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想大概能記得我的人已經很少了,正如我能記得的人那樣的少。多少個春天與秋天過去了,另外的新的春天和秋天又來臨了,正如無數個日夜都荒蕪而頹廢著,盡管時空得到了永恒,可是還是需要痛苦的挨著,挨著生活的磨難以及比磨難更加難以承受的日複一日的平凡。
大概,已經很少有人能回憶起許多許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他們在做些什麽,那樣的夜晚,太多又太平凡了,剛剛出生的和熟睡的或者難以入眠的,都不會在回憶起那個幾乎與昨日的一樣的夜晚。可是,也正是許許多多這樣看似平凡的夜晚,卻讓那些注定平凡的人了他們的改變一生。你,能聽見嗎,來自那個夜晚的聲音,那是發自心底的慘叫聲――撕心裂肺。
民國十七年(1928年),那年我隻有17歲,生活在北方的一個小的城市的郊區,那時候算起來,我的家庭也算是中下等生活,父親守著祖產,做著小生意,母親在家帶著我和弟弟,家中還有幾畝薄田,10歲的時候,母親將我送進附近的私塾中,盡管在當時來看,舊式家庭女孩子上學是在奢侈不過的事情,而生於書香門第的母親忍著非議和質疑,送我進了私塾,即使到了許多年以後,母親仍為當時的舉動感到驕傲。我的母親,常年的沉浸在年幼時,外祖父家中鼎盛的樣子,洋房、大煙、姨太太及一大堆的正出與庶出的孩子們,每每此時,我都能看到母親眼中的興奮,每次說道外祖父的時候,我甚至能感受到母親對他的依戀,4個兒女中,外祖父最疼愛的就是他的二女兒,也就是我的母親。母親14歲的時候家道敗落了,外祖父死於過量的吸入鴉片,大哥(也就是我的舅舅)賭博輸掉了一部分財產和洋房後不知蹤影,第四個姨太太帶著小兒子卷走了家中所有的珠寶、首飾和現錢後不知去向,留給我母親和小姨的,隻有一堆爛攤子和剩餘的一些田地。
我猜想那個時候的母親一定很艱難,家中死的死,跑的跑,我的外婆在那的許多年前就過世了,餘下的姨太太們,看到家中已經無法依靠,收拾了體己回走的走,跑的跑,丟下母親和小姨這兩個沒有價值的人。
母親說,那個時候,她每天都會摟著7歲半的小姨流眼淚,她知道,自己的滿腹經綸實際上毫無用處,那些清高的哲人們所教會她的安貧樂道與隨遇而安,絲毫沒有改善她和小姨每天對食物的渴求以及對昔日生活的眷戀。
母親咬著牙,當了一些田還清了債,然後,找到家族中的族長,對他說:“幫我找一男人吧,無所謂好壞,隻要能讓我和我妹子吃飯就行。”
還好遇見父親,一個本分的生意人,沒有遠大的理想,更不羨慕鴻鵠之誌,唯一的目標就是打點好祖業,說到祖業,不過是一間小小的藥鋪,兩個學徒,一個坐堂大夫,在就是父親這個在太陽下略顯蒼白的掌櫃。
記憶中的父親,永遠是一張蒼白的臉和一副陰沉的表情,很少見他笑,據說,他很年輕的時候背就駝了,並非源自生活的重壓,我猜想那個時候的父親一定有某種疾病,大約是肺病也許是肝病,他自己似乎是知道的,原本世代都是經營著藥鋪,總會有些耳目熏染,隻是,直到他死的時候,都沒有向我們透露過他的病情。
他到是一直都很疼愛母親和我們,即使在家中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會時常買一些泥人、糖果之類的哄我和弟弟,盡管,父親沒有接受過特別正規而高等的教育,卻並不像那個時代的人一樣重男輕女,在我那些已經遺忘的甚至無法拚湊起來的記憶的碎片中,時常會湧現出那樣的畫麵,即,某一個初春的下午,父親抱著我坐在家門口的石墩旁,午後的陽光溫暖而舒適,空氣中充滿著融化的雪水的味道以及父親對我無法表達的愛,那個下午,父親在一個遊街賣貨的貨郎手中給我買了一隻風車,我至今都記得,他用左手在上衣的口袋中套出了錢,然後,仔仔細細的數了一遍,接著,慵懶的伸出蒼白而修長的手指挑出一個大子遞給了貨郎。
直到今天,我都感謝著父親對我的愛,而那個風車也被我保存了許多年,最終在無數次的搬家和逃亡中,遺失了。
