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第二更依舊在0點之後不過應該在0點30分之前,最遲不會超過1點。不好意思,最近卡文,而且我是個手殘
分割線
雖然春節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節日,而且還是過年,但有關春節的經典詩詞並不多。
而這原本就不多的春節相關經典詩詞,也大多帶有悲苦的味道。
這或許是因為文人既時常悲天憫人,又時常悲歎自身遭遇,也或許是因為自古以來鬱鬱不得誌的文人更多,他們常常會背井離鄉,過年也身處異鄉,亦或是因為悲劇往往比喜劇更具藝術價值,能更多地流傳下來
原因有很多。
因為現實問題很複雜。
而這種現象級別的問題就更複雜了。
雖然春節相關的經典詩詞不多,其中喜慶的更少,但是,少不代表沒有。
在前世,就有一首關於春節的喜慶詩廣為流傳,甚至可以說是大部分中國人都聽過。
此刻,舞台上,葉予一番古風裝扮,略帶些武俠特色,但不是那種武林人士常穿的勁裝,因為他並沒有興趣刻意扮演令狐衝。
這又不是在拍電視劇,或者拍電影。
因此,沒興趣,也沒必要。
他隻要扮演他自己。
他穿的是寬袍大袖,以黑色為主的寬袍大袖,樣式並不複雜,顯得簡單隨意。
長發,長袍。
他本身的頭發自然沒有那麽長,這是造型師的傑作。
這一番裝扮,配合葉予本身的氣質,在彈琴時是致命的。在寫字時同樣是致命的。
彈琴為他添一分瀟灑。
寫字為他長一分書卷氣。
這次,他要寫的是詩。
詩詞若是不用毛筆字寫,總歸會少幾分韻味。
同樣的,寫毛筆字時若是不穿寬袍大袖,而穿現代服飾,則也會少幾分韻味。
因此。當詩詞書法寬袍大袖這三者碰撞在一起,又碰上葉予這般氣質時,迸發出的是一種難言的魅力。
在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看來,先不論字寫得好不好,單單葉予這提筆賦詩的造型,便無可挑剔。
唉,小予今晚的這一番亮相,恐怕要把我們家詩兒給迷死了。林母微微皺眉,有些擔憂。又有些感歎地說道,那丫頭從小跟著我學琴棋書畫,對這種古風特別著迷。更何況更何況這台上的是小予,那丫頭本來就喜歡他。
小予身邊可不是個好的歸宿。林父也是皺眉,接口道,你看台上的小瑤,還有小予家裏的蘇小沫,還有那個為了他辭職。現在當了他經紀人的何茹。他這身邊可亂得很啊
本以為心兒是不讓人省心的那個,沒想到詩兒更不讓人省心。林母顯得很是擔憂。
見此。林父連忙改口安慰道:算了,仔細想想,詩兒才18歲,談歸宿什麽的還早。在她這個年紀,喜歡上一個有女朋友的男生,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但詩兒要是認定了小予怎麽辦那丫頭雖然文靜。但對於認定的事情是非常執拗的。而且,小予也不是一般的18歲少年。林母依舊為女兒的事情擔憂不已。
你也別操太多心,小予過完這個年,也才19歲。他們都還年輕著呢,我們現在就擔心這個。豈不是杞人憂天林父想到自己女兒的性格,也有些擔憂,但見林母這般,也隻得擺出一副不在意的樣子,勸慰道。
兩人一邊悄聲說著話,一邊看著台上正準備寫字的葉予。
杜甫曾稱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當然,葉予沒有那麽誇張,就算是李白,也沒那麽誇張。
他這一手字,以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蘇軾的書法為基礎,在這數月裏幾經琢磨,開始嚐試融入他自身的特質。
蘇軾的書法重在寫意,重在氣韻,筆法自然不拘,可謂意忘工拙,妙在藏鋒,給人以一種酣暢灑脫之感。他在談到自己書法時,曾經說過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意指在書法創作上重意不重形,追求自由和灑脫。
但他並沒有用怪異來故意凸顯這點。
也因此,他的字端莊娟秀,中正平和,絲毫不顯做作。
可以說,蘇軾的書法是非常適合葉予的。
但葉予是葉予,蘇軾是蘇軾,他們並不是同一個人。
