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百合別動隊――日本特務機構的精英則把注意力集中於銀行老板、行業協會首領、連鎖當鋪老板及幫派頭目,所有這些人的身份事先都早已弄得一清二楚。(.無彈窗廣告)“三合會”頭目和黑社會的老大特別被盯住。他們中有人逃出城後,親屬被拘留作為人質。這樣,日本人遠遠超過了19世紀英法聯軍士兵酒後在北京圓明園的狂暴行為。
金百合行動出於貪欲也出於需要。1937年,日本黃金儲備因為戰爭開支已減少一半。因此,日本皇室成員親自為搶劫物編製詳細目錄,隨後將這些物品裝上鐵路貨車和卡車,由參與金百合行動的軍隊貼封守護,運往上海,沿途的日本軍官對冒犯皇室的事情都會三思而後行。
朝香宮被選來監督該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朝香宮鳩彥王1910年與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宮允子內親王結婚,曾就讀於日本陸軍軍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於1922年去法國留學。回日本後,曆任第一步兵旅團旅團長、近衛師團長、軍事參議官等職務。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後,曾接替鬆井石根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1937年12月到任),在南京戰役期間頒布了“殺掉全部俘獲人員”的命令,他思路比較開闊,實施了他的顧問提議的形形色色的戰爭掠奪方?。(.無彈窗廣告)
為了監督掠奪物,最後的登記造冊及運回日本前的貼封,必須由皇族成員來完成,這已費了朝香宮九牛二虎之力。這些戰利品從上海直接船運日本,或由火車、汽車運往滿洲處理,稀有金屬進行分等,其他的首飾被融化後,重新澆鑄為統一尺寸的金錠,然後再運回日本。
通過陸路或是海上從中國運到日本的金塊和白金塊,都放在日本一座山的隧道和地堡裏。這些地下掩體造得非常堅固,可以抵禦轟炸和地震。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隻有很少一部分財寶被直接存入日本的各個銀行,日本統治層並不打算與低層共同分享這些財富。傳統上,日本一直是由相互對立的番主所統治,他們不願意與人分享他們的財富或將其用以提高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
即使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實現了工業化,這一點也沒有改變。因為在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許多大工業財閥,都與明治統治集團裏的某位重要人物的集團有密切關係。出現在日本國內的任何財富都會被相互競爭的集團所占有。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金百合計劃才得以出台,以保證大批的財富進入到天皇家族――日本最有權勢的集團。
這些地堡中最大的一個是在鬆代,位於長野附近的山區,鬆代地堡是由加厚的混凝土建造的地下隧道網,長度為10公裏,形狀如蜂窩,地下建築麵積達6萬多平方英尺。一開始是準備遭到他國入侵時,讓皇族成員、貴族和所有政fu機構來使用的。據日本資料得知,這些地堡的一部分隧道被用來儲藏黃金和白金塊。
薇拉講到這,似乎遲疑了一下,但很快又接著說道:“一萬名朝鮮強製勞工建造了這個地堡,其中大多數人就此失蹤,據說,他們是在一些分隧道被封起來的時候被活埋在裏麵。”
聽到這,長孫花衣和汪瑩都深深地吸了口氣,長孫花衣說道:“在中國戰場,日軍除了搶劫,還有用金融的手段,強行發行一種所謂的貨幣,比如所謂金票、白條,都是貨幣,我用這些東西來換取你的真金白銀,你用黃金來購買我的金票,我不允許你再換回去。它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搜刮這個地區的財富。我們中國這麽古老的一個文明古國,有那麽多的文物,那麽多的珠寶,那麽多的黃金,你說把它加起來到底有多少?所以我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非常的震驚,如果沒有對主要是中國以及朝鮮各地的資源的搜刮與鯨吞,日本不可能準備幾乎同時在半個西太平洋地區打仗,更難與資源豐富、國土遼闊的美國打仗。如果再往上溯,中國甲午戰爭的對日賠款為2億3000萬兩(3000萬兩是歸還遼東半島所追加),換算成當年日幣為3億6451萬元。而日本在發動甲午戰爭的1894年,國家預算隻不過是9000萬日元,可見賠款數目達到當時日本財政預算的四年之多,成為日本推行‘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政策的巨大資金來源。事實上,日本從明治維新至日俄戰爭期間,有85%的企業是在甲午戰爭後建立的。例如日本近代鋼鐵業的始祖――著名的八幡製鐵所,就是為配合軍需工業,從該賠款項目下撥出58萬日元經費設立的,其原料也長期仰賴從中國與朝鮮進口,1938年變身為日本製鐵,因此,可以說,不但日本的近代化是中國資助的,就是日本的戰爭,中國也買了單。”
汪瑩走過來,給長孫花衣和薇拉倒上茶,說道:“這麽多財寶,想辦法運出來一部分,支援中國和蘇聯反法西斯鬥爭,不是更好嗎?炸毀了多可惜啊!”
