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在倉庫山峽、灣仔山峽等處的防線抵擋住了日軍的進攻,“瘋子”和“精神病”的228聯隊和230聯隊連續作戰已遍體鱗傷,也進入了休整。
日軍第6聯隊駐守九龍,第229聯隊大部在渡海途中被加拿大的溫尼柏榴彈兵營炸入海底,一時香港島的戰事對英軍來說出現了轉機。
增援的部隊已從新加坡出發,英國皇家海軍四天之內便抵達香港。
皇家海軍派來了z艦隊包括航空母艦不屈號、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卻敵號、及4艘驅逐艦,該艦隊由海軍上將菲利浦斯指揮,將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擊沉日軍第2遣華艦隊。
隨艦抵達的海軍陸戰隊第17旅一萬五千人將在日軍側後登陸,與駐港英軍形成東西夾擊,徹底殲滅日軍第228聯隊和第230聯隊。
然後以香港島為依托,艦載航空兵和兩艘戰列艦的280mm艦炮以及港島的榴彈炮開始攻擊九龍的日軍部隊和地麵設施,英軍地麵部隊再擇期渡海,將日軍趕出九龍半島,恢複戰前的防線。
盡管前景一片光明,長孫花衣擔心土肥原策劃的“斷奶”行動可能會打破目前的戰場平衡,使英軍堅持不到援軍的到來,縱觀土肥原在中國戰場的一係列舉措,無一不是石破天驚之舉,讓日軍迅速扭轉戰局。
伊賀派忍者緊急來報,證實了長孫花衣的擔心,土肥原不愧於馭龍人的稱號,很善於抓住七寸。
忍者沿著川島良子抹在貞子鞋底的龍涎香一路跟蹤,最後到達了大譚郊野公園的大譚篤水塘石橋,川島貞子沿著水塘抽水站進入了職員宿舍。
忍者避開在周圍警戒的岩井公館浪人,跟蹤而入後,發現貞子將抽水站的職員宿舍變成了一個秘密據點,有電台,有武器彈藥,有糧食,數量最多的是炸藥,整整兩屋子高性能的tnt!
當忍者探明一切準備離開時,有兩卡車日軍已從大譚道上山,開始往大譚中水塘和大譚篤水塘主壩上搬運炸藥。
土肥原的目標是大譚水塘!斷奶行動比斷奶還慘無人道,其實是斷水!
人無糧食可以存活七天,無水隻能堅持三天!
大潭水塘位於香港港島東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大潭水塘主要是指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大潭水塘為港島談水的主要來源,處於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和柏架山四山之圍。
1907年,大譚水搪第一期工程完成,中水塘儲水量為1.96億加侖,滿足了當時港島十餘萬人的淡水需求。
辛亥革命後,港島人口增至二十萬,1912年,大譚水塘第二期擴建工程正式展開,工程包括興建儲水量達14.2億加侖的大潭篤水塘及擴建抽水站及輸水管,並在抽水站旁邊興建兩幢職員宿舍。
第二期工程,興建以混凝土建造為主,采用花崗石塊作骨料,並以花崗石築砌大潭篤水塘主壩,水壩溢洪道上築有由半圓形花崗石柱支撐的12個拱券,以承托連接赤柱及大潭與柴灣及石澳的大潭道。
西麵則建有水掣房和出水口,工程亦擴建大譚中水塘原抽水站,加裝兩部以蒸汽推動,每天可輸送13,638立方米飲食水的抽水機等機械,大潭篤水塘及配套工程於1917年竣工。
