣和秀家直轄領,必然是在當下直接接受石高製改革的,到時候到了秋收,根據地頭的產出收稅,說不定還能讓百姓少了過去秋收折價賣糧的痛苦。</p>


    而那些選擇貫高製的國人眾們,他們的百姓隻能就收秀家刻意壓低的糧價,眼見自己賣了糧交了稅可能明年活不下去,留給他們的就兩個選擇。</p>


    要麽就是從地頭逃亡,要麽就在領內掀起一揆。</p>


    這個時候,秀家第一條中暫緩將此前分封的萬石以下家臣就封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p>


    這裏麵很多人,此前都是關東舊貴族,被秀吉改易知行後被秀家收留的,對於他們來說秀吉縱然可惡,可是秀家的施舍未必會讓他們感恩。</p>


    如果現在就讓他們就封,他們就成了這些地頭農民的領主,在農民的逼迫之下,他們的內心未必不會產生別樣的心思,想要重新得到秀家的重視。</p>


    是的,他們是不敢真的造反的,但是借著一揆的名義,讓秀家給予他們更多的封地,更多的權利的心還是有的。</p>


    如果僅僅是地頭的農民和地侍一揆,不過是一群沒有組織度的烏合之眾罷了,就算加上幾個國人眾,他們內部之間都沒有人有絕對的威望統領他們,秀家完全可以輕易的鎮壓。</p>


    但是如果讓這群武士流落於野,對於這群“賤民”來說,就算過去一直統治他們的“老爺”們來了,他們一揆也有了主心骨。</p>


    而且,他們這群人可都是在戰國時代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一代人,有著一定的內政和軍事經驗。由他們統領的一揆軍的質量與尋常的平民一揆不可同日而語。</p>


    舉個例子,加賀的一揆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當地豪族武士的參與。</p>


    對於這群人來說,不過是頭上披著個一向宗坊官的皮,換了一身馬甲,繼續當自己的領主老爺,可是原本在自己頭上的大名卻沒有了。</p>


    而在武士參與之前,不論是加賀還是別的地方,一揆眾的組織力都是毫無章法的,甚至連自己的訴求都不清晰。</p>


    三河一揆也是因為有武士的參與,才讓鬆平家康焦頭爛額,最後不得不作出部分的妥協以換回武士團體的重新效忠。</p>


    在失去武士的帶領之後,失去指揮和明確目標的三河一揆被迅速平定。</p>


    聽到秀家列出的六條,長船貞親向秀家求證道:“本家的武士的封賞也暫緩嗎?”</p>


    而秀家則給出了肯定的答複:“我說的是所有的,當然包括本家的武士。”</p>


    武士們也是人,他們腳上長了腿,真的想要跑到地裏去根本攔不住。</p>


    所有在這個時候必須一碗水端平,不然讓關東舊臣還以為秀家刻意刁難他們呢,到時候連知行都不要了,直接跑到地裏去和秀家武裝討薪,秀家可吃不消。</p>


    也隻有讓他們看到秀家對自己的家臣都是一個態度,才願意相信秀家,願意等待秀家完成檢地。</p>


    “可是....”長船貞親有些不願的說道“兄弟們跟隨殿下來到關東,就是為了封賞來的,殿下此次不給實封,我怕他們心裏有想法。”</p>


    “他們的俸祿我一分不少的給他們,他們的知行我也會在秋收後,一分不少的給祿米,他們憑什麽有想法?”</p>


    對於長船貞親的擔憂,秀家駁斥道“我明著和你說,今後萬石以下一律改用錢糧折價,如今西國家臣5000石,關東3000石不實封,以錢糧折抵不過是試運行罷了。</p>


    我甚至已經為這套政策想好了名字,與俸祿分開,叫他世祿,意思為傳世的俸祿。</p>


    在西國的時候就已經是1500石以下以世祿給付了,如今隻不過提上來罷了,西國家臣又怎麽可能有不情願的呢?</p>


    對於他們來說,不需要費心去治理領地,不要去承擔兵役,那些知行產出的世祿,可以完全用在自己的吃穿用度上,他們又憑什麽有不情願的呢?”</p>


    麵對秀家略帶火氣的責問,長船貞親平靜的答道“知行土地與祿米畢竟不一樣,一個是實打實能看到的傳世的東西,一個全憑殿下的安排。</p>


    當初實行千石以下,1500石以下的時候,下麵人就頗有意見。此前隻是自願,如今卻是強製執行。</p>


    主公啊~5000石、10000石已經不算小領了,能有這些知行的家臣在領地和本家都是中堅力量,頗具影響力,還請主公三思而後行吧。”</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備前宰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月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月合明並收藏備前宰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