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蕩的兵鋒猶如一條矜持的巨龍,在渭水測畔安然駐紮。十萬精銳鐵騎,眾多的人數,龐大如刀鋒的壓力直逼長安。


    天下人的目光也是看向了長安,以及占據長安的這股勢力大唐。能不能抵抗住頡利的十萬大軍南下,防止突厥騎兵進入中原大地的花花江山。


    “王爺,有消息傳來了!”


    長安城頭,楚霸王矗立。眸子裏閃爍著奪目的光芒,看向了渭水方向。這一次他北上長安就是為了與頡利見麵,聽聞到身後的消息李承訓,也是為之一愣,收回了目光。


    看著身後恭敬站立的李一一眼,楚霸王便是微微一笑道:“李一怎麽了,說吧!”


    “報告王爺,蓋世太保傳來消息,頡利可汗的十萬大軍駐紮在渭水之畔。”李一隨之便是張口說出了探查的結果,將目光看向了楚霸王與身邊的唐皇李淵。


    “嗯!”


    聽到李一的消息,楚霸王隨之點了點頭。對於這點消息也是很訝異,因為頡利的南下之路才沒有出乎楚霸王的意料之中。這一條路在曆史上頡利就是這樣做的,如今雖然時間改變了,但是曆史的軌跡依然無可阻擋。


    “頡利,你準備好了嗎!”


    眸子從來都沒有離開渭水的方向,仿佛全天下的事物都遠遠不及渭水的頡利來的精彩。李承訓沉默了片刻之後,便是轉頭對著李一下令道:“通知蓋世太保與軍統的人,讓其時刻關注頡利可汗十萬大軍的動向。”


    “是,屬下這就去辦!”


    李承訓的眸子裏閃爍著奪目的精光。看著遠去的李一的背影。收回了目光,從而轉向了身邊的李淵道:“皇祖父。如今頡利可汗陳兵渭水之畔,皇祖父覺得當下我李唐當如何對待頡利?”


    這一句話來的極其突然。將身旁的李淵問的明顯楞了一下。雖然知道這個時候問李淵也是白問,但是這個象征性的詢問李承訓必須要做。因為在這一刻的長安城,名義上李淵才是最高的統治者。


    李承訓心裏清楚,頡利的十萬大軍都是在突厥草原上成天廝殺,沐浴著鮮血與戰火成長起來的。他們的戰鬥能力極其的出色,意誌頑強至極。尤其是突厥騎兵的奔射相當的出色,對於這一點,就算是一向自視甚高的楚霸王心裏也不得不承認。


    不得不說有時候,環境對於人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農耕民族的大漢。與遊牧民族突厥之間的最大的差距就是這一點。遊牧民族相對來說就要比農耕民族更具攻擊力,這一點是世人所公認的。


    而且這一刻自己麵對的不是一兩千突厥騎兵,而是整個東突厥最精銳的十萬鐵騎。所以楚霸王也是沒有必勝的把握,雖然曆史上李世民故設疑兵,隻身一人僅僅帶著六騎就驚退了頡利可汗的南下,送錢送禮的簽訂了恥辱的渭水之盟。


    李世民當初國力低微,軍事實力不強。他沒有辦法隻能這樣拿自己前去冒險,此時此刻的楚霸王李承訓雖然不是一國之主,但是手底下的勢力卻是堪比一國。而且這個時候頡利南下並不是楚霸王一個人在抵抗。


    “訓兒軍事上你比我強,這是長安城內所有軍隊的兵符,朕就交給你了!”李淵也是心思通透的人物,自然是能夠從楚霸王李承訓的語言之中聽出了他要表達的意思。


    李承訓的這一番話無疑就是要想取得長安城內的兵權。李淵也是清楚如今想要保住這一份辛苦打拚來的。李淵並不想輕易的失去,他也知道想要保住大唐基業,就隻有團結一致。


    隻有團結一致才有可能抵抗渭水之畔。兵鋒直指長安,氣焰囂張的突厥騎兵。明白這一點的李淵便是在第一時間做出了決定。將城內軍權交給楚霸王,隻為了李承訓的指揮能力。將突厥騎兵拒之門外。


    “是,皇祖父!孫兒一定不負你的重托!”聽到李淵的話,李承訓心裏一陣興奮,轉頭對著李淵保證道。


    隻有李淵將身處長安城內的五萬大軍交給李承訓,李承訓就可以憑借人數上的優勢,在一定的範圍內阻擊頡利,迫使頡利不得南下。


    本來憑借黨衛軍李承訓也是能夠做到,但是李承訓在這個時候心裏走了一點私心作祟。這一場戰爭,全勝並不是李承訓想要的結果,失敗也不是其想要的結果,對於楚霸王來說最適合他的便是保住長安城不失,又不消耗自己的軍事力量。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秦王李世民與李淵兩個人先後出兵出力,唯有這樣李承訓才會覺得合理。突厥騎兵南下的危害對於大家都是一樣的,甚至於對於楚霸王根本還不向其他人那樣,首當其衝。


    勢力相交,最根本的保障便是利益。所以李承訓就在這一刻動用了一點權謀,得到了李淵手中的軍隊。因為他對於長安的唐軍極其的不信任,李承訓怕在關鍵時刻,李淵不顧局勢在背後捅他一刀。


    對於善於內鬥的大漢民族來說,這個時候並沒有形成如同後世那般強大凝聚的愛國情懷,所以這個時候的大漢民族的政客們的手段無所顧忌。正是因為了解這個無所顧忌,李承訓才會更加擔心。


    當初秦昭王在白起長平一戰,滅掉了趙軍精銳的時候,無視當時兵勝之後的大好形式,毅然決然的下令召回了武安君白起。將天下一統的第一次機會白白放過,這樣的事情在華夏的大地上時有發生。


    熟知天下曆史的楚霸王李承訓自然是比一般人知道的多,梟雄霸主是最沒有道德底線,沒有信儀的。他們往往為了勝利,為了天下不擇手段,所以最後的天下之爭都會是由這些人勝利。


    明白這一點的李承訓不得不防,他親自率領十萬黨衛軍北上,就必須要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為了各個方麵,所以李承訓才會在這個時候,出口讓李淵自己將軍隊交出來。


    隻有這樣,才能杜絕起內亂。無論是楚霸王還是李淵都是清楚,這個時候絕對不能亂起來,不然的話,唯一將頡利拒之門外的機會就會隨之喪失。深刻明白這一點的李淵等人,正是基於這一點,雙方之間才還是達成了這個決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承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負一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負一笑並收藏大唐李承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