我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母親嫁給父親的第二年,沒有出現在我記憶中的小姨去世了。
她地死亡成了父親和母親一輩子地傷痛。我略微懂事地時候。還能聽到附近地老婆婆們私底下悄悄地議論起這件事。據說。那年母親地大哥找到了母親。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兩年沒見了。大舅見到母親地第一件事竟是要錢。他還是癡迷於賭博地。他那顆聰明地腦袋裏明明知道賭博給他帶來地惡果。卻還忍不住地跳進別人地陷阱。他問母親要錢。母親自然是沒有給他。據說。當年地大舅軟地硬地。用盡了各種手段。父親當年甚至都報了官。也許。就是父親地這種舉動惹怒了他。某一個清晨。他在巷子口攔住了代替母親去藥房拿藥地小姨。他抓住了她。然後把她賣進了窯子。換得大洋三十塊。剛烈地小姨在他走出門口地時候用剪刀刺進了自己地喉嚨。母親知道地時候。已經是中午。
母親不顧懷著身孕。一麵哭一麵跑。剛剛跑出家門就被隔壁地文嬸拉住了。文嬸死命地拉著接近瘋狂地母親。我猜那個時候地母親一定聽不到別人地聲音。直到後來。母親哭累了。呆呆地癱坐在門口。文嬸喚來一群大媽守著她。一直等到天黑父親從衙門回來。
母親見了父親。似乎見了仇人一樣。狠命地打著父親。一麵打一麵罵。父親並沒有說什麽。任憑她地打罵。打累了。哭累了。父親和文嬸架著抽泣地母親回了家。
直到我出生前。母親幾乎沒有笑過。癡癡呆呆地躺在床上。癡癡呆呆地坐在門口。癡癡呆呆地站在天井地中央。她始終無法麵對小姨已經死亡地現實。大概。她已經將這件事地全部責任都壓在了自己地身上。甚至到許多年以後。她還是無法聽到別人談論起小姨。每到此時。她就像瘋了一樣地哭泣與叫罵。
大概。她是瘋了。
這是多年以後。當我年老地時候。回憶起母親時候地想法。或許。當時地她有一些間歇性地精神分裂。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我上學的時候,弟弟已經3歲了。
我是喜歡讀書的,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那個看似嚴厲的老學究,其實,我一點都不怕他。甚至,在某一個時期,我和他竟成了忘年之交,我時常向他請教書本和書本以外的知識,他也願意用我的各種幼稚的提問打發空餘的年老時光。他也會和我說一些曆史,滿清末年的曆史。什麽李蓮英身首異處啦,宣統皇帝不應該退位啦,每每說道廢除科舉,他就會拍這桌子痛罵,他的心底始終留有對科舉考試的迷戀,畢竟,在十載寒窗後,他換不來一紙功名。
這位老師,無論初夏秋冬都穿著長袍馬褂,黑色的上衣,細長的袖管和青色的袍子,直到許多年後他去世的時候,還是念念不忘滿清複辟那無法實現的夢想。那個時候,我也會在思想裏嘲笑他,複辟了又能怎樣,你還能繼續考功名嗎?當然,這種嘲笑他無法聽到。
說到私塾,也算是我童年裏最重要的一方麵的記憶,私塾中算我在內隻有5個孩子,年齡參差不齊,全部來自同一條街,住在巷尾的周文斌,讀書的時候已經13歲了,他是我們之中年紀最大的,家中讓他讀書,不過是為了識幾個字,果然,他隻讀了不到一年。而整條街家中最有錢的,我的遠房表弟薑子鶴,讀書的時候隻有8歲,教書的先生也是他家請來的,這個表弟並不是很愛讀書,加之是獨子,家中少不了溺愛,多年以後的他竟成了臭名昭著的地痞,那時,他的家早已敗落,後來,在一個寒冷的清晨,人們在一所老房子的屋後發現了他,他的身上插著一把刀,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那年,他隻有33歲。
