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日食陰影下的倒黴蛋
正當牛弘看似漫不經心地布局帝國在產業和技術上的事務時,黨人與宦官的爭鬥勢頭越來越猛。黨人以自己的典範太傅陳蕃和大權在握的大將軍竇武為首,隻因牛弘事先打過招呼,太傅陳蕃近來事無巨細地忙於帝國的具體政務。宦官則躲在太後竇妙的背後。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他們無視風險,象飛蛾撲火一樣隨時準備卷入惡鬥。
太後竇妙的自我感覺越來越好。她整天容光煥發,人也越來越水靈。人們常說,女人是為男人而生的,但竇家的女人是為權力而生,靠權力滋養的。
近幾天,竇妙以自己不宜經常光顧尚書台為由,把早年伺侯自己的心腹太監鄭颯安排到尚書台。在尚書台原有六曹尚書之外增加一個長樂尚書的職位,由鄭颯來任職。隨時監視尚書台的一舉一動。
鄭颯可是個有野心,心機有很深的人。進宮後他巴結曹節得到了提拔,在孝桓皇帝立竇妙為後時擔任了伺侯竇妙的首領太監。現在曹節勢大,他表麵上唯曹節馬首是瞻,私下裏卻早已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孝桓皇帝延熹八年,有人告發勃海王劉悝行為不檢。桓帝劉誌盡管沒有能力有效地掌控朝政,但對宗室子弟的興起還是挺忌諱的。盡管劉悝是自己的親哥哥,劉誌還是毫不猶豫地作出了貶爵減封的處分。
劉悝是個不安分的人,對自己被貶也感到委曲。他交好曹節,想讓曹節幫助自己恢複爵位。並答應隻要曹節能幫他複爵,就出五千萬錢的好處費。有錢能使鬼推磨,在金錢的誘惑下曹節費盡了心機。機會終於來了,在劉誌病重神誌不清時曹節騙取劉誌在劉悝的複爵詔書上用了璽。劉誌死後,曹節把詔書隨大量人事變動詔書一起下達,神不知鬼不覺。正當曹節喜滋滋地準備數錢時,劉悝賴皮,分文不給。煮熟的鴨子飛了,曹節心疼得沒法形容,對劉悝恨的咬牙切齒。但此時宮裏宮外都在忙著新皇登基,曹節又失去了狐假虎威的條件,暫時拿劉悝沒辦法。
按理說得罪了曹節,劉悝很難再把觸角伸向宮中。但鄭颯就敢背著曹節,私下交接劉悝。鄭颯出任長樂尚書盡管品秩沒有提升,但尚書台是帝國的決策中心,這個職位的實際影響力是巨大的。現在鄭颯的權勢直追曹節。
鄭颯的任命詔書一下達,帝國的黨人簡直要氣瘋了。跟大將軍竇武合作並沒有使黨人這個團體獲得應有的回報。盡管黨錮已經解除,隻有少數幾個人得到了稱心的職位,大多數黨人連差一點的職位也沒有得到。看到宦官們活得越來越滋潤,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黨人們怎麽能咽下這口氣。
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典範,黨人領袖太傅陳蕃。他們湧向太傅府,要商量一個對付宦官的辦法。誰知陳蕃到下朝時間還沒有回家,直到天快黑時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了。看到自己的領袖一臉倦色,累得連眼窩都下陷時,都不好意思再打擾太傅了。他們紛紛向太傅表示問侯,說了些希望保重身體之類的話就告辭了。
大將軍竇武的府裏今天的人氣特別的旺,人來了一撥又一撥。(.無彈窗廣告)與以往吹捧拍馬送禮的有所不同,今天來的大多是來抱怨的。明知是太後的布置,黨人不敢說太後的壞話的。但說起宦官幹政的壞處來,簡直是一套一套的。有的從理論上係統地論證宦官幹政對帝國的危害,也有人講曆朝曆代宦官幹過的壞事,要求大將軍為國除奸,鏟除宦官集團。
黨人集團目前還是竇武合作的對象,還不能跟黨人整體鬧翻。竇武隻有時而附和著別人談的觀點,時而許下一些不知什麽時侯才能兌現的諾言,弄得筋疲力盡,焦頭爛額。
竇武連夜進宮,求見自己的女兒,當朝太後竇妙。想讓女兒退一步,把眼前的危機渡過去再說。誰知女兒不見他,說是身體不適,早早睡下了。
竇妙多少也知道一些自己父親的處境,但她根本不願意為了父親毀掉自己精心編織的權力網。還有點怨父親沒用,太心慈手軟,連幾個黨人都對付不了。埋怨歸埋怨,要是有好的辦法,竇妙還是願意為父親減少點壓力的。
第二天,竇妙就讓宮女找來了趙嬈。這事與太監有關,當然不能找心腹太監商量。
見過禮後,竇妙就問趙嬈:
“趙姐,黨人三番五次地要對付宦官,大將軍很為難,有沒有辦法幫幫他?”