薇拉說道:“運出來難度太大,而且,從經濟學角度上說,不僅不能運出來,這件事情還要嚴格保密,如果公眾知道存在著如此眾多的‘黑’黃金,將會引起黃金的價格體係崩潰。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如此眾多的國家把他們的貨幣同黃金掛鉤,這樣全世界的貨幣都會貶值,引起金融災難。但隻要對這一消息保密,價格就可以保持在每盎司35美元的價位上,以黃金為後盾的國際貨幣就能保持穩定。同時,這些‘黑’黃金被炸埋在地下將起到儲備金的作用,支持每個反法西斯國家的主要銀行,從而鞏固這些國家的政fu地位。”
“你那有長野鬆代地堡的詳細資料嗎?我等一會去和張書記會麵,我們研究一下行動方案。”長孫花衣問道。
金百合行動出於貪欲也出於需要。1937年,日本黃金儲備因為戰爭開支已減少一半。因此,日本皇室成員親自為搶劫物編製詳細目錄,隨後將這些物品裝上鐵路貨車和卡車,由參與金百合行動的軍隊貼封守護,運往上海,沿途的日本軍官對冒犯皇室的事情都會三思而後行。
朝香宮被選來監督該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朝香宮鳩彥王1910年與明治天皇的皇女富美宮允子內親王結婚,曾就讀於日本陸軍軍官學校、日本陸軍大學,於1922年去法國留學。回日本後,曆任第一步兵旅團旅團長、近衛師團長、軍事參議官等職務。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麵侵華戰爭後,曾接替鬆井石根擔任上海派遣軍司令(1937年12月到任),在南京戰役期間頒布了“殺掉全部俘獲人員”的命令,他思路比較開闊,實施了他的顧問提議的形形色色的戰爭掠奪方?。(.無彈窗廣告)
為了監督掠奪物,最後的登記造冊及運回日本前的貼封,必須由皇族成員來完成,這已費了朝香宮九牛二虎之力。這些戰利品從上海直接船運日本,或由火車、汽車運往滿洲處理,稀有金屬進行分等,其他的首飾被融化後,重新澆鑄為統一尺寸的金錠,然後再運回日本。
通過陸路或是海上從中國運到日本的金塊和白金塊,都放在日本一座山的隧道和地堡裏。這些地下掩體造得非常堅固,可以抵禦轟炸和地震。所有的跡象都表明隻有很少一部分財寶被直接存入日本的各個銀行,日本統治層並不打算與低層共同分享這些財富。傳統上,日本一直是由相互對立的番主所統治,他們不願意與人分享他們的財富或將其用以提高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
即使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實現了工業化,這一點也沒有改變。因為在那個時期建立起來的許多大工業財閥,都與明治統治集團裏的某位重要人物的集團有密切關係。出現在日本國內的任何財富都會被相互競爭的集團所占有。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金百合計劃才得以出台,以保證大批的財富進入到天皇家族――日本最有權勢的集團。
這些地堡中最大的一個是在鬆代,位於長野附近的山區,鬆代地堡是由加厚的混凝土建造的地下隧道網,長度為10公裏,形狀如蜂窩,地下建築麵積達6萬多平方英尺。一開始是準備遭到他國入侵時,讓皇族成員、貴族和所有政fu機構來使用的。據日本資料得知,這些地堡的一部分隧道被用來儲藏黃金和白金塊。
薇拉講到這,似乎遲疑了一下,但很快又接著說道:“一萬名朝鮮強製勞工建造了這個地堡,其中大多數人就此失蹤,據說,他們是在一些分隧道被封起來的時候被活埋在裏麵。”
聽到這,長孫花衣和汪瑩都深深地吸了口氣,長孫花衣說道:“在中國戰場,日軍除了搶劫,還有用金融的手段,強行發行一種所謂的貨幣,比如所謂金票、白條,都是貨幣,我用這些東西來換取你的真金白銀,你用黃金來購買我的金票,我不允許你再換回去。它用了各種各樣的手段搜刮這個地區的財富。我們中國這麽古老的一個文明古國,有那麽多的文物,那麽多的珠寶,那麽多的黃金,你說把它加起來到底有多少?所以我聽到這個消息感到非常非常的震驚,如果沒有對主要是中國以及朝鮮各地的資源的搜刮與鯨吞,日本不可能準備幾乎同時在半個西太平洋地區打仗,更難與資源豐富、國土遼闊的美國打仗。如果再往上溯,中國甲午戰爭的對日賠款為2億3000萬兩(3000萬兩是歸還遼東半島所追加),換算成當年日幣為3億6451萬元。而日本在發動甲午戰爭的1894年,國家預算隻不過是9000萬日元,可見賠款數目達到當時日本財政預算的四年之多,成為日本推行‘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政策的巨大資金來源。事實上,日本從明治維新至日俄戰爭期間,有85%的企業是在甲午戰爭後建立的。例如日本近代鋼鐵業的始祖――著名的八幡製鐵所,就是為配合軍需工業,從該賠款項目下撥出58萬日元經費設立的,其原料也長期仰賴從中國與朝鮮進口,1938年變身為日本製鐵,因此,可以說,不但日本的近代化是中國資助的,就是日本的戰爭,中國也買了單。”
汪瑩走過來,給長孫花衣和薇拉倒上茶,說道:“這麽多財寶,想辦法運出來一部分,支援中國和蘇聯反法西斯鬥爭,不是更好嗎?炸毀了多可惜啊!”
薇拉說道:“運出來難度太大,而且,從經濟學角度上說,不僅不能運出來,這件事情還要嚴格保密,如果公眾知道存在著如此眾多的‘黑’黃金,將會引起黃金的價格體係崩潰。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如此眾多的國家把他們的貨幣同黃金掛鉤,這樣全世界的貨幣都會貶值,引起金融災難。但隻要對這一消息保密,價格就可以保持在每盎司35美元的價位上,以黃金為後盾的國際貨幣就能保持穩定。同時,這些‘黑’黃金被炸埋在地下將起到儲備金的作用,支持每個反法西斯國家的主要銀行,從而鞏固這些國家的政fu地位。”
“你那有長野鬆代地堡的詳細資料嗎?我等一會去和張書記會麵,我們研究一下行動方案。”長孫花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