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趙雲的介紹,蘇致雖然有一定心裏準備,也都是連連吸了好幾口涼氣。隨後才道:“那主公和軍師之意。。。”
趙雲搖了搖頭,自家主公和軍師估計也在考慮大軍行止如何安排。照現在這個情況來看,董卓軍和江沛軍估計還有別的後招,隻不過自家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想到這裏,趙雲道:“主公和軍師暫時還沒有定論,不過,首要之事,便是將你這三萬大軍安全撤回大營,待大軍聚齊之後,再做安排。不過。。。”
隨後,幾個人都搖了搖頭,大家都是統兵之人,三萬步卒,在不到一萬騎兵的護衛下,要想在兩萬騎兵數萬步卒的眼皮底下撤往百裏之外,哪裏有那麽容易的事情。
正在這時,營內負責安置大軍的將領進來,向蘇致這個主將匯報情況。
看到傷亡情況,蘇致的臉色一下子如同鍋底一般黑,隨後恭敬的將統計結果遞到趙雲手中。
三萬大軍,經過三天戰事,可以說是損失巨大,已經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了。
一萬龍鑲營士卒,戰死三千餘,重傷千餘,其餘隻有兩千弓箭兵是完好無損,輕傷士卒足有兩千。死傷的基本上都是刀盾兵,四千刀盾兵到最後囫圇的不到五百人,長槍兵沒有受傷的約有一千五百人。
一萬五千守兵營士卒,戰死三千多,重傷兩千餘,隻有三千弓箭兵基本上都沒有損失,其他士卒也有四千多士卒輕傷。至於輜重營五千人,倒是隻有千餘人損失了,其他都還好。
也就是說,兩萬五千大軍,到現在,戰死近七千,重傷三千多,六千多士卒輕傷。真正沒有受傷的人一共隻有九千了,這裏麵還有輜重營民壯加俘虜一共五千人,三千民壯基本上沒有損失,俘虜死了一千餘,還有千人。
見此情形,趙雲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三萬人,現在能戰之兵隻有不到萬人了。雖然沒有如同自家主公和軍師所料全軍覆滅,但是也基本上沒有多少戰力了,而且這些人能夠帶回大營多少人,還是一個未知數。
沉默良久,趙雲道:“呼延將軍,馬上派人趕回大營,將這邊的情況匯報給主公,然後詢問到底該如何行事。”
呼延都聽了,馬上領命出去安排去了。他雖然是皇甫超博的親衛將領,但是現在是隨趙雲出戰,所以必須聽從主將安排的。
而接下來,無論是皇甫超博大營還是蘇致軍大營,都在不停在加固營地防禦,然後等待著皇甫超博最後的決定。
安邑北麵,司州軍大營之內,皇甫超博與龐統和楊奉三人正在仔細商議著大軍如何撤退的安排。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現在,情況已經明了,大軍撤退隻兩條路可走,其一就是攻下冷口鎮,打通熾徑,回轉河內。其二就是,走黃河水道才能夠撤出河東,河東境內黃河有好幾個渡口,從南麵的風淩渡到蒲阪津,再到最北麵的河津。
往東南的話,冷口現在應該已經是大軍雲集,如果不能盡快攻下,那麽後麵的董卓軍和河東軍會蜂擁而至,到時,自己的十數萬大軍就會困死在冷口鎮下。而且,按斥侯傳回來的消息,冷口鎮主將姓徐,是一名合使大斧的將領,皇甫超博略一思索就知道是誰了,徐晃。
冷口堅城再加上一兩萬大軍,然後再加上主將是徐晃的話,皇甫超博還真沒有多少把握能夠盡快打通熾徑。
可是,如果走水路的話,風淩渡肯定是不相想了。蒲阪津的話,蒲阪縣城本上江沛控製的縣城,肯定會有大軍駐守,也要排除在外。所以最後就隻剩下河津這一個港口了。可是從安邑到河津也不容易呀。
大軍一旦決定往北,那麽就必須過涑水,然後穿過河東盆地,然後再渡過汾水,攻占皮氏縣城,再從河津港登船返回洛陽。
