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天子之後等同“君”,夫家為“臣”,所以公主下嫁之後,常常不需以家庭禮儀向公婆行家禮,反倒要公公婆婆跟她行君臣之禮。


    雖然在顯慶二年,唐高宗曾下詔書要求公主下嫁後仍需按照傳統習俗拜見公公婆婆。隻是到此時為止,尊貴的金枝玉葉們仍照樣我行我素。此次新城長公主下嫁更是皇帝浩蕩加身,次日最重要的家庭禮儀“見舅姑”便變了味兒。


    大清早,李如荼在千樹萬樹的巧手下,迷迷糊糊中已經梳妝好,穿著朝服到了前廳,給戳戳人影嚇了一跳。


    韋氏本是氏族之家,從北朝到隋唐仍未甚衰敗,朝野內盤根錯節,自從武後得勢更是平步青雲,自成一派。前朝不但出了個震懾沙場的飛虎將韋桃符,先帝太宗時期更有僅次皇後的韋貴妃,生十王子李慎,死後陪葬昭陵。韋貴妃的堂妹同樣侍候先帝,死後追封正一品。


    此時在朝中為要的不下十數人,連同三位誥命婦人皆穿著朝服,在門外靜立等待。另外官職較低、氏族尊長、直係親屬都盛裝,跟在下首。一見新城在轉角處出現,都先後跪下行禮。


    李如荼麵上擺著皇家威儀,心底卻過意不去,眼中跪下半數人皆是比自己年長,有些更蒼顏白發,雖然地麵積雪已清,膝下又有軟墊,畢竟大冬天跪一個二十出頭的新婦,體寒心寒。


    韋正矩也跪在列中,目光柔和一麵悠然地望著她。(.)


    李如荼不覺別開臉,在虛引下進了前廳,坐上了上位。


    韋正矩之父韋慶嗣,官至彭城郡公此時身著正二品紫袍繡有用徑為三寸的小獨科花紋飾,佩金魚袋,花犀帶飾,領頭端莊儀禮地向李如荼問安。隨後是朝中官任中書令的堂叔等,


    緊接著就是三位命婦。最後是尊長及年輕一輩的官員,翰林待詔、參軍、校書郎等等。


    前前後後整整上百人,李如荼頭痛欲裂,即使一早就讀過了韋氏族譜,但是僅僅京兆杜陵韋氏東眷房這一支,已經讓她一個頭兩個大了。


    她保持莊嚴寶相。正襟危坐。看著眼前滿滿當當跪著地人。從他們恭謹地臉上透露著各色眼神。心中暗歎。這些人有哪一個是真真正正為一場婚禮而雀躍。隻不過是為了氏族興旺而集體出賣了韋正矩地人生。再滿麵堆笑地演出一場好戲。本以為遠離漩渦中心。誰知嫁入這龐大家族卻是另外一場較量才剛剛開始。


    她又看了韋正矩一眼。隻見他穿著奉冕大夫地嶄新官服。新恭敬乖巧地立在一旁。麵上微露訕色。再無一貫地霞姿月韻。


    又是一種內外不一地經典麵具男。


    一番儀式用了足足兩個多時辰方見過族內重要人員。其他房地人據說這兩天會陸續分批拜見。李如荼腦中轟鳴。拖著疲憊地身軀還得強打精神回到後堂。千樹萬樹馬上捧上蜜水為她補充體力。


    “公主。可以傳膳了嗎?”


    李如荼伸伸腰身。傳來地酸軟讓她甚是難受。嘴上問道:“族內地長輩們呢?”


    “稟公主,此刻應該要散去了,沒有公主召見是不得留在公主府內。”


    “什麽?”


    萬樹年紀較小,被公主忽然打斷嚇了一跳,手上禦賜的三鑲玉刻花壺差點掉地上。


    千樹藏起疑惑。問道:“公主還要召見誰人?”


