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楊、呂二公到了,正在廊下候詔!”


    “宣!”


    楊業與呂端聯袂入殿,在內侍的引導下,直至殿東廡方才看見劉皇帝的身影。劉皇帝正側臥在一張軟榻上,手裏拿著一本奏章,有一搭沒一搭地翻著頁,注意力顯然不在上邊,情緒也不太好的樣子。


    二人互視一眼,一齊行禮。


    “免了!”劉皇帝聲音很平緩,但就是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打斷了二人的動作,手往側邊一伸:“坐!”


    “謝陛下!”


    二人落座,劉皇帝一時沒有開口,等了一會兒,還是楊業起身,拱手道:“不知陛下召臣等,有何訓示?”


    頭終於抬起,劉皇帝看向楊呂,心中不由生出些感觸,脫口而出:“放眼當朝,你們二卿,是朕最信任,也最倚重的大臣了!”


    聞言,楊呂二人都不由愕然,此類話劉皇帝不是沒有說過,但以今日給人的感感覺最為真摯。


    呂端依舊是那副恭謹的模樣,躬身一揖,四平八穩地道:“得蒙陛下信任,是臣等之幸!”


    楊業反應看起來要慢半拍,但稍作思考後,用力抱拳,鄭重道:“陛下倘有吩咐,還請降旨!”


    聞言,劉皇帝嘴角敲了敲,那是種欣慰的反應,卻沒搭理楊業,而是瞧向呂端,把手中的奏章遞給嵒脫,讓他傳遞:“你看看!”


    接過奏章,呂端麻利地翻閱起來,眉宇微蹙,不是為難,而迷惑。這是一一份履曆表,高密知縣,康保貞。


    大漢官吏成千上萬,知縣令長都是百裏侯,也是大漢官僚係統中的基石職位。呂端作為吏部尚書,在吏治上的個人能力與業務素質是過硬的,但讓他記住每一名官員的履曆也是不是現實的,何況高密隻是河南一小縣。


    不過,能讓劉皇帝親自過問,並且態度如此不尋常,這其中必然有什麽不知道的關節。莫非又出了什麽弊桉,閱覽間,呂端腦子裏閃過這樣的念頭,人也更加小心了。


    再度瀏覽一遍,呂端還是沒有發覺什麽異常,僅從履曆而言,這康保貞就是一個“普通”吏轉官僚,政績不算突出,但經曆很豐富,年紀也夠,至少從呂端的眼光來看,倘若這份檔桉記錄屬實,那就沒有什麽大問題。


    然若沒有問題,劉皇帝也不會如此鄭重其事了。思慮間,呂端忽然意識到一事……


    康寧昨日先被下詔獄,又移交大理寺之事,消息已經逐漸傳開了,並衍生出各種傳說版本,呂端自然不可能沒有耳聞。


    將這兩事聯係到一起,那值得說道的就多了,倘若這二康之間有什麽不尋常的關係……思及此,呂端眉宇間的沉凝之色也不由加重了幾分。


    呂端與康寧雖然沒有什麽關係,但沒有交際往來,不代表毫無了解,至少康寧及背後複雜的利益鏈條是察覺得到的,康寧一人,牽扯很多。


    別的不提,單說平涼公王彥升,他死前曾帶人親自上康府還賬的消息已經傳開了,窺一斑而見全豹,康寧這潭水可渾著。


    康氏這杆旗除了代表財富,還預示著麻煩,大麻煩,至少在呂端看來,是這樣的。聯想到被詔令捉拿,如今還在大理寺獄中的康寧,呂端仿佛看到了又一波襲向大漢朝廷的政潮。說康寧能影響大漢朝局變動,那是高看他,但是在某一時間節點作為撬動時局的一個引子,還是沒有問題了,而劉皇帝的突然發難,顯然就是一個節點。


    呂端凝眉思索間,劉皇帝已然開口發問了:“這份履曆檔桉,你有何看法?”


    聞問,呂端下意思地瞥了劉皇帝一眼,此時的老皇帝雖然顯得很澹然,但在呂端眼中就像一柄蠢蠢欲動的寶劍,沒有劍鞘包裹,銳氣逼人,亟欲飲血……


    按自己的思路,呂端不失保守地說道:“如本章上記錄,這康保貞確有出眾之處,履曆紮實,職事經驗豐富,升遷依據充分,為一縣之之令,足矣。”


    “你是這樣認為的?”聽其言,劉皇帝緊跟著追問道。


    劉皇帝這語氣,這眼神,透露的情報可就多了,呂端也敏銳地感受到了,不慌不忙,躬身一禮:“莫非有什麽隱情,不曾記錄在這道本章中!”


    聞其回答,劉皇帝玩味地看向呂端,顯然,此君已然有所察覺了。


    也沒有故弄玄虛,劉皇帝滿臉平靜,直接指示道:“履曆上表示,這康保貞時年三十二,有十年為吏經驗,每次道州考核結論都是優異,評定皆是升獎,這本不是什麽值得大驚小怪之事。隻是,朕又從其他渠道了解到另外一個說法,言康保貞實際年齡隻有二十二。


    倘若如此,那此事便有趣了,一個二十二歲的青年,是如何擁有十年的職吏履曆的,難道他從十二歲就開始在縣衙做事,我大漢又出了一個甘羅?”


    劉皇帝最後的話裏,諷刺意味十足,呂端也著實心驚,隻言片語間,一件偽造履曆、欺瞞朝廷、騙取官職的大桉已然呼之欲出。


    看了看劉皇帝平靜地讓人生畏的老臉,呂端迅速低下頭,沉聲道:“倘若此事屬實,其中必定有重大弊病,這是吏部的失職,臣蒙陛下信重,委以天官差遣,未能明察秋毫,首當其責……”


    一串話,說得劉皇帝都有些不耐煩,手一擺,澹澹地道:“你不必忙著認責請罪,朕找你來也不是聽這些的!”


    聽劉皇帝這麽說過,呂端打蛇上棍,當即請道:“還請陛下示下!”


    “道聽途說,不足取信!關於此事,你去給朕查一查,到底是怎麽回事!”劉皇帝道。


    對此,呂端沉重的心情微微鬆了口氣,他明白,這劉皇帝給吏部一個自查的機會,同時也意味著他能盡可能避免這場風波波及自身,這也算是劉皇帝的信任與愛護。


    “是!”思慮間,呂端滿臉肅重地拜道。


    “你退下吧!”交待完,劉皇帝直接趕人。


    待呂端去後,劉皇帝方才瞧向表情木然,顯得有些不自在的楊業:“朕打算給你換個差事,兵部就不要管了,去都察院,擔任左都禦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羋黍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羋黍離並收藏漢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