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臣有計,可殺羅騰飛
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冒死直諫。(.好看的小說)最後撞死於垂拱殿上,以死明誌。
此事如晴天中的霹靂,震響四方。
宋朝最讓人值得稱讚的便是對於文臣的寬鬆,對於言事者的放任。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當街議論國事,且不會受到任何的責難,更加別說是諫官以及各類大臣。
有一些剛直不阿的大臣甚至將唾沫星子**到皇帝的臉上,皇帝也不敢製止大臣閉嘴。
可是這一切到了趙構這裏,立刻便了摸樣。
陳東字少陽,鎮江丹陽人,為人灑脫不拘,不肯居於人下,不在意自己的貧寒低賤。蔡京、王黼當時用事專權,人們不敢指責,隻有陳東無所隱諱忌諱,公開叱責他們奸佞誤國,後來以貢士進入太學。
宋欽宗即位後,陳東上:“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四方,以謝天下。”
此舉得到所有官員認同,為禍大宋的六賊,五死一貶,陳東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在金兵南下時,陳東再次上書要求趙構罷免黃潛善、汪伯彥,不圖進取的將領予以治罪,來振作士氣。但趙構不敢抗金,又怕陳東招集士人反他,將陳東與歐陽澈一起斬殺於集市上。
此舉次破了宋太祖趙匡胤不殺士人,不殺上書言事者的規矩。
此事當時便引起了一陣動亂,但因金兵南下在即,以逃難為上,此事事態並未擴大。後來也因時間流逝而不了了之。
可如今趙構議和信念堅定,又殺不服言事者鄭莰,使得舊事重提。這一件事還沒有了結,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撞死垂拱殿以死明誌之事又度生。
以死明誌,此事莫說是在政令寬鬆的宋朝,即便是法令嚴苛的秦朝,即便是華夏千百年的曆史中也為數不多。
他們三人之死,更是將士人的情緒推向了巔峰,造成了大宋有史以來第一次文人暴動。
數千名士人學子聚集在皇宮門口,展開了規模盛大的遊行示威。
趙宋王朝的顏麵已經隨著趙構的愚蠢而消失殆盡了。
事態展至今日這個地步,誰也無法預料。
趙構給這些士人學子搞得焦頭爛額,雖然他貴為皇帝。(.無彈窗廣告)但是在這種形勢下麵對一個個情緒激動的士人學子,他是趕不得,也殺不得,隻能急在心頭。
王次翁、勾龍如淵等等主和派的大臣如今壓根不敢走出皇宮,生怕給一個個群情激奮的士人學子個給活剝生吞了。
當然麵對這種情況的生,高興者自然是有的。
羅騰飛便是其中之一,對於他來說這大宋越亂,越失民心,他起義成功的機會也將越大。
雖然在這種形勢之下,但趙構依舊堅持最後一道防線,堅決議和。
羅騰飛在虞允文的意見一下,上書辭官:“在奏章上直言不諱道:‘臣為大宋血戰百場,一心所想隻為血洗國恥,收複河山,讓我千萬大宋百姓能夠挺起胸膛做人,不受外寇欺淩。如今天子,無視國恥,不念北地受難父母兄弟,安於現狀。臣痛心疾,誓死不從。若皇上不知悔改,臣將棄官北上。加入北方義軍,誓於金賊對抗到底。’”
若是以往,羅騰飛這一番話可視為叛國。
因為趙構一隻以來都不承認北方義軍是他大宋的義軍,但這時是非常之刻,羅騰飛這份奏章正好體現了他那堅定的抗金決心以及意誌,那種不畏強權,一心為大宋雪恥的無畏作風,跟趙構的懦弱膽小,又一次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事尚未完結,在羅騰飛之後,嶽飛也上疏力勸趙構放棄議和,也在信中表示若趙構一意孤行,他亦將棄官不幹。又過不久,韓世忠也上書官家。此刻他一改以往軟弱,願意跟隨羅騰飛、嶽飛共同進退。
與此同時,響應的還有鎮守四川的吳璘。
麵對這一切,趙構終於坐不住了。
如今議和未成,掌握大宋七成兵馬的四員鎮邊大將卻都表達了辭職的意思,事態的愈嚴重。
見趙構神態動搖,王次翁苦求道:“皇上,你且看看。這一個個大將都囂張成什麽樣子了?他們盡然聯合起來同時向皇上難,逼迫威脅皇上,此風不可長啊!”
