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議桌最頂端坐下,容光含笑環視了一圈。在他的右側,就是導演組和劇組的其他工作組。而在左側,基本上按照角色重要程度排列。最前端的就是蔣琴琴,排第二的就是天仙妹子……
會議室裏安靜下來,眾人一起望向這位年輕的總監。就算說年少成名,容光也是年輕的過分。但那種氣場,讓人隱隱感覺不怒自威。
這是一部部作品、一個個榮譽所帶來的。容光已經有了完全的威信,身上具有了領導者的獨有氣質!
容光終於開口,首先為整個製作定下基調:“劇本應該都細讀過了。這次就不組織大家讀劇本,我相信各位的專業素養。那麽先總結一下——這部電視劇究竟拍的是什麽?”
見眾人都是聚精會神的在傾聽,容光就開始了自問自答:“這是一部穿越類型、三國背景、醫療題材的偶像劇。似乎包含的元素很多,但有一條主線——主人公方仁的醫者仁心,穿越到瘟疫遍布、動蕩不安的東漢末年,采用各種辦法,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我認為,這並不是全部,這更是一部熱血劇!”
“在這部劇裏,有成堆的困難等著方仁去解決。民不聊生,社會治安蕩然無存。黃巾軍的造反,東漢朝廷的鎮壓。十常侍的作亂朝綱,漢靈帝的荒淫,還有大將軍何進的優柔寡斷。最後群雄並起,董卓進京後的殘暴,袁紹的誌大才疏,曹操的不擇手段等等。此外,還有孫堅的江東猛虎,劉關張的英雄蓋世……”
“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方仁依然按照本心,堅持著治病救人。麵對各種刁難和陰謀,有理有節的進行反擊。他並沒有什麽武力值,但做到了仁者無敵!這是一個醫者中的英雄人物,敢於直麵任何敵人,包括那些虎狼成群的權貴,並且一次次的達到目的,成為了令人敬仰的英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說到這裏,容光就看向了那兩位導演:“整部劇要拍的緊湊,不斷的先抑後揚、先抑後揚,充滿了熱血,引起觀眾不斷的刺激和沸騰。另外這50集,其實是10集一段的小故事。每段小故事都很完整。要拍攝出一波波的高潮。”
“劇本可以按照現場情況微調。如果一些小細節,你們兩位可以自己判斷,跟組編劇也要配合好。但總的節奏絕不能變。要讓觀眾們離不開電視,讓他們全身心的代入主人公,感覺到那重重而來的壓力感!直到壓力被釋放的那一刻!不斷的循環,壓力、釋放、壓力、釋放……,一直到整部電視劇結束的那一刻!”
“還有,別忘了這還是偶像劇,裏麵有兩段淒美的愛情故事。並不是瓊瑤劇的那種浮誇,而是很含蓄的東方古典美。要拍攝出那種感覺,同樣的給觀眾們一波波的催淚彈!”
麵對著容光銳利冷峻的目光,胡梅和重光亨彥都不由自主的點點頭。對於容光的拍攝要求,他們倆都是若有所思。
容光又轉向攝影總監丁延福和物化道:“既然用的是電影膠片,那就全部按照電影拍攝的要求。鏡頭前多加幾層濾鏡,盡可能的提高畫質。允許略微的失真,畢竟這是偶像劇。物化道同樣如此,就一個字——靚!不需要苛求,那些什麽曆史細節。但一定要漂亮,要讓觀眾們耳目一新。”
“說實話,以前的《紅樓夢》也好,《三國演義》也罷,還原度確實很高,幾乎就是曆史重現的教科書。但畫麵實在太渣。這裏不討論什麽客觀原因,但我要求的並不是那個。劇裏需要的是美,並不是曆史考據!”
丁延福他們同樣點點頭,領會了容光的創作思路。
容光接著就對武指穀軒照說道:“照哥,《三國演義》中,馬上對戰很多。但在這部劇裏,由於基本上都是在長安,因此就是地麵的道路上、建築之間和室內的動作場景,這就需要你有新的設計。”
“要體現出秦漢劍俠特有的那種豪邁,還需要考慮未來他們都是三國英雄人物。按照每個角色的性格,設計出特色的武打動作。在這方麵,需要你多費心。”
“得,麽問題。”穀軒照答應道。
由於之前有過合作,這次容光依然邀請了袁家班。尤其是多類型的武打設計,還是香港武班最有經驗。
容光最後轉回到演員這邊:“在表演方麵,細節你們可以自由發揮。但需要記住,一定要有一絲的臉譜化。”
“由於有了穿越元素,並且對《三國演義》進行了一定篇幅的改編和填充內容,因此在表演中,要和觀眾的固定印象相契合。根本不需要看演員表,一眼就能看出劉關張,一眼就能看出曹操……。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還有,表演需要有張力。無論是肢體動作,還是表情語調,都要表現出強有力,配合節奏上的緊張壓迫感。拍攝的時候,由導演統一協調。並不需要那種自然感,而是要表演出那種符號!對!就是符號!直線條的人物、直線條的性格!”
