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經濟學大師的誘惑
重生97之另類地產霸主 作者:七死八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突然發現這篇文章有點難寫,自己想當一次文抄公的難度極大,這讓李達康有點鬱悶了。
坐在圖書館裏想了一會後,李達康卻是還不死心,因為他知道,在社會科學領域,帶點預測性質的“前瞻性”文章,要遠比“總結性質”的文章逼格高很多------
一如提出“收益遞增理論”的那個愛爾蘭人布雷恩.阿瑟,他在1987年剛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根本就得不到主流經濟學界的認可,大多數人認為這根本就不是經濟學,當他到外麵去演講的時候,也曾經收到過無數板磚,很多經濟學家對他狂噴:
什麽,你竟然敢說經濟不是均衡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信息時代到來,大家發現信息時代的一些經濟現象,用傳統經濟理論根本解釋不了,隻有用他的“複雜經濟學”理論才能合理解釋,這才把他推上神壇------
在李達康穿越的時候,這個布雷恩.阿瑟雖然還沒有拿過諾獎,但所有人都公認,他拿諾獎是遲早的事。
不僅如此,一些過去已經拿過諾獎的經濟學家,都慢慢成為他的粉絲,甚至自稱是他的“門下走狗”。
李達康現在想寫的這篇文章,其實也有那麽點意思。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的原作者,其實並非正統學經濟出身------他算是李達康的同行,畢業於國內“建築老八校”之一的重慶建校,當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其實還是體製內一位官員,在南方某城市擔任規劃局的局長。
應該也是和這個有關,所以他的文章發表之後,受到當時國內很多主流經濟學家的猛烈批判,尤其是國內某研究西方“新自由經濟”的學術山頭,那更是赤膊上陣,什麽“一批”,“二批”,“三批”…….最後直接到了“十批”,用一係列反駁文章想把他那篇雄文駁倒。
然而雄文就是雄文,是金子總會發光,真正的真知灼見是批不倒的,當時隨著爭議越來越大,那篇文章卻越來越得到認可,也有越來越多經濟學家給那篇文章站台,並直接影響到後來一些房地產政策的製定。
一篇“總結性”文章尚且如此,所以李達康完全可以想象,假如自己現在就把它弄出來,變成一篇“前瞻性”文章,那引起的爭議絕對要遠超後世。
不過對於這個,李達康卻是一點都不怕。
畢竟現在已經是98年了,就算這篇文章要到10年之後才被人認可。
嗯,那個時候自己也才剛剛30出頭,嘖嘖,如果30出頭就成為一名“經濟學大師”,李達康想想那個畫風簡直不要太美。
正是因為有“經濟學大師”的誘惑,這讓李達康下定決心,再難也要把這篇文章給弄出來,既然沒法完全照抄,那幹脆先把大綱列出來好了,有人家的珠玉在前,不現在應該說是“珠玉在後”,李達康就不相信花個一個學期時間,還不能把後世的一篇文章改好。
李達康定了定神,首先寫下自己這篇文章的標題:
在國內發展房地產,一定要注意其金融屬性------
這就已經和原標題不同了,真實曆史中那篇文章的標題是這樣:
是土地財政幫助咱們國家崛起完成原始積累。
嗯,考慮到“原始積累”這種提法有點敏感,也容易讓咱們中國人感到不適,所以李達康就稍微改變一下。
這一改變李達康的靈感就來了,他開始奮筆疾書:
“……房地產房地產,雖然“房”在前,“地”在後,但各國的房地產發展史都證明,在這個行業當中,在經過最初兩到三年的起步階段後,永遠是土地才是核心,和土地相比,上麵的房子反而微不足道……”
“……眾所周知,公共服務是城市土地價值的唯一來源,城市不動產的價值,說到底,就是其所處區位公共服務的投影。無論城牆,還是道路,或是引水工程,公共服務都需要大規模的一次性投資(fixed cost)。傳統經濟中,一次性投資的獲得,主要是通過過去剩餘的積累。這就極大地限製了大型公共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巨大的一次性投資,成為製約城市發展的主要障礙……”
“……突破性的進步,來自於近代信用體係的創新。通過信用製度,未來的收益可以貼現到今天,使得資本的形成方式得以擺脫對過去積累依賴,轉向預期收益。信用製度,為大規模長周期的設備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了可能。技術進步和信用製度的結合共同啟動了城市化與工業化,使得後兩者成為伴生的經濟現象…..”。
“……隻有資本才能為資本作抵押。信用製度的關鍵是如何獲得“初始信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啟動,都必須跨越原始資本的臨界門檻。一旦原始資本(基礎設施)積累完成,就會帶來持續稅收。這些稅收可以再抵押,再投資,自我循環,加速積累……”。
“……城市化模式的選擇,說到底,就是資本積累模式的選擇。不同的原始資本積累方式,決定了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曆史表明,完全靠內部積累,很難跨越最低的原始資本門檻。強行積累,則會引發大規模社會動亂。因此,早期資本主義的原始資本積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奪完成的。幾乎每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追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階段的原罪,那麽咱們國家呢?很明顯不能走這條道路,所以咱們國家的發展,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特點,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
正當李達康思如泉湧的時候,他突然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回頭一看,卻是曾茹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自己身後。
李達康對她微微一笑,然後低聲說道:“曾老師,你怎麽來了?”
