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蝗災還是旱災,現在都隻是有一些跡象,還沒有真正的成為問題。


    今天是開國的時候,許安並沒有忘記等會還要上宣政殿封賞百官,安排國內事務。


    如今太平道正式建國,道政軍三方必須要平衡,許安已經準備好了做出改變。


    “走吧。”


    許安整了整身上的衣袍,抬頭看向了前方。


    殿內,賈詡和許攸兩人也是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們兩人一是中軍府的府令,一人是中軍府的府令,並沒有在宣政殿的正殿內等待,而是在後殿等待。


    許安邁步向前,徐鴻、張季兩人,一人帶著騰驤衛的親衛,一人帶著鷹狼衛的緹騎一左一右,護衛在許安的兩側跟隨著許安走出了宣政殿的後殿。


    徐鴻是一直都是許安的親衛隊長後來加封軍職,而張季現在早已經是成為鷹狼衛的千戶官,以前一直是跟在許安身後的小跟班,也被許安調入了廷中。


    宣政殿的正殿之中甲士林立,太平道的一眾官員將校並不在殿中,都在前殿等候宣召。


    許安緩步走上台階,將手按在了王座的扶手。


    座位的台階都隻有九步高,比起之前要矮了許多。


    就在今日的清晨,他在這裏進位為王,開國建製。


    在這個時代強行推行民主共和這樣,超越了這個時代上千年的製度無異於是自取滅亡。


    領先時代一步是天才,但是領先時代兩步卻是會被當做瘋子。


    清朝末年,列強入侵,受盡了屈辱,簽訂了一係列的不平等的條約。


    遭逢如此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中國無數仁人誌士不甘屈辱,尋找救國之途。


    辛亥革命一聲炮響,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的封建君主專製政體。


    清末時期,政治黑暗,為了賠償簽署不平等條約中的巨額戰爭賠款,清政府將其轉嫁到了普通民眾的身上,征募苛捐雜稅,使得普通百姓壓力倍增,難以飽食。


    但是就算是如此,當清王朝被推翻之後,卻仍然有很多人不願意去剪掉辮子。


    許安不允許稱呼“主公”這個明顯帶有一家一姓的詞語,而改用“明公”替代。


    但是太平道百官大多改口,鷹狼衛、騰驤衛、黃天使者卻是都沒有改口。


    直到如今,劉辟、徐鴻等人都是稱呼許安為主公。


    當人成年之後,其思想定下,很難再被改變。


    為什麽?因為他們陳舊的思想還沒有轉變過來,仍然覺得需要一個皇帝。


    隻有當社會的思潮開始發生了改變,隻有當大部分的人都明白。


    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隻能靠他們自己之時,等到那個時候才能去推行新的製度。


    現在還隻是194年,這個時期,後世的很多國家甚至連文明都還沒有創建,他們甚至都還在茹毛飲血的時期。


    同時期世界的很多地方都還是蠻荒之地,人跡罕見都還沒有得到開發。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實行一個超越了上千年的製度,是不現實的。


    一切應當從實際出發,理論結合實際才能派上用場,才能不成為空中的樓閣。


    許安本可以直接稱帝,無論是威望還是所占據的疆域都已經足夠。


    但是許安最後答允了閻忠的提議之後隻是選擇了稱王,其實許安的心中還有一些想法,但是一旦稱帝那麽便封住了所有的退路。


    現在太平道的學坊已經再度擴建,不隻是並州,在涼州、中州,益州三州都已經修起了學坊,招募起了學生。


    如果不是財政不允許,許安甚至想要普及義務教育。


    但是在這個時代普及義務教育,簡直是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那樣需要的財政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且重男輕女的思想也使得女性難以接受教育,而男丁在到達了一定的歲數後也需要參加勞動以補貼家用。


    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是真正的硬傷。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現在太平道受製於低下的生產力,發展極為緩慢。


