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村民見狀,有餘力的都回了家,餘下的就在村口盯著,買糧可以,進去不行。


    不過他們似乎對小孩並不設防,徐月抹了把淚涔涔的小臉,帶著王家大娘和姊姊,在徐大郎的看護下溜進了村。


    村民看到了,但也沒說什麽,猜想他們可能是要去其他人家討飯,隻覺得心酸。


    徐月一邊打量這個村,一邊對身旁的姊姊和王家大娘叮囑:


    “誰家開門就在門口看看,別亂進人家大門,有人出來嘴甜說幾句吉利話,比如主家吉祥、財源廣進、身體健康之類的。”


    “人家給什麽都收著,收了要說謝謝好人一生平安,不給的也要先謝了再走,都記住了嗎?”


    王家大娘努力記下後,重重點了點小腦袋:“嗯嗯。”


    “姊姊呢?”徐月看向徐二娘。


    被妹妹這討飯絕學震驚到的徐二娘這才回過神來,表示自己會給好心人祝福的。


    徐月又轉頭看向身後跟著的徐大郎,“哥哥呢?”


    徐大郎咧嘴一笑,學她剛教王家大娘的動作,拱了拱手說:“吉祥!”


    可以,很好!徐月滿意點頭。


    前方正好有三戶開著大門的人家,徐月一揮手,王家大娘往左,徐二娘去右,徐月和徐大郎則去正前方那戶人家。


    屋裏有人出來,徐月笑盈盈的張口用生澀的本地方言說著吉利話,也懂事的沒有衝進屋子,心地善良的人家看她們可憐,都會給她拿點東西打發她們。


    徐月接過東西,又拉著哥哥一起乖巧的給主人家道謝,這才離開。


    有些個好心的,又把兄妹倆叫回來,多給個破碗或是菜團子什麽的。


    當然也有極個別村民實在厭惡這樣的行為,遠遠看到她們過來,就嘭的把門關上。


    一開始看到,心裏確實有點小難過,但徐月內裏靈魂畢竟是個大人,很快又釋然了,擠出笑臉繼續去下一家。


    至於節操什麽的......那是什麽?能吃嗎?


    這樣一番討下來,總有些收獲。


    破席子一張,舊陶罐一個,破碗三個,菜團三個,薄餅半塊,還有一件補丁疊補丁,一戳一個洞的小孩舊衣。


    這個時代生產力水平就隻有這麽底,這些放在後世丟在垃圾堆都沒人撿的東西,已經是村民們最大的善意。


    徐月一點都不嫌棄。


    席子雖破但也能擋一擋清晨的潮氣,補丁衣雖然全是洞,但那也是布,蓋在身上總能好過什麽都不蓋。


    而陶鍋破碗就更有用了,能煮東西吃,不用再吃幹得便秘的烤肉什麽的,至少有口熱水喝。


    菜團和薄餅,老實說,穿越過來這麽久,這是徐月第一次在食物中看到一點綠。


    你當他們為什麽會便秘?


    就是因為長期不吃水果蔬菜,身體嚴重缺乏膳食纖維,營養過度不均衡所導致的。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徐月把村民們送來的東西都放到舊陶鍋中,遞給哥哥拿著,領著姊姊和王家大娘,高高興興回到了村口。


    大人們已經交換到食物,有些是熟食,有些是一兩把野菜,大多給的都是摻雜糠皮的穀子。


    在兗州本地,穀又稱梁或粟,二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梁是優質小米,粟是普通小米。


    而未脫殼的小米或者混合了三分之一以上糠皮的小米就叫穀。


    這時代農業並不發達,還處在靠天吃飯的時代,所以哪怕是糠皮,也會留下來一起烹煮。


    村民們之所以拿來帶糠的小米賣給徐、王兩家,不是要占他們便宜,而是普遍的行情就是這樣的。


    徐大花出去二十個錢,換來了野菜一把,麥餅兩個,外加五斤帶糠小米。


    算起來,村民們已經算很厚道的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給的也比市場上的多一些。


    “今年大家收成都不怎麽好,隻能給你們這麽多了。”村民們怕他們誤會,還解釋了一通。


    王大有也花了二十個錢,換來一把野菜和五斤帶糠小米。


    至於麥餅,他是沒有的。


    說起這,王大有又忍不住對他的徐大哥更加敬佩了。


    他從來不知,原來徐大哥還會卜卦,嘴皮子上下一動,讓人家白白給了他兩個麥餅,還感恩戴德直呼高人。


    王大有心想,可不是高人,這種風水測算秘術,向來是不外傳的,那些豪強大家族恐怕懂得的也不多。


    一時間,隻覺得徐家的身世背景越發撲朔迷離起來。


    還有個婦人抱著孩子匆匆趕來找徐高人給看看,深刻展現了古代人民對鬼神之力的莫名崇拜和敬畏。


    可惜,兩家人買了食物就離開了小村莊,那婦人隻能望著早已經空下來的村口,暗歎自家孩子沒有福緣。


    兩家並沒有走遠,而是來到村附近的小河邊,找了塊平坦地歇息下來。


    各家各起一個火堆準備做飯。


    徐大找來大石塊熟練的架起灶台,把陶鍋放上去,倒上水,往裏到半斤粟米,再放一大把野菜,撒兩粒村民送的鹽粒,用樹枝攪拌。


    很快,食物的香氣冒出,早已經饑腸轆轆的徐月兄妹幾個肚子咕嚕嚕叫了起來。


    但距離野菜粥全熟還有一段時間,王氏就把孩子們討回來的菜團和薄餅先分給她們吃。


    王家大娘也有一份,不到她半個巴掌大的食物,還不忘分給弟弟一點。


    幾個孩子慢慢的吃著,仿佛這樣,等待的時間就會變得短一些。


    一刻鍾後,野菜粥熟了,破碗隻有三個,分給王家一個後,徐家隻剩下兩個,一家五口輪流用碗盛粥喝。


    溫暖的野菜粥下肚,徐月火燒一樣的胃終於平複下來。


    身前水流潺潺,幾片黃葉隨水漂流,填飽肚子的一家五口卻不知路在何方。


    本以為離開了山陽郡,找到了水源,一切都會好起來。


    本以為到了濮陽,就能得到應有的庇佑,有個容身之所。


    然而這都九月天了,他們還縮在別人村子外邊,以天為被,以地為席!


    一家五口麵麵相覷,齊齊歎氣,“唉~,睡吧。”


    躺在破爛的草席上,想著自家這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此情此景,徐月忽想吟詩一首。


    “慶宣年時饑餓,萬戶愁生眉鎖,有口卻無餐,滴淚漫成珠顆,災禍、災禍,災禍臨頭怎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種田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悠閑小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悠閑小神並收藏逃荒不慌,全家大佬種田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