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雙王!
聖旨還沒有離開長安城,李淵加封李承訓為一字並肩王的消息就已經不脛而走,讓眾人所知了。
不清楚的人都認為李淵對於李承訓太過於親厚了,清楚的人心裏都是歎了一口氣,神色有些凝重。他們知道這一字並肩王並不是李淵願意加封的,甚至於李淵骨子裏根本就沒有想過。
一人雙王,王中之王。這樣的滔天權勢基於一個人的手上,是會出大問題的。特別是這個王爺還擁有著足夠強大的兵力,毫無疑問,這個加封一出,李承訓就可以與李淵比肩了。
超越儲君,半步天子!
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是天無二日,一個國家也不能有兩個君主。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李淵的這一紙加封,等於是將李唐內部最關鍵的問題,直麵了出來,等於是將李承訓與李建成同時列為了繼承人。
隻是,讓眾人擔憂的是。李淵的幾個兒子可都沒有弱者,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如今有了李承訓陳兵潼關的前例,等於是給於其餘二人指了一條明路。毫無疑問,這一次李淵的這一手棋太臭了,這樣做,無疑是等於〖↑,在李唐內部埋下了禍根。
李承訓的權勢再一瞬間大漲,無疑會給已有的平衡帶來很大的壓力。無論是李淵還是他的兒子們,都不可能放任李承訓一人尊大。秦王府,東宮,齊王府,接到這個消息。內心深處的憤怒越發的大了。
同時通過這件事情,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等人劣勢。更是從楚霸王李承訓走的這條路看到了屬於他們的希望。隻是他們確實忘記了,如今天下空閑的地方太少了。南方有李承訓把持,北方李淵,王世充,竇建德三雄並立。
他們根本就沒有重複李承訓道路的機會和地方,了解到李淵加封李承訓為一字並肩王之後,李世民等兄弟三人,放下了成見,開始聯絡了起來。他們三個人的手底下都有著眼光卓絕的人物擔任參謀。
自然而然的清楚麵對李承訓咄咄逼人的壓迫,自己三人唯有抱團一起才能對抗李承訓的逼人氣勢。他們清楚。李淵的這一紙聖旨一旦發布,楚霸王頂著一人雙王的名號,必將引起天下勢力的側目,有著無數仁人誌士的投效。
這必然會讓原本就勢力大增的李承訓更加強大起來,這個時候坐在長安這個牢籠裏麵的三頭獅子選擇了聯合,矛頭一致對外。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淵的加封聖旨隨之傳遍天下。再一次因為李承訓而引起了天下嘩然,可以說武德三年,李承訓就是當之無愧的話題帝。沒有之一!身處的潼關的李承訓也是接到了李淵恩加封聖旨。
“恭喜王侄,加封一字並肩王啊,哈哈……”趙郡王李孝恭接到李淵從長安傳來的聖旨之後,立即出關前來了黨衛軍的大營。李承訓對於李孝恭的話。不置可否,他知道李淵平白無故加封自己為一字並肩王,肯定是有著別的圖謀或者交易。
通過前世今生。可以說沒有任何人比李承訓更加的了解李淵,如今安然坐在大唐禦座上的皇爺爺。李承訓知道李淵雖然文治武功都不怎麽樣。但是在這亂世開國幾百年,這就說明了李淵的不凡。更加讓李承訓忌憚的是李淵的隱忍。
縱觀華夏五千年。曆朝曆代開國之主裏麵,李淵絕對不是文治武功燦爛的一個,比之他的前一位隋文帝楊堅來說,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李承訓知道李淵有這些別人都沒有的優點,那便是隱忍。
隋朝國力強大之時,甘於受到隋煬帝的打壓,蟄伏太原,等待時機。隋末大亂,悍然起兵,便是李淵的果決,之後天下一統,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之時,卻甘於蟄伏,才終於保全了性命。
那個時候全國軍權皆歸於李世民,李淵心裏清楚,大勢已去。當時隻要是在長安,李淵手中有可以對抗李世民的兵力,他都會沒有半天猶豫的對抗。因為他知道隻要消息傳出,自然會有兵馬前來救駕。
斬殺李世民根本就不在話下,當時的李淵還沒有到死去的年紀。還能夠堅持到李承乾等孫子輩的長大,當年之所以李淵放棄抵抗,甘願被囚與太極殿。下旨加封李世民為太子,那是因為他的手中沒有抗爭的資本。
“哈哈,王叔見笑了!這下侄兒可以入關了吧!”李承訓將李孝恭帶來的聖旨打開一看,果然加封為一字並肩王的代價便是隻能帶領三萬兵馬進入長安。
“王侄請!”
