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
“放肆!”
“還不跪下認罪!”
護衛們七嘴八舌地嗬斥著阿牛,朱棣卻擺擺手,和顏悅色地對阿牛說道:“阿牛,你聽本官說,本官這樣勸你是有道理的。本官呢……本官是……”
朱棣轉過頭目視楊榮。
見朱棣不說正經事了卻隻管盯著著自己,楊榮不由一愣。若是換了別人,多半猜不出朱棣的心思。但楊榮心思靈動,一眨眼的功夫心中便驀然升起一個念頭:該不會是這位爺連自己假扮的身份都不清楚吧?不過也難說,這位爺微服出巡之前準備的假身份太多了,他說不準是忘了。
楊榮趕緊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樣上前一步。
“好叫諸位知道,我家大人乃是當今天子禦筆親點的僉都禦史畢公諱夏大人!”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
“本官聽皇上說過,準備頒布《軍戶考核辦法》。”
楊榮目瞪口呆地望著朱棣。作為文淵閣學士,楊榮清楚地知道朱棣頒發的除了密旨之外的所有聖旨。所謂的《軍戶考核辦法》之前楊榮根本就沒聽說過,很顯然,皇上這是為了解決眼前的事情而特意頒布一道聖旨。
想明白其中地緣由後。楊榮趕緊凝神細聽――他是唯一跟著皇上身邊地內閣學士。擬旨地事情自然非他莫屬。若是現在不仔細聽。等會兒擬錯了旨意可不是鬧著玩地事兒。
“例如考核弩兵有兩個項目:即射程和命中距離。射程。士兵必須達到一百二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達標為合格;命中距離五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命中為合格;其他各軍兵種各有規定。考核中表現優異者給予獎勵。不合格者給予處罰。這些其實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洪武六年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六部聯合議定軍隊大練兵地管理辦法也是如此。皇上所做地改動有兩處。一是考核地點。二是獎懲地處理辦法。”
“洪武年間。每年各衛所必須抽調兵員地五分之一進京進行禦前驗試。距離京城較遠地各衛所由兵部派員到都司所在地集中監督進行。逐年輪番更替。五年為一個周期。然而當今皇上卻授權衛所自行考核。免除了軍士跋涉之苦。”
“至於說獎懲地處理。則是凡考核合格地軍士都獎勵六百文。而每個衛所中考核成績靠後地一百名士兵。無論考核成績是否合格。均需接受非軍戶地挑戰。若挑戰者獲勝。則獲得被挑戰者地軍籍。”
若是靠衛所士兵去進京禦前驗試才能保證軍隊地戰鬥力。想一想。全國有兩百萬軍戶。五分之一便是四十萬。去掉距離遠地。就算隻是二十萬吧……每年二十萬軍隊從全國各地到京城參加考核。消耗地糧草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朱棣決定取消這種常規性地勞民傷財地事情(反正曆史上這種勞民傷財地考核製度也逐漸消失了)。而是將希望寄托在相對獨立地憲兵係統上。憲兵係統地存在。應該能夠保證衛所中考核地相對公平吧?
至於說考核落後者必須接受非軍戶地挑戰。那自然需要放寬對民間習武以及擁有武器地限製。
民間習武之風盛了,而且還允許擁有武器,私下械鬥的風氣必然大漲自不必說,大約在必要的時候殺官造反的念頭也更容易出現在百姓的腦海裏。然而對於這一點,朱卻毫不在意。
殺官造反這種事,除非確實是活不下去了,否則普通百姓是不會考慮的。
如果普通百姓確實已經活不下去,由於**決定腦袋,所以朱棣的想法很簡單很直接:鎮壓就是了。反正明朝已經開始步入了熱兵器時代,而使用熱兵器戰鬥對於物資儲備以及後勤的要求更加嚴格,想必正規軍能夠很輕易地鎮壓農民起義。若是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軍隊手忙腳亂地鎮壓不完,那麽這樣的朝廷被推翻也是應該的。
除開殺官造反這種事,民間擁有武器還是很有好處的。一是與異族戰爭時,若是缺乏兵源,那便很容易從民間補充。二是普通百姓擁有武器後,貪官汙吏自然會收斂一些。美國槍械協會有一種觀點:普通百姓擁有武器才能維護民主自由。這種觀點或許隻是槍械協會為了自身生存而想出來的口號,但朱棣認為它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憑明朝如今的情況,朱棣固然不會發神經去宣揚民主自由,不過當百姓擁有武器時,官府以及豪強的壓迫正常情況下顯然不會超過極限。
……
聽朱棣說完後,那瘸腿老兵滿臉焦慮地問道:“軍戶失去軍籍後,若是無以為生怎麽辦?”