葉予兌換的也隻是神似級別的,兩人的字神韻相似,但字跡卻是不同。
不過,顯然,葉予對此並不滿足。
因此,在這幾個月裏,他會時不時琢磨書法,嚐試緩緩將自身的特質融入其中,形成他自己的風格。
此刻,當他在春晚的舞台上緩緩落筆時,其書法中,灑脫不再是蘇軾的灑脫,而是葉予的灑脫且其中還隱隱透出一股少年人才有的輕狂
這是葉予自己的書法風格
脫胎於蘇軾的書法,融合了葉予自身的特質
雖因琢磨的時間還短,還未徹底成型,卻已然初具雛形
在舞台的大屏幕上,在千千萬萬家庭的電視屏幕上,葉予稍稍調整了一下,左手拉著右手的袖子,提起毛筆,蘸了蘸墨汁,微微躬身,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在宣紙上緩緩寫下了前世那首膾炙人口的新年詩。
元日
那首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之手的元日
看著屏幕上葉予提筆賦詩的風采,看著宣紙上那一手姿態橫生,氣象雍裕,隱隱透出一股鋒芒的書法,就算是那些看到過葉予所寫的沁園春雪的觀眾都是驚歎不已
而那些在此之前從未見識過葉予書法的人,則感受更甚。
好字端的是一手好字
完全不懂書法的人。能看得出這一手字寫得很好,恐非一般人能寫出來的。
略懂一點書法的人,則能感到有一股神韻似是撲麵而來這一手字有神韻,而非僅僅有其形也
在書法方麵懂得多些的人,紛紛感歎葉予的書法已然登堂入室,有大家之風
而那些真正鑽研書法的人。此刻心中的震撼卻是難以言喻,隻因葉予的這手字豈止是有大家之風這分明是自成一家或學古人,卻不踐古人,已然超脫了出來
懂得越多的人,此時心裏就越是震撼
林母細細品味了一番,感慨道:小予的字比上次多出了一點鋒芒而且,這字中的自由灑脫之感也與當初有所不同了。取眾家之所長,並在此基礎上自成一家。之後卻並不滿足於此,對書法再次進行打磨鑽研。了不起。實在是了不起
我是沒你懂得多。彥琳,按你所說,小予對他自己的書法又進行了打磨和鑽研。你的意思是,小予現在寫得比以前更好了林父問道。
林母仔細思考了一番,道:說不好,在我看來是差不多的,但這次顯然更契合小予的性格和氣質。他上次的書法,就像是他在取眾家之所長後。創立了他自己的風格。但卻還是個雛形,也就是說。是取眾家之所長並超脫出來後,還沒有進行過打磨,因此,與其自身特質還有些不太契合。而現在,是他在上次的基礎上,融入了他個人色彩後。形成的新風格。呃,不對,也不能說新風格。照我看,他這風格還沒完全成型,畢竟這不是那麽簡單的事。需要成年累月的琢磨。或許,以後小予還能寫得更好吧
林母說得確實沒錯,當初那一手字是蘇軾的風格,不是葉予的風格,自然是與其特質有些不太契合。
當然,林母不知道穿越的事情,所以將蘇軾的風格當成了葉予取眾家之所長後創立出來的雛形。
原來如此,就是說,小予的字還有進步空間林父問道。
難說,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正因如此,我才說小予了不起。若是換了其他人,有了小予這般成就,寫了這麽好的一手字,哪會願意繼續打磨鑽研書法書法這東西,一旦到達了這種高度,有時就算是琢磨個好幾年,都不一定有一絲進步的。而所謂融入個人色彩,其實是對風格作出改變和調整。這種改變和調整豈是那麽簡單的這麽說吧,你琢磨個幾年,最後卻是寫得比以前差了,也不足為奇。所以,我才說小予了不起林母感歎道。
原來如此。林父笑道,不過,我更關心他的這首詩。這首詩可有著兩層意思啊
除了新年詩外,還有另外的意思林母驚訝,仔細看去。
此時,葉予已是寫完了詩,將手中的毛筆輕輕放了下來。
與此同時,一男一女兩位主持人分立兩側,將宣紙展開,並一人一句配合地將其念了出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林母仔細看了看,又想了想,突然驚聲道:政治詩
林父點頭,笑道:雖然你比我在詩詞方麵懂得多,但在政治嗅覺方麵,我可比你敏銳多了。小予這首詩既是在講新年,又是在講新事物終將代替舊事物,講改革與創新。準確來說,這首詩既可以說是政治詩,也可以說不是。
