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津科夫告訴他:“日本是蘇聯遠東地區的心腹之患,日本和德國的合作將嚴重威脅蘇聯的安全。必須摸清日本的計劃,日本對德國的政策以及日本是否進攻蘇聯等問題。這一行動必須在日本本土上進行。我們必須在日本建立秘密情報小組,以便直接獲取重要情報。”


    稍微停一下後,別津夫接著說:“日本素以戒備間諜著名,要在這樣一個複雜的條件下建立情報組織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隻有具備特殊索質和才能的人才能委以這樣的重任,而你是唯一、當之無愧的人選。”


    別爾津還告訴他、給他指派兩名助手,也就是無線電技術專家克勞森和和一名報務人員,在佐爾格到達日本後,倆人將相繼回到日本與他聯係。


    佐爾格接受任務以後,像往常一樣需要到柏林找個合適的掩護身份。還是現成的記者身份最合適,他在中國裝扮得滿像回事,而且確實贏得了優秀記者的名聲。


    不過,由於佐爾格在《社會學雜誌》和《農業報》上所發表的文章產生的巨大影響,他這次是以熟悉遠東事務記者的聲譽回到柏林的,好幾家報紙和雜誌都竟相前來與佐爾格簽訂合同。(.好看的小說)


    佐爾格最後選定偽是影響很大的《柏林交易所報》、《每日展望》、《地理政治》和荷蘭的《商業評論》四家報刊。


    為了逃避審查,佐爾格重新了一張德國護照,使之從履曆看來,他是從中國,而不是途經莫斯科返回德國的。同時他還準備了一些身份證明,確保不對他過去的曆史追究太多。


    1933年7月,一切準備就緒。佐爾格懷裏揣著高級介紹信、記者證和嶄新的德國護照登上了旅途,他先到法國港口瑟堡,從那裏乘船經紐約到橫濱,於1933年秋天抵達東京。


    當佐爾格到達東京時,那裏的政治氣氛像台風即將來臨的九月天氣一樣沉悶,暴力威脅懾人、人人自危。一年多以前,首相犬養毅在官邸遭一夥年輕軍官的槍擊。就在他到達前兩個月,發生了一起企圖刺殺全體內閣成員的陰謀事件。


    在西方人眼裏,日本確實是個荒誕的國家。它在理論上是由一位神化的天皇統治,但天皇並不能直接行使權力。因此,這個國家實際上由一個官僚機構集中掌管著權力,在重大方針政策上遵循某一軍隊所實行的路線。(.)


    由於日本陸海空三軍之間存在著嫌隙,尤其是陸軍內部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因而它執行的是一條目標飄浮不定的、甚至是輕舉妄動的路線。而這個民族則出名地堅韌、尊孔和勇於自我犧牲。他們規矩禮節往往叫人看不清他們的本來麵目,但他們笑容可掬、彬彬有禮也使歐美客人感到安祥自在,有賓至如歸之感。


    佐爾格到達東京的第一件事是去訪問德國大使館。新任大使還沒上任,佐爾格受到使館高級人員的熱情接待。


    幾個月前,希特勒政府開始執政。他剛從德國來,大家立刻圍住他,搶著向他提出種種問題,迫不急特地想了解祖國的情況。


    佐爾格從容不迫地回答他們的提問。他的話都很有份量,顯示出他是個有地位的消息靈通人士。初次見麵就給使館官員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一見如故,談得很投契。


    第二天,佐爾格手裏持著日本駐華盛頓使館給外務省情報司司長天羽榮二的介紹信登門拜訪。天羽是外務省數一數二的新聞發言人,紅極一時。他每周主持一次記者招待會,隻有各國駐東京的首席記者才有資格被邀請參加。


    與天羽會麵後,佐爾格被介紹給駐東京的許多知名的日本記者和外國記者。不久之後,東京小組的核心成員克勞森和報務人員陸續來到東京。他們不定期地與佐爾格交換和分析情報。


    佐爾格還吸收了宮木佑德作為小組的第四名成員,宮木是位善於收集情報的“藝術家”,他總是孜孜不倦地搜集各種情報。


    佐爾格認為,“假若我真能在日本開始我的學者生活的話,宮木倒是位理想的助手。”與此同時,佐爾格開始加入納粹黨,一年以後就得到批準。之後,他又提出,要求加入德國記者協會。


    在佐爾格看來,作為一個外國人,即使像他那樣是個德國人,要想直接打入神聖不可侵犯的日本政界去獲取情報也是不可能的,必須從德國大使館著手。為了獲得藏在大使館保險櫃裏的絕密材料,必須博得大使的絕對信任。這就是他的主攻方向。


    他的信條是:不要把手伸向保險櫃,而要讓保險櫃自動打開,讓機密材料自動來到自己的辦公桌上。


    1933年底,新任大使到東京上任。在此之前,佐爾格給《每日展望》撰寫的一篇有關日本的文章在德國頗受重視,大使在柏林曾仔細地閱讀過。這位記者的博學多才,他的文章材料之翔實、見解之深邃、論述之深刻無不給大使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以後他又獲悉,德國外交部並非完全根據大使館的例行報告來對日本的政治狀況作出判斷,更多的倒是根據無所不曉,分析透徹精辟的佐爾格所寫的文章。於是大使便決定,在起草致柏林的報告前先同深知日本國情的佐爾格交換資料和意見。


    佐爾格與使館人員的關係本來就搞得不錯,這下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是燦若明星。


    佐爾格與使館武官尤金?奧特上校的交情給他幫了大忙。佐爾格到日本後不久,便拿著奧特的一位密友、《每日展望》的一位編輯的介紹信拜訪奧特。信中對佐爾格的能力大加讚賞,認為他在人品上和政治上也完全可信,是個不可多得的人。


    奧特當時正為沒受到柏林的重視而發愁。他送在柏林的報告由於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根本不受注意,而他本人則一心想著飛黃騰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行模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行模式並收藏大唐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