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太平道的發展已經到達了一個瓶頸。
天下三分,大漢十三州也被分成了三份。
兗、徐、豫、荊、揚、交六州如今已經歸屬漢庭。
漢庭疆域排名第二,人口第二,財政情況卻是墊底。
雖然交州的情況複雜,但是士燮還算恭順,畢竟士燮一直以來都想要統合整個交州,但是一直以來,卻是沒有辦法完全統合。
中平四年(187年)時,士燮被任命為交趾太守。
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稅,引起反抗被殺,州郡秩序混亂。
士燮暗中謀劃,上表陳述,使得其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
許攸微微上前一步,不慌不忙的應答道。
“此次開國時間略微有匆忙,所以前來觀禮的西域使者除去一些小國外,大國隻有鄯善、於闐、龜茲、精絕四國離我軍稍近者。”
開國大殿籌備的時間也就三個月左右,雖說當初確立了開國之後,信使報信都是軍情急令,八百裏加急,但是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是隻有一部分人能夠趕來。
許安進入長安後,看過了一些西域的文章,他記得在龜茲國立長安有差不多七千四百八十裏的路程,雖然是漢裏,按照現在的單位換算沒有七千四百八十裏,但是也不是一段短的距離。
“此次閱兵之後,幾名使者麵色都十分凝重,一些西域的小國已經私下派人聯絡禮部的官吏,想要依附我軍,表示願意歸附。”
外務部已經被歸攏到了禮部,所以許攸也改變了稱呼。
“西域自從漢庭原來的都護府裁撤之後便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大國吞並小國,合縱連橫,同盟反叛,各式各樣的事都有,那些小國的使者都想請明公重設西域都護府,精絕國的使者在其中。”
“重設西域都護府?”
天從人願,許安本來隻是想要暫時打通商路,開辟一條生財之路,但是沒有想到竟然有西域的國家願意主動投效。
現在有西域的國家支持開設西域都護府,甚至於有願意歸附的國家,那麽按照這樣推算,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應該不會收到太多的阻礙。
許攸還是稱呼許安明公,朝議之上雖然稱呼君王,但是平常時期,許安特意規定還是讓眾人按照原來的稱呼,畢竟他聽得已經習慣了。
許攸從袖中取過了一封書信,雙手將其舉起。
“這是根據那些使者口述所得到的一些消息,是西域各國的大概軍隊數量和疆域大小、城池數量,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也有參考的價值,所以在下上朝來時讓人謄寫了一封總集。”
不用許安說話,站在台階之下作為護衛的徐鴻已經是走上了前去,接下了許攸手中的書信,隨後登上台階將其送到了許安身前的案桌之上。
許安展開文書,眉頭微蹙。
宣政點內幾名閣臣看到許安眉頭微蹙,也是對文書上所寫的信息有了一些好奇。
當然,閻忠並不在疑惑的人序列之中。
他看到許安的神情,便知道許安現在隻是疑惑,並沒有感到任何的壓力。
不得不說閻忠沒有猜錯,現在的許安的是真的疑惑。
他看過班固寫的《漢書》其中對於西域有描寫,那是西漢時期的時期了,當時的西域諸國的人口並不多,軍力也不強。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過去了上百年的時間,西域諸國的發展居然幾乎就是原地踏步,甚至還有倒退的……
《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裏,去長安六千一百裏。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現在的鄯善國也隻有三千多名軍卒,如此推算恐怕人口也並沒有增加多少。
《漢書·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裏,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