    “你們兩個,趕快去叫駙馬留住大家。”


    千樹萬樹麵麵相覷,在李如荼再喝一聲“快去”之後,轉身跑了出去。


    不一會兒,便見韋正矩麵帶憂色匆匆來到門前,還沒作揖行禮,李如荼已經在內室走出道:“你請長輩們留步了麽?”


    韋正矩還是規規矩矩地作揖,邊道:“正矩已請家中尊長在前廳等候,未知公主有何吩咐?”


    李如荼心中翻了個白眼。跨步出了房門,立在台階上,俯身對下首地韋正矩輕聲道:“我等名分上算是夫妻,外麵的怎麽說都是我的長輩,理應一一拜過。”雖然會很累,李如荼心中哀號。


    韋正矩抬頭,看著湊近的李如荼的臉,在冬日的陽光下,她頭臉上鑲嵌了光暈。柔和美麗。有一種東西從腳底升起。化為絢麗的霧靄,充滿在他的胸膛中。


    “你要……以家禮拜見我父母?。”韋正矩不可置信地疑道。


    李如荼勉強擠出一個笑容。然後對他身後奔來的千樹萬樹喊道:“快點幫我更衣。”


    “是!”千樹萬樹跟了上前,入屋後反身對呆立門前地駙馬尷尬地笑了一下,碰上了門。


    看著公主一笑轉身,韋正矩仍是恍惚未覺,就這樣一凝眸,他便知他再也無處可逃。


    不一會兒,李如荼已經換上了常服,端莊素雅,打開門不見了駙馬,想必他是張羅儀式去了,便與千樹萬樹向前廳走去。


    方才的眾人已經撤離了一半,估計是韋正矩有意安排,隻留下直係親屬與族中尊長,人人麵上略帶喜色,似是對這個天子之女更為尊重了。


    堂前的桌椅已經重新排列過,韋慶嗣與族中一老者站在主位旁,卻不落座,正等公主前來。


    李如荼一行款款來到前廳,舉止得儀地向堂前兩位家長叩頭行禮,隨後接過千樹捧來漆盤上地茶,恭敬地給尊長家翁奉上。兩人喝過熱茶,點點頭笑道賀語,擺了貴重的見麵禮在千樹手上的漆盤中。


    之後,李如荼再一一給其他家中長輩敬茶,直把腰折斷手提瘸。韋慶嗣正室在五年前已經病逝,沒有續弦,僅有妾五人此番也出不得此等場麵,隻有韋正矩以及其餘兩個弱冠弟弟在場。其餘的是韋慶嗣的兄弟偕同妻子兒子在場見過,這樣一數也四五十人。


    當李如荼在韋正矩低聲引見時,她突然感覺到一股奇特的目光從身後傳來,一個扭頭,她與一個清亮的眸子對接上了,是一對剪水雙瞳,花遮柳掩間看不清相貌,隻是讓李如荼心頭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


    綠影一晃,那女子瞬間便沒了身影,李如荼迷惑地轉臉望向韋正矩,疑道:“她是?”


    “她便是堂哥未過門的妻子。”一把聲音低啐,在人群後方傳了出來。


    郡公:


    中國古代爵位名。晉始置。晉代開始確定郡公製度,如小國王,一般稱為“開國郡公”。此後曆代相沿襲用。至明初尚有郡公之封,以後便廢而不用。


    彭城: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6000年燦爛文化。帝堯時建大彭氏國。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地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


    據《資治通鑒》卷八記載:“彭門記:彭祖,顓頊之玄孫,至商末壽及七百六十七歲,今墓猶存,故邑號彭城。”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徐州為節度使駐地。


    “見舅姑”儀式:


    書中的“見舅姑”儀式特別隆重,新婦見公婆後,還要依次見過婆家尊長和男女老幼一切親屬,新婦要在明亮的蠟燭前端坐三天,由親屬們觀看、鬧房。在唐朝,這一禮俗又稱為“觀華燭”。唐朝詩人朱慶餘有兩句詩說:“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就是指這一婚俗。但是為了簡化內容,我就隻選了前麵拜公婆這一段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鳳逆九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非議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非議門並收藏鳳逆九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