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予的一番話把好多人都說得一愣一愣的。


    思路


    方法論


    確實,在思考現實問題時,並不需要把一些概念搞得非常精準,但一條準確嚴謹的思路卻是必需的,否則你都不知道該怎麽走。


    研究問題,思考問題時,思路和方法才是最基本的東西。


    葉予這觀點確實有道理。


    隻是這思維怎麽跳得這麽大啊


    這講經濟學呢,怎麽一下子跳到科學上去了


    看到眾人疑惑,葉予反問道:我看大家似乎很驚訝,那麽,我問你們經濟學難道不是科學嗎


    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大家平時不會多想,甚至不會意識到,但一旦有人反問出來了,仔細一思考後就很難反駁了,一個不字,說不出口。


    你能說經濟學不是科學嗎


    直覺告訴眾人,似乎不應該這麽說。


    經濟學是科學葉予肯定道,單單從經濟學所屬的學科來說,它就是。因為它是一門社會科學平時,一說起科學這兩個字,我們大家想到的,無外乎就是物理化學生物之類的學科,但有誰敢說經濟學不是一門科學


    它隻是不是自然科學罷了


    從科學廣義的定義上來說,經濟學就是科學


    大家不要以為這種認識無關緊要。科學這兩個字代表的不僅僅是一門或幾門學科,它更是代表一種思維方式


    經濟學是科學在研究經濟問題時,大家不能在意識裏將其排除在科學之外。


    因為認知影響思維方式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我剛才講了三遍經濟學是科學,相信大家都已經記住了。


    好了,這位記者,請你回答我剛才提出的問題在你看來。科學是什麽


    一直以來,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裏,科學就是物理化學和生物,了解多些的,還知道地質學也算是狹義科學的一部分。


    但經濟學


    經濟學是科學


    很多人都沒這種意識。


    葉予這次也算是在他們麵前為經濟學正名了。


    這種認知很重要。就像葉予說的,認知影響思維方式


    你如果不在心裏把經濟學當科學看。又如何以對待科學的方式對待它


    隻有你清楚地認識到經濟學也是一門科學,才不會在一些地方走進岔路。


    科學是什麽


    鄭承安微微冷笑。


    從小到大,這個問題被無數老師無數課本提到過,他不用大腦都可以回答出來


    這個問題真是問得毫無水準


    他不需要推陳出新,講出自己的看法,他隻需要將最正確的答案說出來就可以了


    因為所有人都是這麽說的


    科學就是真理,科學就是正確的理解鄭承安自信一笑,回答道。


    標準答案。


    這是從小到大所學最為標準的答案。


    另一個教室中,物理學院的教授張旗提起了興趣。


    起先。他對於葉予的講座是不感興趣的,會聽,也隻是因為班裏的同學要聽罷了。


    他隻是湊個熱鬧,陪著看看罷了。


    畢竟,一個18歲的小孩子能講出什麽東西來


    況且,他是個物理學教授。能在絕大多數人認為枯燥無味的物理學領域一直鑽研下去的,基本都是非常熱愛物理的。


    他對經濟學並沒有什麽興趣。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在講座一開始,葉予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居然是科學是什麽


    科學是什麽


    很少有人會去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就像不會有人去思考貓是什麽。狗是什麽,數字1又是什麽。


    雖然在眾多可以稱之為科學的學科中,物理學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了,雖然張旗是個科學研究領域的研究者,但說真的,他還從未思考過這個問題科學到底是什麽


    猛然間。他意識到,這個基本到被很多人,包括自己忽略了的問題,很可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科學就是真理,科學就是正確的理解


    這是鄭承安的說法。這也是深深刻入大家心裏的看法。


    張旗聽到了。


    此刻,他期待葉予的回答,以及他問這個問題的目的。


    若葉予讚同,則他問這個問題恐怕隻是嘩眾取寵,用來吸引人眼球,並引出下文罷了。


    這答案,著實無趣。


    若葉予反對,則他恐怕是真的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的。


    張旗期待他的看法,因為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人,不論其看法自己是否讚同,最起碼是值得關注的。