“王叔請!”
李承訓朝前對著李孝恭伸出虛引了一下之後,便是朝著尉遲敬德道:“敬德,帶領黨衛軍裝甲軍第一,二,三師,隨本王入關!其餘人馬原地駐紮,沒有本王命令擅動者,殺無赦!”
“是!”
“駕!”
這一次進入潼關北上長安,絕對不會風平浪靜。所以李承訓選擇的妥協,他沒有辦法,三萬人,這是李淵能夠接受的極限。目光閃爍了幾下便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但是這一次李承訓還是留了心眼。
帶領入關的全部是騎兵,因為一旦長安有變,自己可以率領騎兵,利用它無雙的機動力量,離開長安。
一行三萬人,朝著長安官道疾馳而去。身後馬蹄濺起的塵土,彌漫天地。在裝甲軍加速前進下,日落時分,李承訓等人正好趕到了長安城外。
看著越來越近的長安城,李承訓心裏莫名其妙的不安。目光閃爍著精光,望著長安城。這個大唐帝國的心髒,落日餘暉下,巨大的長安城仿佛是一頭匍匐在地的史前巨獸。正在張開血盆大口,就像是等待著吞噬自己一樣。
搖搖頭,甩掉心裏的那抹亂想。李承訓第一次認真的看向了這座雄偉的城市,大興城,隋文帝楊堅修建的開國都城。楊堅在建立隋朝後,最初定都在漢長安城。但當時的長安破敗狹小,水汙染嚴重,於是便決定在東南方向的龍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隋高祖開皇二年起,在宇文愷的主持下,僅用九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建成了宮城和皇城。隋大興的總設計師宇文愷,他精心設計了大興城。
開皇二年大興宮的修建拉開了大興城修建的序幕,開皇三年,隋王朝遷至新都。隋煬帝繼位後,陸續開鑿南北大運河,以水路連接大興城。大業九年,更是動用十餘萬人在宮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總體格局至此基本形成。(未完待續。)
聖旨還沒有離開長安城,李淵加封李承訓為一字並肩王的消息就已經不脛而走,讓眾人所知了。
不清楚的人都認為李淵對於李承訓太過於親厚了,清楚的人心裏都是歎了一口氣,神色有些凝重。他們知道這一字並肩王並不是李淵願意加封的,甚至於李淵骨子裏根本就沒有想過。
一人雙王,王中之王。這樣的滔天權勢基於一個人的手上,是會出大問題的。特別是這個王爺還擁有著足夠強大的兵力,毫無疑問,這個加封一出,李承訓就可以與李淵比肩了。
超越儲君,半步天子!
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是天無二日,一個國家也不能有兩個君主。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李淵的這一紙加封,等於是將李唐內部最關鍵的問題,直麵了出來,等於是將李承訓與李建成同時列為了繼承人。
隻是,讓眾人擔憂的是。李淵的幾個兒子可都沒有弱者,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如今有了李承訓陳兵潼關的前例,等於是給於其餘二人指了一條明路。毫無疑問,這一次李淵的這一手棋太臭了,這樣做,無疑是等於〖↑,在李唐內部埋下了禍根。
李承訓的權勢再一瞬間大漲,無疑會給已有的平衡帶來很大的壓力。無論是李淵還是他的兒子們,都不可能放任李承訓一人尊大。秦王府,東宮,齊王府,接到這個消息。內心深處的憤怒越發的大了。
同時通過這件事情,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等人劣勢。更是從楚霸王李承訓走的這條路看到了屬於他們的希望。隻是他們確實忘記了,如今天下空閑的地方太少了。南方有李承訓把持,北方李淵,王世充,竇建德三雄並立。
他們根本就沒有重複李承訓道路的機會和地方,了解到李淵加封李承訓為一字並肩王之後,李世民等兄弟三人,放下了成見,開始聯絡了起來。他們三個人的手底下都有著眼光卓絕的人物擔任參謀。
自然而然的清楚麵對李承訓咄咄逼人的壓迫,自己三人唯有抱團一起才能對抗李承訓的逼人氣勢。他們清楚。李淵的這一紙聖旨一旦發布,楚霸王頂著一人雙王的名號,必將引起天下勢力的側目,有著無數仁人誌士的投效。