隻是這路線是沒有問題,可問題是大軍如何在兩萬董卓軍騎兵的虎視眈眈之下,安全抵達皮氏,要知道這中間不僅有兩條大河,還有寬達百餘裏的河東盆地,如果一不小心的話,這十餘萬大軍到時不知道還能夠帶回多少呢。
所以麵對兩條路線如何決策,皇甫超博和龐統兩人也不能夠片刻之間便決定下來。之所以如何難以決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兩人都不敢肯定自己大軍能否順利通過熾徑返回河內。
如果,萬一,皇甫超博心中想到萬一死馬家那“鷹視狼顧”的死馬一也進來參上一腳,有了李儒這頭老狐狸,再加上死馬家這頭小狐狸,有心算無心之下,龐統和徐庶兩個小青年還真不定能夠搞得過來。
在知道,李儒可是以一已之能撐起整個董卓勢力牛人,雖然曆史上的評價方麵都不怎麽好,但是能力方麵確實無可挑剔。就如同徐榮在曆史上被嚴重弱化一般,李儒也被嚴重弱化了。
一想到這裏,皇甫超博更加覺得不安了。與龐統商議一番後,還是決定等河內消息傳來後再做最後打算。
龐統雖然覺得有些詫異,卻也沒有反對。畢竟現在蘇致部三萬大軍還情況不明,等他們那邊的情況都還需要一兩天時間。
不過,等並不是意味著在這裏幹等,首先聞喜已經攻下那麽大軍肯定在守好這一座在河東唯一的一座城池。還有就是大營的防禦必須加固,還有涑水上的浮橋和兩側的營地還必須守好。再有就是冷口那邊的情況還需要再次探查清楚,如今已經確定兩條路線,但是最終無論是走哪一條,情報肯定是越清楚越好。
將心中的想法一一向皇甫超博道明後,龐統才又靜下心來思索如何破局。
皇甫超博卻也是靜靜的坐在那裏,仔細思索著什麽。
楊奉在一旁坐了一位,主動請命道:“主公,不如未將先領人趕往汾水邊,探查一番那邊的情況?”
皇甫超博一想,也好,就讓楊奉領著十餘人鐵壁營士卒前往汾河邊探查一番,順便確定一下大軍行軍路線,楊奉雖然出自河東,但是畢竟已經離開河東有一兩年了,而且以前他們的活動區域主要還是北部的山區。(未完待續)
趙雲搖了搖頭,自家主公和軍師估計也在考慮大軍行止如何安排。照現在這個情況來看,董卓軍和江沛軍估計還有別的後招,隻不過自家現在還不知道而已。
想到這裏,趙雲道:“主公和軍師暫時還沒有定論,不過,首要之事,便是將你這三萬大軍安全撤回大營,待大軍聚齊之後,再做安排。不過。。。”
隨後,幾個人都搖了搖頭,大家都是統兵之人,三萬步卒,在不到一萬騎兵的護衛下,要想在兩萬騎兵數萬步卒的眼皮底下撤往百裏之外,哪裏有那麽容易的事情。
正在這時,營內負責安置大軍的將領進來,向蘇致這個主將匯報情況。
看到傷亡情況,蘇致的臉色一下子如同鍋底一般黑,隨後恭敬的將統計結果遞到趙雲手中。
三萬大軍,經過三天戰事,可以說是損失巨大,已經到了傷筋動骨的地步了。
一萬龍鑲營士卒,戰死三千餘,重傷千餘,其餘隻有兩千弓箭兵是完好無損,輕傷士卒足有兩千。死傷的基本上都是刀盾兵,四千刀盾兵到最後囫圇的不到五百人,長槍兵沒有受傷的約有一千五百人。
一萬五千守兵營士卒,戰死三千多,重傷兩千餘,隻有三千弓箭兵基本上都沒有損失,其他士卒也有四千多士卒輕傷。至於輜重營五千人,倒是隻有千餘人損失了,其他都還好。
也就是說,兩萬五千大軍,到現在,戰死近七千,重傷三千多,六千多士卒輕傷。真正沒有受傷的人一共隻有九千了,這裏麵還有輜重營民壯加俘虜一共五千人,三千民壯基本上沒有損失,俘虜死了一千餘,還有千人。
見此情形,趙雲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三萬人,現在能戰之兵隻有不到萬人了。雖然沒有如同自家主公和軍師所料全軍覆滅,但是也基本上沒有多少戰力了,而且這些人能夠帶回大營多少人,還是一個未知數。
