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如果日軍飛機轟炸了儲油罐引發了火災,燃燒起來的450萬噸重油之火將是任何消防手段也無法撲滅的。不需要別的,就這場火就能徹底燒毀珍珠港,燒掉它作為一個軍港而繼續存在的可能性,要重建這個軍港,即使是土建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美國,沒有幾年是不可能的。沒有了前進基地的美國海軍就隻能後撤3500公裏回到加利福尼亞的聖迭戈去,從那兒出發來到西太平洋對付日海軍聯合艦隊就鞭長莫及了。至於破壞日軍的先進武器,我選擇在長崎的三菱兵工廠下手,破壞正在趕製的特種魚雷和袖珍潛艇,這是最容易辦的。”
長孫花衣沒有想到的是,他認為最容易辦的事也幫了美國海軍的大忙,在珍珠港被偷襲,由於沒有挨上魚雷,就是被日軍航空炸彈炸沉的美艦損傷也不是十分嚴重,襲擊結束後,美軍以驚人的速度將擊沉的軍艦打撈出水,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順便進行了改裝,使這些軍艦的戰鬥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加利福尼亞號、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都被打撈出來重新參戰。所以實際上美軍在偷襲珍珠港中最終的損失,就隻有亞利桑那號、俄克拉荷馬號、猶他號、奧格拉拉號四艘軍艦,其中猶他號是1909年下水的老戰列艦,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備而被降格為靶艦,所以美軍沒有進行挽救。布雷艦奧格拉拉號建成於1907年,是珍珠港內最老的軍艦,早已極少升火,據說連煙囪裏也有海鳥築巢,自然美軍也不會進行修複。
這都是後話。
隨後幾天,長孫花衣代表雍仁親王頻繁地參加會議,日軍戰車開始加速了。
9月3日上午11時,在皇宮隔壁的宮內省召開的聯席會議上,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說:“日本各方麵的物資都在減少,而敵方的力量卻在漸漸地增強。再過些時候,日本會越來越軟弱,以至於難於支撐下去。我確信現在有戰勝的機會。然而,這種機會恐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喪失。”
他要求采取先發製人的辦法,“我們惟一的出路隻有加速前進。”
陸軍參謀總長杉山提出一個新建議:“我們必須在10月10日之前爭取達到我們的外交目的,否則便毅然出擊,不能老拖個沒完沒了。”
在軍部的堅決要求下,聯席會議一致同意了下列政策:為保衛和維護帝國的生存,以10月上旬為初步截止時間。在此之前,作好戰爭準備。到那時,如果有必要,就決心與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
作戰計劃已經草擬完畢,海軍和陸軍將同時襲擊珍珠港、馬來亞和菲律賓。
東條的戰爭內閣便在沒有爭論的情況下批準了關於截止時間的政策。
9月5日,東條進宮覲見天皇,將聯席會議通過的《帝國國策實施要領》草案上奏天皇。天皇對草案中把戰備放在第一位、把外交談判放在第二位有些擔心。
東條擔心天皇在禦前會議上再質問軍部,因此建議天皇召見兩位總長和其他決策人員軍令部部長永野和杉山為主就天皇的有關質問作了回答。
天皇質問杉山參謀總長說:“萬一日美兩國間發生什麽問題,陸軍在多長時間內能解決?有把握嗎?”
“僅在南洋方麵,打算用三個月解決!”杉山肯定地回答。
天皇一聽,馬上沉下臉來厲聲問道:“杉山,你曾是日華事變爆發時的陸軍大臣。你別忘了,當時你說一個月左右解決問題!可是,四年過去了,問題不是還沒有解決嗎?”
杉山沒想到天皇會問這些,因而麵帶驚訝的神色辯解說:“中國疆土遼闊,無法按預定的計劃作戰。”
天皇聽了這種辯解更加憤怒,他再次提高嗓門說:“你說中國疆土遼闊,那太平洋不是更遼闊嗎?你有什麽把握說三個月能解決問題?”杉山隻是低著頭,一聲不敢吭。
永野軍令部總長對此情景實在看不下去,趕緊給杉山解圍說道:“統帥部是根據大局提出計劃的。現在,日美關係好像一個病人在等待手術一樣,手術方案必須迅速作出。不動手術則意味著讓病人逐漸衰亡。手術雖然是個極端措施,但有可能挽救病人的性命。當機立斷是重要的。最高統帥部希望談判成功,不過,如果和談失敗,手術就勢在必行。”
天皇又恢複了慣用的深藏不露的表情:“讓朕想想,明天再定吧。”
9月6日,天皇正式召集禦前會議,審議《帝國國策實施要領》,進行戰爭或和平的最後抉擇。
東條、永野、杉山、豐田外相和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陸軍中將,一個接一個地表態,都對外交談判不抱希望,認為日本必須為戰爭作好準備,越快越好。
鈴木將軍談了國內資源令人憂愁的情況後,提出日本有三種抉擇:立即備戰;繼續談判;坐以待斃。當然,第三種選擇是不可想象的。日本隻能從前兩種中擇其一。
最後,樞密院議長原嘉道發言。他在日本政界地位很高,是天皇的最高顧問,通常代表天皇說話。
他舉起決定開戰的草案說:“這份草案似乎意味著,戰爭第一,外交第二。但能否把它解釋為,我們將盡力開展外交,隻有在沒有別的法子可想時才進行戰爭?”
