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良神情震動,顧不得內心的激動,細心品讀著這股文字波動。


    武良嘴裏一字一念的輕讀道:


    “河府新村某翁者,婦新死,停屍於室,翁奔波頗困,甫就枕,息漸濃,屍起漸入室,近榻前揚其四指,尖銳如刀,乃刺翁。”


    “範公少任俠,喜拳勇,力能扛鼎,某日,公榻間酣睡,忽聞室內異聲響起。”


    “公心疑,遂起身,乃見一木人式神持戟,刺擊而來,公心懼,大駭曰:鬼物來矣。”


    “張翁素有膽,常遇鬼魅而無懼,一日,晝臥席間,恍惚間好似有物登床。”


    “翁窺之,見此物微若小人,身軀似白紙,五官唯一口,翁心驚懼碎,紙人自足邊來,奔之,咬翁前額,遂之,翁猝。”


    河府記實錄的前半部分由眾多的獨立短篇組成,每一篇的內容都透著詭異,離奇。


    故事篇幅雖短,但裏麵的內容卻是讓武良心驚不己,渾身發涼。


    武良深吸一口氣,繼續翻閱著。


    就在他以為河府記實的下半部還是一些短篇故事時,書中筆鋒突然一轉。


    “餘走遍四府之地,知奇異之事十之八九,恐其武者最懼者,當屬陰魂詭怪,其因,萬物皆有執念,故念之深,滋靈之強。”


    “若體魄強健,氣血旺盛者,可保自身異靈不侵.....”


    “然,世間武器十八般,習武之人如過江之鯽,練至高深者不過寥寥數人......”


    “河府之地,民風迥異,餘所見陰鬼陰靈......”


    “.........”


    很快,武良便將書上內容全部看完。


    看完之後,武良臉上的表情悵然失落,有驚喜,也有不甘。


    河府記實錄透出的滄桑感,讓武良推測是成書時應該是百年前。


    作者名叫三絕老人,書中的後半部分所講的是詭怪的起源以及妖魔的恐怖。


    除此之外,還有數種超前的武學理論。


    青府中的武者並沒有具體的境界劃分,要說有,那也是一些高手用來形容氣力的,境界方麵不是細致。


    弓馬勁,野象勁,龍虎勁。


    聽起來也很好懂,開九石強弓,是弓馬勁,可隨意使動百斤,或者百斤以上的重器,這也是現在大多數武者的境界。


    武良年輕時,也是弓馬勁的武者,可拽動一匹躁動的飛虎駒馬,但是現在,身體機能大不如前,抬個十斤的東西都夠嗆。


    野象勁,是獨自一人斬殺野象,取其象牙,這就涉及到了武者對勁力的掌控了,並不說是真正擁有一頭象的力氣。


    畢竟,你的百斤重器在強,打到狂躁的野象身上不疼不癢,但它一蹄卻能把你直接踩死。


    如何靈活的操控勁力,與之遊鬥,給與致命一擊,這才是關鍵。


    能夠取得野象之牙的武者,都是一等一的高手,戰鬥時的所想,見識,以及隨機應變,都遠遠超過弓馬勁的武者。


    更有甚者,在不借助地形的前提下,還能一人獨戰三頭野象。


    象牙,就是武者榮耀與實力的最好證明。


    就如黑震門內,蘇喚和一些堂主級別的高手,胸前都戴著兩枚以上由象牙精心打磨後的掛飾,即便是睡覺也從不取下。


    青府武者眾多,可到了現在,還是有很多成群結隊的野象在府中遊蕩,沒有被武者殺盡,足見這一關的艱難慘烈。


    至於獨戰一頭遠超同類,體型巨大的象王,那更是從未有過,偶爾有的,用的也是外力,如神臂弩一類殺傷性極強的攻城器械。


    那龍虎勁,就是勁力達到極致的一種質變,相傳,隻有天生神力的人才能達到,甚至他們都已經開始觸摸龍虎勁之上的境界了,但這種人但青府之內幾乎沒有。


    龍虎勁的真實玄妙,也隻有到達過此境的武者才能言說一二,其他的都是憑空臆想。


    青府內,成名武者的威名都是殺出來的,以此衍生出了許多奇兵流派。


    也就是“兵器越怪,實力越強。”


    而在武良的記憶中,和書中內容裏,對當今武者都有一種很明確的定義。


    孰能生巧,技精而巔峰。


    青府的武學路線好像走歪了一般,拳腳功夫少的可憐,絕大多數武者都太過依賴於兵器。


    若是沒有了兵器,實力會大打折扣,麵對詭怪妖魔時連像樣的抵抗都做不到。


    所以書中,三絕老人提出了一個武學理論:


