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三年(198年),一月二十三日。


    漢天子於陳都祭祀天地,檢閱諸軍,誓師東征,親自領兵進往彭城。


    舉國上下,激昂壯烈,三軍將校,士氣昂揚。


    六州任俠隨軍而行,四方豪強舉兵而進。


    行至梁國睢陽之時,隊伍已經從原本的六萬餘人擴充到了九萬餘人。


    多餘的三萬餘人有大部分的人都是想要參軍的遊俠,以及豪強世家應命之後派出的鄉勇。


    這些人之中的健勇一部分被調入禁軍之中,一部分被調入了豫州軍和荊州軍中,其餘人則是被重新編為一軍,天子派遣將校,親自指揮。


    而在此時兗州軍也已經是抵達了彭城。


    孫靜坐鎮彭城,各地的援兵源源不斷的進入了彭城。


    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


    兩漢養士四百年,願與漢室共赴國難,豈在少數?


    危急存亡之際,侍衛之臣仍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


    不僅是各地的世家豪強聚兵而來彭城,在彭城之外也聚集了不少想要參軍的遊俠。


    兗州軍隻有一萬二千餘人,彭城守軍兩千餘人,兩方加起來堪堪有一萬五千人,算上孫靜帶來的親從,兵力隻有一萬七千人。


    而算上那些齊聚而來的地方武裝和遊俠,彭城的兵力竟然膨脹到了四萬人。


    而且這一數字還在增加。


    劉協的變法放開了捆綁在世家豪強身上的枷鎖,允許其募兵訓練,甚至根據人數和戰力而發放官職。


    九品中正製以收心,鄉勇軍製以賦官。


    沒有人想到,天子明發詔書之後,居然會有這麽多人的雲集響應。


    就是劉協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封詔書激起的波濤到底有多麽的恐怖。


    如今匯聚而來的鄉勇和遊俠雖多,但是這個數字還遠遠不是極限。


    根據繡衣使者稟報,還有大量的軍卒源源不斷的向著彭城的進發,馳援彭城。


    粗略估算,再過一兩月的時間,甚至可以在彭城聚集起二十萬大軍。


    但是這二十萬的大軍戰力卻是無法強求。


    看似強大,實際上終究是外強中幹。


    豪強世家雖然能夠訓練鄉勇,被放開了掣肘,但是卻不允許擁有盔甲和弩機,他們的裝備薄弱,訓練不足,士氣看似高昂,但實則不堪大用,野戰若是麵對明軍隻怕明軍一個衝鋒便能將其擊潰。


    這一切在青州、冀州之時都已經被證實,人海戰術對於那位太平道的道君來說毫無意義。


    青州之役,許安領兵突襲玉泉亭,一舉擊破了曹操帶領的的三萬八千名精銳,而後橫掃青州,十餘萬青州兵在明軍的攻勢之下迅速崩潰,成建製的投降。


    明軍之所以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才收複整個青州,並非是因為青州各城的堅守。


    而是因為需要進駐各城,妥善管理投降的漢軍和城中的居民。


    甚至眾多的兵力在對戰明軍之時反而會成為負擔,成為劣勢。


    不是誰都能做韓信,領兵之時可以多多益善。


    兵敗如山倒,戰場之上一部一曲的潰敗,都極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


    更多的人是趙括,甚至比起趙括還不如,帶領眾多的軍兵到最後隻不過是崩潰的更快,也更為徹底。


    這一次禦駕親征的雖然是劉協,但是實際上統領三軍的還是孫靜。


    皇甫嵩、孫堅兩人戰死、蓋勳亡故,大戰之後,漢軍將校凋零。


    能有足夠威望作為主將的,偌大的漢庭,到最後卻隻有孫靜一人。


    二十萬大軍孫靜從來沒有統領過這樣的數量,甚至是連其半數十萬都沒有。


    在平滅嚴白虎之戰之時,孫靜帶領的軍隊規模最多之時也才堪堪達到了五萬餘人,這其中還有很多是協從軍,實際上並不由他指揮,隻是在名義之上跟隨他參戰。


    不過就算是如此,這些軍兵也沒有被解散的理由。


    人多勢眾有壞處,但是也有好處。


    最直觀的好處,本來因為明軍的強悍而感到恐懼,士氣低迷的彭城守軍和兗州援兵,在看到彭城之外聚集的越來越多的鄉勇兵,士氣也逐漸的得到了恢複,逐漸變得高昂了起來,心中也有了些許的信心。