趙嬈心裏一樂,心想,讓竇家父女相互牽製的策略成功了。不過暫時還不能把事情搞得太僵,就幫助出了個點子:
“那些個黨人自命清高,事情正反都有他們說道的。太後仁慈,別把他們放在心上。太國丈心好,太讓著他們了。這事太後也別太為難了,萬一事急,找些個看不順眼的宦官,應個景,那些黨人也有無話可說了。”
一番話說的滴水不漏。既幫著出了主意,父女兩邊都不得罪。
這話說得竇妙眼前一亮。竇妙心裏就有目標,管霸!蘇康!兩人幾個月前不讓自己殺劉誌的嬪妃,沒讓自己好好地出那口被冷落的惡氣,到現在還有點耿耿於懷。到時侯父親那邊頂不住,就對不住了,拿你倆開刀。誰叫你們管本宮的閑事。
中午,發生日食。
下午,要求嚴懲宦官的奏折象雪片一樣地飛往尚書台。
自從牛弘提出天恩說以後,天降災異一說已經不是金科玉律了。但現在宦官得的好處最多,群情激憤。有了借口,不用白不用。
帝國的天文工作者,一百年前就知道,日食是一種自然現象。但他們不想攪在朝廷爭鬥之中,這個時侯賴得出來澄清。
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能在尚書台決定了,應該開朝會定奪。
次日,嘉德殿,朝會。
牛弘坐在龍椅上,看著滿朝文武表情各異。那些個品秩比較高的三公九卿大多與以往朝會沒什麽兩樣,他們今天應該是做觀眾的。而品秩稍低的一些官員眼神裏透出一絲狠勁,他們今天要集體與宦官攤牌。
牛弘心裏對他們說,“沒戲”。昨天,趙嬈已經讓心腹蹇碩把太後找她去商量的事告訴自己了。
太傅陳蕃出班奏曰:“陛下,太後,宦者位高權重,且多行不法,應以懲處。”
今天這個朝會,作為黨人領袖的太傅,立場還是要擺出來的。
大將軍竇武接著奏請嚴懲宦官,口氣要比太傅嚴厲。他可能是被逼到牆角了。
接著今天的主角上場了,因沒有拉上太傅,黨人集體推薦太仆杜密作為黨人代表上奏。
“陛下,太後。天降災異,皆因宦官幹政而起,弄得天怒人怨。應徹底鏟除弄權的宦者,還大漢帝國以朗朗乾坤!”
話音一落,朝堂上一片附議聲。
朝會開到這裏,太後嚴峻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清喝一聲:
“帶管霸,蘇康!”原來朝會前竇妙已經讓羽林把兩太監拿下了。
管霸蘇康兩人,今天一清早,就被羽林莫名其妙地拿下了。被帶進嘉德殿時,一看這架勢,心裏一驚,預感過不了今天這一關。帶著哭腔向太後告饒:“太後饒命……太後饒命……”
太後清了清嗓子,對著滿朝文武說道:“宦者管霸蘇康,多行不法,觸怒上天,降下災異。應嚴懲以平天怒!拉出去,砍了!”
羽林把象死狗一樣的兩太監拉了出去。
而大殿上,群臣一片“太後英明”聲。竇武更是鬆了一口氣,這下可以清靜些日子了。
竇妙接著對群臣道:“不法之徒已伏誅。以後不論宦者還是大臣,都要心係朝廷,實心做事。若有不法,嚴懲不饒!散朝。”
今天的竇妙真是威風極了!