林母搖頭失笑道:或許,小予會因為這首詩被上麵誇獎也說不定。改革與創新,這可是時代主旋律啊
未完待續。。
分割線
雖然春節是我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節日,而且還是過年,但有關春節的經典詩詞並不多。
而這原本就不多的春節相關經典詩詞,也大多帶有悲苦的味道。
這或許是因為文人既時常悲天憫人,又時常悲歎自身遭遇,也或許是因為自古以來鬱鬱不得誌的文人更多,他們常常會背井離鄉,過年也身處異鄉,亦或是因為悲劇往往比喜劇更具藝術價值,能更多地流傳下來
原因有很多。
因為現實問題很複雜。
而這種現象級別的問題就更複雜了。
雖然春節相關的經典詩詞不多,其中喜慶的更少,但是,少不代表沒有。
在前世,就有一首關於春節的喜慶詩廣為流傳,甚至可以說是大部分中國人都聽過。
此刻,舞台上,葉予一番古風裝扮,略帶些武俠特色,但不是那種武林人士常穿的勁裝,因為他並沒有興趣刻意扮演令狐衝。
這又不是在拍電視劇,或者拍電影。
因此,沒興趣,也沒必要。
他隻要扮演他自己。
他穿的是寬袍大袖,以黑色為主的寬袍大袖,樣式並不複雜,顯得簡單隨意。
長發,長袍。
他本身的頭發自然沒有那麽長,這是造型師的傑作。
這一番裝扮,配合葉予本身的氣質,在彈琴時是致命的。在寫字時同樣是致命的。
彈琴為他添一分瀟灑。
寫字為他長一分書卷氣。
這次,他要寫的是詩。
詩詞若是不用毛筆字寫,總歸會少幾分韻味。
同樣的,寫毛筆字時若是不穿寬袍大袖,而穿現代服飾,則也會少幾分韻味。
因此。當詩詞書法寬袍大袖這三者碰撞在一起,又碰上葉予這般氣質時,迸發出的是一種難言的魅力。
在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們看來,先不論字寫得好不好,單單葉予這提筆賦詩的造型,便無可挑剔。
唉,小予今晚的這一番亮相,恐怕要把我們家詩兒給迷死了。林母微微皺眉,有些擔憂。又有些感歎地說道,那丫頭從小跟著我學琴棋書畫,對這種古風特別著迷。更何況更何況這台上的是小予,那丫頭本來就喜歡他。
小予身邊可不是個好的歸宿。林父也是皺眉,接口道,你看台上的小瑤,還有小予家裏的蘇小沫,還有那個為了他辭職。現在當了他經紀人的何茹。他這身邊可亂得很啊
本以為心兒是不讓人省心的那個,沒想到詩兒更不讓人省心。林母顯得很是擔憂。
見此。林父連忙改口安慰道:算了,仔細想想,詩兒才18歲,談歸宿什麽的還早。在她這個年紀,喜歡上一個有女朋友的男生,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
但詩兒要是認定了小予怎麽辦那丫頭雖然文靜。但對於認定的事情是非常執拗的。而且,小予也不是一般的18歲少年。林母依舊為女兒的事情擔憂不已。
你也別操太多心,小予過完這個年,也才19歲。他們都還年輕著呢,我們現在就擔心這個。豈不是杞人憂天林父想到自己女兒的性格,也有些擔憂,但見林母這般,也隻得擺出一副不在意的樣子,勸慰道。
兩人一邊悄聲說著話,一邊看著台上正準備寫字的葉予。
杜甫曾稱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當然,葉予沒有那麽誇張,就算是李白,也沒那麽誇張。
他這一手字,以宋朝四大書法家之一蘇軾的書法為基礎,在這數月裏幾經琢磨,開始嚐試融入他自身的特質。
蘇軾的書法重在寫意,重在氣韻,筆法自然不拘,可謂意忘工拙,妙在藏鋒,給人以一種酣暢灑脫之感。他在談到自己書法時,曾經說過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意指在書法創作上重意不重形,追求自由和灑脫。
但他並沒有用怪異來故意凸顯這點。
也因此,他的字端莊娟秀,中正平和,絲毫不顯做作。
可以說,蘇軾的書法是非常適合葉予的。
但葉予是葉予,蘇軾是蘇軾,他們並不是同一個人。
葉予兌換的也隻是神似級別的,兩人的字神韻相似,但字跡卻是不同。
不過,顯然,葉予對此並不滿足。
因此,在這幾個月裏,他會時不時琢磨書法,嚐試緩緩將自身的特質融入其中,形成他自己的風格。
