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東郡濮陽。


    這裏是漢軍的大營所在。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日,孫堅命中郎將黃忠進攻黎陽,宣告著東郡之戰正式打響。


    這一場大戰注定影響深遠,注定名垂在那青史之上。


    孫堅於濮陽大營誓師北伐,將劉協一直以來所賜的所有財帛盡數封賞而出嗎,自己分毫不受。


    袁術亦不落於孫堅之後,將昔日偃師之戰所受的財帛也全數分發給諸軍。


    孫堅本就在軍中名望極高,袁術雖然稍有遜色,但是偃師之戰,所有人都看到袁術的表現。


    承受了西涼軍最猛烈的攻擊,在軍陣潰散之時,麵對著猶如排山倒海一般衝擊而來的西涼鐵騎之時,袁術親冒矢石,手持長戟,頂盔摜甲立於陣前,手刃十數人,最終止住了潰勢。


    偃師一戰後,袁術受封高陽亭侯,並被進為前將軍,在軍中的威望如今僅次於孫堅。


    兩人的行為使得漢軍士氣大振,漢軍攻勢如火,大火熊熊燃起,並迅速的蔓延向北岸。


    鏖戰十餘日後,中郎將黃忠擊破袁紹麾下的延津水師。


    延津在黎陽的西南方,是通往北岸的一處主要渡口。


    鎮守延津的是袁紹麾下的兩名校尉呂曠、呂翔。


    沒有了水師的製約,黃忠先是派兵晝夜襲擾延津,延津袁紹軍不堪其擾,疲憊不堪。


    數日之後,黃忠點齊軍兵,突襲延津大營。


    呂曠、呂翔兩人因為之前黃忠的不斷襲擾,隻以為又如同往常一樣風聲大雨點小,因此沒有太過於在意。


    而正是這一疏忽,給了黃忠機會。


    黃忠帶人殺入營中,燃放大火。


    等到營地大亂,呂曠、呂翔兩人才如夢初醒,想要組織反擊。


    兩人帶著親衛,走了不到百步,便和黃忠遭遇。


    狹路相逢,呂曠、呂翔兩人見到黃忠一身將甲,便知道黃忠恐怕就是這場夜襲的指揮官。


    此時軍營大亂,大量的漢兵突入營中,要想反敗為勝最好的辦法,就是擊殺黃忠。


    呂曠、呂翔兩人沒有猶豫,兩人帶著親衛,直取黃忠。


    他們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沒有錯誤,他們錯的是挑錯了對手。


    黃忠並非名門之後,也非是世家出身,他能夠在荊州一路晉升,登臨中郎將之高位,靠的並非是什麽家世背景,也並非是什麽阿諛奉承,而是靠著他的腰間的寶雕弓和手中玄鐵刀。


    呂曠、呂翔兩人還未衝來,黃忠已是連發三箭。


    三箭直取呂曠的麵門、咽喉以及他座下的戰馬。


    呂曠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被黃忠射落下馬,當場斃命。


    眼見兄弟死難,呂翔目眥欲裂,但是黃忠手中那在火光之下泛著幽暗光芒的玄鐵刀已經呼嘯而來。


    須臾之間,呂曠、呂翔兩人便被黃忠所殺,延津袁軍大營最後的抵抗也就此宣告終結。


    隨後黃忠與曹操兩人領兵向黎陽進發,而袁術也帶領南陽兵和劉備帶領的幽州兵攻入衛國。


    袁紹軍原本堅不可摧的防線,在連番的猛攻之下,逐漸露出了破綻,袁紹軍節節後退,隻能穩住陣線,卻無法發起進攻。


    大局似乎已定,前線每一天都會傳來捷報。


    一麵又一麵繳獲的旌旗被送往濮陽的漢軍大營,報捷的文書如同雪花一般散落向四周。


    一切都似乎預示著他們即將贏得最後的勝利。


    前線漢軍連番的勝利和高昂的士氣也影響著後方。


    濮陽漢軍大營之中,守衛著營壘的軍卒無一不是精神煥發,昂首挺胸。


    隻是不知道為何,前線的一些將校行色匆匆的返回了濮陽。


    濮陽漢軍大營帥帳之中,孫堅麵色陰沉,端坐於上首。


    眾將列作於兩側,袁術列坐於右首,曹操列坐於左首。


    曹操正式接任兗州刺史一職,兼任奮武將軍,統領兗州兵,諸將之中,除去袁術之外,隻有曹操的官職最高。


    禁軍統領伏德、中郎將黃忠、平原相劉備等將分別列坐。


    前線的主要將領幾乎雲集濮陽大營。


    劉備坐在曹操的旁側,他如今的官位其實並不低。


    之前公孫瓚便表奏他為平原相,後來劉備救援公孫瓚,止住了幽州軍的潰勢,公孫瓚又表舉劉備為平虜將軍。


    公孫瓚北逃之後,劉備依靠著平原,抵抗冀州和青州兩州的進攻,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之下,還小勝了數陣,最後領著麾下五千幽州騎和三千餘名步卒一路折返,成功的向南撤離。