正當牛弘看似漫不經心地布局帝國在產業和技術上的事務時,黨人與宦官的爭鬥勢頭越來越猛。黨人以自己的典範太傅陳蕃和大權在握的大將軍竇武為首,隻因牛弘事先打過招呼,太傅陳蕃近來事無巨細地忙於帝國的具體政務。宦官則躲在太後竇妙的背後。在巨大的利益麵前,他們無視風險,象飛蛾撲火一樣隨時準備卷入惡鬥。
太後竇妙的自我感覺越來越好。她整天容光煥發,人也越來越水靈。人們常說,女人是為男人而生的,但竇家的女人是為權力而生,靠權力滋養的。
近幾天,竇妙以自己不宜經常光顧尚書台為由,把早年伺侯自己的心腹太監鄭颯安排到尚書台。在尚書台原有六曹尚書之外增加一個長樂尚書的職位,由鄭颯來任職。隨時監視尚書台的一舉一動。
鄭颯可是個有野心,心機有很深的人。進宮後他巴結曹節得到了提拔,在孝桓皇帝立竇妙為後時擔任了伺侯竇妙的首領太監。現在曹節勢大,他表麵上唯曹節馬首是瞻,私下裏卻早已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孝桓皇帝延熹八年,有人告發勃海王劉悝行為不檢。桓帝劉誌盡管沒有能力有效地掌控朝政,但對宗室子弟的興起還是挺忌諱的。盡管劉悝是自己的親哥哥,劉誌還是毫不猶豫地作出了貶爵減封的處分。
劉悝是個不安分的人,對自己被貶也感到委曲。他交好曹節,想讓曹節幫助自己恢複爵位。並答應隻要曹節能幫他複爵,就出五千萬錢的好處費。有錢能使鬼推磨,在金錢的誘惑下曹節費盡了心機。機會終於來了,在劉誌病重神誌不清時曹節騙取劉誌在劉悝的複爵詔書上用了璽。劉誌死後,曹節把詔書隨大量人事變動詔書一起下達,神不知鬼不覺。正當曹節喜滋滋地準備數錢時,劉悝賴皮,分文不給。煮熟的鴨子飛了,曹節心疼得沒法形容,對劉悝恨的咬牙切齒。但此時宮裏宮外都在忙著新皇登基,曹節又失去了狐假虎威的條件,暫時拿劉悝沒辦法。
按理說得罪了曹節,劉悝很難再把觸角伸向宮中。但鄭颯就敢背著曹節,私下交接劉悝。鄭颯出任長樂尚書盡管品秩沒有提升,但尚書台是帝國的決策中心,這個職位的實際影響力是巨大的。現在鄭颯的權勢直追曹節。
鄭颯的任命詔書一下達,帝國的黨人簡直要氣瘋了。跟大將軍竇武合作並沒有使黨人這個團體獲得應有的回報。盡管黨錮已經解除,隻有少數幾個人得到了稱心的職位,大多數黨人連差一點的職位也沒有得到。看到宦官們活得越來越滋潤,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黨人們怎麽能咽下這口氣。
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典範,黨人領袖太傅陳蕃。他們湧向太傅府,要商量一個對付宦官的辦法。誰知陳蕃到下朝時間還沒有回家,直到天快黑時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來了。看到自己的領袖一臉倦色,累得連眼窩都下陷時,都不好意思再打擾太傅了。他們紛紛向太傅表示問侯,說了些希望保重身體之類的話就告辭了。
大將軍竇武的府裏今天的人氣特別的旺,人來了一撥又一撥。(.無彈窗廣告)與以往吹捧拍馬送禮的有所不同,今天來的大多是來抱怨的。明知是太後的布置,黨人不敢說太後的壞話的。但說起宦官幹政的壞處來,簡直是一套一套的。有的從理論上係統地論證宦官幹政對帝國的危害,也有人講曆朝曆代宦官幹過的壞事,要求大將軍為國除奸,鏟除宦官集團。
黨人集團目前還是竇武合作的對象,還不能跟黨人整體鬧翻。竇武隻有時而附和著別人談的觀點,時而許下一些不知什麽時侯才能兌現的諾言,弄得筋疲力盡,焦頭爛額。
竇武連夜進宮,求見自己的女兒,當朝太後竇妙。想讓女兒退一步,把眼前的危機渡過去再說。誰知女兒不見他,說是身體不適,早早睡下了。
竇妙多少也知道一些自己父親的處境,但她根本不願意為了父親毀掉自己精心編織的權力網。還有點怨父親沒用,太心慈手軟,連幾個黨人都對付不了。埋怨歸埋怨,要是有好的辦法,竇妙還是願意為父親減少點壓力的。
第二天,竇妙就讓宮女找來了趙嬈。這事與太監有關,當然不能找心腹太監商量。
見過禮後,竇妙就問趙嬈:
“趙姐,黨人三番五次地要對付宦官,大將軍很為難,有沒有辦法幫幫他?”