    大禮堂中,鄭承安的回答說出口後,所有人都是安靜了下來。


    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異議。


    尤其是大一新生,更是沒有其他看法。


    從小到大,小學,初中,高中,老師們是這麽教的,他們也是這麽學的。


    他們相信,葉予也是這麽看的,他問這個,隻是為了引出接下來的話題罷了。


    然而


    錯科學不是真理葉予毫不猶豫地進行了否定。


    科學不是真理


    葉予說科學不是真理


    有悖於大眾的認知。


    一時間,除了極少數人持相同看法外,絕大多數人都怔住了


    科學就是真理葉予你不要胡說八道,說些奇怪的言論嘩眾取寵一片寂靜中,鄭承安厲聲喝道。


    他信心十足,科學怎麽可能不是真理呢


    若科學不是真理,那什麽才是真理


    葉予嗬嗬一笑,反問道:古時候,人們認為天圓地方。太陽繞著地球轉,那時候的人,誰敢說這種看法不是科學但結果呢地球是圓的,它還繞著太陽轉。這種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科學的言論,到了後來卻被證實是錯誤的,科學是真理嗎


    那是因為古人愚昧。對世界的認知有限鄭承安反駁道。


    哦那我再舉個近一些的例子。剛才那個時間太久遠,你沒有代入感。葉予道,力學三大定律,它算是科學了吧三百年前,它被提出來後,當時的物理學家們甚至覺得世界末日到了,因為物理學沒有其他東西可以研究了但是呢在微觀領域,它是真理嗎它是正確的理解嗎它在微觀領域根本不成立


    力學三大定律在宏觀領域,相對論在微觀領域。那就是科學,就是真理鄭承安冷笑道。這種程度的言論就想反駁我


    聞言,大禮堂中電腦麵前不少人都是點了點頭。


    對呀,宏觀領域的力學三大定律,微觀領域的相對論,這不就是科學嗎這不就是真理嗎


    數百年後,當物理學領域出現一個新的理論,既能解釋力學三大定律所解釋的現象。又能解釋相對論所解釋的現象。到了那時,還會有人說宏觀領域的力學三大定律和微觀領域的相對論是真理嗎若它們是真理。那那個新的理論又算什麽葉予喝問道,不要以為這不可能發生古時候的人又如何預料得到太陽係的存在三百年前的人又如何預料得到力學三大定律在微觀領域不成立


    鄭承安張了張口,沒能說出反駁的話來。


    話是這麽說沒錯,但你特麽還講不講道理了


    你這麽說,是蠻不講理數百年後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情。也能拿來當作論據


    蠻不講理嗬嗬首先,若科學上真的存在真理,那它就不是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它是必然會發生。因為真理絕不可能受微觀宏觀的約束其次,也是最重要的,真理有一個最大的特性,那就是它永恒不變而科學呢科學的發展道路,向來就是一個理論推翻另一個理論,新理論推翻舊理論一個永恒不變,一個不斷在變科學和真理根本就是兩樣東西葉予質問道,這個世界上有真理,但真理絕不包括科學更不包括科學理論甚至,科學都不能算是正確的理解它隻是正確的解釋罷了而且還是在某些約束條件下的正確解釋


    葉予再次質問:你說古人愚昧,對世界的認知有限,那麽,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就足夠了嗎近年來突飛猛進的科學讓我們相信,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不夠的,人類的思想也永無止境既然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並不足夠,那麽我們所謂的科學會是真理嗎會是正確的理解嗎


    鄭承安啞口無言。


    這一次,葉予不提數百年後的事情,而是從兩者的特性和發展來分析。


    一個不斷在推陳出新,推翻前人看法的東西,怎麽可能會是真理呢而且,不斷在變的看法,怎麽能算是正確的理解呢


    頂多,它就是正確的解釋罷了。


    一個有約束條件,有保質期的正確解釋


    此刻,所有在場的師生,以及看著直播視頻的觀眾都目瞪口呆。


    剛才,就在剛才,葉予和那個記者上演了一場爭論。


    而很顯然,葉予說的更有道理。


    科學與真理特性完全相反科學怎麽可能是真理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是第一次,第一次有人這麽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地向他們指出科學壓根就不是真理


    現如今所有的科學理論,沒有一個是真理


    因為它們或早或晚終將被新的理論替代,這是科學發展的規律


    科學的發展從來不是對的理論替換錯的理論,而是解釋力度大的理論替換解釋力度小的理論人的思想可以深不可測,今天你認為很好的理論,明天就可能被更好的理論替換科學不是真理,甚至,科學所追求的也不是真理葉予再次說道。


    鴉雀無聲。


    整個會場鴉雀無聲。


    突然,一個年輕的聲音響起:那科學所追求的是什麽


    他問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問得好科學不是求對,也不是求錯科學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實推翻可能被事實推翻,而沒有被推翻,這就是被證實了的科學在這裏,最重要的是科學需要可能被事實推翻葉予擲地有聲道。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娛高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物無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物無情並收藏文娛高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