嗯,由於熟悉程度增加,現在的曾老師倒是比之前自然多了,和李達康說話也更加隨便:
“這裏是圖書館,我不能來呀?”
由於剛開學,圖書館的人並不多,李達康周圍一大把空位,曾茹隨便找個位置在李達康身邊坐下:“李達康,你在幹嘛。”
“沒幹嘛,隨便寫點東西,咦,你怎麽知道我在這?你過來找我是有什麽事嗎?”
曾茹點點頭,剛想說的時候,話到嘴邊卻又轉口:“我說了這是圖書館,難道我就不能來嗎,不像某人,自己學校的圖書館好好的,還天天喜歡往隔壁跑。”
曾茹頓了頓:“剛才本來想跟你打電話,路上正好遇到項聰,他說你來圖書館了,我就找了過來。”
李達康一聽,這話的味道怎麽不對,怎麽都有點打翻醋壇子的意思了呀,於是嗬嗬一笑:
“別鬧,趕緊說正事。”
曾茹用幽怨的眼神看了李達康一眼:“我剛從校辦回來,你知道吧,香江又發來邀請函了,邀請咱們派代表團參加3月10號的開標儀式。”
曾老師頓了頓:“邀請函還特意提到了你和我,點名希望我倆到時候能夠出席。”
李達康聽了點點頭------
這也是他事先安排好的,畢竟香江不是內地,去一趟辦手續都比較麻煩,所以為了保險,他特意請謝流生再發一個邀請函,邀請函裏點名希望自己和曾茹去香江。
請自己去的理由很好理解,就說是由於自己在香江實習的優異表現,並且這次能和東大合作,也是因此而起,因此就請自己這個“始作俑者”,能在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之日到現場見證一下。
至於曾老師,則說是由於她提出的整體設計思路,尤其是她那個“目標客戶群體”的提法,這種商業性的東西非常對香江方麵的胃口,並且他們現在已經采納,以後做營銷的時候也準備遵循這個思路。
所以感謝曾老師給他們出了一個好點子,這次也邀請她去香江。
李達康當然知道,邀請隻是第一步,等曾老師到了香江以後,太古集團將會表現出對曾老師的極大興趣,然後認為她“人才難得”,最後“盛情”邀請她留在香江發展。
這套戲都會在雙方正式簽署協議之後上演,這樣看在大合同的份上,隻要曾茹再自己提出申請,那麽一切都順理成章,學校肯定不會強留曾老師這樣一個助教,沒準還會覺得特別有麵子------瞧瞧,我東大的助教都被香江方麵當成“特殊人才”引進。
這就是李達康準備的一整套完整機會,他自己感覺簡直完美,想到這李達康對曾茹說道:“那你自己的申請呢,也要準備開始寫了。”
“知道。”
兩人就像校園鴛鴦一樣在圖書館嘀咕,曾茹湊近一點:
“李達康,我知道你就是想把我支走,好去……好去……哼!”
