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翌日,禦駕按時啟程,沒有任何延誤,也沒有人敢延誤。在離開之前,劉承祐又降下一道諭令,言元城行宮之中,不需太多人維護,當酌情遣散些。


    三千餘眾,車馬儀仗齊備,旌旗林立,彰顯著皇家的威嚴,鐵騎開道於前,甲士護衛於後,從從容容地順著運河方向,朝東北而行。


    乾祐二年冬巡,過元城之後,是轉到走西路,沿當初北逐契丹的路線,走邢、洺,過冀、趙。此番則不然,路線有所更改,按照劉承祐的想法,是準備順運河北走,一路查察地方治政、民生情況。


    自元城至貝州清河,一百三十餘裏的路程,走走停停看看,耗費了足足六日的時間,其中隻於臨清縣歇息了一晚。當然,僅靠劉承祐一雙眼睛,一對耳朵,是看不完、聽不全的,隨駕的近臣郎官以及地方的武德司,都是其耳目。


    春日的陽光,總是讓人感到舒適的,斜靠在軟墊之上,光線透過卷起的幕布將鑾駕內照得亮亮堂堂的,麵上身上一片溫暖,連心情都愉悅幾分。


    邊上擺著一疊奏章,都是最新自東京送達行營的,一些比較重要抑或有處置爭議的冊章。嘴裏說著,朝中諸務,盡委相公,但真讓劉承祐完全放手,暢遊北巡,那他自己又不習慣了。


    讓他稍感安慰的是,宰臣們還知道向行營匯稟,顯然,都清楚皇帝是個掌控欲極強的人,態度都擺得很正。


    劉承祐手裏拿著的,就是那份涉及淮西、河北兩道大吏的調動群議情況,飛傳至劉承祐手上。根據時間來看,效率很高,宰相們似乎沒有經過太多的扯皮,便議出了人選。當然,報與天子審定,是必須的流程。


    淮西布政使之職,群推禮部侍郎劉溫叟,言此公厚重方正,清廉節義。劉溫叟在朝中的清名很盛,是所有朝臣中最遵循禮法的人,一言一行,近乎迂腐。


    平日裏,除了官俸以及家鄉的些許祖產,別無進項,不似諸多官員,暗地裏置辦土地,或假親戚、仆舊之手經辦產業,更嚴厲禁止家人經商。是故,劉溫叟生活一直很清苦。


    劉承祐曽耳聞一件趣事,有門生自地方調職還京,攜禮拜訪,推拒不成,礙於情麵收下。但隔日即以數倍價值的禮物回贈。幾次過後,旁人都明白其誌向了,過府探訪,再不攜錢貨重禮。


    不過因為幾次的加倍回贈,劉溫叟的日子則更加清苦了,在東京,做到他的官位,實屬鳳毛麟角。悉之,為獎其清名,劉承祐特意賞賜了一些錢財、糧料、衣物,但後來聞之,所賜之資,都被劉溫叟封存,不取一文一物而用之。


    有鑒於此,京中便有傳言,讚劉溫叟的清節,說他連皇帝所賜之錢物,都不使用享受,而況於其他人禮贈,由此清名愈盛。


    對於劉承祐而言,劉溫叟名聲很大,倘若帶著懷疑的目光審視,有作秀的嫌疑,但是,即便是作秀,能做到他那個程度,始終言行一致,也是難得的。再者,清廉節義的品質與作風,本就該值得推崇與讚揚的,朝野內外也需要劉溫叟這樣的“賢人”


    但是,讓他外放為官,且直接為一道民政主官,能否做好?