朱棣瞟了眼老兵的瘸腿。
“考慮到軍戶失去軍籍後也就失去相應的軍田,進而有可能淪為流民,因此當今皇上又規定:凡失去軍籍者,若有軍功或傷殘在身,均由朝廷提供資金,讓其以自費移民的身份進行移民。若無軍功或傷殘,則讓其以自願移民的身份移民。”
老兵摸了摸自己的瘸腿,突然間淚流滿臉地朝著京城的方向跪下,帶著哭腔用含糊而又嘶啞的聲音喊道:“皇上真是聖君啊!”
朱棣死不要臉
了一會兒,待阿牛將瘸腿老兵扶起來後,接著說道:來,那些非軍戶而又想獲得軍籍的人便有了奮鬥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要知道,洪武三十八年全國共建立守禦衛329個。雖然每個衛所中考核成績倒數100的未必都會失去軍籍,但以一個衛所會有10名非軍戶挑戰成功計算,則全國每年就可以提供3290名額。”
“阿牛,憑你這副身胚,弄一個軍籍豈不是輕而易舉?”
阿牛想了想,不情不願地嘟噥道:“皇上頒布了《軍士考核辦法》後,我就把軍籍還給曾家。”
麵對阿牛將信將疑的目光,朱棣不以為忤地笑笑。
“本官再給你一個建議。”
“當今皇上還準備對軍隊進行一項改革,將軍隊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對各個衛所分別定級。
最初定級時,除了京師的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之外,其他的軍隊隻分乙、丙兩個等級:凡屬於邊軍性質的衛所,都定為乙級,凡內地的衛所,都定為丙級。這個級別並非一成不變,每三年都重新定一次級別。而核定衛所級別的唯一依據便是斬獲的首級。所以,有些邊境衛所將來的級別就可能升為甲級。而內地衛所,將來級別卻很可能變成丁級。”
阿牛撓撓腦袋,問道:“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有什麽區別?”
“甲級部隊多拿五成軍餉,乙級部隊多拿一成軍餉,丙級部隊拿正常的軍餉,丁級部隊則少拿三成軍餉。”
阿牛似懂非懂地問道:“官爺的意思是讓我以後去投邊軍,那樣可以多拿軍餉?”
朱棣搖搖頭。“本官確實建議你去投邊軍,但絕非僅僅衝著多拿軍餉。”
這一下,不僅阿牛,一旁聽得聚精會神的眾人也大多滿是迷惑之色。
見楊榮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朱棣道:“看你的模樣象是明白了,你說說看?”
楊榮斂去笑容,侃侃說道:“內地衛所很難獲得軍功,更何況鎮江屬於京畿,能夠上戰場的可能性就更少了。因此這個衛所將來降為丁級也不是不可能。但軍戶的收入除了軍餉外,屯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江南之地,以石論收,而邊疆之地,則大多都遠遜於江南。雖說將來皇上對軍隊等級改革時,或許會調整各地軍屯的分配比例,但綜合起來看,阿牛如果留在當地,就收入而言大約卻不會吃虧。”
“但,丁級部隊的官兵卻沒有榮譽,遇到其他部隊的同袍都抬不起頭來。”楊榮瞟了眼強壯得象巨靈神一樣的阿牛,見他無動於衷,暗暗搖頭。這家夥天生就是個廝殺漢子,該至邊廷立功,掙個封妻蔭子的功名!因此楊榮繼續說道:“更重要的是,內地衛所賺軍功的機會少,因此升到百戶幾乎就已經到頂了。去邊境衛所當兵,卻可以憑著手中的刀槍拚出個功名來。將來別說是千戶,隻要有本事有運氣,弄個衛指揮僉事、留守司指揮同知甚至是都指揮僉事使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封妻蔭子光宗耀祖,豈不是比你待在這裏以區區百戶的身份混混沌沌過一輩子強?”
