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扶南國,牛弘就來了勁。在牛弘的總體戰略中,南下是大漢帝國短期和中期戰略的主要方向。倭人諸島隻是小菜一碟,起碼近期還沒有提升到戰略的高度。


    在大漢帝國日南郡的西南邊,有一個初具國家形態的扶南國。扶南在當地話中是山脈的意思,可見當地百姓崇拜大山。


    在東方大陸,離中原越近,或是與漢人糾葛越多的部族,社會發展程度就越高。扶南遠離中原,三皇五帝到秦漢,漢人的中心一直在中原,對南方的關注較少,所以對扶南的影響較小,使得扶南的社會發展程度較低。


    扶南形成國家形式,也隻有一百多年的曆史。遠離中原也有個好處,就是那裏不會受到大規模戰‘亂’的‘騷’擾。使得那裏長期以來,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的母係氏族社會形態。‘女’人主宰著一個個的部族,沒有家庭的困擾,部眾勞動,休息,繁衍生息。


    到了新莽時期,那裏出現了一個叫柳葉的‘女’強人。那柳葉本來就是那一帶一個較大部族的首領,她雄心勃勃,利用自己的強勢,把周邊一個個部族吞並或聯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在地理上具有南海和孟加拉灣兩個出海口的巨大的部族聯盟。


    有道是人算不如天算,正是她‘弄’的這一大動作,使得那一大片地區,慢慢結束了母係氏族社會,過渡到男人主宰的國家形態。


    在柳葉的擴張過程中,她碰到了一個叫‘混’填的男人。這個‘混’填是扶南之南的一個部族的首領。那個部族早已進入父係社會,技術和社會發展程度比扶南先進的多,在兵器上已經能嫻熟地使用弓箭,比扶南人刀槍棍‘棒’要高一個檔次。


    兩軍相遇,在弓箭的遠程攻擊下,刀‘棒’根本沒有還手之力。看到自己的部下一個又一個地倒了下去,而對方卻毫發未傷,柳葉知道這仗是沒法打下去了,隻好率眾投降。


    令‘混’填沒有想到的是,柳葉控製下的扶南地域是如此的廣大,僅憑自己的部眾很難控製扶南人。於是,‘混’填娶柳葉為妻,借助柳葉的威望來控製扶南。並按照父係社會的規則建立了扶南王國。


    柳葉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扶南部族聯盟,到頭來為他人作嫁衣裳,成就了‘混’填的國王夢。‘混’填與柳葉一共生有七位王子。等王子長大後,‘混’填把扶南分成七個邑,‘交’給七個王子管理。


    ‘混’填晚年,從商人口中得知扶南的北方有一個強大的不可想象的帝國,有心‘交’結和歸附。於是派出使者前往北方尋找。


    孝章皇帝年間,扶南使者曆經千辛成苦,長途跋涉來到了帝都洛陽。


    大漢帝國的文化是好客的,遠方來使當然是盛情接待。扶南使者向孝章皇帝敬獻的貢品是生絲和白雉,並表達了願意歸附之意。


    這時的大漢帝國,跟北方的匈奴人糾纏不清,根本沒有‘精’力顧及南方。孝章皇帝對使者好言撫慰一番,回贈了些禮品後就讓扶南使者回去了。


    象這類外‘交’活動在帝國的檔案上是有記載的。因通譯的關係,當時把扶南使者稱為“究不事”人。“究不事”是扶南人對自己種族的稱呼音譯過來的,現代譯為柬埔寨,是同一個詞。


    沒過幾年,‘混’填就去世了。


    扶南國沒有建立相應的王權傳承製度,‘混’填一死,就一國變七國,七個邑王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


    其中的一位叫盤況的邑王最有心計,他以老好人的麵目出現,在六位邑王之間挑拔離間,‘弄’得兄弟之間象仇人一樣,隻認盤況是好人。時機一成熟,盤況就果斷起兵,一舉把六位兄弟全滅了。這樣盤況成了扶王國的新國王。


    盤況這個人很懂得養生之道,扶南國這樣一塊地盤也沒有太多值得‘操’心的,所以身體超級健康,一直活到九十多歲高齡。在生產力還很不發達,人均壽命隻有四十歲左右的年代,簡直是個奇跡。


    後來,盤況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的大限到了,他可不會犯父親犯過的錯誤,撤手人懷後讓自己的兒子骨‘肉’相殘。臨終前,盤況把王位傳給自己喜歡的兒子盤盤,並委托心腹大將範蔓管理國事。有一點臨終托孤的味道。


    那範蔓也是盡心盡責,把扶南國管理的井井有條,不需要盤盤‘操’什麽心。這樣一來反而害了盤盤。試想,一個男人什麽事也不用‘操’心,上麵又沒有人管了,肯定成天做那些男人喜歡做的事。這種事不加節製是很傷身體的,這個盤盤玩了三年,就一命烏呼了。


    扶南國建國時間不長,沒有嚴格的王位傳承製度。盤盤一死,整個王國基本上掌握在範蔓手中。經過了一番裝模作樣的舉國推舉後,範蔓成了扶南國王,自稱“扶南大王”。


    扶南國盡管建國一百多年,但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還是很低的。因為扶南國地處熱帶,一年四季都不會寒冷,所以那裏的人不穿衣服,男男‘女’‘婦’都光著身子,身上還用顏料畫些圖案。扶南國還沒有服裝禮儀的概念,那些貴族也地身上披塊布之類的,隻是象征著一種身份。


    扶南國已有了一些簡單的文字,所以相對來說,“究不事”人還是比倭人社會發展程度高一些。


    大漢帝國在螞蟥灘的開發地域還遠沒有到扶南國控製區,負責那一區域開發的徐晃是個有心人,知道帝國的總的開發方向是南向。所以在安頓好移民後,就派人往南方探查,才與扶南國的“究不事”人碰上了。


    那些“究不事”人看到配備硬弓強駑,身著戎裝的大漢軍人,猶如天神一般,大驚失‘色’。趕緊回去報告範蔓。


    好在扶南大王範蔓知道北方有個強大的大漢帝國,扶南的開國之君‘混’填還派使者去過,知道大漢軍隊的模樣。下屬匯報的那些軍人是大漢軍隊無疑了。


    範蔓是個有很大野心的人,對北方這個強大的帝國當然不敢得罪。於是,範蔓派心腹帶了通譯與徐晃聯係。


    徐晃在帝都時,曾聽天子說過南方有個扶南國。知道帝國的政策是逐步控製南方,而不是去殺人。麵對這些光著身子的人,徐晃覺得扶南國真是太落後了。甚至有一種使命感,大漢帝國的南下開發在自己手裏也應該惠及“究不事”人。


    徐晃對範蔓的心腹說,他率領的人馬是沿螞蟥河向南作經濟開發的。帝國的南下開發就是為了讓包括“究不事”人在內的所有南國人都過上好日子。還領著範蔓的心腹看了新建的居民點,讓他們看看漢人是怎麽樣耕作,怎麽樣生活,如此等等。


    在接著的一些日子裏,徐晃一麵向劉虞報告,一麵與範蔓多次聯絡。最後範蔓決定派使者出使大漢。範蔓結‘交’大漢的目的是想找一個堅強的靠山,他的眼光是盯著扶南的南邊馬來半島那一片地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靈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石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石浪並收藏漢靈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