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坦克使用的是鎳合金鋼裝甲,這是德國在二戰質量最好的裝甲鋼,虎式其裝甲生產采用冷軋鍛造工藝而非鑄造。因此虎式坦克在攻擊性作戰中綜合防禦能力更強。
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裝甲是垂直與其它結構相連接的,並采用了咬合連接形式,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結構性能。同時咬合的裝甲塊之間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鉚接,焊縫質量很高,但焊接的車身和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
除了主戰武器全部列裝虎式坦克,第12裝甲師是黨衛隊最後編成的裝甲師,在其他也是最特別的部隊。
編製為ss第12裝甲師,士兵平均年齡隻有17、18歲,他們均穿潛艇成員的黑皮製服,並且別具一格地將女朋友的名字漆在坦克上。
隊員年齡雖輕,但狂熱勇猛的作戰精神卻勝過其他武裝黨衛隊士兵。
除了第12裝甲炮兵團駐守機場,第25裝甲擲彈團駐守火車站,第12裝甲團和第26裝甲擲彈團已提前開赴進攻莫斯科的位於斯摩棱斯克的出發陣地,所以在奧爾沙德軍防守兵力約一萬人。
而蘇聯紅軍方麵用於這次空降作戰的部隊為遠東軍區的第202空降旅和第212空降旅,整個行動中,兩支空降旅由四個航空團約170架tb-3重型轟炸機負責運輸。(.好看的小說)
每個空降旅滿編3000人,由傘兵、滑翔機空降兵和空運部隊三部分構成。
具體編製:空降旅指揮部傘兵部隊信號連摩托-自行車偵察連傘兵營x2(每營546人)
信號排偵察排(每排37人)
傘兵連x3(每連141人)
先遣排補給排衛生排滑翔機空降兵(與傘兵部隊編製相同)
空運部隊迫擊炮連(82mm迫擊炮x9)
防空連(重型防空機槍x12)
坦克連(t-34/85坦克x11)
炮兵營山炮連(76mm山炮連x4)
反坦克連(45mm反坦克炮x4,m1式60毫米火箭筒x9)
一個步兵連包括:連部(12人)
步兵排(38人)x3迫擊炮排(50mm迫擊炮)x1在兩支空降旅中,能降伏德第12裝甲師虎式坦克的狀元殺器是t-34/85坦克。
t-34坦克是蘇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著名設計師科什金的嘔血傑作,針對德國已經出現虎式坦克,t-34安裝85mm火炮,定名t-34/85型坦克。[]
1939年12月15日獲準投入大批量生產,當年生產283輛,次年即猛增至11000輛,成為蘇軍機械化部隊的主要裝備。
t-34坦克車體是焊接製成的,共分3部分,駕駛員和機電員位於車體前部,戰鬥艙上車體中部,車體後部裝有發動機和傳動裝置。
炮塔為鑄造結構,位於車體中部上方。炮塔裏有3名乘員,車長在左邊,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右邊。炮塔頂部後邊有兩個帶圓頂蓋的通風口。
t-34/85坦克至少有3種指揮塔:一是環形固定式指揮塔,有向前和向後開啟的雙扇艙蓋及5個觀察鏡;二是能夠360°回轉的,帶有單扇艙蓋及5個潛望鏡的指揮塔;三是與第二種相似的指揮塔,它的旋轉機構能使炮塔方向與目標保持一致。不管采用哪一種型式的指揮塔,在頂部都有1個觀察潛望鏡。
t-34-85基本數據
長度/寬度:6.1m/3.00m
高度:2.72m
重量:32噸
乘員數:5人
最高行進速度:公路55km/h,越野30km/h
最大行程:公路400km,越野249km