阿牛的呼吸不由急促了起來,想象著楊榮描繪出來的美好前景,他眼中的神采越來越亮。
這時,朱棣又說道:“阿牛,憑你這副身板,世上恐怕很難找出能夠馱得動你的馬。如果去北方參軍,打勝仗後你兩條腿未必追得上四條腿,奪得的首級大約也不會多。所以,本官建議你去雲南衛所參軍。三保,拿些錢出來給阿牛做去雲南的盤纏。”
阿牛不知所措地接過一疊大明寶鈔,嘴唇蠕動了一下,突然轉身朝著瘸腿老兵跪下,硬邦邦地磕了不計其數的響頭。
“老爹,將來我阿牛若是在戰場上能夠一刀一槍拚出個功名來,一定接您到我家享福養老!”
瘸腿老兵下意識地摸摸瘸腿,歎口氣。“你真的決定了?”
阿牛堅定地點了點頭。
瘸腿老兵擦擦眼角,將阿牛扶起來。“那好,老爹等著享你的福。”
阿牛站起身後,又朝朱棣跪下磕頭。
“畢大官人,我阿牛是個粗人,不會說話。將來您若是有什麽事情需要我幫忙,隻需派人捎一句話來,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阿牛皺一下眉頭就是姑娘家養的!”
朱棣倒也不覺得這個諾言有多寶貴。身為皇帝,若是朱棣讓誰上刀山下火海,那人皺不皺眉頭都得去。不過,能夠得到這個傻大個子的衷心感激,朱棣的心情還是很愉快的。
這時,阿牛突然從胸口掏出一件東西遞給朱棣。其動作之迅速,差點沒把一旁的張輔等人給嚇暈過去――若阿牛此時掏出的是一柄利刃,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這麽想著,張輔等人便不動聲色地靠得更近了些。旁人對此也沒太在意,隻以為他們靠近了是想看得更清楚些。
阿牛掏出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剔透美麗,卻隻是河邊常見的鵝卵石。
大家正在奇怪,阿牛開口解釋道:“這是信物。隻要來人帶著這塊信物,無論說什麽,我
?”
朱棣微笑著接過這塊鵝卵石,然後將阿牛扶起來,問道:“你怎麽隨身帶著這塊鵝卵石?有什麽緣故沒有?”
阿牛傻嗬嗬地一笑。“小時候餓得慌,看到野外那麽多動物,卻總是捉不到,就投擲石塊。後來發現鵝卵石效果最好……就養成了隨身攜帶鵝卵石的習慣……這塊鵝卵石我已經用了三年,上麵的每條紋路我都記得清清楚楚,作為信物再好不過了。”
仔細端詳這塊鵝卵石,發現它的形狀果然異常均勻。朱棣隨口問道:“你還有這種本事……打得準不準?”
阿牛臉上顯出驕傲的神色。“十丈之內,彈無虛發!”
沒羽箭張清!
朱棣的腦中自然而然地就出現了這個水滸梁山上“男子單打”成績最好的選手。不論是善使奇門兵器的徐寧,還是有祖傳絕學的呼延灼、楊誌、關勝,不論是號稱“萬夫不當之勇”的董平、索超,還是以二敵一的城刑警大隊正副隊長朱、雷橫。張清同誌都是毫不畏懼,獨力進行車輪戰,以近乎完勝的驕人戰績班師。
朱棣笑了笑,覺得不太可能隨隨便便一碰都能碰上沒羽箭張清那樣的人物,於是轉移了話題。
“你既然決定將現在的軍籍還給曾家,那便與曾家徹底撇清關係恢複原姓吧。曾阿牛,你原來姓什麽?”