趙嬈心裏一樂,心想,讓竇家父女相互牽製的策略成功了。不過暫時還不能把事情搞得太僵,就幫助出了個點子:
“那些個黨人自命清高,事情正反都有他們說道的。太後仁慈,別把他們放在心上。太國丈心好,太讓著他們了。這事太後也別太為難了,萬一事急,找些個看不順眼的宦官,應個景,那些黨人也有無話可說了。”
一番話說的滴水不漏。既幫著出了主意,父女兩邊都不得罪。
這話說得竇妙眼前一亮。竇妙心裏就有目標,管霸!蘇康!兩人幾個月前不讓自己殺劉誌的嬪妃,沒讓自己好好地出那口被冷落的惡氣,到現在還有點耿耿於懷。到時侯父親那邊頂不住,就對不住了,拿你倆開刀。誰叫你們管本宮的閑事。
中午,發生日食。
下午,要求嚴懲宦官的奏折象雪片一樣地飛往尚書台。
自從牛弘提出天恩說以後,天降災異一說已經不是金科玉律了。但現在宦官得的好處最多,群情激憤。有了借口,不用白不用。
帝國的天文工作者,一百年前就知道,日食是一種自然現象。但他們不想攪在朝廷爭鬥之中,這個時侯賴得出來澄清。
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不能在尚書台決定了,應該開朝會定奪。
次日,嘉德殿,朝會。
牛弘坐在龍椅上,看著滿朝文武表情各異。那些個品秩比較高的三公九卿大多與以往朝會沒什麽兩樣,他們今天應該是做觀眾的。而品秩稍低的一些官員眼神裏透出一絲狠勁,他們今天要集體與宦官攤牌。
牛弘心裏對他們說,“沒戲”。昨天,趙嬈已經讓心腹蹇碩把太後找她去商量的事告訴自己了。
太傅陳蕃出班奏曰:“陛下,太後,宦者位高權重,且多行不法,應以懲處。”
今天這個朝會,作為黨人領袖的太傅,立場還是要擺出來的。
大將軍竇武接著奏請嚴懲宦官,口氣要比太傅嚴厲。他可能是被逼到牆角了。
接著今天的主角上場了,因沒有拉上太傅,黨人集體推薦太仆杜密作為黨人代表上奏。
“陛下,太後。天降災異,皆因宦官幹政而起,弄得天怒人怨。應徹底鏟除弄權的宦者,還大漢帝國以朗朗乾坤!”
話音一落,朝堂上一片附議聲。
朝會開到這裏,太後嚴峻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清喝一聲:
“帶管霸,蘇康!”原來朝會前竇妙已經讓羽林把兩太監拿下了。
管霸蘇康兩人,今天一清早,就被羽林莫名其妙地拿下了。被帶進嘉德殿時,一看這架勢,心裏一驚,預感過不了今天這一關。帶著哭腔向太後告饒:“太後饒命……太後饒命……”
太後清了清嗓子,對著滿朝文武說道:“宦者管霸蘇康,多行不法,觸怒上天,降下災異。應嚴懲以平天怒!拉出去,砍了!”
羽林把象死狗一樣的兩太監拉了出去。
而大殿上,群臣一片“太後英明”聲。竇武更是鬆了一口氣,這下可以清靜些日子了。
竇妙接著對群臣道:“不法之徒已伏誅。以後不論宦者還是大臣,都要心係朝廷,實心做事。若有不法,嚴懲不饒!散朝。”
今天的竇妙真是威風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