李達康苦笑:“拜托,曾老師,咱們之前不是早就說好了嗎,不僅我需要你去香江,那也是你向往的生活,別鬧了呀,聽話,乖。”
說道這連李達康自己都嚇了一跳,怎麽自己和曾茹說話,也開始這麽肉麻的嗎。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坐在圖書館裏想了一會後,李達康卻是還不死心,因為他知道,在社會科學領域,帶點預測性質的“前瞻性”文章,要遠比“總結性質”的文章逼格高很多------
一如提出“收益遞增理論”的那個愛爾蘭人布雷恩.阿瑟,他在1987年剛提出這個理論的時候,根本就得不到主流經濟學界的認可,大多數人認為這根本就不是經濟學,當他到外麵去演講的時候,也曾經收到過無數板磚,很多經濟學家對他狂噴:
什麽,你竟然敢說經濟不是均衡的……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信息時代到來,大家發現信息時代的一些經濟現象,用傳統經濟理論根本解釋不了,隻有用他的“複雜經濟學”理論才能合理解釋,這才把他推上神壇------
在李達康穿越的時候,這個布雷恩.阿瑟雖然還沒有拿過諾獎,但所有人都公認,他拿諾獎是遲早的事。
不僅如此,一些過去已經拿過諾獎的經濟學家,都慢慢成為他的粉絲,甚至自稱是他的“門下走狗”。
李達康現在想寫的這篇文章,其實也有那麽點意思。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的原作者,其實並非正統學經濟出身------他算是李達康的同行,畢業於國內“建築老八校”之一的重慶建校,當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其實還是體製內一位官員,在南方某城市擔任規劃局的局長。
應該也是和這個有關,所以他的文章發表之後,受到當時國內很多主流經濟學家的猛烈批判,尤其是國內某研究西方“新自由經濟”的學術山頭,那更是赤膊上陣,什麽“一批”,“二批”,“三批”…….最後直接到了“十批”,用一係列反駁文章想把他那篇雄文駁倒。
然而雄文就是雄文,是金子總會發光,真正的真知灼見是批不倒的,當時隨著爭議越來越大,那篇文章卻越來越得到認可,也有越來越多經濟學家給那篇文章站台,並直接影響到後來一些房地產政策的製定。
一篇“總結性”文章尚且如此,所以李達康完全可以想象,假如自己現在就把它弄出來,變成一篇“前瞻性”文章,那引起的爭議絕對要遠超後世。
不過對於這個,李達康卻是一點都不怕。
畢竟現在已經是98年了,就算這篇文章要到10年之後才被人認可。
嗯,那個時候自己也才剛剛30出頭,嘖嘖,如果30出頭就成為一名“經濟學大師”,李達康想想那個畫風簡直不要太美。
正是因為有“經濟學大師”的誘惑,這讓李達康下定決心,再難也要把這篇文章給弄出來,既然沒法完全照抄,那幹脆先把大綱列出來好了,有人家的珠玉在前,不現在應該說是“珠玉在後”,李達康就不相信花個一個學期時間,還不能把後世的一篇文章改好。
李達康定了定神,首先寫下自己這篇文章的標題:
在國內發展房地產,一定要注意其金融屬性------
這就已經和原標題不同了,真實曆史中那篇文章的標題是這樣:
是土地財政幫助咱們國家崛起完成原始積累。
嗯,考慮到“原始積累”這種提法有點敏感,也容易讓咱們中國人感到不適,所以李達康就稍微改變一下。
這一改變李達康的靈感就來了,他開始奮筆疾書:
“……房地產房地產,雖然“房”在前,“地”在後,但各國的房地產發展史都證明,在這個行業當中,在經過最初兩到三年的起步階段後,永遠是土地才是核心,和土地相比,上麵的房子反而微不足道……”
“……眾所周知,公共服務是城市土地價值的唯一來源,城市不動產的價值,說到底,就是其所處區位公共服務的投影。無論城牆,還是道路,或是引水工程,公共服務都需要大規模的一次性投資(fixed cost)。傳統經濟中,一次性投資的獲得,主要是通過過去剩餘的積累。這就極大地限製了大型公共設施的建設。基礎設施巨大的一次性投資,成為製約城市發展的主要障礙……”
“……突破性的進步,來自於近代信用體係的創新。通過信用製度,未來的收益可以貼現到今天,使得資本的形成方式得以擺脫對過去積累依賴,轉向預期收益。信用製度,為大規模長周期的設備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了可能。技術進步和信用製度的結合共同啟動了城市化與工業化,使得後兩者成為伴生的經濟現象…..”。
“……隻有資本才能為資本作抵押。信用製度的關鍵是如何獲得“初始信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啟動,都必須跨越原始資本的臨界門檻。一旦原始資本(基礎設施)積累完成,就會帶來持續稅收。這些稅收可以再抵押,再投資,自我循環,加速積累……”。
“……城市化模式的選擇,說到底,就是資本積累模式的選擇。不同的原始資本積累方式,決定了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曆史表明,完全靠內部積累,很難跨越最低的原始資本門檻。強行積累,則會引發大規模社會動亂。因此,早期資本主義的原始資本積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掠奪完成的。幾乎每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追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階段的原罪,那麽咱們國家呢?很明顯不能走這條道路,所以咱們國家的發展,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特點,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子……”
正當李達康思如泉湧的時候,他突然聞到一股熟悉的味道,回頭一看,卻是曾茹不知道什麽時候出現在自己身後。
李達康對她微微一笑,然後低聲說道:“曾老師,你怎麽來了?”