“張。”
“你姓張?”朱棣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曾經在哪本小說裏見過曾阿牛這個名字,聽到阿牛自稱姓張,於是趕緊又問:“那你原來叫什麽?”
“張大牛。”
暈死,張大牛這個名字也曾經見過。朱棣想了想,問道:“那你有沒有字?”
“痣?”阿牛稍稍有些不好意思。“我全身上下,隻有大腿根那裏有一塊痣……您要看?”
見朱棣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楊榮趕緊給阿牛解釋“字”是什麽意思。
阿牛看起來傻大三粗的,這時候卻表現得無比聰明。
“畢大官人,阿牛沒有字,求您給阿牛賜個字。”
朱棣咳嗽一聲。“你將來是要上陣殺敵的,自然應該百無禁忌,所以,你以後的字就是無忌,記住了嗎?”
“張無忌?”阿牛很高興。
“謝謝畢大官人。那以後我就叫張無忌了。”
朱棣愣了愣,隨後想到阿牛將來可能還真的會被稱為張無忌。因為,皇帝若是稱呼某位大臣的字,那麽吏書中就總是以這個大臣的字來記載,比如說明初名臣楊士奇,業餘曆史愛好者多半都知道楊士奇,誰會知道楊寓?但事實上,“士奇”隻是楊寓的字而已。阿牛的字是皇帝親賜的,將來史書上記載的肯定會是張無忌而非張大牛。
這時皆大歡喜。
阿牛憧憬著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曾家老大知悉軍籍很快就會重新屬於曾家;瘸腿老兵對自費移民的身份頗為滿意;甚至連那個百戶都滿心歡喜。阿牛給人的壓迫感實在太大了,整個千戶所都沒人能夠擋得住他全力一擊。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的離開,總歸能夠讓人輕鬆一些。
朱棣見完美地解決了這件事,便踱著方步一搖一晃地回到裏間繼續吃飯。吃完飯便裏間休息,不多時楊榮進來。剛才朱說了一大通《軍戶考核辦法》,皇上金口玉言,那便是聖旨了。也虧得楊榮記性好,剛才皇上說了一大堆,時間又過了好一會兒,他擬的旨卻沒有任何疏漏。
見朱棣審完滿意地點了頭,楊榮說道:“聖上,阿牛這人恩怨分明,又天生神力、技藝高強。您既然覺得和那個阿牛投緣,何不幹脆把他提拔成皇宮侍衛呢?”
朱棣搖搖頭。“阿牛這等人才,隻當個皇宮侍衛浪費了。他這種體型,隻需在戰場上故意揀高處一站便足以令敵軍膽寒,或許一批批就此投降也說不定。所以說,讓他去戰場上一刀一槍博個功名才是正理。”
想了想,朱棣問道:“你是不是覺得朕因為阿牛的緣故,特意頒布《軍戶考核辦法》太過兒戲。”
楊榮趕緊否認――雖說他心裏確實是這種懷疑。
“朕頒布《軍戶考核辦法》有這麽一個道理。朕給予軍戶相應的特權,提高了他們的地位,是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不過,一個特權團體若是長期不受競爭的威脅,那麽腐化墮落將成為無法避免的趨勢。所以,朕要在軍隊中特意開道口子,讓那些身強體壯有誌參軍的好兒郎有合理的渠道加入軍隊。”
還有一層意思朱棣卻沒有說。
被淘汰的軍戶中固然有體弱多病者,但同樣也會有年老體殘但又經驗豐富的老兵。這些老兵在戰場上或許戰鬥力不強,但他們的戰鬥經驗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況且那些老兵長期在軍隊裏,耳濡目染之下,對於行伍紀律紮營布陣什麽的總歸比那些普通的民戶會知道得多些。和土著發生衝突時,有老兵壓陣,勝算就會更大些。
殖民,怎麽可能缺少得了血和火呢?
“放肆!”
“還不跪下認罪!”
