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的目的呢?”
李承訓盯著杜如晦目光炯炯有神的道,他想要杜如晦這樣的大才既然說出了兩個方案,必定有著各自的優劣點。而且這兩個方案的出發點,落腳點都不盡相同。
杜如晦早就知道李承訓必然會有這樣的一問,於是滿臉笑容的回答道:“王爺,第一個方法,可以不引起江淮軍與吳王杜伏威的反彈,照顧他們的情緒。其二則是,這樣做可以保證國防軍現在的整體戰力,不在關鍵的時候出現狀況。”
看著聽的很認真的李承訓,杜如晦目光之內精芒閃爍。對著李承訓道:“至於不利之處就是這支軍隊全部都是江淮軍組成,其的忠誠性,純潔性將受到懷疑!第二種方法的好處是,這樣做可以減少江淮軍以及杜伏威對於這支軍隊的影響!”
“同時卻也有著不好的地方,那便是一旦這樣做也許會引起杜伏威與江淮軍的反彈。所以王爺,卑職目前隻考慮到了這兩個方案,還請王爺賜教!”杜如晦目光之內閃過一抹得色,正好被一旁仔細觀察的李承訓看到了眼裏。
“恩!”
通過杜如晦的解釋,李承訓清楚的知道了這兩種方法的不同與差距。所以李承訓考慮了半天之後,解下自己腰間的佩刀,對著杜如晦道:“克明,到時候由你拿著本王的王刀,管理這件事情!”
“按照第二套方案來,若是有人心有不滿,而宣於口者。殺無赦!”李承訓目光侃侃。精光流露。對著杜如晦語氣森然道。
毫無疑問李承訓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無疑是後期麻煩最少的一個。在李承訓的心裏是這樣想的。反正自己身處於亂世,一身殺伐。所以所有壞事。以及不堪的事情都有他一個人做了就是了。
到時候是將所有的罵名和罪過都由自己背負,讓自己的兒子後輩們少操一分心。
而且李承訓的態度極其的霸道和堅決,一有事情不對就出手殺之。所以在這件事情之上,他選擇了先行嚴酷,後來容易的方法。杜伏威雖然對於自己有著很大的功勞和恩情,但是李承訓心裏隻有那份讓無數過上好日子的宏圖。
為了他的理想和夢想,幹掉杜伏威都有可能,更不要說是區區的收編之事了。李承訓三言兩語便是對這件事情做下了定論,讓方才還苦思冥想的百裏挑一兩個人很是無奈。
解決了這一次的事情。百裏挑一與杜如晦紛紛起身告辭了霸王殿。因為隨著楚霸王李承訓的一句話他們忙好多的時間,可以說的是從現在開始,他們的工作又要壓下來了。
相對於當做甩手掌貴的楚霸王李承訓來說,其餘兩個人的工作無疑要難上許多了。不僅難,而且對於兩個人的壓力無疑要大的多。
百裏挑一與杜如晦領命而出,隻留下李承訓一個人在霸王殿裏,獨自孤單的坐著。看著眼前巨大的地圖,是否可以憑借兵鋒浩蕩,出兵南洋。
就在李承訓一個人將自己還在霸王殿。為跟著自己的這些人的未來考慮。思考著南洋,等等一些關於新航路的開辟問題的同時,狄知遜帶著蕭銑的密旨自江陵返回。
有了這個政策,李承訓也就沒有了這種必要忙活。接到李一的消息稱是。狄知遜安全到達了帝洲。李承訓便是在第一個時間內選擇了召見,自然還是在霸王殿內。
時隔一日,李承訓與狄知遜。百裏挑一,杜如晦三個人再一次的碰麵。原本這是隻有狄知遜的。由於李承訓想到接下來的事情必須由百裏挑一與杜如晦處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徹底的讓李一通知另外兩個人前來與會。
“臣下。狄知遜見過王爺!”狄知遜態度依然謙卑,對著李承訓行了一個禮之後,連忙朝著百裏挑一與杜如晦打招呼。至於狄知遜對於在杜如晦等人麵前恭敬,乃是因為狄知遜知道在帝洲隻有百裏挑一執掌的政務院,杜如晦執掌的參謀本部,才能算是一等一的勢力部門。
而且他也知道這兩個人是李承訓的心腹裏麵的絕對心腹,自然不是他的身份可以比擬的。與之打好基礎,對於未來至關重要。對於狄知遜的心思李承訓知之甚詳,但是卻沒有多言。
萬年以降,自古以來每一個朝堂拉幫結派的現象實屬正常。李承訓也沒有期望與自己的麾下能夠脫離這種常規,獨樹一幟。李承訓知道他的魅力還沒有如此的大呢,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忠臣與貪官。
“知遜,一路辛苦了!”李承訓先是目光侃侃的對狄知遜的一路舟馬勞頓做出了肯定,隨後眸子裏閃過一抹精芒道:“這一次知遜你前往江陵,遞交國書情況如何?”