此刻,當他在春晚的舞台上緩緩落筆時,其書法中,灑脫不再是蘇軾的灑脫,而是葉予的灑脫且其中還隱隱透出一股少年人才有的輕狂
這是葉予自己的書法風格
脫胎於蘇軾的書法,融合了葉予自身的特質
雖因琢磨的時間還短,還未徹底成型,卻已然初具雛形
在舞台的大屏幕上,在千千萬萬家庭的電視屏幕上,葉予稍稍調整了一下,左手拉著右手的袖子,提起毛筆,蘸了蘸墨汁,微微躬身,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在宣紙上緩緩寫下了前世那首膾炙人口的新年詩。
元日
那首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之手的元日
看著屏幕上葉予提筆賦詩的風采,看著宣紙上那一手姿態橫生,氣象雍裕,隱隱透出一股鋒芒的書法,就算是那些看到過葉予所寫的沁園春雪的觀眾都是驚歎不已
而那些在此之前從未見識過葉予書法的人,則感受更甚。
好字端的是一手好字
完全不懂書法的人。能看得出這一手字寫得很好,恐非一般人能寫出來的。
略懂一點書法的人,則能感到有一股神韻似是撲麵而來這一手字有神韻,而非僅僅有其形也
在書法方麵懂得多些的人,紛紛感歎葉予的書法已然登堂入室,有大家之風
而那些真正鑽研書法的人。此刻心中的震撼卻是難以言喻,隻因葉予的這手字豈止是有大家之風這分明是自成一家或學古人,卻不踐古人,已然超脫了出來
懂得越多的人,此時心裏就越是震撼
林母細細品味了一番,感慨道:小予的字比上次多出了一點鋒芒而且,這字中的自由灑脫之感也與當初有所不同了。取眾家之所長,並在此基礎上自成一家。之後卻並不滿足於此,對書法再次進行打磨鑽研。了不起。實在是了不起
我是沒你懂得多。彥琳,按你所說,小予對他自己的書法又進行了打磨和鑽研。你的意思是,小予現在寫得比以前更好了林父問道。
林母仔細思考了一番,道:說不好,在我看來是差不多的,但這次顯然更契合小予的性格和氣質。他上次的書法,就像是他在取眾家之所長後。創立了他自己的風格。但卻還是個雛形,也就是說。是取眾家之所長並超脫出來後,還沒有進行過打磨,因此,與其自身特質還有些不太契合。而現在,是他在上次的基礎上,融入了他個人色彩後。形成的新風格。呃,不對,也不能說新風格。照我看,他這風格還沒完全成型,畢竟這不是那麽簡單的事。需要成年累月的琢磨。或許,以後小予還能寫得更好吧
林母說得確實沒錯,當初那一手字是蘇軾的風格,不是葉予的風格,自然是與其特質有些不太契合。
當然,林母不知道穿越的事情,所以將蘇軾的風格當成了葉予取眾家之所長後創立出來的雛形。
原來如此,就是說,小予的字還有進步空間林父問道。
難說,這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正因如此,我才說小予了不起。若是換了其他人,有了小予這般成就,寫了這麽好的一手字,哪會願意繼續打磨鑽研書法書法這東西,一旦到達了這種高度,有時就算是琢磨個好幾年,都不一定有一絲進步的。而所謂融入個人色彩,其實是對風格作出改變和調整。這種改變和調整豈是那麽簡單的這麽說吧,你琢磨個幾年,最後卻是寫得比以前差了,也不足為奇。所以,我才說小予了不起林母感歎道。
原來如此。林父笑道,不過,我更關心他的這首詩。這首詩可有著兩層意思啊
除了新年詩外,還有另外的意思林母驚訝,仔細看去。
此時,葉予已是寫完了詩,將手中的毛筆輕輕放了下來。
與此同時,一男一女兩位主持人分立兩側,將宣紙展開,並一人一句配合地將其念了出來。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林母仔細看了看,又想了想,突然驚聲道:政治詩
林父點頭,笑道:雖然你比我在詩詞方麵懂得多,但在政治嗅覺方麵,我可比你敏銳多了。小予這首詩既是在講新年,又是在講新事物終將代替舊事物,講改革與創新。準確來說,這首詩既可以說是政治詩,也可以說不是。
林母搖頭失笑道:或許,小予會因為這首詩被上麵誇獎也說不定。改革與創新,這可是時代主旋律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