護衛們七嘴八舌地嗬斥著阿牛,朱棣卻擺擺手,和顏悅色地對阿牛說道:“阿牛,你聽本官說,本官這樣勸你是有道理的。本官呢……本官是……”
朱棣轉過頭目視楊榮。
見朱棣不說正經事了卻隻管盯著著自己,楊榮不由一愣。若是換了別人,多半猜不出朱棣的心思。但楊榮心思靈動,一眨眼的功夫心中便驀然升起一個念頭:該不會是這位爺連自己假扮的身份都不清楚吧?不過也難說,這位爺微服出巡之前準備的假身份太多了,他說不準是忘了。
楊榮趕緊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樣上前一步。
“好叫諸位知道,我家大人乃是當今天子禦筆親點的僉都禦史畢公諱夏大人!”
朱棣滿意地點點頭。
“本官聽皇上說過,準備頒布《軍戶考核辦法》。”
楊榮目瞪口呆地望著朱棣。作為文淵閣學士,楊榮清楚地知道朱棣頒發的除了密旨之外的所有聖旨。所謂的《軍戶考核辦法》之前楊榮根本就沒聽說過,很顯然,皇上這是為了解決眼前的事情而特意頒布一道聖旨。
想明白其中地緣由後。楊榮趕緊凝神細聽――他是唯一跟著皇上身邊地內閣學士。擬旨地事情自然非他莫屬。若是現在不仔細聽。等會兒擬錯了旨意可不是鬧著玩地事兒。
“例如考核弩兵有兩個項目:即射程和命中距離。射程。士兵必須達到一百二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達標為合格;命中距離五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命中為合格;其他各軍兵種各有規定。考核中表現優異者給予獎勵。不合格者給予處罰。這些其實都是題中應有之義。洪武六年中書省、大都督府、禦史台、六部聯合議定軍隊大練兵地管理辦法也是如此。皇上所做地改動有兩處。一是考核地點。二是獎懲地處理辦法。”
“洪武年間。每年各衛所必須抽調兵員地五分之一進京進行禦前驗試。距離京城較遠地各衛所由兵部派員到都司所在地集中監督進行。逐年輪番更替。五年為一個周期。然而當今皇上卻授權衛所自行考核。免除了軍士跋涉之苦。”
“至於說獎懲地處理。則是凡考核合格地軍士都獎勵六百文。而每個衛所中考核成績靠後地一百名士兵。無論考核成績是否合格。均需接受非軍戶地挑戰。若挑戰者獲勝。則獲得被挑戰者地軍籍。”
若是靠衛所士兵去進京禦前驗試才能保證軍隊地戰鬥力。想一想。全國有兩百萬軍戶。五分之一便是四十萬。去掉距離遠地。就算隻是二十萬吧……每年二十萬軍隊從全國各地到京城參加考核。消耗地糧草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所以。朱棣決定取消這種常規性地勞民傷財地事情(反正曆史上這種勞民傷財地考核製度也逐漸消失了)。而是將希望寄托在相對獨立地憲兵係統上。憲兵係統地存在。應該能夠保證衛所中考核地相對公平吧?
至於說考核落後者必須接受非軍戶地挑戰。那自然需要放寬對民間習武以及擁有武器地限製。
民間習武之風盛了,而且還允許擁有武器,私下械鬥的風氣必然大漲自不必說,大約在必要的時候殺官造反的念頭也更容易出現在百姓的腦海裏。然而對於這一點,朱卻毫不在意。
殺官造反這種事,除非確實是活不下去了,否則普通百姓是不會考慮的。
如果普通百姓確實已經活不下去,由於**決定腦袋,所以朱棣的想法很簡單很直接:鎮壓就是了。反正明朝已經開始步入了熱兵器時代,而使用熱兵器戰鬥對於物資儲備以及後勤的要求更加嚴格,想必正規軍能夠很輕易地鎮壓農民起義。若是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軍隊手忙腳亂地鎮壓不完,那麽這樣的朝廷被推翻也是應該的。
除開殺官造反這種事,民間擁有武器還是很有好處的。一是與異族戰爭時,若是缺乏兵源,那便很容易從民間補充。二是普通百姓擁有武器後,貪官汙吏自然會收斂一些。美國槍械協會有一種觀點:普通百姓擁有武器才能維護民主自由。這種觀點或許隻是槍械協會為了自身生存而想出來的口號,但朱棣認為它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憑明朝如今的情況,朱棣固然不會發神經去宣揚民主自由,不過當百姓擁有武器時,官府以及豪強的壓迫正常情況下顯然不會超過極限。
……
聽朱棣說完後,那瘸腿老兵滿臉焦慮地問道:“軍戶失去軍籍後,若是無以為生怎麽辦?”