目前香港島的人口為160萬,戰前大譚水塘的水已滿足不了需求,常需要分片供水,如果水塘大壩被炸,勞森估計,港督楊慕華兩天之內就會被迫投降。
入夜,長孫花衣和李黑仔率領特遣隊出發了,日軍已占領了港島東部,從陸上是過不去了,隻好從沙灣登上了五艘漁船,沿著海岸線一路向東,避開了日軍第2遣華艦隊的巡邏艦,在大譚港海麵上了岸。
夜色中,特遣隊員沿著大潭水塘道彎延上山,大壩就在右上方橫亙著,無論誰此時想到巨壩被炸的瞬間,巨大的水流傾瀉而出的場景,都會不由自主打個哆嗦。
為做到真正的銜枚而行,大家不僅都換了布鞋,而且黑仔專門從李錦記買了二十斤醃製話梅分發給了大家,此時一百多人黑夜中疾行,真是一聲咳嗽都不聞。
此次特遣隊的行動,不同以往,完全要在炸藥堆裏作戰,而且是烈性tnt炸藥,稍有一點火星便不需要川島貞子他們引爆了。
所以自從長孫花衣隻能帶冷兵器的命令一下,大家開始忙開了,並有許多人要求請假出營,而黑仔都一一批準,連他自己都出去了一趟,回來時背後一張大弓十分醒目。
特遣隊隊員都是深圳、東莞、新界、九龍人,連港島南北區的人都有,入伍前不是漁民便是獵戶,遊手好閑的也會舞支槍弄根棒什麽的。
英式匕首在玩慣刀槍弓劍棒的這些人眼裏是看不上眼的,而且扔到水泥地上也極易起火星。
當集合準備出發時給人感覺像群山賊,背弓箭的人很多,有拿梭槍的,有拿獵叉魚叉的,有拎著砍刀柴刀的,竟然還有人拿了幾個捕獸夾子。
快到壩頂時,一直潛伏在水塘職員宿舍的第二名忍者已完成任務撤了出來,在路邊等長孫花衣。
他向長孫花衣匯報了在兩幢宿舍樓潛伏摸到的情況。
敵人一共約一百一十餘名,除了川島貞子從上海帶來的二十名浪人,岩井公館在廣州和東莞、澳門分會的浪人都趕了過來。
再加上位於九龍城的香港分會的浪人,一下子與原來情報中的敵人人數增加了近六倍。
土肥原也考慮到這次任務有如在刀尖上跳舞,所以執行任務專門挑選的是使用冷兵器的岩井公館日本浪人,他算準了香港抗日力量來阻止行動也不敢出動槍炮。
忍者也偵探到這批炸藥是日軍繳獲的國民黨東莞軍火庫的存貨,引爆方式為導火索雷管起爆,引爆時間為午夜零點。
日軍第6聯隊駐守九龍,第229聯隊大部在渡海途中被加拿大的溫尼柏榴彈兵營炸入海底,一時香港島的戰事對英軍來說出現了轉機。
增援的部隊已從新加坡出發,英國皇家海軍四天之內便抵達香港。
皇家海軍派來了z艦隊包括航空母艦不屈號、戰列艦威爾士親王號、卻敵號、及4艘驅逐艦,該艦隊由海軍上將菲利浦斯指揮,將以絕對優勢的兵力擊沉日軍第2遣華艦隊。
隨艦抵達的海軍陸戰隊第17旅一萬五千人將在日軍側後登陸,與駐港英軍形成東西夾擊,徹底殲滅日軍第228聯隊和第230聯隊。
然後以香港島為依托,艦載航空兵和兩艘戰列艦的280mm艦炮以及港島的榴彈炮開始攻擊九龍的日軍部隊和地麵設施,英軍地麵部隊再擇期渡海,將日軍趕出九龍半島,恢複戰前的防線。
盡管前景一片光明,長孫花衣擔心土肥原策劃的“斷奶”行動可能會打破目前的戰場平衡,使英軍堅持不到援軍的到來,縱觀土肥原在中國戰場的一係列舉措,無一不是石破天驚之舉,讓日軍迅速扭轉戰局。
伊賀派忍者緊急來報,證實了長孫花衣的擔心,土肥原不愧於馭龍人的稱號,很善於抓住七寸。
忍者沿著川島良子抹在貞子鞋底的龍涎香一路跟蹤,最後到達了大譚郊野公園的大譚篤水塘石橋,川島貞子沿著水塘抽水站進入了職員宿舍。
忍者避開在周圍警戒的岩井公館浪人,跟蹤而入後,發現貞子將抽水站的職員宿舍變成了一個秘密據點,有電台,有武器彈藥,有糧食,數量最多的是炸藥,整整兩屋子高性能的tnt!