    後來泰山黃巾軍西進圍攻濟北國的時候,若不是劉備及時領兵來援,牽製了泰山黃巾軍的兵力,恐怕曹操不能那麽輕鬆的擋住泰山黃巾軍的攻勢。


    坐在袁術身旁的人則是伏德,其父名為伏完,是當朝的中散大夫。


    伏完乃是大司徒伏湛七世孫,襲爵“不其侯”,官拜侍中,娶了漢桓帝長女陽安長公主劉華為妻。


    陳都中有傳言,伏完的女兒伏壽似乎要被立做皇後。


    雖然天子尚幼,但是傳言有板有眼,而陳都中發生的一係列事件,卻是佐證了這一件事。


    陳都禁軍統領的職位,最後被委任給了伏德,其軍名為“中壘”,與漢武帝元鼎六年時,於北軍新設八禁兵之一的“中壘”同名。


    伏德接任中壘校尉,雖然是校尉之職,但實則位高權重。


    劉備雖然現在是平虜將軍,但是地位卻是比不過伏德。


    伏德並沒有武名,雖然身形還算健壯,但是比起曹操、劉備、黃忠等人皆是少了一股英武之氣,倒是顯得有些陰柔,倒是和曾經的袁術氣質有些相仿。


    袁術曾經放浪形骸,花天酒地,不過這數年以來的軍旅生涯和經曆,已經是讓袁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如今的袁術早已經不再是昔日的那個身穿著錦衣,縱情聲色的世家貴公子。


    劉備微微側目,看向袁術。


    此時袁術正襟危坐,一身的戎裝,頭戴鐵冠,眉目犀利,隻是麵色和孫堅一樣同樣陰沉。


    饒是誰見了如今的袁術,都難以想象袁術曾經會是一個放蕩不堪的世家子。


    帳中坐著的人並不多,除去他們五人之外,便隻有荀彧、郭嘉兩人。


    劉備看著眼前的景象,不由的眉頭微蹙。


    他心中有一種不妙的預感,他感覺原本穩操勝券的東郡之戰可能有了新的變化,他們可能……


    孫堅合上了手中的帛書,閉上了雙目,他的聲音低沉無比,不複平日的激昂。


    “黃巾軍出函穀關,兵進洛陽,洛陽已經淪陷……”


    劉備霍然抬頭看向孫堅,強忍住了站起來的衝動。


    “黃巾軍的騎軍已經兵臨轘轅關下。”


    孫堅的聲音有些沙啞,臉色陰沉無比。


    劉備的臉色也慢慢的難堪了起來,他明白了為什麽孫堅和袁術兩人臉色都如此之差了。穀


    “黃巾軍自函穀關出兵,他們難道不需要休整?”


    曹操麵色有些低沉,疑惑道。


    “如此短的時間,許安怎麽可能掌控關中……”


    曹操臉色難看,前段時間華陰之戰的戰報傳來,眾皆嘩然。


    許安於華陰一戰擊破董卓軍,陣斬了董卓。


    五萬西涼軍土崩瓦解,就已經是令眾人側目。


    現在黃巾軍又兵出函穀關,進犯洛陽地區。


    曹操並沒有說完,他看到孫堅的神色,最後還是停下了言語。


    吳景、朱治兩人都是很早便跟隨在孫堅的麾下,曹操也知道吳景和朱治兩人在孫堅心中的份量。


    此前孫堅派吳景守備洛陽,如今洛陽淪陷,恐怕吳景已經是凶多吉少。


    孫堅雙手撐靠在案桌之上,繼續說道。


    “泰山郡傳來密信,泰山黃巾似乎在向北遷移,青州兵在陸續進駐泰山、濟北兩地。”


    孫堅的第二句話落入帳內,大帳之中的氣氛幾乎猶如要凝固了一般。


    眾人的臉色皆是難看無比。


    郭嘉和荀彧兩人是主要的謀臣,而曹操、劉備等人都是高級將官,他們清楚如今天下的局勢,各地的情況。


    而孫堅所說的這兩件事,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史詩級的災難。


    不需要說明,黃巾軍如此行徑,如此動作,都代表著一件事。


    袁紹已經和黃巾軍達成了某項交易,締結了盟約。


    黃巾軍的行動就是在配合著袁紹。


    劉備心中一緊,他一瞬間便明白了為什麽孫堅讓他們喬裝打扮,暗中返回濮陽。


    “袁紹和許安兩人合謀,我們必須想辦法將部曲安全撤離南岸。”