朱棣瞟了眼老兵的瘸腿。
“考慮到軍戶失去軍籍後也就失去相應的軍田,進而有可能淪為流民,因此當今皇上又規定:凡失去軍籍者,若有軍功或傷殘在身,均由朝廷提供資金,讓其以自費移民的身份進行移民。若無軍功或傷殘,則讓其以自願移民的身份移民。”
老兵摸了摸自己的瘸腿,突然間淚流滿臉地朝著京城的方向跪下,帶著哭腔用含糊而又嘶啞的聲音喊道:“皇上真是聖君啊!”
朱棣死不要臉
了一會兒,待阿牛將瘸腿老兵扶起來後,接著說道:來,那些非軍戶而又想獲得軍籍的人便有了奮鬥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要知道,洪武三十八年全國共建立守禦衛329個。雖然每個衛所中考核成績倒數100的未必都會失去軍籍,但以一個衛所會有10名非軍戶挑戰成功計算,則全國每年就可以提供3290名額。”
“阿牛,憑你這副身胚,弄一個軍籍豈不是輕而易舉?”
阿牛想了想,不情不願地嘟噥道:“皇上頒布了《軍士考核辦法》後,我就把軍籍還給曾家。”
麵對阿牛將信將疑的目光,朱棣不以為忤地笑笑。
“本官再給你一個建議。”
“當今皇上還準備對軍隊進行一項改革,將軍隊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對各個衛所分別定級。
最初定級時,除了京師的神機營、三千營、五軍營之外,其他的軍隊隻分乙、丙兩個等級:凡屬於邊軍性質的衛所,都定為乙級,凡內地的衛所,都定為丙級。這個級別並非一成不變,每三年都重新定一次級別。而核定衛所級別的唯一依據便是斬獲的首級。所以,有些邊境衛所將來的級別就可能升為甲級。而內地衛所,將來級別卻很可能變成丁級。”
阿牛撓撓腦袋,問道:“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有什麽區別?”
“甲級部隊多拿五成軍餉,乙級部隊多拿一成軍餉,丙級部隊拿正常的軍餉,丁級部隊則少拿三成軍餉。”
阿牛似懂非懂地問道:“官爺的意思是讓我以後去投邊軍,那樣可以多拿軍餉?”
朱棣搖搖頭。“本官確實建議你去投邊軍,但絕非僅僅衝著多拿軍餉。”
這一下,不僅阿牛,一旁聽得聚精會神的眾人也大多滿是迷惑之色。
見楊榮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朱棣道:“看你的模樣象是明白了,你說說看?”
楊榮斂去笑容,侃侃說道:“內地衛所很難獲得軍功,更何況鎮江屬於京畿,能夠上戰場的可能性就更少了。因此這個衛所將來降為丁級也不是不可能。但軍戶的收入除了軍餉外,屯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江南之地,以石論收,而邊疆之地,則大多都遠遜於江南。雖說將來皇上對軍隊等級改革時,或許會調整各地軍屯的分配比例,但綜合起來看,阿牛如果留在當地,就收入而言大約卻不會吃虧。”
“但,丁級部隊的官兵卻沒有榮譽,遇到其他部隊的同袍都抬不起頭來。”楊榮瞟了眼強壯得象巨靈神一樣的阿牛,見他無動於衷,暗暗搖頭。這家夥天生就是個廝殺漢子,該至邊廷立功,掙個封妻蔭子的功名!因此楊榮繼續說道:“更重要的是,內地衛所賺軍功的機會少,因此升到百戶幾乎就已經到頂了。去邊境衛所當兵,卻可以憑著手中的刀槍拚出個功名來。將來別說是千戶,隻要有本事有運氣,弄個衛指揮僉事、留守司指揮同知甚至是都指揮僉事使也不是不可能。到時候封妻蔭子光宗耀祖,豈不是比你待在這裏以區區百戶的身份混混沌沌過一輩子強?”