    人多勢眾的好處,在於讓己方的士兵會增加底氣。


    孫靜將彭城周圍所有的鄉勇,甚至是包括彭城內的壯丁都調集了起來,全部在城外建設營壘軍堡。


    既然野戰乏力,那就不去野戰。


    指揮六七萬人作戰,對於現在的孫靜來說已經是極限了,其餘鄉勇和遊俠組成的軍隊,孫靜準備丟給其他人來指揮。


    孫靜準備將城外的軍隊分為左右兩軍護衛側翼,分別交給兩人來承擔。


    戲誌才長於軍略,若是他還在,這一次統領偏軍的將校應該是他和郭嘉,隻是戲誌才如今早已病故。


    所幸這一次袁術派遣紀靈前來支援,讓呂虔也一同前來。


    呂虔有勇有謀,在東郡之戰時功勳卓著,攻伐青州之時也頗有建樹,曹操在兗州時,任命他為從事,後袁術繼承兗州牧,仍以呂虔為從事。


    統領左右兩軍的人也因此定了下來,等到齊聚彭城之後,左右兩軍將會分別交由郭嘉和呂虔統領。


    《劍來》


    漢軍的行動,自然是沒有瞞過許安的眼睛。


    鷹狼衛雖然此前遭受了頗為沉重的打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鷹狼衛吸取了教訓之後,反偵察意識也越發提高,隨著各地情報處的恢複,也重新與原本失去聯係的情報處取得聯係。


    如今的漢庭又重新開始慢慢的變成了那個四麵透風的朝廷。


    下邳城中,許安看著手中的密信,聽著堂中鷹衛緹騎的稟報,眉毛微挑。


    不得不說,許安設想過很多漢庭的應對的方式,但是他完全沒有想過劉協居然會禦駕親征。


    許安雙目微凝,逐字逐句的看著手中的密信。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漢軍居然還能夠聚集起如此多的軍卒,雖說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堪戰的鄉勇。


    但是這也顯露了那些世家豪強的底蘊和恐怖所在。


    若是真的再給漢庭幾年的時間,漢庭內部能夠做到上下同心,或許鹿死誰手還真猶未可知。


    或則是換一個北庭,不是太平道,而是其他同類的封建國家,獲勝者多半可能就是現在的漢庭。


    隻是,漢庭現行的製度又怎麽可能做到上下同心。


    歸根結底,劉協的變法不過是一次失敗的變法,一次妥協的變法,一次根本沒有觸及太多世家豪強根本利益的變法。


    就算是漢庭真的因為變法而戰勝,也不過是將漢庭從一個深淵推向了另一個深淵。


    不過現在,漢庭並沒有這個機會從一個深淵走向另一個深淵。


    漢庭的對手是太平道,是那些在漢庭的壓迫之下飽經苦難的黔首,是那些被漢庭拋棄和無視的百姓,是那些被折磨欺淩內心積滿了怒火的民眾。


    民意洶洶猶如烈火一般,積蓄數十年,再也無法壓抑,內外俱起,八州並發,天下齊反。


    那些骨瘦如柴,衣不蔽體的黔首民眾聚集在黃天的戰旗之下,頭裹著黃巾,一個接著一個倒下,但是卻仍然是前赴後繼,高聲呼喝著“萬勝”繼續前行。


    他們聚集在黃天的戰旗下,發誓要讓那高高在上的漢家天子,還有那些高高在上的豪強世家知道,他們並不是可以任意欺淩和鄙夷。


    他們發泄著心中的怒火,發誓要將那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掀翻於地。


    而後大火就算是撲滅,但是仍然是留下了火種。


    而這點星星之火被許安帶到了太行山中,原本的星星之火在許安的帶領之下愈演愈烈,到如今已經形成了燎原之勢,甚至已經席卷了大半個華夏,四海八荒皆因其而沸騰。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這股從無數人心中燃起迸發到凡世的怒火,直到席卷了大漢十三州,席卷了神州,席卷了天下,席卷了寰宇……