精絕國到如今,人口倒是增長了一些,軍卒有一千多人。在籍人數也有了差不多七千人。
而就算是這樣,精絕國隻有一千多名士兵,但是在西域,精絕國都已經算是大國了…
其餘的小國更是不堪,有一個國家甚至隻有一座土城,人口也不過千人,但是卻自稱為國。
龜茲和於闐兩國的兵力尚不清楚,但是恐怕也不會多上太多,雖然兩國的使者沒有如同其他國家一般私下聯係禮部的官吏,但是兩國的使者看完閱兵之後皆是麵色如土,麵對禮部官員的時候也是唯唯諾諾。
這些國家的軍卒和民眾的比例大豆在十比一,甚至更低,兵員素質並不高,因為西域的條件,他們的武備也不會太好,而且更沒有新式馬具。
許安現在對於之後商隊的西域之行心中也有了一些底,張遼帶去了五千武驤營,恐怕在西域就是霸主的存在。
不過禮部傳來的情報,卻是讓許安有些猶豫,既然西域諸國力量並不強,那麽倒是可以考慮這一次就直接把西域都護府的框架建立起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許安拿起許攸呈遞上來的文書,讓徐鴻傳遞給了殿內的眾人。
眾人看了以後也是和許安差不多的心思,西域諸國的力量確實不強,也難怪那些小國看完閱兵便紛紛想要投效。
他們何曾見過如此多的騎軍,而且還是全副武裝的精銳騎兵。
“重設西域都護府一事,你們覺得如何?”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許安並沒有一個人獨自下判斷。
內閣作為顧問,許安自然不會將其當做擺設。
“西域原有三十六國,如今相互攻伐兼並,剩下的國家並沒有多少,連年的戰亂使得其國力並不強盛,西部諸國應當也並不強盛。”
閻忠微微躬身施了一禮,而後向前一步走出了隊列,他雖然逐漸年邁了起來,背脊微屈,但是此時的眼神仍舊清明。
“雖說明公開辟絲綢商路是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如今休民養息按理來說不宜大動刀兵,但是我認為此時正是開設西域都護府之良機。”
“西域城池牆矮池淺,並不難攻,東部各國戰力孱弱,就算全部聯合也難敵武驤營之兵鋒,各國使者觀禮之後早已是失去了反抗之意,此次商隊西行,武驤營相護,不戰而屈人之兵,隻需要透露些許重設西域都護府之意,脅之以武力,西域諸國絕對不敢不從。”
“西域本就是我華夏之地,其國家不過我華夏昔日之藩屬。”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閻忠神色冷然,淡然道。
“所謂諸國,不過一眾滑稽跳梁之輩,我軍軍力強盛,內可調涼州之兵,外可征鮮卑之騎,重定西域易於反掌,何須考慮?”
“敢不從者,立時誅滅!”
第七百三十七章:敢不從者,立時誅滅!
天下三分,大漢十三州也被分成了三份。
兗、徐、豫、荊、揚、交六州如今已經歸屬漢庭。
漢庭疆域排名第二,人口第二,財政情況卻是墊底。
雖然交州的情況複雜,但是士燮還算恭順,畢竟士燮一直以來都想要統合整個交州,但是一直以來,卻是沒有辦法完全統合。
中平四年(187年)時,士燮被任命為交趾太守。
交州刺史朱符向各地收重稅,引起反抗被殺,州郡秩序混亂。
士燮暗中謀劃,上表陳述,使得其親族多出任交州的要職。
許攸微微上前一步,不慌不忙的應答道。
“此次開國時間略微有匆忙,所以前來觀禮的西域使者除去一些小國外,大國隻有鄯善、於闐、龜茲、精絕四國離我軍稍近者。”
開國大殿籌備的時間也就三個月左右,雖說當初確立了開國之後,信使報信都是軍情急令,八百裏加急,但是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是隻有一部分人能夠趕來。
許安進入長安後,看過了一些西域的文章,他記得在龜茲國立長安有差不多七千四百八十裏的路程,雖然是漢裏,按照現在的單位換算沒有七千四百八十裏,但是也不是一段短的距離。
“此次閱兵之後,幾名使者麵色都十分凝重,一些西域的小國已經私下派人聯絡禮部的官吏,想要依附我軍,表示願意歸附。”
外務部已經被歸攏到了禮部,所以許攸也改變了稱呼。
“西域自從漢庭原來的都護府裁撤之後便一直處於戰亂之中,大國吞並小國,合縱連橫,同盟反叛,各式各樣的事都有,那些小國的使者都想請明公重設西域都護府,精絕國的使者在其中。”
“重設西域都護府?”