阿牛的呼吸不由急促了起來,想象著楊榮描繪出來的美好前景,他眼中的神采越來越亮。
這時,朱棣又說道:“阿牛,憑你這副身板,世上恐怕很難找出能夠馱得動你的馬。如果去北方參軍,打勝仗後你兩條腿未必追得上四條腿,奪得的首級大約也不會多。所以,本官建議你去雲南衛所參軍。三保,拿些錢出來給阿牛做去雲南的盤纏。”
阿牛不知所措地接過一疊大明寶鈔,嘴唇蠕動了一下,突然轉身朝著瘸腿老兵跪下,硬邦邦地磕了不計其數的響頭。
“老爹,將來我阿牛若是在戰場上能夠一刀一槍拚出個功名來,一定接您到我家享福養老!”
瘸腿老兵下意識地摸摸瘸腿,歎口氣。“你真的決定了?”
阿牛堅定地點了點頭。
瘸腿老兵擦擦眼角,將阿牛扶起來。“那好,老爹等著享你的福。”
阿牛站起身後,又朝朱棣跪下磕頭。
“畢大官人,我阿牛是個粗人,不會說話。將來您若是有什麽事情需要我幫忙,隻需派人捎一句話來,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阿牛皺一下眉頭就是姑娘家養的!”
朱棣倒也不覺得這個諾言有多寶貴。身為皇帝,若是朱棣讓誰上刀山下火海,那人皺不皺眉頭都得去。不過,能夠得到這個傻大個子的衷心感激,朱棣的心情還是很愉快的。
這時,阿牛突然從胸口掏出一件東西遞給朱棣。其動作之迅速,差點沒把一旁的張輔等人給嚇暈過去――若阿牛此時掏出的是一柄利刃,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這麽想著,張輔等人便不動聲色地靠得更近了些。旁人對此也沒太在意,隻以為他們靠近了是想看得更清楚些。
阿牛掏出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剔透美麗,卻隻是河邊常見的鵝卵石。
大家正在奇怪,阿牛開口解釋道:“這是信物。隻要來人帶著這塊信物,無論說什麽,我
?”
朱棣微笑著接過這塊鵝卵石,然後將阿牛扶起來,問道:“你怎麽隨身帶著這塊鵝卵石?有什麽緣故沒有?”
阿牛傻嗬嗬地一笑。“小時候餓得慌,看到野外那麽多動物,卻總是捉不到,就投擲石塊。後來發現鵝卵石效果最好……就養成了隨身攜帶鵝卵石的習慣……這塊鵝卵石我已經用了三年,上麵的每條紋路我都記得清清楚楚,作為信物再好不過了。”
仔細端詳這塊鵝卵石,發現它的形狀果然異常均勻。朱棣隨口問道:“你還有這種本事……打得準不準?”
阿牛臉上顯出驕傲的神色。“十丈之內,彈無虛發!”
沒羽箭張清!
朱棣的腦中自然而然地就出現了這個水滸梁山上“男子單打”成績最好的選手。不論是善使奇門兵器的徐寧,還是有祖傳絕學的呼延灼、楊誌、關勝,不論是號稱“萬夫不當之勇”的董平、索超,還是以二敵一的城刑警大隊正副隊長朱、雷橫。張清同誌都是毫不畏懼,獨力進行車輪戰,以近乎完勝的驕人戰績班師。
朱棣笑了笑,覺得不太可能隨隨便便一碰都能碰上沒羽箭張清那樣的人物,於是轉移了話題。
“你既然決定將現在的軍籍還給曾家,那便與曾家徹底撇清關係恢複原姓吧。曾阿牛,你原來姓什麽?”