    化物刃。


    或者說是以身化兵,身體自成肢刃。


    渾身氣勁協調,聚其一點,爆發全身之力。


    當看到這裏時,武良渾身一震,氣勁協調,這跟青府中一些流傳已久,對龍虎勁的朦朧描述極其的相像。


    在這套理論下麵羅列出了一大堆的兵器之法,用於參考。


    化物刃隻是其一。


    三絕老人給出的第二個武學理論便是:


    “觀萬物,知其形。”


    在這行文字後,還畫著一幅幅精美的插畫,有螳螂,猛虎,仙鶴,每一種動物都做凶猛的捕食之態。


    在所有動物之中,三絕老人極為推崇蛇類,蜈蚣等動物。


    認為:“蛇之物,力起尾椎,傳動及腰。”


    三絕老人觀物以久,發現蛇的發力方式跟習武之人很像,都是腰胯帶勁,周而全身。


    蜈蚣也與蛇類似,千足而行,力道層層疊加,若是應用到武者身上,其威力不言而喻。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字到這裏,字體之間的筆墨變得濃厚起來,波動之中透出一股蒼涼的悲憤之意。


    後麵的話像是三絕老人的囈語和幻想,潦草的字體中散發著他那超出常人的瘋狂野望。


    “蟻之力,可舉百倍之物,人之乎!”


    “馬之力,健足如飛,可日行千裏,人之乎?”


    “象之物,可踏猛虎,出林而百獸避散,人之乎?”


    三絕老人例舉了數十種動物,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


    做人,不行。


    直到最後一頁的末尾之時,字體才趨於工整。


    “餘精刀劍槍三技奇絕,十丈之內人鬼皆殺,怎料不敵妖魔護體毒罡!”


    “悲呼,才能才能,人無才能,何至於此!”


    最後兩句話是全書哀傷之意最強烈的地方,以至於所帶入的文字波動中,給了武良一種深深的絕望。


    不管是化物刃,還是觀物法,這些都是三絕老人對於能夠正麵戰勝妖魔,詭怪的嚐試。


    但,嚐試的越多,越是看不見希望。


    以至於三絕老人懷疑起了人存在的正確性,還開出了一個天馬行空的腦洞。


    若是集合世間一切動物的特點,是否可以殺死妖魔?


    先且不論書中化物刃的可行性,至少三絕老人所提出的觀物法,已經被證實了。


    前世,那些螳螂拳,虎鶴雙形之類的拳法可都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的,雖說隻是武術套路,但僅此一點,就足以讓武良對三絕老人心生敬佩。


    關於妖魔的存在,在書中的最後兩句話中,三絕老人給出了兩個信息。


    第一,妖魔都有護體罡氣。


    第二,常規武器對其無用。


    如果第一點是正確的話,那三絕老人所遇到的妖魔絕對比秦公子的等級要高。


    至少在武良剛才沒有見到並沒有見到秦公子身上有任何罡氣。


    河府記實錄的內容大大開擴了的武良的眼界,也讓他對這個世界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


    有妖,有鬼,無神,無仙。


    ........


    天色漸暗,在吃過侍女送來的羹飯後,武良在房間內耐心等待了一陣。


    直到院中萬籟寂靜之時,武良這才開始行動。


    武良小心翼翼的控製著身軀,蒼老的身體中傳來一道道輕微的異響,整個人像是縮小了數倍,像是侏儒一般。


    “縮骨披甲,果然神奇。”武良內心稍稍感歎道。


    隨即褪去外表不合身的衣服,包在包裹中係好,又從臥室暗格中拿出一件略微小一號的樸素灰衣。


    暗格之中,還有三本灰冊以及一個黑色方盒。


    方盒被三本灰冊壓著,從記憶中武良得知,這三本灰冊是當年武良起家之際,所記錄的黑色賬目。


    武良沒有多想,穿好之後衣物之後,輕手輕腳的翻開窗戶,借著黑夜的保護色,朝城外潛行而去。


    心眼之力下,即使在在黑的夜,也如白晝般光明。


    武良的身體雖小,但腳程可不慢,沒過一會,便已摸到了城門處。


    武良所居住的區域靠近南城口,此刻宵禁時間已過。


    東陽城隻進不出,南城大門緊閉,隻有側門還開著,以供商客入城。


    城外還有一個小鎮,小鎮規模不大,平時供商賈留宿卸貨,此刻鎮中火把閃動,依舊有吆喝聲,斥責聲傳來。


    城牆上手持戟戈的士兵點亮火把,開始巡邏,躲在陰影角落裏的武良記清了路線後,身形一閃,便從側門出了城。


    漆黑的夜色中火把能提供的照明極為有限,士兵們也沒看見一道人影出了城便與黑暗融為一體。


    出城後,武良並沒有走官路,而是專走偏僻的小道。


    如此過後,武良又來到了小荒山附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方妖魔,瞎子武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失落的彩色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失落的彩色哥並收藏十方妖魔,瞎子武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