趙構怒道:“朕何嚐不知?若有可能,朕此時此刻便想收了他們的兵權。可如今大局未定,失去了羅、韓、嶽、吳四將,金兵複來朕又如何抵擋。”
王次翁無言以對。
趙構怒道:“這都怨你,出了這麽一個餿主意,使得那些學子士人怨朕不說,連諸大將也對朕有了怨言。(.無彈窗廣告)”
王次翁滿腔委屈。卻也無從哭訴。更知趙構喜怒無常,此刻反駁更會另他動怒,隻能唯唯應諾。
其實他們心思不可謂不妙,但惟獨算漏了李綱等人會采用這種極端的方法來勸說趙構,使得事態變得一不可收拾。
趙構也知動怒無異,平複了心情,道:“為今之計隻有退一步了,先穩住諸將以及那些文人的情緒。看看金國那邊的反應再說吧!”
趙構的妥協在意料之中,但羅騰飛知道事情不會這麽快就過去。
趙構以退為進,羅騰飛卻不打算放過這次機會。
天下人都是健忘的,隻要這陣風過去,趙構的蠢事將會無人再提,理當乘這個時候實施他們的計劃。
羅騰飛找來虞允文、薛弼商議。
虞允文道:“相公擔憂不無道理,但屬下還是覺得有些操之過急。要想成功,必須做到…:其一、以迅雷之勢占領南京路,將趙構掌控在手。其二、名正言順,擁有大義。其三、具有威懾嶽飛、韓世忠的力量。這…至關重要,不能有任何馬虎。”
羅騰飛點頭表示明白,說道:“如今駐守南京路的有三支軍隊,其中張俊的神武右軍人數在六萬之間,楊沂中的殿前護衛軍在兩萬五千之間,而我羅家軍卻有八萬四千之眾,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之下我有九成把握在三天之內擊破張俊的神武右軍以及楊沂中的殿前護衛軍。這短短的三天時間。遠在洛陽、彭城的嶽飛、韓世忠即便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也無濟於事。”
“至於威懾嶽飛、韓世忠的實力,隻憑我羅家軍本就已經足夠。何況我們還有北方義軍的支持,雖然那些義軍絕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但那二十五萬的數量,列起陣來還是挺嚇人的。那個時候趙構在我手上,嶽飛、韓世忠除了聽從我的號令以外,是不敢跟我們動手了。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一但開戰,必然是兩敗俱傷之局,便宜的隻會是金國。”
羅騰飛頓了一頓。道:“唯一缺的隻有第二條了吧!”
薛弼點頭道:“相公能夠明白那是再好沒有了,彬甫說的這…至關重要,缺一不可。若不能以迅雷之勢占領南京路,那麽等到嶽、韓援兵來援後,覆滅的一定是我們。若沒有威懾嶽飛、韓世忠的力量,嶽飛、韓世忠也不會受到脅迫,聽我們的號令行事。同樣的若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若不能名正言順,相公的下場將會如曆史上的王莽、安祿山一樣,不會有好下場的。”
羅騰飛站了起來,其實這一些道理他都明白,但是此次議和的生,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之死,給了羅騰飛很大的感觸。
他知道趙構已經昏了頭了,完全失去了人性、理智。如此下去,還不知道他會幹出什麽荒唐的事情出來。
本來趙構如此折騰大宋江山,都不關他的事情,但是趙構是皇帝,在某些時候他能夠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讓趙構胡鬧下去,誰都無法保證他會幹出什麽意想不到的事情出來。
但見虞允文、薛弼都不同意他此時用兵,也便不再強求。
轉眼十日即過!