“張。”
“你姓張?”朱棣突然想起自己似乎曾經在哪本小說裏見過曾阿牛這個名字,聽到阿牛自稱姓張,於是趕緊又問:“那你原來叫什麽?”
“張大牛。”
暈死,張大牛這個名字也曾經見過。朱棣想了想,問道:“那你有沒有字?”
“痣?”阿牛稍稍有些不好意思。“我全身上下,隻有大腿根那裏有一塊痣……您要看?”
見朱棣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楊榮趕緊給阿牛解釋“字”是什麽意思。
阿牛看起來傻大三粗的,這時候卻表現得無比聰明。
“畢大官人,阿牛沒有字,求您給阿牛賜個字。”
朱棣咳嗽一聲。“你將來是要上陣殺敵的,自然應該百無禁忌,所以,你以後的字就是無忌,記住了嗎?”
“張無忌?”阿牛很高興。
“謝謝畢大官人。那以後我就叫張無忌了。”
朱棣愣了愣,隨後想到阿牛將來可能還真的會被稱為張無忌。因為,皇帝若是稱呼某位大臣的字,那麽吏書中就總是以這個大臣的字來記載,比如說明初名臣楊士奇,業餘曆史愛好者多半都知道楊士奇,誰會知道楊寓?但事實上,“士奇”隻是楊寓的字而已。阿牛的字是皇帝親賜的,將來史書上記載的肯定會是張無忌而非張大牛。
這時皆大歡喜。
阿牛憧憬著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曾家老大知悉軍籍很快就會重新屬於曾家;瘸腿老兵對自費移民的身份頗為滿意;甚至連那個百戶都滿心歡喜。阿牛給人的壓迫感實在太大了,整個千戶所都沒人能夠擋得住他全力一擊。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的離開,總歸能夠讓人輕鬆一些。
朱棣見完美地解決了這件事,便踱著方步一搖一晃地回到裏間繼續吃飯。吃完飯便裏間休息,不多時楊榮進來。剛才朱說了一大通《軍戶考核辦法》,皇上金口玉言,那便是聖旨了。也虧得楊榮記性好,剛才皇上說了一大堆,時間又過了好一會兒,他擬的旨卻沒有任何疏漏。
見朱棣審完滿意地點了頭,楊榮說道:“聖上,阿牛這人恩怨分明,又天生神力、技藝高強。您既然覺得和那個阿牛投緣,何不幹脆把他提拔成皇宮侍衛呢?”
朱棣搖搖頭。“阿牛這等人才,隻當個皇宮侍衛浪費了。他這種體型,隻需在戰場上故意揀高處一站便足以令敵軍膽寒,或許一批批就此投降也說不定。所以說,讓他去戰場上一刀一槍博個功名才是正理。”
想了想,朱棣問道:“你是不是覺得朕因為阿牛的緣故,特意頒布《軍戶考核辦法》太過兒戲。”
楊榮趕緊否認――雖說他心裏確實是這種懷疑。
“朕頒布《軍戶考核辦法》有這麽一個道理。朕給予軍戶相應的特權,提高了他們的地位,是為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不過,一個特權團體若是長期不受競爭的威脅,那麽腐化墮落將成為無法避免的趨勢。所以,朕要在軍隊中特意開道口子,讓那些身強體壯有誌參軍的好兒郎有合理的渠道加入軍隊。”
還有一層意思朱棣卻沒有說。
被淘汰的軍戶中固然有體弱多病者,但同樣也會有年老體殘但又經驗豐富的老兵。這些老兵在戰場上或許戰鬥力不強,但他們的戰鬥經驗卻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況且那些老兵長期在軍隊裏,耳濡目染之下,對於行伍紀律紮營布陣什麽的總歸比那些普通的民戶會知道得多些。和土著發生衝突時,有老兵壓陣,勝算就會更大些。
殖民,怎麽可能缺少得了血和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