    不過許安現在已經種下了種子,學坊的學生越多,這種子生長的便越快,便越發的茁壯,越發的有力。


    等到其萌發生長之後,長成了正在的大樹之後,一切都將會被改變。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沒有思想作為先導,很多事情是難以實現,因為它完全脫離了實際。


    隻有思想的解放,才能最終形成公平公正的社會政治製度。


    思想解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新的社會製度將會解放了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


    不過,現在明顯還沒有到時候,所以許安在等,一直在等。


    隻是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那一天的出現。


    許安走到座椅之後,將手撐在椅背上。


    賈詡和許攸兩人手執著笏板,站在了正殿的左右兩方。


    “宣,百官覲見!”


    徐鴻站定,高聲喝令道,其聲音洪亮,頃刻間便已經是傳遍了大殿。


    很快宣召的聲音在殿內重複響起,殿外也響起了宣召的聲音。


    太平道開國,許安廢除了漢庭原本的很多製度,也廢除了陋規。


    古代臣子覲見皇帝的時候,不能大步向前走,必須小步快走以示對皇帝的恭敬,即趨。


    後世的權臣大多都有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等等特權。


    佩戴武器自然是不允許,但是許安允許所有人入朝不趨,穿履上殿,這兩件事不再作為特權賜予,而是作為了常態。


    宣政殿正殿,殿門大開,宣召聲傳到了前殿。


    前殿百官應召而來,很快便已經抵達了正殿的殿門。


    太平道一眾重要的將校官員在閻忠和龔都的帶領之下走入了正殿之中。


    許安抬頭看向殿門,站在了原地。


    “參見君王。”


    一眾官員將校皆是微微躬身,雙手作揖,舉起了手中的笏板,向著許安行了一禮。


    許安還廢除了“臣”這個稱呼,“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從臣,因而廢除。


    許安也是同樣回禮,繞了座椅一圈,這才坐了下來。


    笏板最主要的用途,是中國古代大臣朝見君主時,用來記錄君主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來書寫向君主上奏的章疏內容,為備忘提示用。


    《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


    《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


    有些時候笏板還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擋住自己的臉,上朝麵見君主眼睛要望著笏板,而不是直視君主,以此表示對君主的敬畏。


    不過這樣的禮節自然是被廢除了,笏板的作用也隻剩下了禮儀,還有備忘的功能。


    宣政殿內一眾官員手執笏板,站於正殿之中,他們的眼神都匯聚在許安的身上。


    太平道建立的明國,並沒有法律規定不能直視上官,還有什麽仰麵視君,便是有意刺王殺駕的陋規。


    大部分的跪拜禮都被許安廢除了,至於為什麽還有一部分的跪拜禮沒有被廢除,這自然是要看場合,畢竟祭祀的時候不跪拜,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還有便是漢時多是跪坐,有些跪拜禮,其實就是相對而坐之時的禮節,跪坐是長久以來養成的習慣,許安並沒有想要強行廢除這樣的生活習慣。


    “國家能立,其功在諸位,功在軍眾、百姓,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賞罰分明,當以法治國,以律治國。”