這必然會讓原本就勢力大增的李承訓更加強大起來,這個時候坐在長安這個牢籠裏麵的三頭獅子選擇了聯合,矛頭一致對外。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淵的加封聖旨隨之傳遍天下。再一次因為李承訓而引起了天下嘩然,可以說武德三年,李承訓就是當之無愧的話題帝。沒有之一!身處的潼關的李承訓也是接到了李淵恩加封聖旨。
“恭喜王侄,加封一字並肩王啊,哈哈……”趙郡王李孝恭接到李淵從長安傳來的聖旨之後,立即出關前來了黨衛軍的大營。李承訓對於李孝恭的話。不置可否,他知道李淵平白無故加封自己為一字並肩王,肯定是有著別的圖謀或者交易。
通過前世今生。可以說沒有任何人比李承訓更加的了解李淵,如今安然坐在大唐禦座上的皇爺爺。李承訓知道李淵雖然文治武功都不怎麽樣。但是在這亂世開國幾百年,這就說明了李淵的不凡。更加讓李承訓忌憚的是李淵的隱忍。
縱觀華夏五千年。曆朝曆代開國之主裏麵,李淵絕對不是文治武功燦爛的一個,比之他的前一位隋文帝楊堅來說,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但是李承訓知道李淵有這些別人都沒有的優點,那便是隱忍。
隋朝國力強大之時,甘於受到隋煬帝的打壓,蟄伏太原,等待時機。隋末大亂,悍然起兵,便是李淵的果決,之後天下一統,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之時,卻甘於蟄伏,才終於保全了性命。
那個時候全國軍權皆歸於李世民,李淵心裏清楚,大勢已去。當時隻要是在長安,李淵手中有可以對抗李世民的兵力,他都會沒有半天猶豫的對抗。因為他知道隻要消息傳出,自然會有兵馬前來救駕。
斬殺李世民根本就不在話下,當時的李淵還沒有到死去的年紀。還能夠堅持到李承乾等孫子輩的長大,當年之所以李淵放棄抵抗,甘願被囚與太極殿。下旨加封李世民為太子,那是因為他的手中沒有抗爭的資本。
“哈哈,王叔見笑了!這下侄兒可以入關了吧!”李承訓將李孝恭帶來的聖旨打開一看,果然加封為一字並肩王的代價便是隻能帶領三萬兵馬進入長安。
“王侄請!”
“王叔請!”
李承訓朝前對著李孝恭伸出虛引了一下之後,便是朝著尉遲敬德道:“敬德,帶領黨衛軍裝甲軍第一,二,三師,隨本王入關!其餘人馬原地駐紮,沒有本王命令擅動者,殺無赦!”
“是!”
“駕!”
這一次進入潼關北上長安,絕對不會風平浪靜。所以李承訓選擇的妥協,他沒有辦法,三萬人,這是李淵能夠接受的極限。目光閃爍了幾下便是接受了這個事實,但是這一次李承訓還是留了心眼。
帶領入關的全部是騎兵,因為一旦長安有變,自己可以率領騎兵,利用它無雙的機動力量,離開長安。
一行三萬人,朝著長安官道疾馳而去。身後馬蹄濺起的塵土,彌漫天地。在裝甲軍加速前進下,日落時分,李承訓等人正好趕到了長安城外。
看著越來越近的長安城,李承訓心裏莫名其妙的不安。目光閃爍著精光,望著長安城。這個大唐帝國的心髒,落日餘暉下,巨大的長安城仿佛是一頭匍匐在地的史前巨獸。正在張開血盆大口,就像是等待著吞噬自己一樣。
搖搖頭,甩掉心裏的那抹亂想。李承訓第一次認真的看向了這座雄偉的城市,大興城,隋文帝楊堅修建的開國都城。楊堅在建立隋朝後,最初定都在漢長安城。但當時的長安破敗狹小,水汙染嚴重,於是便決定在東南方向的龍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城。隋高祖開皇二年起,在宇文愷的主持下,僅用九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建成了宮城和皇城。隋大興的總設計師宇文愷,他精心設計了大興城。
開皇二年大興宮的修建拉開了大興城修建的序幕,開皇三年,隋王朝遷至新都。隋煬帝繼位後,陸續開鑿南北大運河,以水路連接大興城。大業九年,更是動用十餘萬人在宮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外郭城,城市的總體格局至此基本形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