趙構以退為進平息了一場**,看似有些荒謬,但這便是封建社會帝王的權力。
這些鬧事的士人士子絕大多數不是因為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冤屈而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替他們文人出一口氣,爭一份顏麵。
在他們眼中能夠讓皇帝認錯是一件出榮耀的事情,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自然不會再鬧下去。
這一天,趙構得到了北方楊願傳來的消息。
趙構神色肅然的請來了王次翁、王繼先兩人,將楊願傳來的消息告訴了他們:“楊卿傳來了消息,金國皇帝說了宋金議和的唯一條件就是除去羅騰飛,若不殺羅騰飛,金朝永視我大宋為仇敵。”
王次翁、王繼先互望一眼,想不到金國皇帝完顏亶竟然會提出這麽一個荒謬的要求。
趙構漫不經心的問道:“你們怎麽看待此事?”
王次翁陰狠道:“羅騰飛持功自傲,從來不將皇上看在眼底。反正皇上也容不得羅騰飛,不如順水推舟。一舉兩得。”
王繼先點頭道:“臣下也是這個意思。羅騰飛不死,他會不顧一切的庇佑楊瑛,他若一死,相信沒有人有膽子跟皇上爭女人,楊瑛必將是皇上的囊中之物。”
趙構早已動了殺羅騰飛的心思,此刻更加不掩飾心中殺意,高聲道:“朕早說過朕要的是辦法,不是你們這些任誰都知道的道理!殺羅騰飛,說起來容易,但如何去做?難道還要讓朕隨便找個罪名,將他處斬?”
王次翁、王繼先這才想到問題所在。
羅騰飛行為向來檢點,從未幹過任何貪贓枉法,欺壓百姓之事,就算要除掉他,也無從下手,抓不到他的把柄。
王繼先提議道:“不如我們找殺手暗中將他除去?”
趙構樂得一笑,譏諷道:“那好,我倒要看看你王大人究竟從哪裏找能夠殺得了羅騰飛的殺手。”
王繼先這才記起羅騰飛武藝天下無敵,在戰場上即便千八百人也傷不得他,更加別說是一兩個刺客了。
王次翁也是無計可施。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趙構越等越怒拍案而起,怒道:“一個個都是飯桶!飯桶!”
趙構將王次翁、王繼先的窩囊樣,心知此事靠他們不住。這時,他想到了王庶,那個向他宣誓效忠的人物。
趙構原意此事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但王次翁、王繼先無法依靠,迫不得已之下,趙構隻好依靠他人了。除了王次翁、王繼先就屬王庶值得信任。故而趙構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王庶。
趙構稟退了王次翁、王繼先,讓他們回家思計,隨後命人請來了王庶。
趙構在後殿的起居室接見了王庶,同時也安排了十名心腹在起居室周圍聽候他的命令。
趙構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的向王庶說明,一邊說著,一邊注意這他的神色,隻要王庶露出一絲反常,他將會毫不留情的命人將他斬殺當場。
王庶從頭聽到尾,沒有露出任何的神態,隻是靜靜的聽著,直到趙構將所有的一切全部說完。
王庶很平靜的說道:“如此說來皇上是要想除去羅太尉?”
“不錯!”趙構對羅騰飛咬牙切齒,他雖是帝王之後,但因他的母親韋賢妃隻是是一個宮女,並不受寵,而他的父親宋徽宗又是一個風流天子,嬪妃無數。雖為皇子,但卻受到了其他皇宮上下冷眼相待。
在他小的時候其他的皇子各類食物玩具應有盡有,而趙構卻連他父親上怎麽樣子都不太記得,因此養成了昏暗的心底,嫉妒心遠勝常人。
每當想起羅騰飛、楊瑛親熱的樣子,那熊熊妒火就腐蝕著他的心肺,讓他恨不得將羅騰飛殺之而後快。
趙構不掩飾他對羅騰飛的殺機,但也不想讓王庶認為他為了一個女人而殺大將,辯解道:“朕也絕非為一女子而濫殺大將的昏君,但羅騰飛持功自傲,絲毫不將朕看在眼底。先前日子更是口吐叛逆之言,如此人物朕絕容不得。”
王庶不為所動,坦然道:“皇上放心,臣說過,不論生什麽事情,臣永遠跟皇上一心。”低頭沉吟了片刻,突地抬起頭道:“皇上,微臣有了。臣有計,可殺羅騰飛。”