沉默良久,趙雲道:“呼延將軍,馬上派人趕回大營,將這邊的情況匯報給主公,然後詢問到底該如何行事。”
呼延都聽了,馬上領命出去安排去了。他雖然是皇甫超博的親衛將領,但是現在是隨趙雲出戰,所以必須聽從主將安排的。
而接下來,無論是皇甫超博大營還是蘇致軍大營,都在不停在加固營地防禦,然後等待著皇甫超博最後的決定。
安邑北麵,司州軍大營之內,皇甫超博與龐統和楊奉三人正在仔細商議著大軍如何撤退的安排。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現在,情況已經明了,大軍撤退隻兩條路可走,其一就是攻下冷口鎮,打通熾徑,回轉河內。其二就是,走黃河水道才能夠撤出河東,河東境內黃河有好幾個渡口,從南麵的風淩渡到蒲阪津,再到最北麵的河津。
往東南的話,冷口現在應該已經是大軍雲集,如果不能盡快攻下,那麽後麵的董卓軍和河東軍會蜂擁而至,到時,自己的十數萬大軍就會困死在冷口鎮下。而且,按斥侯傳回來的消息,冷口鎮主將姓徐,是一名合使大斧的將領,皇甫超博略一思索就知道是誰了,徐晃。
冷口堅城再加上一兩萬大軍,然後再加上主將是徐晃的話,皇甫超博還真沒有多少把握能夠盡快打通熾徑。
可是,如果走水路的話,風淩渡肯定是不相想了。蒲阪津的話,蒲阪縣城本上江沛控製的縣城,肯定會有大軍駐守,也要排除在外。所以最後就隻剩下河津這一個港口了。可是從安邑到河津也不容易呀。
大軍一旦決定往北,那麽就必須過涑水,然後穿過河東盆地,然後再渡過汾水,攻占皮氏縣城,再從河津港登船返回洛陽。
隻是這路線是沒有問題,可問題是大軍如何在兩萬董卓軍騎兵的虎視眈眈之下,安全抵達皮氏,要知道這中間不僅有兩條大河,還有寬達百餘裏的河東盆地,如果一不小心的話,這十餘萬大軍到時不知道還能夠帶回多少呢。
所以麵對兩條路線如何決策,皇甫超博和龐統兩人也不能夠片刻之間便決定下來。之所以如何難以決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兩人都不敢肯定自己大軍能否順利通過熾徑返回河內。
如果,萬一,皇甫超博心中想到萬一死馬家那“鷹視狼顧”的死馬一也進來參上一腳,有了李儒這頭老狐狸,再加上死馬家這頭小狐狸,有心算無心之下,龐統和徐庶兩個小青年還真不定能夠搞得過來。
在知道,李儒可是以一已之能撐起整個董卓勢力牛人,雖然曆史上的評價方麵都不怎麽好,但是能力方麵確實無可挑剔。就如同徐榮在曆史上被嚴重弱化一般,李儒也被嚴重弱化了。
一想到這裏,皇甫超博更加覺得不安了。與龐統商議一番後,還是決定等河內消息傳來後再做最後打算。
龐統雖然覺得有些詫異,卻也沒有反對。畢竟現在蘇致部三萬大軍還情況不明,等他們那邊的情況都還需要一兩天時間。
不過,等並不是意味著在這裏幹等,首先聞喜已經攻下那麽大軍肯定在守好這一座在河東唯一的一座城池。還有就是大營的防禦必須加固,還有涑水上的浮橋和兩側的營地還必須守好。再有就是冷口那邊的情況還需要再次探查清楚,如今已經確定兩條路線,但是最終無論是走哪一條,情報肯定是越清楚越好。
將心中的想法一一向皇甫超博道明後,龐統才又靜下心來思索如何破局。
皇甫超博卻也是靜靜的坐在那裏,仔細思索著什麽。
楊奉在一旁坐了一位,主動請命道:“主公,不如未將先領人趕往汾水邊,探查一番那邊的情況?”
皇甫超博一想,也好,就讓楊奉領著十餘人鐵壁營士卒前往汾河邊探查一番,順便確定一下大軍行軍路線,楊奉雖然出自河東,但是畢竟已經離開河東有一兩年了,而且以前他們的活動區域主要還是北部的山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