當忍者探明一切準備離開時,有兩卡車日軍已從大譚道上山,開始往大譚中水塘和大譚篤水塘主壩上搬運炸藥。
土肥原的目標是大譚水塘!斷奶行動比斷奶還慘無人道,其實是斷水!
人無糧食可以存活七天,無水隻能堅持三天!
大潭水塘位於香港港島東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大潭水塘主要是指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大潭水塘為港島談水的主要來源,處於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和柏架山四山之圍。
1907年,大譚水搪第一期工程完成,中水塘儲水量為1.96億加侖,滿足了當時港島十餘萬人的淡水需求。
辛亥革命後,港島人口增至二十萬,1912年,大譚水塘第二期擴建工程正式展開,工程包括興建儲水量達14.2億加侖的大潭篤水塘及擴建抽水站及輸水管,並在抽水站旁邊興建兩幢職員宿舍。
第二期工程,興建以混凝土建造為主,采用花崗石塊作骨料,並以花崗石築砌大潭篤水塘主壩,水壩溢洪道上築有由半圓形花崗石柱支撐的12個拱券,以承托連接赤柱及大潭與柴灣及石澳的大潭道。
西麵則建有水掣房和出水口,工程亦擴建大譚中水塘原抽水站,加裝兩部以蒸汽推動,每天可輸送13,638立方米飲食水的抽水機等機械,大潭篤水塘及配套工程於1917年竣工。
目前香港島的人口為160萬,戰前大譚水塘的水已滿足不了需求,常需要分片供水,如果水塘大壩被炸,勞森估計,港督楊慕華兩天之內就會被迫投降。
入夜,長孫花衣和李黑仔率領特遣隊出發了,日軍已占領了港島東部,從陸上是過不去了,隻好從沙灣登上了五艘漁船,沿著海岸線一路向東,避開了日軍第2遣華艦隊的巡邏艦,在大譚港海麵上了岸。
夜色中,特遣隊員沿著大潭水塘道彎延上山,大壩就在右上方橫亙著,無論誰此時想到巨壩被炸的瞬間,巨大的水流傾瀉而出的場景,都會不由自主打個哆嗦。
為做到真正的銜枚而行,大家不僅都換了布鞋,而且黑仔專門從李錦記買了二十斤醃製話梅分發給了大家,此時一百多人黑夜中疾行,真是一聲咳嗽都不聞。
此次特遣隊的行動,不同以往,完全要在炸藥堆裏作戰,而且是烈性tnt炸藥,稍有一點火星便不需要川島貞子他們引爆了。
所以自從長孫花衣隻能帶冷兵器的命令一下,大家開始忙開了,並有許多人要求請假出營,而黑仔都一一批準,連他自己都出去了一趟,回來時背後一張大弓十分醒目。
特遣隊隊員都是深圳、東莞、新界、九龍人,連港島南北區的人都有,入伍前不是漁民便是獵戶,遊手好閑的也會舞支槍弄根棒什麽的。
英式匕首在玩慣刀槍弓劍棒的這些人眼裏是看不上眼的,而且扔到水泥地上也極易起火星。
當集合準備出發時給人感覺像群山賊,背弓箭的人很多,有拿梭槍的,有拿獵叉魚叉的,有拎著砍刀柴刀的,竟然還有人拿了幾個捕獸夾子。
快到壩頂時,一直潛伏在水塘職員宿舍的第二名忍者已完成任務撤了出來,在路邊等長孫花衣。
他向長孫花衣匯報了在兩幢宿舍樓潛伏摸到的情況。
敵人一共約一百一十餘名,除了川島貞子從上海帶來的二十名浪人,岩井公館在廣州和東莞、澳門分會的浪人都趕了過來。
再加上位於九龍城的香港分會的浪人,一下子與原來情報中的敵人人數增加了近六倍。
土肥原也考慮到這次任務有如在刀尖上跳舞,所以執行任務專門挑選的是使用冷兵器的岩井公館日本浪人,他算準了香港抗日力量來阻止行動也不敢出動槍炮。
忍者也偵探到這批炸藥是日軍繳獲的國民黨東莞軍火庫的存貨,引爆方式為導火索雷管起爆,引爆時間為午夜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