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冒死直諫。(.好看的小說)最後撞死於垂拱殿上,以死明誌。
此事如晴天中的霹靂,震響四方。
宋朝最讓人值得稱讚的便是對於文臣的寬鬆,對於言事者的放任。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可當街議論國事,且不會受到任何的責難,更加別說是諫官以及各類大臣。
有一些剛直不阿的大臣甚至將唾沫星子**到皇帝的臉上,皇帝也不敢製止大臣閉嘴。
可是這一切到了趙構這裏,立刻便了摸樣。
陳東字少陽,鎮江丹陽人,為人灑脫不拘,不肯居於人下,不在意自己的貧寒低賤。蔡京、王黼當時用事專權,人們不敢指責,隻有陳東無所隱諱忌諱,公開叱責他們奸佞誤國,後來以貢士進入太學。
宋欽宗即位後,陳東上:“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四方,以謝天下。”
此舉得到所有官員認同,為禍大宋的六賊,五死一貶,陳東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在金兵南下時,陳東再次上書要求趙構罷免黃潛善、汪伯彥,不圖進取的將領予以治罪,來振作士氣。但趙構不敢抗金,又怕陳東招集士人反他,將陳東與歐陽澈一起斬殺於集市上。
此舉次破了宋太祖趙匡胤不殺士人,不殺上書言事者的規矩。
此事當時便引起了一陣動亂,但因金兵南下在即,以逃難為上,此事事態並未擴大。後來也因時間流逝而不了了之。
可如今趙構議和信念堅定,又殺不服言事者鄭莰,使得舊事重提。這一件事還沒有了結,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撞死垂拱殿以死明誌之事又度生。
以死明誌,此事莫說是在政令寬鬆的宋朝,即便是法令嚴苛的秦朝,即便是華夏千百年的曆史中也為數不多。
他們三人之死,更是將士人的情緒推向了巔峰,造成了大宋有史以來第一次文人暴動。
數千名士人學子聚集在皇宮門口,展開了規模盛大的遊行示威。
趙宋王朝的顏麵已經隨著趙構的愚蠢而消失殆盡了。
事態展至今日這個地步,誰也無法預料。
趙構給這些士人學子搞得焦頭爛額,雖然他貴為皇帝。(.無彈窗廣告)但是在這種形勢下麵對一個個情緒激動的士人學子,他是趕不得,也殺不得,隻能急在心頭。
王次翁、勾龍如淵等等主和派的大臣如今壓根不敢走出皇宮,生怕給一個個群情激奮的士人學子個給活剝生吞了。
當然麵對這種情況的生,高興者自然是有的。
羅騰飛便是其中之一,對於他來說這大宋越亂,越失民心,他起義成功的機會也將越大。
雖然在這種形勢之下,但趙構依舊堅持最後一道防線,堅決議和。
羅騰飛在虞允文的意見一下,上書辭官:“在奏章上直言不諱道:‘臣為大宋血戰百場,一心所想隻為血洗國恥,收複河山,讓我千萬大宋百姓能夠挺起胸膛做人,不受外寇欺淩。如今天子,無視國恥,不念北地受難父母兄弟,安於現狀。臣痛心疾,誓死不從。若皇上不知悔改,臣將棄官北上。加入北方義軍,誓於金賊對抗到底。’”
若是以往,羅騰飛這一番話可視為叛國。
因為趙構一隻以來都不承認北方義軍是他大宋的義軍,但這時是非常之刻,羅騰飛這份奏章正好體現了他那堅定的抗金決心以及意誌,那種不畏強權,一心為大宋雪恥的無畏作風,跟趙構的懦弱膽小,又一次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事尚未完結,在羅騰飛之後,嶽飛也上疏力勸趙構放棄議和,也在信中表示若趙構一意孤行,他亦將棄官不幹。又過不久,韓世忠也上書官家。此刻他一改以往軟弱,願意跟隨羅騰飛、嶽飛共同進退。
與此同時,響應的還有鎮守四川的吳璘。
麵對這一切,趙構終於坐不住了。
如今議和未成,掌握大宋七成兵馬的四員鎮邊大將卻都表達了辭職的意思,事態的愈嚴重。
見趙構神態動搖,王次翁苦求道:“皇上,你且看看。這一個個大將都囂張成什麽樣子了?他們盡然聯合起來同時向皇上難,逼迫威脅皇上,此風不可長啊!”