杉山剛要站起來回答,永野軍令部總長因為知道杉山在前一天已受到天皇的嚴厲斥責,便搶先站起來回答:“原議長的解釋與我起草本文件的意圖完全相符。”
由於陸軍和海軍總長再沒有發表意見,原嘉道顯然認為,他們的沉默就是表示同意,便鬆了一口氣說:“知道統帥部的意見也和海相的意見一樣就放心了。”
在正常情況下,禦前會議應該到此結束,但這一次在事關戰與和的選擇上,天皇卻破例地開了口。他戲劇性地從口袋裏取出一張紙條,吟誦了他的祖父明治天皇40年前在對俄開戰前夕所寫的一首含意不明的短詩:
長孫花衣沒有想到的是,他認為最容易辦的事也幫了美國海軍的大忙,在珍珠港被偷襲,由於沒有挨上魚雷,就是被日軍航空炸彈炸沉的美艦損傷也不是十分嚴重,襲擊結束後,美軍以驚人的速度將擊沉的軍艦打撈出水,並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順便進行了改裝,使這些軍艦的戰鬥力上升到新的水平。加利福尼亞號、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都被打撈出來重新參戰。所以實際上美軍在偷襲珍珠港中最終的損失,就隻有亞利桑那號、俄克拉荷馬號、猶他號、奧格拉拉號四艘軍艦,其中猶他號是1909年下水的老戰列艦,已拆除了大部分武備而被降格為靶艦,所以美軍沒有進行挽救。布雷艦奧格拉拉號建成於1907年,是珍珠港內最老的軍艦,早已極少升火,據說連煙囪裏也有海鳥築巢,自然美軍也不會進行修複。
這都是後話。
隨後幾天,長孫花衣代表雍仁親王頻繁地參加會議,日軍戰車開始加速了。
9月3日上午11時,在皇宮隔壁的宮內省召開的聯席會議上,海軍軍令部總長永野說:“日本各方麵的物資都在減少,而敵方的力量卻在漸漸地增強。再過些時候,日本會越來越軟弱,以至於難於支撐下去。我確信現在有戰勝的機會。然而,這種機會恐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喪失。”
他要求采取先發製人的辦法,“我們惟一的出路隻有加速前進。”
陸軍參謀總長杉山提出一個新建議:“我們必須在10月10日之前爭取達到我們的外交目的,否則便毅然出擊,不能老拖個沒完沒了。”
在軍部的堅決要求下,聯席會議一致同意了下列政策:為保衛和維護帝國的生存,以10月上旬為初步截止時間。在此之前,作好戰爭準備。到那時,如果有必要,就決心與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
作戰計劃已經草擬完畢,海軍和陸軍將同時襲擊珍珠港、馬來亞和菲律賓。
東條的戰爭內閣便在沒有爭論的情況下批準了關於截止時間的政策。
9月5日,東條進宮覲見天皇,將聯席會議通過的《帝國國策實施要領》草案上奏天皇。天皇對草案中把戰備放在第一位、把外交談判放在第二位有些擔心。
東條擔心天皇在禦前會議上再質問軍部,因此建議天皇召見兩位總長和其他決策人員軍令部部長永野和杉山為主就天皇的有關質問作了回答。
天皇質問杉山參謀總長說:“萬一日美兩國間發生什麽問題,陸軍在多長時間內能解決?有把握嗎?”
“僅在南洋方麵,打算用三個月解決!”杉山肯定地回答。
天皇一聽,馬上沉下臉來厲聲問道:“杉山,你曾是日華事變爆發時的陸軍大臣。你別忘了,當時你說一個月左右解決問題!可是,四年過去了,問題不是還沒有解決嗎?”
杉山沒想到天皇會問這些,因而麵帶驚訝的神色辯解說:“中國疆土遼闊,無法按預定的計劃作戰。”
天皇聽了這種辯解更加憤怒,他再次提高嗓門說:“你說中國疆土遼闊,那太平洋不是更遼闊嗎?你有什麽把握說三個月能解決問題?”杉山隻是低著頭,一聲不敢吭。
永野軍令部總長對此情景實在看不下去,趕緊給杉山解圍說道:“統帥部是根據大局提出計劃的。現在,日美關係好像一個病人在等待手術一樣,手術方案必須迅速作出。不動手術則意味著讓病人逐漸衰亡。手術雖然是個極端措施,但有可能挽救病人的性命。當機立斷是重要的。最高統帥部希望談判成功,不過,如果和談失敗,手術就勢在必行。”
天皇又恢複了慣用的深藏不露的表情:“讓朕想想,明天再定吧。”
9月6日,天皇正式召集禦前會議,審議《帝國國策實施要領》,進行戰爭或和平的最後抉擇。
東條、永野、杉山、豐田外相和企劃院總裁鈴木貞一陸軍中將,一個接一個地表態,都對外交談判不抱希望,認為日本必須為戰爭作好準備,越快越好。
鈴木將軍談了國內資源令人憂愁的情況後,提出日本有三種抉擇:立即備戰;繼續談判;坐以待斃。當然,第三種選擇是不可想象的。日本隻能從前兩種中擇其一。
最後,樞密院議長原嘉道發言。他在日本政界地位很高,是天皇的最高顧問,通常代表天皇說話。
他舉起決定開戰的草案說:“這份草案似乎意味著,戰爭第一,外交第二。但能否把它解釋為,我們將盡力開展外交,隻有在沒有別的法子可想時才進行戰爭?”
杉山剛要站起來回答,永野軍令部總長因為知道杉山在前一天已受到天皇的嚴厲斥責,便搶先站起來回答:“原議長的解釋與我起草本文件的意圖完全相符。”
由於陸軍和海軍總長再沒有發表意見,原嘉道顯然認為,他們的沉默就是表示同意,便鬆了一口氣說:“知道統帥部的意見也和海相的意見一樣就放心了。”
在正常情況下,禦前會議應該到此結束,但這一次在事關戰與和的選擇上,天皇卻破例地開了口。他戲劇性地從口袋裏取出一張紙條,吟誦了他的祖父明治天皇40年前在對俄開戰前夕所寫的一首含意不明的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