嗯,由於熟悉程度增加,現在的曾老師倒是比之前自然多了,和李達康說話也更加隨便:
“這裏是圖書館,我不能來呀?”
由於剛開學,圖書館的人並不多,李達康周圍一大把空位,曾茹隨便找個位置在李達康身邊坐下:“李達康,你在幹嘛。”
“沒幹嘛,隨便寫點東西,咦,你怎麽知道我在這?你過來找我是有什麽事嗎?”
曾茹點點頭,剛想說的時候,話到嘴邊卻又轉口:“我說了這是圖書館,難道我就不能來嗎,不像某人,自己學校的圖書館好好的,還天天喜歡往隔壁跑。”
曾茹頓了頓:“剛才本來想跟你打電話,路上正好遇到項聰,他說你來圖書館了,我就找了過來。”
李達康一聽,這話的味道怎麽不對,怎麽都有點打翻醋壇子的意思了呀,於是嗬嗬一笑:
“別鬧,趕緊說正事。”
曾茹用幽怨的眼神看了李達康一眼:“我剛從校辦回來,你知道吧,香江又發來邀請函了,邀請咱們派代表團參加3月10號的開標儀式。”
曾老師頓了頓:“邀請函還特意提到了你和我,點名希望我倆到時候能夠出席。”
李達康聽了點點頭------
這也是他事先安排好的,畢竟香江不是內地,去一趟辦手續都比較麻煩,所以為了保險,他特意請謝流生再發一個邀請函,邀請函裏點名希望自己和曾茹去香江。
請自己去的理由很好理解,就說是由於自己在香江實習的優異表現,並且這次能和東大合作,也是因此而起,因此就請自己這個“始作俑者”,能在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之日到現場見證一下。
至於曾老師,則說是由於她提出的整體設計思路,尤其是她那個“目標客戶群體”的提法,這種商業性的東西非常對香江方麵的胃口,並且他們現在已經采納,以後做營銷的時候也準備遵循這個思路。
所以感謝曾老師給他們出了一個好點子,這次也邀請她去香江。
李達康當然知道,邀請隻是第一步,等曾老師到了香江以後,太古集團將會表現出對曾老師的極大興趣,然後認為她“人才難得”,最後“盛情”邀請她留在香江發展。
這套戲都會在雙方正式簽署協議之後上演,這樣看在大合同的份上,隻要曾茹再自己提出申請,那麽一切都順理成章,學校肯定不會強留曾老師這樣一個助教,沒準還會覺得特別有麵子------瞧瞧,我東大的助教都被香江方麵當成“特殊人才”引進。
這就是李達康準備的一整套完整機會,他自己感覺簡直完美,想到這李達康對曾茹說道:“那你自己的申請呢,也要準備開始寫了。”
“知道。”
兩人就像校園鴛鴦一樣在圖書館嘀咕,曾茹湊近一點:
“李達康,我知道你就是想把我支走,好去……好去……哼!”
李達康苦笑:“拜托,曾老師,咱們之前不是早就說好了嗎,不僅我需要你去香江,那也是你向往的生活,別鬧了呀,聽話,乖。”
說道這連李達康自己都嚇了一跳,怎麽自己和曾茹說話,也開始這麽肉麻的嗎。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