趙構怒道:“朕何嚐不知?若有可能,朕此時此刻便想收了他們的兵權。可如今大局未定,失去了羅、韓、嶽、吳四將,金兵複來朕又如何抵擋。”
王次翁無言以對。
趙構怒道:“這都怨你,出了這麽一個餿主意,使得那些學子士人怨朕不說,連諸大將也對朕有了怨言。(.無彈窗廣告)”
王次翁滿腔委屈。卻也無從哭訴。更知趙構喜怒無常,此刻反駁更會另他動怒,隻能唯唯應諾。
其實他們心思不可謂不妙,但惟獨算漏了李綱等人會采用這種極端的方法來勸說趙構,使得事態變得一不可收拾。
趙構也知動怒無異,平複了心情,道:“為今之計隻有退一步了,先穩住諸將以及那些文人的情緒。看看金國那邊的反應再說吧!”
趙構的妥協在意料之中,但羅騰飛知道事情不會這麽快就過去。
趙構以退為進,羅騰飛卻不打算放過這次機會。
天下人都是健忘的,隻要這陣風過去,趙構的蠢事將會無人再提,理當乘這個時候實施他們的計劃。
羅騰飛找來虞允文、薛弼商議。
虞允文道:“相公擔憂不無道理,但屬下還是覺得有些操之過急。要想成功,必須做到…:其一、以迅雷之勢占領南京路,將趙構掌控在手。其二、名正言順,擁有大義。其三、具有威懾嶽飛、韓世忠的力量。這…至關重要,不能有任何馬虎。”
羅騰飛點頭表示明白,說道:“如今駐守南京路的有三支軍隊,其中張俊的神武右軍人數在六萬之間,楊沂中的殿前護衛軍在兩萬五千之間,而我羅家軍卻有八萬四千之眾,在出其不意的情況之下我有九成把握在三天之內擊破張俊的神武右軍以及楊沂中的殿前護衛軍。這短短的三天時間。遠在洛陽、彭城的嶽飛、韓世忠即便在第一時間得到消息,也無濟於事。”
“至於威懾嶽飛、韓世忠的實力,隻憑我羅家軍本就已經足夠。何況我們還有北方義軍的支持,雖然那些義軍絕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但那二十五萬的數量,列起陣來還是挺嚇人的。那個時候趙構在我手上,嶽飛、韓世忠除了聽從我的號令以外,是不敢跟我們動手了。他們都是聰明人,知道一但開戰,必然是兩敗俱傷之局,便宜的隻會是金國。”
羅騰飛頓了一頓。道:“唯一缺的隻有第二條了吧!”
薛弼點頭道:“相公能夠明白那是再好沒有了,彬甫說的這…至關重要,缺一不可。若不能以迅雷之勢占領南京路,那麽等到嶽、韓援兵來援後,覆滅的一定是我們。若沒有威懾嶽飛、韓世忠的力量,嶽飛、韓世忠也不會受到脅迫,聽我們的號令行事。同樣的若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若不能名正言順,相公的下場將會如曆史上的王莽、安祿山一樣,不會有好下場的。”
羅騰飛站了起來,其實這一些道理他都明白,但是此次議和的生,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之死,給了羅騰飛很大的感觸。
他知道趙構已經昏了頭了,完全失去了人性、理智。如此下去,還不知道他會幹出什麽荒唐的事情出來。
本來趙構如此折騰大宋江山,都不關他的事情,但是趙構是皇帝,在某些時候他能夠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讓趙構胡鬧下去,誰都無法保證他會幹出什麽意想不到的事情出來。
但見虞允文、薛弼都不同意他此時用兵,也便不再強求。
轉眼十日即過!