李承訓淡淡的問道,語氣雖然輕柔但是其述說的這件事情卻相當的不平凡。因為蕭銑投降,就代表著南方的漢人一統,距離李承訓徹底統一南方為時不遠了。
狄知遜自然是清楚,自己前腳剛到帝洲,後腳便是被請進霸王殿的原因。於是聽到李承訓的問話,目光侃侃的看著李承訓道:“王爺,當時臣下將國書遞交梁帝蕭銑時,蕭銑大發雷霆。將臣子譴出宮外!”
“隨後的幾日內,蕭銑雖然好吃好喝的供著臣下。但是他的態度不清不楚,冷淡無比。一直到了後來,王爺發出了,和平已經死去的鐵血宣言之後,蕭銑才再一次將臣下接入皇宮,與臣商量國書之事!”
狄知遜目光之中帶著喜意,微微一笑,端起桌上的茶水滋潤了一下幹澀的喉嚨之後道:“蕭銑最終選擇了投降,但是他要求這一次的投降由他親自向王爺你投降,而且他還要求具體事宜由王爺與他相商!”
“原來如此!”
聽到狄知遜的回答,李承訓跟著歎息了一聲之後對著在座的另外兩個人道:“百裏,關於江陵等地的地方官員派遣事宜依然由你負責,開始征集。與此同時克明也啟動緊跟著收編梁軍的準備!”
“是!”
兩位心腹點頭應是,讓李承訓心裏微微一笑。這便是做出了榜樣的好處,一旦處理了杜伏威,處理蕭銑的時候隻需要在小的,無關緊要的地方做出小的改動,大部分照搬就可以了!(未完待續。)
李承訓盯著杜如晦目光炯炯有神的道,他想要杜如晦這樣的大才既然說出了兩個方案,必定有著各自的優劣點。而且這兩個方案的出發點,落腳點都不盡相同。
杜如晦早就知道李承訓必然會有這樣的一問,於是滿臉笑容的回答道:“王爺,第一個方法,可以不引起江淮軍與吳王杜伏威的反彈,照顧他們的情緒。其二則是,這樣做可以保證國防軍現在的整體戰力,不在關鍵的時候出現狀況。”
看著聽的很認真的李承訓,杜如晦目光之內精芒閃爍。對著李承訓道:“至於不利之處就是這支軍隊全部都是江淮軍組成,其的忠誠性,純潔性將受到懷疑!第二種方法的好處是,這樣做可以減少江淮軍以及杜伏威對於這支軍隊的影響!”
“同時卻也有著不好的地方,那便是一旦這樣做也許會引起杜伏威與江淮軍的反彈。所以王爺,卑職目前隻考慮到了這兩個方案,還請王爺賜教!”杜如晦目光之內閃過一抹得色,正好被一旁仔細觀察的李承訓看到了眼裏。
“恩!”
通過杜如晦的解釋,李承訓清楚的知道了這兩種方法的不同與差距。所以李承訓考慮了半天之後,解下自己腰間的佩刀,對著杜如晦道:“克明,到時候由你拿著本王的王刀,管理這件事情!”