    許安麵對殿內的百官,朗聲道。


    許安的話音剛落,一旁身穿著鷹狼服的張季手捧著一封詔書,送呈到了閻忠的身旁。


    閻忠駕輕就熟的接過了詔書,隨後走到了台階之下,麵對著眾人站立。


    原來基本每次重要的文書宣布都是由閻忠宣布,雖然閻忠現在是涼州牧,但是許安還是習慣將文書交給閻忠。


    漢時文武不分家,但是太平道內實行九品分級製,已經實行了文武分離。


    明國武官等級共分九品。


    一品:上將軍“作三軍,謀元帥”。


    二品:車騎將軍、衛將軍、中領軍,金印紫綬,品級地位等同於三府的主官。


    三品:前後左右,前後為正,左右為從,品級地位等同九部的主管。


    四品:四征、四鎮將軍為正,四安、四平為從。


    五品:封號將軍為正,校尉為從。


    六品:軍司馬為正,軍假司馬為從。


    七品:軍侯為正,副軍侯為從。


    八品:屯長為正,副屯長為從。


    九品:隊率為正,副隊率為從。


    一品上將軍許安並沒有任命,暫時空置。


    龔都原是平南將軍,連越三級,被許安晉封為中領軍,卸任平南將軍一職,並州牧一職。


    中領軍掌管禁軍、主持選拔武官、監督管製諸武將。可以開府,下設長史、司馬。


    龔都是最早跟著許安的人,許安對於龔都也是最為信任,中領軍的職位重要無比交給龔都,最為適合不過。


    龔都的名望在太平道內僅次於許安和閻忠、劉辟三人。


    劉辟原本是典軍將軍,不過現在屬於鷹狼衛的係統,因此已經不算武官。


    這一次龔都被封為中領軍,殿內的百官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


    詔書繼續宣讀。


    徐晃被封為征東將軍,呂布被封為征北將軍,張燕被晉封為征南將軍,郭泰被晉封征西將軍。


    四鎮將軍,暫時隻有趙祗一人,作為鎮南將軍並麽有變動。


    四安將軍封兩人,於毒、劉石,分別為安東將軍,安北將軍,兩人一人是太行軍區的兵備道,一人是兩郡軍區的兵備道。


    馬騰平調為平南將軍,平東將軍由何曼接任,平北將軍由張揚接任,平西將軍則由張遼接任。


    其餘封號將軍保持不變,隻是有幾人的封號改變了一下,還有幾人被晉封將軍,其中鹿台三姓的李恒和王任也被許安升為了將軍。


    共有封號將軍十二人。


    護軍將軍黃龍、度遼將軍李德、揚威將軍紀昂;


    武威將軍管亥、虎翼將軍周倉、鷹楊將軍裴元紹;


    折衝將軍甘寧、武威將軍顏良、武安將軍文醜;


    昭德將軍李恒、昭武將軍王任、懷遠將軍徐榮。


    劉辟原本是典軍將軍,不過現在屬於鷹狼衛的係統,因此已經不算武官,典軍將軍的封號也因此被取消。


    鷹狼衛如今獨立於三府九部之外,歸屬於許安直領,自成一係。


    “國家新建,原先的製度已經不適於現在,製度必須要再度改革。”


    “三大軍區暫時維持不變,武官製度依照現行辦法。”


    “三府九部製實行了已經有一段時間,其中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因此需要再度改革。”


    三府九部是許安根據後世三省六部製和閻忠、許攸、賈詡等人商議之後做出的改革,隻是試行,在推行了之後已經發現了弊病,所以準備改進。


    三府九部容易造成冗官,開支頗大,所以許安將其進行了精簡和改進。


    外務部改為禮部,內務部被中書府兼並,參謀部被歸攏於樞密院下屬,農政部被歸攏於戶部下屬。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宣教府被降為宣教部,和鷹狼衛一樣獨立於外。


    新設中道府,掌管太平道內事務。


    法部、吏部、工部、戶部、禮部、樞密院成為新的六部。


    六部下麵分置二十四司處理政務,二十四司的具體設置經常會有微調,其中每個部的衙署之中均設置有一個於該部名稱相同的司,稱為本司,其職責相當於各部門的辦公廳,本司郎中在各司郎中中最高。


    中軍府、中書府、中道府三府為新的三府,分別掌管軍政道三事。


    鷹狼衛下屬的道政司,專門審核入道者的部門也被劃歸到了中道府中。


    而除去三府六部製之外,許安還設立了一個新製度,名為“內閣製”,設立內閣。


    法部、吏部獨立不受三府管轄,歸於內閣管理。


    樞密院歸於中軍府節製,工部、戶部、禮部歸於中書府管理。


    中道府下轄四司,並不管轄任何一部,隻管轄太平道內事務。


    第七百三十四章:內閣製、三府六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天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小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小明並收藏黃天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