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幾人在禦書房議政,慕容宇的提議讓幾人都覺得甚是精妙,便決定下來,由北靜王水祈帶上世子水溶和慕容錚沿黃河沿岸一路南下,遇到什麽事情也可便宜行事。


    定下計策後,皇帝葉秦嵐心滿意足地讓幾人各自回府,自己隻帶上王德安,回到乾坤殿歇息。靠在明黃色的龍榻上,雙眼微闔,腦中卻是一刻不停的想著這幾日的事情。王德安見狀,知道皇上如今最是需要清靜,若是在這個時刻擾了他,隻怕便是死罪,便揮了揮手,讓在榻前奉茶搖扇的宮女及那捧著拂塵痰盂的小太監一並退下,自己也跟著退出殿外,將殿門輕輕合上。


    皇上一人靜靜在殿內,想著當年父皇禪讓大典前一天對自己說的那一番話,心中著心緒不寧。


    “嵐兒,你生性沉穩,這許多年下來,對於政事的處理也頗為順手,可你太過重情,這對於一名帝王來說,是致命的。當年太傅林海之事,為父對你本就有試探之意,隻可惜你果然放不下。”


    葉秦嵐剛張開口想要解釋,便看見自己父皇擺了擺手接著說道:“林海是你的太傅,你對他敬重有加,本是好事,可是你卻為此亂了分寸。林海乃是肱骨重臣,朕如何會為了那一件小事便真的怪罪於他?”皇上頓了頓接著說道:“你這般的性情,若是遇上了林海這樣的人,自然會讓他死心塌地,可是若是遇上了義忠親王那般的人,便是我天聖皇朝的劫難。”


    葉秦嵐心中越發的煩亂,隻覺得自己果然是自己造的孽,未把當年父皇的話記到心中去,隻想著當年忠順王曾救過自己一命,果不其然,這短短十多年的時間,竟然將他們一家縱得起了非分之想。果然應了那句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又想到了自己的太傅林海,心中方才輕鬆了些。想起林海唯一的女兒黛玉,眼前浮現的便是她前日裏作的那些詩詞,隻是不知這自己從未謀麵的小師妹到底是個什麽樣子。


    那皇上正在想著心事,忽的聽得乾坤殿外一陣喧嘩,不禁心頭火起,便喚了王德安進殿來詢問。


    王德安聽得皇上在乾坤殿內呼喚,看著眼前千嬌百媚卻趾高氣揚的劉美人一行人,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


    “娘娘息怒,不是奴才要攔娘娘,實在是皇上有命,後宮嬪妃無論任何人均不得進入乾坤殿。”王德安說完,朝劉美人行了一禮便忙忙轉身進入乾坤殿。


    劉美人聽得皇上在殿內喚王德安口氣有些不好,也知道今日犯了皇上的忌諱,心中有些怯了,便瞪了才剛大吵大鬧的侍婢一眼,規規矩矩地站著,也不敢出聲。


    “王德安,怎麽回事,殿外何人喧嘩?”葉秦嵐頗為不耐煩,從龍床上起身。


    “回皇上,劉美人說聽得皇上議政,怕皇上累壞了身子,便燉了一碗燕窩粥來。”王德安知道今日之事隻怕是不能善了,便也不敢如平日裏那般隨意,老老實實回答。


    “嘿嘿,她倒是有本事,朕今兒早上議政,才到了這乾坤殿一個時辰不到,她便將朕的行蹤探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果然不愧是刑部尚書的女兒。”


    王德安見皇上臉色氣的白了,心中暗暗叫道今日怕是要糟,見皇上抬腳出了殿門,嚇得連忙跟上,再不敢多說一句話。


    皇上走到殿門口,便看到劉美人身後帶著兩名宮女兩名太監,手中端著一個青花瓷的盞碗,站在乾坤殿門前,又見她眼若水杏柳如眉,顯然是經過了一番精心裝扮。


    皇上不動聲色的問道:“愛妃如何在此?”


    “嬪妾聽聞皇上今兒一直與大臣們議政,耽擱了中餐的時間,怕皇上餓著,便親手燉了一盞燕窩粥,皇上嚐嚐?”那劉美人敢在這乾坤殿前喧嘩,一來是仗著自己父親的緣故,二來想著皇上一向對自己和顏悅色,便也沒將這等“小事”放在心上。


    “哦,愛妃有心了,隻不知是誰這般關注朕的身子,當真要好好賞她。”葉秦嵐心中恨得咬牙切齒,麵上卻是絲毫不露,甚至還麵帶微笑地問劉美人。


    “皇上英明,臣妾身邊的嫣紅丫頭與鳴鸞在入宮之前便是閨中好友,鳴鸞真真一心為了皇上的身體著想,皇上真該好好獎賞她。”那劉美人本就是個以色侍人之人,沒有半點腦子,一股腦的說了出來。


    “來人,將劉美人移入冷宮,五福宮中一幹近身服侍的太監侍婢全部杖斃。”皇上忽的冷下臉說道。


    那劉美人尚未想明白發生了什麽事,便已經被宮中侍衛堵了嘴巴朝冷宮拖去。王德安心內暗暗歎息,皇上早朝完畢之後麵色便不大好,且皇上最恨宮中嬪妃探聽自己的行蹤,更何況那刑部尚書想來便與那忠順王是一丘之貉,今兒劉美人的行為可是犯了皇上的忌諱,皇上能饒得了她才怪呢。


    一時間,宮中人人自危,宮中眾位嬪妃生怕自己不知什麽時候便惹惱了皇上,落得和劉美人一樣的下場。


    皇上並未立即處理鳴鸞,隻是喚來宮中侍衛統領衛若蘭,讓衛若蘭暗中查探鳴鸞和自己身邊其餘人最近的行為,遇上反常,立即拿下,若是反抗,一律就地斬殺。


    本書由本站首發,請勿轉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挽紅樓之黛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落葉炫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落葉炫舞並收藏挽紅樓之黛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