“按照第二套方案來,若是有人心有不滿,而宣於口者。殺無赦!”李承訓目光侃侃。精光流露。對著杜如晦語氣森然道。
毫無疑問李承訓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因為這個方案無疑是後期麻煩最少的一個。在李承訓的心裏是這樣想的。反正自己身處於亂世,一身殺伐。所以所有壞事。以及不堪的事情都有他一個人做了就是了。
到時候是將所有的罵名和罪過都由自己背負,讓自己的兒子後輩們少操一分心。
而且李承訓的態度極其的霸道和堅決,一有事情不對就出手殺之。所以在這件事情之上,他選擇了先行嚴酷,後來容易的方法。杜伏威雖然對於自己有著很大的功勞和恩情,但是李承訓心裏隻有那份讓無數過上好日子的宏圖。
為了他的理想和夢想,幹掉杜伏威都有可能,更不要說是區區的收編之事了。李承訓三言兩語便是對這件事情做下了定論,讓方才還苦思冥想的百裏挑一兩個人很是無奈。
解決了這一次的事情。百裏挑一與杜如晦紛紛起身告辭了霸王殿。因為隨著楚霸王李承訓的一句話他們忙好多的時間,可以說的是從現在開始,他們的工作又要壓下來了。
相對於當做甩手掌貴的楚霸王李承訓來說,其餘兩個人的工作無疑要難上許多了。不僅難,而且對於兩個人的壓力無疑要大的多。
百裏挑一與杜如晦領命而出,隻留下李承訓一個人在霸王殿裏,獨自孤單的坐著。看著眼前巨大的地圖,是否可以憑借兵鋒浩蕩,出兵南洋。
就在李承訓一個人將自己還在霸王殿。為跟著自己的這些人的未來考慮。思考著南洋,等等一些關於新航路的開辟問題的同時,狄知遜帶著蕭銑的密旨自江陵返回。
有了這個政策,李承訓也就沒有了這種必要忙活。接到李一的消息稱是。狄知遜安全到達了帝洲。李承訓便是在第一個時間內選擇了召見,自然還是在霸王殿內。
時隔一日,李承訓與狄知遜。百裏挑一,杜如晦三個人再一次的碰麵。原本這是隻有狄知遜的。由於李承訓想到接下來的事情必須由百裏挑一與杜如晦處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徹底的讓李一通知另外兩個人前來與會。
“臣下。狄知遜見過王爺!”狄知遜態度依然謙卑,對著李承訓行了一個禮之後,連忙朝著百裏挑一與杜如晦打招呼。至於狄知遜對於在杜如晦等人麵前恭敬,乃是因為狄知遜知道在帝洲隻有百裏挑一執掌的政務院,杜如晦執掌的參謀本部,才能算是一等一的勢力部門。
而且他也知道這兩個人是李承訓的心腹裏麵的絕對心腹,自然不是他的身份可以比擬的。與之打好基礎,對於未來至關重要。對於狄知遜的心思李承訓知之甚詳,但是卻沒有多言。
萬年以降,自古以來每一個朝堂拉幫結派的現象實屬正常。李承訓也沒有期望與自己的麾下能夠脫離這種常規,獨樹一幟。李承訓知道他的魅力還沒有如此的大呢,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忠臣與貪官。
“知遜,一路辛苦了!”李承訓先是目光侃侃的對狄知遜的一路舟馬勞頓做出了肯定,隨後眸子裏閃過一抹精芒道:“這一次知遜你前往江陵,遞交國書情況如何?”
李承訓淡淡的問道,語氣雖然輕柔但是其述說的這件事情卻相當的不平凡。因為蕭銑投降,就代表著南方的漢人一統,距離李承訓徹底統一南方為時不遠了。
狄知遜自然是清楚,自己前腳剛到帝洲,後腳便是被請進霸王殿的原因。於是聽到李承訓的問話,目光侃侃的看著李承訓道:“王爺,當時臣下將國書遞交梁帝蕭銑時,蕭銑大發雷霆。將臣子譴出宮外!”
“隨後的幾日內,蕭銑雖然好吃好喝的供著臣下。但是他的態度不清不楚,冷淡無比。一直到了後來,王爺發出了,和平已經死去的鐵血宣言之後,蕭銑才再一次將臣下接入皇宮,與臣商量國書之事!”
狄知遜目光之中帶著喜意,微微一笑,端起桌上的茶水滋潤了一下幹澀的喉嚨之後道:“蕭銑最終選擇了投降,但是他要求這一次的投降由他親自向王爺你投降,而且他還要求具體事宜由王爺與他相商!”
“原來如此!”
聽到狄知遜的回答,李承訓跟著歎息了一聲之後對著在座的另外兩個人道:“百裏,關於江陵等地的地方官員派遣事宜依然由你負責,開始征集。與此同時克明也啟動緊跟著收編梁軍的準備!”
“是!”
兩位心腹點頭應是,讓李承訓心裏微微一笑。這便是做出了榜樣的好處,一旦處理了杜伏威,處理蕭銑的時候隻需要在小的,無關緊要的地方做出小的改動,大部分照搬就可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