    一直到燃盡了這凡世間所有的罪孽之後,黃天之世的建立之時,才會最終平息。


    亂世是世家的遊戲,但是黔首小民卻是需要爭命。


    張角的亡故,使得太平道失去了方向,情勢急轉直下。


    但是許安的到來,卻使得太平道重新轉危為安,也使得眾人開始明白了敵人到底是誰,明白了該向著哪一條道路前進。


    現在的太平道已經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上至將校下至軍卒都明白了他們是為什麽而戰。


    在上庸攻防戰中,那些舍生忘死、前赴後繼的明軍,他們不是為什麽軍餉錢財而戰,也不是為了達官貴人,帝王將相而戰。


    在太平道治下,他們有了希望,也有了生而為人當有的尊嚴,他們不願意再重新回歸漢庭的統治,再去承擔那沉重的苛捐雜稅,再去忍受那世家豪強的欺壓盤剝。


    許安合上了文書。


    如今的太平道已經是不再是之前的太平道,如今的明軍也並非是曾經的黃巾軍。


    現在他麾下的軍隊真正的擁有萬民的支持。


    這裏的民不再是隻指那些所謂的豪強世家,而是真正的天下萬民。


    對於一旁呈遞上來的漢庭討伐檄文,許安根本沒有去看一眼。


    那篇檄文沒有看的必要,就算是寫的天花亂墜、口若懸河又能如何?


    堂中諸將列坐。


    下邳國、廣陵郡兩處郡國大半已被解放,淮陰、淮陵都已經在他們的手中,公孫度甚至帶著水師主力進入長江之中來回了一趟。


    “青、徐兩州的俘虜、還有駐軍等事務都已經安置妥當了嗎?”


    許安抬頭看向了一旁的賈詡。


    “已經安置妥當,所有的俘虜都被在幾處大型營地,留下了軍卒監視,各地的豪強世家家卷、主要人物都集中在了郡內的治所之中,絕對掀不起什麽風浪。”


    “駐軍問題,按照此前的計劃安排,調集中州、並州、冀州等州的軍屯兵前往青州,如今也已經是陸續到達。”


    “青州各城已經完成了換防,各地也已經設立起了臨時警察部隊維持治安。”


    “徐州各城也完成了換防,但是臨時警察部隊還沒有完全設立,預計在五日內都夠完成。”


    許安微微頷首,對於那些投降的世家豪強他不可能完全信任,否則在前線鏖戰,青徐後方突然發生作亂,一旦糧道被斷,那麽情況就會極為危急。


    所以他一早就已經安排了應對之策,依靠著強悍的軍事勢力,直接將青徐兩地的世家豪強還有降兵都控製了起來。


    “傳令,呂布、徐晃兩人領本部兵馬北上,麹義領軍南下。”


    許安環視著諸將,眼眸之中毫不掩飾著心中的殺意。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了堂中懸掛著的堪輿圖上,落在了徐州的彭城。


    “既然漢軍自尋死路,那麽就讓他們徹底的明白差距所在……”


    許安的聲音低沉,但是卻極為堅有力。


    不管劉協心中所想是什麽,在絕對的實力麵前,一切都不過隻是虛妄。


    “就在彭城……”


    許安一拳砸在身前的桉桌之上,發出了巨大的聲響。


    “徹底擊潰漢庭!”


    ……


    潁川,潁陰縣。


    這裏是豫州的腹地,也是漢庭的最核心的地帶。


    隻有在昔日董卓亂京之時,這裏遭受過兵禍的些許牽連,除此之外,連番的動蕩並沒有影響太多。


    準確來說,是對潁川的世家豪強並沒有造成太多的影響,普通的黔首小民仍舊是與其餘各地一樣,要承擔繁重的苛捐雜稅。


    這裏的歌舞升平,紙醉金迷都與這些黔首小民毫無關聯。


    一堵高牆將潁川郡劃分成了兩個世界。


    世家豪強居住於被家兵保護著的高牆大院之中,而那些黔首小民則被約束在聚落亭鄉之中,約束在繁重的工作和農務之中。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就在前不久天子明發詔書,令天下軍兵齊聚彭城,發布檄文,康慨激昂,欲與明軍一決死戰。


    但是在這裏的深宅大院之中,仍舊是絲竹陣陣,樂聲不斷,紙醉金迷,絲毫沒有受到任何的影響。


    彷佛前線戰況的到底如何對於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的影響一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天之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小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小明並收藏黃天之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