多少年過去了,想起這些陳年舊事還是會有一種微笑的衝動,的確,童年的那些時光是多麽令人愉悅。也許,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一段時光,讓人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想起,我知道,那些回憶大部分都是美好的,會讓人在回憶之後進入甜美的夢鄉,甚至,在夢裏還會繼續下去。這樣的夢多麽的美好,我寧願繼續做下去,一輩子也不要醒來。
大概,已經很少有人能回憶起許多許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他們在做些什麽,那樣的夜晚,太多又太平凡了,剛剛出生的和熟睡的或者難以入眠的,都不會在回憶起那個幾乎與昨日的一樣的夜晚。可是,也正是許許多多這樣看似平凡的夜晚,卻讓那些注定平凡的人了他們的改變一生。你,能聽見嗎,來自那個夜晚的聲音,那是發自心底的慘叫聲――撕心裂肺。
民國十七年(1928年),那年我隻有17歲,生活在北方的一個小的城市的郊區,那時候算起來,我的家庭也算是中下等生活,父親守著祖產,做著小生意,母親在家帶著我和弟弟,家中還有幾畝薄田,10歲的時候,母親將我送進附近的私塾中,盡管在當時來看,舊式家庭女孩子上學是在奢侈不過的事情,而生於書香門第的母親忍著非議和質疑,送我進了私塾,即使到了許多年以後,母親仍為當時的舉動感到驕傲。我的母親,常年的沉浸在年幼時,外祖父家中鼎盛的樣子,洋房、大煙、姨太太及一大堆的正出與庶出的孩子們,每每此時,我都能看到母親眼中的興奮,每次說道外祖父的時候,我甚至能感受到母親對他的依戀,4個兒女中,外祖父最疼愛的就是他的二女兒,也就是我的母親。母親14歲的時候家道敗落了,外祖父死於過量的吸入鴉片,大哥(也就是我的舅舅)賭博輸掉了一部分財產和洋房後不知蹤影,第四個姨太太帶著小兒子卷走了家中所有的珠寶、首飾和現錢後不知去向,留給我母親和小姨的,隻有一堆爛攤子和剩餘的一些田地。
我猜想那個時候的母親一定很艱難,家中死的死,跑的跑,我的外婆在那的許多年前就過世了,餘下的姨太太們,看到家中已經無法依靠,收拾了體己回走的走,跑的跑,丟下母親和小姨這兩個沒有價值的人。
母親說,那個時候,她每天都會摟著7歲半的小姨流眼淚,她知道,自己的滿腹經綸實際上毫無用處,那些清高的哲人們所教會她的安貧樂道與隨遇而安,絲毫沒有改善她和小姨每天對食物的渴求以及對昔日生活的眷戀。
母親咬著牙,當了一些田還清了債,然後,找到家族中的族長,對他說:“幫我找一男人吧,無所謂好壞,隻要能讓我和我妹子吃飯就行。”
還好遇見父親,一個本分的生意人,沒有遠大的理想,更不羨慕鴻鵠之誌,唯一的目標就是打點好祖業,說到祖業,不過是一間小小的藥鋪,兩個學徒,一個坐堂大夫,在就是父親這個在太陽下略顯蒼白的掌櫃。
記憶中的父親,永遠是一張蒼白的臉和一副陰沉的表情,很少見他笑,據說,他很年輕的時候背就駝了,並非源自生活的重壓,我猜想那個時候的父親一定有某種疾病,大約是肺病也許是肝病,他自己似乎是知道的,原本世代都是經營著藥鋪,總會有些耳目熏染,隻是,直到他死的時候,都沒有向我們透露過他的病情。
他到是一直都很疼愛母親和我們,即使在家中最困難的時候,他也會時常買一些泥人、糖果之類的哄我和弟弟,盡管,父親沒有接受過特別正規而高等的教育,卻並不像那個時代的人一樣重男輕女,在我那些已經遺忘的甚至無法拚湊起來的記憶的碎片中,時常會湧現出那樣的畫麵,即,某一個初春的下午,父親抱著我坐在家門口的石墩旁,午後的陽光溫暖而舒適,空氣中充滿著融化的雪水的味道以及父親對我無法表達的愛,那個下午,父親在一個遊街賣貨的貨郎手中給我買了一隻風車,我至今都記得,他用左手在上衣的口袋中套出了錢,然後,仔仔細細的數了一遍,接著,慵懶的伸出蒼白而修長的手指挑出一個大子遞給了貨郎。
直到今天,我都感謝著父親對我的愛,而那個風車也被我保存了許多年,最終在無數次的搬家和逃亡中,遺失了。
我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母親嫁給父親的第二年,沒有出現在我記憶中的小姨去世了。