天從人願,許安本來隻是想要暫時打通商路,開辟一條生財之路,但是沒有想到竟然有西域的國家願意主動投效。
現在有西域的國家支持開設西域都護府,甚至於有願意歸附的國家,那麽按照這樣推算,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應該不會收到太多的阻礙。
許攸還是稱呼許安明公,朝議之上雖然稱呼君王,但是平常時期,許安特意規定還是讓眾人按照原來的稱呼,畢竟他聽得已經習慣了。
許攸從袖中取過了一封書信,雙手將其舉起。
“這是根據那些使者口述所得到的一些消息,是西域各國的大概軍隊數量和疆域大小、城池數量,雖然不一定準確,但是也有參考的價值,所以在下上朝來時讓人謄寫了一封總集。”
不用許安說話,站在台階之下作為護衛的徐鴻已經是走上了前去,接下了許攸手中的書信,隨後登上台階將其送到了許安身前的案桌之上。
許安展開文書,眉頭微蹙。
宣政點內幾名閣臣看到許安眉頭微蹙,也是對文書上所寫的信息有了一些好奇。
當然,閻忠並不在疑惑的人序列之中。
他看到許安的神情,便知道許安現在隻是疑惑,並沒有感到任何的壓力。
不得不說閻忠沒有猜錯,現在的許安的是真的疑惑。
他看過班固寫的《漢書》其中對於西域有描寫,那是西漢時期的時期了,當時的西域諸國的人口並不多,軍力也不強。
但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過去了上百年的時間,西域諸國的發展居然幾乎就是原地踏步,甚至還有倒退的……
《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扜泥城,去陽關千六百裏,去長安六千一百裏。戶千五百七十,口萬四千一百,勝兵二千九百十二人。”
現在的鄯善國也隻有三千多名軍卒,如此推算恐怕人口也並沒有增加多少。
《漢書·西域傳》:“精絕國,王治精絕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裏,戶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勝兵五百人。
精絕國到如今,人口倒是增長了一些,軍卒有一千多人。在籍人數也有了差不多七千人。
而就算是這樣,精絕國隻有一千多名士兵,但是在西域,精絕國都已經算是大國了…
其餘的小國更是不堪,有一個國家甚至隻有一座土城,人口也不過千人,但是卻自稱為國。
龜茲和於闐兩國的兵力尚不清楚,但是恐怕也不會多上太多,雖然兩國的使者沒有如同其他國家一般私下聯係禮部的官吏,但是兩國的使者看完閱兵之後皆是麵色如土,麵對禮部官員的時候也是唯唯諾諾。
這些國家的軍卒和民眾的比例大豆在十比一,甚至更低,兵員素質並不高,因為西域的條件,他們的武備也不會太好,而且更沒有新式馬具。
許安現在對於之後商隊的西域之行心中也有了一些底,張遼帶去了五千武驤營,恐怕在西域就是霸主的存在。
不過禮部傳來的情報,卻是讓許安有些猶豫,既然西域諸國力量並不強,那麽倒是可以考慮這一次就直接把西域都護府的框架建立起來。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許安拿起許攸呈遞上來的文書,讓徐鴻傳遞給了殿內的眾人。
眾人看了以後也是和許安差不多的心思,西域諸國的力量確實不強,也難怪那些小國看完閱兵便紛紛想要投效。
他們何曾見過如此多的騎軍,而且還是全副武裝的精銳騎兵。
“重設西域都護府一事,你們覺得如何?”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許安並沒有一個人獨自下判斷。
內閣作為顧問,許安自然不會將其當做擺設。
“西域原有三十六國,如今相互攻伐兼並,剩下的國家並沒有多少,連年的戰亂使得其國力並不強盛,西部諸國應當也並不強盛。”
閻忠微微躬身施了一禮,而後向前一步走出了隊列,他雖然逐漸年邁了起來,背脊微屈,但是此時的眼神仍舊清明。
“雖說明公開辟絲綢商路是為了增加國庫收入,如今休民養息按理來說不宜大動刀兵,但是我認為此時正是開設西域都護府之良機。”
“西域城池牆矮池淺,並不難攻,東部各國戰力孱弱,就算全部聯合也難敵武驤營之兵鋒,各國使者觀禮之後早已是失去了反抗之意,此次商隊西行,武驤營相護,不戰而屈人之兵,隻需要透露些許重設西域都護府之意,脅之以武力,西域諸國絕對不敢不從。”
“西域本就是我華夏之地,其國家不過我華夏昔日之藩屬。”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閻忠神色冷然,淡然道。
“所謂諸國,不過一眾滑稽跳梁之輩,我軍軍力強盛,內可調涼州之兵,外可征鮮卑之騎,重定西域易於反掌,何須考慮?”
“敢不從者,立時誅滅!”
第七百三十七章:敢不從者,立時誅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