在演員的表演中,一般要盡量避免臉譜化。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比如前文介紹過的,如果拍攝部隊指戰員,就需要那種滿嘴口頭禪的土味。因為觀眾的印象早已經固化,如果不這樣拍,就覺得一丁點都不像。
還有就是完全失真的拍攝。
就說說最近很熱門的《長津湖》。那些讚譽就不多說了,但指出的缺點,基本上在兩個方麵:一個就是缺乏軍事常識。人都擠在一起打仗;另一個就是,聯合國軍表演台詞太差勁。
然而投資那麽大的影片,難道就請不起資深的軍事顧問?請不起外國編劇和演員嗎?
其實這就是故意而為的失真拍攝。
解放軍的標準三三製,就一個連隊,最大範圍可以擴展到2公裏左右的弧線,等到衝鋒號,就像狼群捕獵那樣的圍殲敵軍。
就問一句,你讓電影裏怎麽拍?一個鏡頭下去,難道就小貓兩、三隻?其他戰士都在1公裏以外呢?也隻能聚在一起拍攝了。
至於聯合國軍?那是專門針對國內觀眾的電影,要與國內觀眾的固定印象相吻合。所以國內觀眾覺的像就行。那些歐美觀眾?關我屁事!
在電影創作中,有時候不得不有所取舍。有時候還會無可奈何。
比如古代騎兵戰爭。常見的騎兵衝陣、騎兵浪戰都沒有,隻有交錯而過的砍砍砍。拜托!騎兵最大的武器就是戰馬!近半噸重,以30碼左右的時速,如果有體育老師教的好的朋友,有興趣就算算這個動能吧!
然而在電影中,能夠這麽拍嗎?如果傷害到馬匹,動物保護組織直接放狗咬死你們!
所以說,還是要看具體情況的!
會議室裏安靜下來,眾人一起望向這位年輕的總監。就算說年少成名,容光也是年輕的過分。但那種氣場,讓人隱隱感覺不怒自威。
這是一部部作品、一個個榮譽所帶來的。容光已經有了完全的威信,身上具有了領導者的獨有氣質!
容光終於開口,首先為整個製作定下基調:“劇本應該都細讀過了。這次就不組織大家讀劇本,我相信各位的專業素養。那麽先總結一下——這部電視劇究竟拍的是什麽?”
見眾人都是聚精會神的在傾聽,容光就開始了自問自答:“這是一部穿越類型、三國背景、醫療題材的偶像劇。似乎包含的元素很多,但有一條主線——主人公方仁的醫者仁心,穿越到瘟疫遍布、動蕩不安的東漢末年,采用各種辦法,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我認為,這並不是全部,這更是一部熱血劇!”
“在這部劇裏,有成堆的困難等著方仁去解決。民不聊生,社會治安蕩然無存。黃巾軍的造反,東漢朝廷的鎮壓。十常侍的作亂朝綱,漢靈帝的荒淫,還有大將軍何進的優柔寡斷。最後群雄並起,董卓進京後的殘暴,袁紹的誌大才疏,曹操的不擇手段等等。此外,還有孫堅的江東猛虎,劉關張的英雄蓋世……”
“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方仁依然按照本心,堅持著治病救人。麵對各種刁難和陰謀,有理有節的進行反擊。他並沒有什麽武力值,但做到了仁者無敵!這是一個醫者中的英雄人物,敢於直麵任何敵人,包括那些虎狼成群的權貴,並且一次次的達到目的,成為了令人敬仰的英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說到這裏,容光就看向了那兩位導演:“整部劇要拍的緊湊,不斷的先抑後揚、先抑後揚,充滿了熱血,引起觀眾不斷的刺激和沸騰。另外這50集,其實是10集一段的小故事。每段小故事都很完整。要拍攝出一波波的高潮。”
“劇本可以按照現場情況微調。如果一些小細節,你們兩位可以自己判斷,跟組編劇也要配合好。但總的節奏絕不能變。要讓觀眾們離不開電視,讓他們全身心的代入主人公,感覺到那重重而來的壓力感!直到壓力被釋放的那一刻!不斷的循環,壓力、釋放、壓力、釋放……,一直到整部電視劇結束的那一刻!”