燃料載量:545升+27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3m
越障高度:0.76m
越壕寬度:2.5m
主要武器:zis-s-5385mm
坦克炮,54.6倍口徑身管,備彈60發,仰角-5°~+20°
輔助武器:2x7.62mmdtm機槍,備彈1920發。
因為蘇軍45mm反坦克火炮因為缺乏破甲彈和高爆彈隻能對付諸如步兵的軟目標。
所以在兩支空降旅中,能降伏德軍第12裝甲師虎式坦克的榜眼殺器是m1式60毫米火箭筒。
m1式60毫米火箭筒是蘇德戰爭中,美國向蘇聯緊急提供的相當多的援助之一,其筒徑59毫米,筒長1350毫米,筒重5.8千克;使用帶尾翼的破甲火箭彈,有效射程100米,能穿透約130毫米厚的鋼板,而虎式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厚度為102毫米,剛好搞定。
因其外形類似圓筒狀巴祖卡樂器而得外號巴祖卡。
巴祖卡火箭筒結構簡單,堅固可靠,該火箭筒配用由準星和表尺組成的機械瞄準具。配用破甲火箭彈,破甲彈由戰鬥部、機械觸發引信、火箭發動機、電點火具、運輸保險、後向折疊式尾翼等組成。
能降伏德軍第12裝甲師虎式坦克的探花殺器是rpg-43單兵反坦克手雷。
其工作方式為撞擊引信觸發爆炸,重量為0.56千克,一般隻能投擲15~20米,主要用來對付坦克、碉堡和燃料庫等。該彈的金屬外殼內是裝滿塑膠炸藥的布包。外殼上的蓋子要在投擲前旋開,配瞬發引信。配有手柄,彈尾有穩定傘,以保證命中姿態正確,利於破甲。垂直破甲厚度可達170毫米,可穿透混凝土工事500毫米以上。
其實降伏虎式坦克還有一種殺器,就是長孫花衣自己,不過數量有限形成不了太大戰鬥力,榜上無名。
長孫花衣初步製定了點穴行動計劃,首先在夜間出動強大的航空兵對駐守奧爾沙機場的德軍第12裝甲炮兵團進行猛烈的壓製性轟炸。緊接以兩個傘兵營一千餘名傘兵在奧爾沙機場上空400多米的高度實施傘降,落地之後邊打、邊集結、邊恢複組織指揮,以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幹掉所有從空襲中幸存下來投入反攻的虎式坦克,然後利用人數優勢擊退了那些受空襲後勇敢卻茫然的德軍步兵,守住機場。
虎式坦克大部分的裝甲是垂直與其它結構相連接的,並采用了咬合連接形式,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結構性能。同時咬合的裝甲塊之間都采用了焊接而不是鉚接,焊縫質量很高,但焊接的車身和炮塔也大大增加了虎式的重量。
除了主戰武器全部列裝虎式坦克,第12裝甲師是黨衛隊最後編成的裝甲師,在其他也是最特別的部隊。
編製為ss第12裝甲師,士兵平均年齡隻有17、18歲,他們均穿潛艇成員的黑皮製服,並且別具一格地將女朋友的名字漆在坦克上。
隊員年齡雖輕,但狂熱勇猛的作戰精神卻勝過其他武裝黨衛隊士兵。
除了第12裝甲炮兵團駐守機場,第25裝甲擲彈團駐守火車站,第12裝甲團和第26裝甲擲彈團已提前開赴進攻莫斯科的位於斯摩棱斯克的出發陣地,所以在奧爾沙德軍防守兵力約一萬人。
而蘇聯紅軍方麵用於這次空降作戰的部隊為遠東軍區的第202空降旅和第212空降旅,整個行動中,兩支空降旅由四個航空團約170架tb-3重型轟炸機負責運輸。(.好看的小說)
每個空降旅滿編3000人,由傘兵、滑翔機空降兵和空運部隊三部分構成。
具體編製:空降旅指揮部傘兵部隊信號連摩托-自行車偵察連傘兵營x2(每營546人)
信號排偵察排(每排37人)
傘兵連x3(每連141人)
先遣排補給排衛生排滑翔機空降兵(與傘兵部隊編製相同)
空運部隊迫擊炮連(82mm迫擊炮x9)
防空連(重型防空機槍x12)
坦克連(t-34/85坦克x11)