    靠在鑾駕廂壁上,劉承祐慢慢地陷入了沉思,臉上帶有少許的遲疑,或許他自己都沒有發覺,他對這些聲名在外的名士,實則是帶有少許偏見的,總覺得彼輩賣弄德行,以誇虛名。


    考慮良久,抬頭向外張望,明媚的陽光有些晃眼,光明與熱度,似乎驅散了他心頭某些惡意的揣測與偏見。


    輕搖著頭,揉了揉眼睛,嘀咕道:“我這是怎麽了,盛名之下,必無虛士,清廉之士,也不乏能才。”


    嘀咕完,劉承祐也就默默做出了決定,至少總該給劉溫叟一個機會,不然又以什麽樣的理由否決之。另一方麵,放劉溫叟至淮西,再不濟,也不會變成一貪官吧......


    至於大名府的位置,則提出以泗州知州王著調任,這個提議,更讓劉承祐訝異。似乎這是宰臣們在像皇帝示好,都知道王著是禦前出去的人,又似乎是在做一場交易,王著調任大名,則劉溫叟出任淮西。


    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朝外喚道:“張德鈞,叫郭侗來!”


    未己,作為國舅的郭侗受命麻利地跑至鑾駕邊上,快步跟上禦駕行進的速度,隔著窗口見禮:“參見陛下,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看他連走帶跑的辛苦模樣,劉承祐擺擺手:“上車!”


    “謝陛下!”


    登上車駕,到底是郭威家教森嚴,劇烈奔跑過一段,氣息不穩,在劉承祐麵前,大氣都沒敢喘,以免失儀。見狀,劉承祐不由笑了:“看你憋的,放鬆些,都是一家人,不必這般拘束!”


    見皇帝妹夫這副和善的麵孔,郭侗這才慢慢放鬆下來,應道:“臣不敢失禮!”


    “你們呀,如此躡踞小心,好像朕會吃人一樣,朕有這麽可怕嗎?”瞥了眼郭侗,劉承祐說道。


    言罷,劉承祐將手中批複好的奏章,交給郭侗,說:“答複東京,就以劉溫叟出任淮西,至於大名府,改由鄆州史德珫充任,至於此次所涉其他職位之變動,由吏部審定調遷,不必再奏!”


    “是!”郭侗應道。


    到最後,劉承祐終究沒有同意以王著為大名府尹,原因也很簡單,他認為王著還不夠格,當年以知州任之,已是破格提拔了。尋常州府也就罷了,大名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在行政地位上,也就低於開封、洛陽以及太原,同京兆、揚州、河中、真定同等。


    至於史德珫,一者他治鄆州多年,是時候挪窩,二者,才幹建樹也不錯。當然,另一方麵的考量,則出於他是鄭國公史弘肇的兒子。


    史弘肇在靈州,鎮戍西陲,剿撫戎狄,也有些年頭了,此公在內為一禍害,在邊則是一頭猛虎,所起到的效用很多。除了例常的褒獎與賞賜之外,也隻有蔭及其子孫,能讓其更賣力安心了。


    “先別急著走!”見郭侗做告退狀,劉承祐擺手止住他。


    聞言,剛抬起的屁股又落了下來,郭侗拱手應道:“陛下還有何吩咐?”


    劉承祐目光朝向西北方向,說:“快到清河了,接下來將直趨滄州,距離邢州卻是越來越遠!去歲,朕答應郭寧,北巡之時,與她一道去拜訪婦翁。


    不過現在看來,也不便轉道了。是故,朕準備讓你與郭寧,轉道去堯山,探望婦翁,之後再北上真定府,等候朕。順便也替朕慰問他老人家,帶去朕的祝福......”


    得悉皇帝的意思,郭侗這才恍然,形容舒展,有點感動地說道:“陛下北巡途中,對家父仍如此惦念關懷,臣代家父謝陛下恩德!”


    “誒!朕說過了,都是一家人,不必如此!”劉承祐一臉和態,擺了擺手:“朕備了些禮物,屆時一並帶去!”


    “謝陛下!”


    “另外,朕不能陪郭寧一道去,也算是食言了,隻怕她會覺得委屈,你也安撫一下她!”劉承祐又道,顯得很細心的樣子。


    郭侗當即道:“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世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羋黍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羋黍離並收藏漢世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