她地死亡成了父親和母親一輩子地傷痛。我略微懂事地時候。還能聽到附近地老婆婆們私底下悄悄地議論起這件事。據說。那年母親地大哥找到了母親。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兩年沒見了。大舅見到母親地第一件事竟是要錢。他還是癡迷於賭博地。他那顆聰明地腦袋裏明明知道賭博給他帶來地惡果。卻還忍不住地跳進別人地陷阱。他問母親要錢。母親自然是沒有給他。據說。當年地大舅軟地硬地。用盡了各種手段。父親當年甚至都報了官。也許。就是父親地這種舉動惹怒了他。某一個清晨。他在巷子口攔住了代替母親去藥房拿藥地小姨。他抓住了她。然後把她賣進了窯子。換得大洋三十塊。剛烈地小姨在他走出門口地時候用剪刀刺進了自己地喉嚨。母親知道地時候。已經是中午。
母親不顧懷著身孕。一麵哭一麵跑。剛剛跑出家門就被隔壁地文嬸拉住了。文嬸死命地拉著接近瘋狂地母親。我猜那個時候地母親一定聽不到別人地聲音。直到後來。母親哭累了。呆呆地癱坐在門口。文嬸喚來一群大媽守著她。一直等到天黑父親從衙門回來。
母親見了父親。似乎見了仇人一樣。狠命地打著父親。一麵打一麵罵。父親並沒有說什麽。任憑她地打罵。打累了。哭累了。父親和文嬸架著抽泣地母親回了家。
直到我出生前。母親幾乎沒有笑過。癡癡呆呆地躺在床上。癡癡呆呆地坐在門口。癡癡呆呆地站在天井地中央。她始終無法麵對小姨已經死亡地現實。大概。她已經將這件事地全部責任都壓在了自己地身上。甚至到許多年以後。她還是無法聽到別人談論起小姨。每到此時。她就像瘋了一樣地哭泣與叫罵。
大概。她是瘋了。
這是多年以後。當我年老地時候。回憶起母親時候地想法。或許。當時地她有一些間歇性地精神分裂。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我上學的時候,弟弟已經3歲了。
我是喜歡讀書的,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那個看似嚴厲的老學究,其實,我一點都不怕他。甚至,在某一個時期,我和他竟成了忘年之交,我時常向他請教書本和書本以外的知識,他也願意用我的各種幼稚的提問打發空餘的年老時光。他也會和我說一些曆史,滿清末年的曆史。什麽李蓮英身首異處啦,宣統皇帝不應該退位啦,每每說道廢除科舉,他就會拍這桌子痛罵,他的心底始終留有對科舉考試的迷戀,畢竟,在十載寒窗後,他換不來一紙功名。
這位老師,無論初夏秋冬都穿著長袍馬褂,黑色的上衣,細長的袖管和青色的袍子,直到許多年後他去世的時候,還是念念不忘滿清複辟那無法實現的夢想。那個時候,我也會在思想裏嘲笑他,複辟了又能怎樣,你還能繼續考功名嗎?當然,這種嘲笑他無法聽到。
說到私塾,也算是我童年裏最重要的一方麵的記憶,私塾中算我在內隻有5個孩子,年齡參差不齊,全部來自同一條街,住在巷尾的周文斌,讀書的時候已經13歲了,他是我們之中年紀最大的,家中讓他讀書,不過是為了識幾個字,果然,他隻讀了不到一年。而整條街家中最有錢的,我的遠房表弟薑子鶴,讀書的時候隻有8歲,教書的先生也是他家請來的,這個表弟並不是很愛讀書,加之是獨子,家中少不了溺愛,多年以後的他竟成了臭名昭著的地痞,那時,他的家早已敗落,後來,在一個寒冷的清晨,人們在一所老房子的屋後發現了他,他的身上插著一把刀,就這樣不明不白的死了,那年,他隻有33歲。
多少年過去了,想起這些陳年舊事還是會有一種微笑的衝動,的確,童年的那些時光是多麽令人愉悅。也許,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一段時光,讓人在午夜夢回的時候想起,我知道,那些回憶大部分都是美好的,會讓人在回憶之後進入甜美的夢鄉,甚至,在夢裏還會繼續下去。這樣的夢多麽的美好,我寧願繼續做下去,一輩子也不要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