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


    和往常一樣,麵對劉承祐別後歸來,太後李氏仍是一副溫柔的賢母姿態,鳳目慈祥,扶起劉承祐。在他身上打量了一圈,牽著他入座,重複了一句:“回來就好!”


    大家好,我們公眾.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隻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眾號[書友大本營]


    觀劉承祐形容消臒,沒有上手去撫摸,不過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累娘親掛念了。”劉承祐露出一道笑容,拱手說道:“兒子一定多抽時間陪伴。”


    “我豈不知你?隻怕是難得閑暇了,有這心,便好!”李氏極為賢明地說道:“不過你回京,老身這邊,卻是大鬆一口氣。我一後宮老婦,國事紛擾,替你守著開封,守著朝堂,實在心力交瘁,不堪其累啊!”


    太後李氏一副釋然的表情,見狀,劉承祐趕緊道:“辛苦娘親了!”


    注意著李氏的表情,劉承祐念頭隨即一轉,凝聲問道:“難道,還有人敢對娘親不敬?”


    “當朝諸公,對老身自不敢無禮。隻是我畢竟一婦人,見短識淺,往來於前廷與後宮,拋頭露麵,終究不方便。這東京城,還是交還與你了!”見劉承祐神情間恍過的一絲冷厲,李氏立刻溫言解釋道。


    母親的賢惠,實則讓劉承祐心裏生出了些許愧疚,出於他的某些疑忌心理。一瞬間腦中恍過許多念頭,到嘴邊,隻化為一句動情的話:“娘,辛苦了!”。


    事實上,自劉承祐登基之後,母子間的交流,不自覺間變得正式空泛,冠冕堂皇,少了親情。此時,聽出了劉承祐語氣中流露的溫情,李氏臉上也不由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容。


    “天涼了,記得多添件衣服。”


    “是!”


    “穠哥呢?”


    “把皇子抱上來給官家看看。”李氏朝侍候的女婢吩咐著,而後對劉承祐道:“百日之時,你不在,我召親戚簡單地舉行了一場祝福宴。穠哥很健壯......”


    劉承祐點著頭,孩子抱出來,便欲伸手去抱。被李氏叫住,洗手淨衣。


    三個多月大的嬰孩,十分輕,反正劉承祐是看不出有多壯實。不過觀孩子麵態,神氣靈現,倒確是健康之態。


    在懷裏晃動了幾下,劉承祐不動腦子隨口說道:“還不會說話吧。”


    “哪有這麽快!”李氏笑了,嗔了他一眼。


    “官家,大臣們求見!”閑談間,內侍匆匆來報。


    劉承祐神情間,不禁流露出少許的猶豫來。見狀,李氏上前接過劉穠哥,在劉承祐懷裏動彈掙紮的孩子立刻消停了下來。


    李氏說道:“去吧!臣僚覲見,必有要事。你出征歸來,想必也有不少緊要之事需了解。”


    “兒子先告退了!”劉承祐抱拳後退兩步。


    離開前,又朝候在殿中的大符與高氏道:“你們替我好好陪陪太後!”


    “是!”兩個女人,持禮應道。


    事實上,根本不用劉承祐交待,皇後與貴妃都會這麽做的。大符是習慣性地替劉承祐盡孝了,髙懷瑾則是有樣學樣。而對於兩個女人的態度,李氏基本是不作偏倚,還時時提點警示,幫劉承祐穩定著後宮,使他少受其擾。


    ......


    匆匆回到垂拱殿中,強打起精神,迅速地收拾好心情,落座接受群臣的覲拜後,劉承祐環視一圈,對十來名公卿大臣道:“朕親征這段時間,有賴諸卿,秉執國政,處置機務,撫定民心,使朕無後顧之擾。朕在這裏,拜謝諸卿!”


    據聞,平滅李守貞之後,皇帝驕氣日盛,行事頗為自專。故此時,劉承祐這副姿態,讓在場諸臣,難免意外。


    天子都折節禮下,如此給麵子了,朝臣們豈能端著,俱謙恭以應。


    說了些場麵話,營造出了君臣相協的氣氛後,劉承祐直接問道:“諸卿覲見,有什麽事,直接言講吧?”


    首先出列的,是王章。此公麵容之間,滿透著辛勞與疲憊,平叛之事,東京諸宰中,就數王章最為辛苦。糧械籌集調度本就是件操勞事,三司總天下財稅更是雜務頗多,後又有秋收及稅賦征繳事宜......


    百務纏身,日理萬機,不是誇張。劉承祐注意到王章頭上的白發,明顯在增多了幾分。有的時候,察一個官員作為,觀其年紀,看其發色,便能有所評斷了。


    王章這個人,能力、作風以及冶政手段或有待商榷,但做事還是很認真的,並且敢背罵名,始終艱難地維持著國家的財賦收支。


    先是重重地咳嗽了幾聲,王章起身,先告了聲罪:“臣失儀,請陛下恕罪!”


    見狀,劉承祐抬袖輕拂,寬言道:“無妨,王卿坐著回話吧!”


    “謝陛下!”


    對於真正做事的臣子,劉承祐也不吝於最大的寬容。


    “陛下,此次西征平叛,東京這邊,共耗糧、麵、肉等九萬五千四百餘石,一萬六千八百餘萬錢。京畿諸州,共調用糧五萬餘石,錢四千餘萬。軍器、輜需,軍前所用,士卒所耗,丁壯所費,後續賞駁,以及河中所繳,個中詳情,悉書於此冊,請陛下禦覽!”王章掏出了一封奏冊,呈給劉承祐。


    顯然,這總結的事情,王章領銜三司,是做到了他的前頭。


    拿起呈至案上的奏冊,劉承祐簡單地瞄了眼,腦中盡是王章嘴裏提到的幾個數據,嘀咕道:“竟然這麽多!”


    “軍需之費,國耗甚多......”


    “如此一來,朝廷又窮了啊!”劉承祐有點頭疼地說道。


    當然,大漢朝廷就沒富過。他知道打仗耗錢,故有些心理準備,但朕聽到具體數據的時候,還是忍不住肉疼。十數萬人的調動,近千裏遠征,其間的糧食損耗,自是巨大,所幸在河中府回了一口血。


    而錢財的耗用,大頭則在軍器以及那些攻城重械的建造上,這還是在朝廷極盡壓榨勞力以及物料成本的情況下。


    也就是平叛的時間夠短,要是再拖幾個月,所費更加難以鬥量。不提時局變化與敵對國家的威脅,就大漢國內,隻怕也得生亂了。到那個地步,軍需不足,基本上隻能去壓榨農民了。


    “朕稍後抽時間,仔細閱之!”放下冊子,劉承祐深吸一口氣道,抬眼看著王章:“東京這邊所餘錢糧幾何,可足用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羋黍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羋黍離並收藏漢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