炮兵營山炮連(76mm山炮連x4)
反坦克連(45mm反坦克炮x4,m1式60毫米火箭筒x9)
一個步兵連包括:連部(12人)
步兵排(38人)x3迫擊炮排(50mm迫擊炮)x1在兩支空降旅中,能降伏德第12裝甲師虎式坦克的狀元殺器是t-34/85坦克。
t-34坦克是蘇聯哈爾科夫共產國際工廠著名設計師科什金的嘔血傑作,針對德國已經出現虎式坦克,t-34安裝85mm火炮,定名t-34/85型坦克。[]
1939年12月15日獲準投入大批量生產,當年生產283輛,次年即猛增至11000輛,成為蘇軍機械化部隊的主要裝備。
t-34坦克車體是焊接製成的,共分3部分,駕駛員和機電員位於車體前部,戰鬥艙上車體中部,車體後部裝有發動機和傳動裝置。
炮塔為鑄造結構,位於車體中部上方。炮塔裏有3名乘員,車長在左邊,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右邊。炮塔頂部後邊有兩個帶圓頂蓋的通風口。
t-34/85坦克至少有3種指揮塔:一是環形固定式指揮塔,有向前和向後開啟的雙扇艙蓋及5個觀察鏡;二是能夠360°回轉的,帶有單扇艙蓋及5個潛望鏡的指揮塔;三是與第二種相似的指揮塔,它的旋轉機構能使炮塔方向與目標保持一致。不管采用哪一種型式的指揮塔,在頂部都有1個觀察潛望鏡。
t-34-85基本數據
長度/寬度:6.1m/3.00m
高度:2.72m
重量:32噸
乘員數:5人
最高行進速度:公路55km/h,越野30km/h
最大行程:公路400km,越野249km
燃料載量:545升+27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35°
涉水深度:1.3m
越障高度:0.76m
越壕寬度:2.5m
主要武器:zis-s-5385mm
坦克炮,54.6倍口徑身管,備彈60發,仰角-5°~+20°
輔助武器:2x7.62mmdtm機槍,備彈1920發。
因為蘇軍45mm反坦克火炮因為缺乏破甲彈和高爆彈隻能對付諸如步兵的軟目標。
所以在兩支空降旅中,能降伏德軍第12裝甲師虎式坦克的榜眼殺器是m1式60毫米火箭筒。
m1式60毫米火箭筒是蘇德戰爭中,美國向蘇聯緊急提供的相當多的援助之一,其筒徑59毫米,筒長1350毫米,筒重5.8千克;使用帶尾翼的破甲火箭彈,有效射程100米,能穿透約130毫米厚的鋼板,而虎式坦克的車體前方裝甲厚度為102毫米,剛好搞定。
因其外形類似圓筒狀巴祖卡樂器而得外號巴祖卡。
巴祖卡火箭筒結構簡單,堅固可靠,該火箭筒配用由準星和表尺組成的機械瞄準具。配用破甲火箭彈,破甲彈由戰鬥部、機械觸發引信、火箭發動機、電點火具、運輸保險、後向折疊式尾翼等組成。
能降伏德軍第12裝甲師虎式坦克的探花殺器是rpg-43單兵反坦克手雷。
其工作方式為撞擊引信觸發爆炸,重量為0.56千克,一般隻能投擲15~20米,主要用來對付坦克、碉堡和燃料庫等。該彈的金屬外殼內是裝滿塑膠炸藥的布包。外殼上的蓋子要在投擲前旋開,配瞬發引信。配有手柄,彈尾有穩定傘,以保證命中姿態正確,利於破甲。垂直破甲厚度可達170毫米,可穿透混凝土工事500毫米以上。
其實降伏虎式坦克還有一種殺器,就是長孫花衣自己,不過數量有限形成不了太大戰鬥力,榜上無名。
長孫花衣初步製定了點穴行動計劃,首先在夜間出動強大的航空兵對駐守奧爾沙機場的德軍第12裝甲炮兵團進行猛烈的壓製性轟炸。緊接以兩個傘兵營一千餘名傘兵在奧爾沙機場上空400多米的高度實施傘降,落地之後邊打、邊集結、邊恢複組織指揮,以反坦克火箭筒和反坦克手雷幹掉所有從空襲中幸存下來投入反攻的虎式坦克,然後利用人數優勢擊退了那些受空襲後勇敢卻茫然的德軍步兵,守住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