    孫堅將目光投向帳內眾人。


    他很清楚袁紹和許安兩人合謀所能造成的後果。


    現在青州兵和黃巾軍自泰山、濟北和洛陽地區威脅著他們後方的安全。


    為的就是要他分兵,而使得東郡正麵戰場上他們沒有足夠的軍兵。


    而一旦沒有足夠的軍兵,那麽袁紹便有了可趁之機。


    孫堅不相信袁紹沒有計劃。


    如今許安兵進轘轅關,威脅陽城,而泰山郡內袁譚派遣大將岑璧帶領青州兵進駐。


    泰山郡的南麵便是豫州的魯國,而濟北國的西麵則是兗州的東郡和東平國。


    現在青州已經和冀州練成了一片,原本攔在青州兵東部的屏障已經消失。


    袁譚不需要和臧霸攻破徐州,便可以支援東郡的戰事。


    濟北國離東郡並不遠,兩郡國接壤,這也意味著,如果孫堅必須要防備青州兵進攻他們的東麵,加入東郡之戰。


    敵軍自三麵包夾而來,三線作戰,還沒有地利可言。


    如此危急的局麵,就算是兵仙韓信降世恐怕也沒有辦法解決。


    孫堅的臉色之所以如此難看,正是因為這一局麵的轉變。


    雖然如今前線他們仍然占據著優勢,但是孫堅很清楚,袁紹絕對不會讓他們這麽輕易的脫離戰場,撤退到黃河的南岸。


    郭嘉和荀彧兩人相視一眼,皆是從對方的眼眸之中看到了驚駭。


    沒有人想到袁紹居然會和黃巾軍聯盟。


    “撤離之事每拖延一分便增添了一分的威脅,絕不能再拖延下去。”


    “我已經安排了舟船,還有接應的部曲。”


    “漢升。”


    孫堅的目光投向了黃忠和曹操。


    “你領荊州兵先行撤離,然後率領水師接應。”


    “孟德,你領兗州兵殿後,我會領軍前往白馬接應你們。”


    黃忠和曹操兩人對於孫堅的安排都沒有異議,孫堅領軍並沒有分什麽嫡係、非嫡係,也不像董卓那樣分什麽親疏間隔,從來都是一碗水端平,也算是做到公正廉明。


    而且東郡之戰初期全賴荊州兵奮勇和黃忠的計策,這才攻下了延津渡口在黃河的北岸站穩了腳跟。


    殿後雖然危險,但是曹操並沒有說什麽其他的言語。


    兵戰凶險,若是害怕危險,他也沒有必要來當這個兗州刺史。


    “公路……”


    孫堅看向袁術,有些猶豫。


    袁術按著膝蓋站起了身來,毛遂自薦道。


    “殿後的事交給我,騎兵渡河複雜,我軍本來就缺少騎兵,玄德麾下的五千幽州騎絕不能有失。”


    孫堅止住了言語,他的目光和袁術的目光碰撞到了一起。


    袁術的目光使得孫堅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原本的計劃。


    會議很快便落下了帷幕,孫堅說定了一些細節的問題,之後眾人便起身離開了軍帳。


    他們也沒有什麽時間可以浪費,袁軍的探子魑魅神出鬼沒,難保得知他們離開了營地,然後袁軍趁機發起進攻。


    袁術、曹操等人走出了營帳,而郭嘉和荀彧兩人卻並沒有走,他們被孫堅留了下來。


    “陳都傳來的消息,關中陷落,司徒王允護送弘農王及時離開了長安向南撤離,如今已經通過了武關,抵達了南陽郡。”


    孫堅麵色複雜,低聲說道。


    “弘農王……”


    荀彧眼神微動,弘農王指的正是劉辯,昔日劉協登基之後,蹇碩便是讓劉辯於弘農就國。


    如今他們遵奉的是劉協,所以劉辯雖然在長安是天子,但是他們稱呼劉辯都是以弘農王稱呼。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郭嘉欲言又止,他看向孫堅,感到有些棘手。


    “除去王司徒外……”


    荀彧斟酌了一下,低聲詢問道。


    “皇甫將軍和蓋勳兩人,長安的三公九卿皆在隊伍之中,還有不少長安的民眾……”


    郭嘉目光微凜,心中百轉千回。


    王允、皇甫嵩、蓋勳還有一眾長安朝廷的重臣,無論是在朝中還是地方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們進入陳都朝廷,恐怕不會平靜,必然會引起一場變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天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小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小明並收藏黃天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