“還有,別忘了這還是偶像劇,裏麵有兩段淒美的愛情故事。並不是瓊瑤劇的那種浮誇,而是很含蓄的東方古典美。要拍攝出那種感覺,同樣的給觀眾們一波波的催淚彈!”
麵對著容光銳利冷峻的目光,胡梅和重光亨彥都不由自主的點點頭。對於容光的拍攝要求,他們倆都是若有所思。
容光又轉向攝影總監丁延福和物化道:“既然用的是電影膠片,那就全部按照電影拍攝的要求。鏡頭前多加幾層濾鏡,盡可能的提高畫質。允許略微的失真,畢竟這是偶像劇。物化道同樣如此,就一個字——靚!不需要苛求,那些什麽曆史細節。但一定要漂亮,要讓觀眾們耳目一新。”
“說實話,以前的《紅樓夢》也好,《三國演義》也罷,還原度確實很高,幾乎就是曆史重現的教科書。但畫麵實在太渣。這裏不討論什麽客觀原因,但我要求的並不是那個。劇裏需要的是美,並不是曆史考據!”
丁延福他們同樣點點頭,領會了容光的創作思路。
容光接著就對武指穀軒照說道:“照哥,《三國演義》中,馬上對戰很多。但在這部劇裏,由於基本上都是在長安,因此就是地麵的道路上、建築之間和室內的動作場景,這就需要你有新的設計。”
“要體現出秦漢劍俠特有的那種豪邁,還需要考慮未來他們都是三國英雄人物。按照每個角色的性格,設計出特色的武打動作。在這方麵,需要你多費心。”
“得,麽問題。”穀軒照答應道。
由於之前有過合作,這次容光依然邀請了袁家班。尤其是多類型的武打設計,還是香港武班最有經驗。
容光最後轉回到演員這邊:“在表演方麵,細節你們可以自由發揮。但需要記住,一定要有一絲的臉譜化。”
“由於有了穿越元素,並且對《三國演義》進行了一定篇幅的改編和填充內容,因此在表演中,要和觀眾的固定印象相契合。根本不需要看演員表,一眼就能看出劉關張,一眼就能看出曹操……。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還有,表演需要有張力。無論是肢體動作,還是表情語調,都要表現出強有力,配合節奏上的緊張壓迫感。拍攝的時候,由導演統一協調。並不需要那種自然感,而是要表演出那種符號!對!就是符號!直線條的人物、直線條的性格!”
在演員的表演中,一般要盡量避免臉譜化。但這也不是絕對的。
比如前文介紹過的,如果拍攝部隊指戰員,就需要那種滿嘴口頭禪的土味。因為觀眾的印象早已經固化,如果不這樣拍,就覺得一丁點都不像。
還有就是完全失真的拍攝。
就說說最近很熱門的《長津湖》。那些讚譽就不多說了,但指出的缺點,基本上在兩個方麵:一個就是缺乏軍事常識。人都擠在一起打仗;另一個就是,聯合國軍表演台詞太差勁。
然而投資那麽大的影片,難道就請不起資深的軍事顧問?請不起外國編劇和演員嗎?
其實這就是故意而為的失真拍攝。
解放軍的標準三三製,就一個連隊,最大範圍可以擴展到2公裏左右的弧線,等到衝鋒號,就像狼群捕獵那樣的圍殲敵軍。
就問一句,你讓電影裏怎麽拍?一個鏡頭下去,難道就小貓兩、三隻?其他戰士都在1公裏以外呢?也隻能聚在一起拍攝了。
至於聯合國軍?那是專門針對國內觀眾的電影,要與國內觀眾的固定印象相吻合。所以國內觀眾覺的像就行。那些歐美觀眾?關我屁事!
在電影創作中,有時候不得不有所取舍。有時候還會無可奈何。
比如古代騎兵戰爭。常見的騎兵衝陣、騎兵浪戰都沒有,隻有交錯而過的砍砍砍。拜托!騎兵最大的武器就是戰馬!近半噸重,以30碼左右的時速,如果有體育老師教的好的朋友,有興趣就算算這個動能吧!
然而在電影中,能夠這麽拍嗎?如果傷害到馬匹,動物保護組織直接放狗咬死你們!
所以說,還是要看具體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