趙構以退為進平息了一場**,看似有些荒謬,但這便是封建社會帝王的權力。
這些鬧事的士人士子絕大多數不是因為李綱、沈與求、李光三人冤屈而來,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替他們文人出一口氣,爭一份顏麵。
在他們眼中能夠讓皇帝認錯是一件出榮耀的事情,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自然不會再鬧下去。
這一天,趙構得到了北方楊願傳來的消息。
趙構神色肅然的請來了王次翁、王繼先兩人,將楊願傳來的消息告訴了他們:“楊卿傳來了消息,金國皇帝說了宋金議和的唯一條件就是除去羅騰飛,若不殺羅騰飛,金朝永視我大宋為仇敵。”
王次翁、王繼先互望一眼,想不到金國皇帝完顏亶竟然會提出這麽一個荒謬的要求。
趙構漫不經心的問道:“你們怎麽看待此事?”
王次翁陰狠道:“羅騰飛持功自傲,從來不將皇上看在眼底。反正皇上也容不得羅騰飛,不如順水推舟。一舉兩得。”
王繼先點頭道:“臣下也是這個意思。羅騰飛不死,他會不顧一切的庇佑楊瑛,他若一死,相信沒有人有膽子跟皇上爭女人,楊瑛必將是皇上的囊中之物。”
趙構早已動了殺羅騰飛的心思,此刻更加不掩飾心中殺意,高聲道:“朕早說過朕要的是辦法,不是你們這些任誰都知道的道理!殺羅騰飛,說起來容易,但如何去做?難道還要讓朕隨便找個罪名,將他處斬?”
王次翁、王繼先這才想到問題所在。
羅騰飛行為向來檢點,從未幹過任何貪贓枉法,欺壓百姓之事,就算要除掉他,也無從下手,抓不到他的把柄。
王繼先提議道:“不如我們找殺手暗中將他除去?”
趙構樂得一笑,譏諷道:“那好,我倒要看看你王大人究竟從哪裏找能夠殺得了羅騰飛的殺手。”
王繼先這才記起羅騰飛武藝天下無敵,在戰場上即便千八百人也傷不得他,更加別說是一兩個刺客了。
王次翁也是無計可施。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趙構越等越怒拍案而起,怒道:“一個個都是飯桶!飯桶!”
趙構將王次翁、王繼先的窩囊樣,心知此事靠他們不住。這時,他想到了王庶,那個向他宣誓效忠的人物。
趙構原意此事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但王次翁、王繼先無法依靠,迫不得已之下,趙構隻好依靠他人了。除了王次翁、王繼先就屬王庶值得信任。故而趙構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王庶。
趙構稟退了王次翁、王繼先,讓他們回家思計,隨後命人請來了王庶。
趙構在後殿的起居室接見了王庶,同時也安排了十名心腹在起居室周圍聽候他的命令。
趙構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的向王庶說明,一邊說著,一邊注意這他的神色,隻要王庶露出一絲反常,他將會毫不留情的命人將他斬殺當場。
王庶從頭聽到尾,沒有露出任何的神態,隻是靜靜的聽著,直到趙構將所有的一切全部說完。
王庶很平靜的說道:“如此說來皇上是要想除去羅太尉?”
“不錯!”趙構對羅騰飛咬牙切齒,他雖是帝王之後,但因他的母親韋賢妃隻是是一個宮女,並不受寵,而他的父親宋徽宗又是一個風流天子,嬪妃無數。雖為皇子,但卻受到了其他皇宮上下冷眼相待。
在他小的時候其他的皇子各類食物玩具應有盡有,而趙構卻連他父親上怎麽樣子都不太記得,因此養成了昏暗的心底,嫉妒心遠勝常人。
每當想起羅騰飛、楊瑛親熱的樣子,那熊熊妒火就腐蝕著他的心肺,讓他恨不得將羅騰飛殺之而後快。
趙構不掩飾他對羅騰飛的殺機,但也不想讓王庶認為他為了一個女人而殺大將,辯解道:“朕也絕非為一女子而濫殺大將的昏君,但羅騰飛持功自傲,絲毫不將朕看在眼底。先前日子更是口吐叛逆之言,如此人物朕絕容不得。”
王庶不為所動,坦然道:“皇上放心,臣說過,不論生什麽事情,臣永遠跟皇上一心。”低頭沉吟了片刻,突地抬起頭道:“皇上,微臣有了。臣有計,可殺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