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禦醫,他怎麽樣了?”李如荼擔心地望著仍在昏迷中的澄然,急問。
“這位大師長途跋涉導致辛勞過度,又著了風寒,現下發起熱來。稍候我開些疏散的藥湯喝下,捂著被子發發汗好好睡一覺,過幾日便不礙事了。”沈禦醫奉皇命為長公主調理,她出嫁之時也隨行潤州。日久相處開來,主臣之間已經熟絡得很,李如荼才敢偷偷相請。半夜沈禦醫從溫暖的被窩中被搖醒拉下床,想不到匆忙趕來是為一個和尚治病,他也不敢多問多說,照直診脈便是了。
李如荼鬆了口氣,才走出偏廂,雪已經停了,茫茫的一片雪白,在晨光之下流動著瑩潤的光芒。
韋正矩就站在院子的樹下,白衣勝雪,他的肩膀很寬,四肢修長,風拍打著衣袂,與庾夕的完美卻無情、鶴晶瑩出塵的絕美截然不同,是那種溫潤如玉的男子。
他此刻如水眼波正落在李如荼身上。
“謝謝你。”李如荼自然地笑了,昨晚澄然倒在身前束手無策時,韋正矩出現了,為她解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毫無怨言地奔波了整晚。
他對她的情意,又何需說明呢?
如果要愛上他,可能需要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又或者不會,此時李如荼能做到的,就是衷心感謝他對她的好。
他點點頭,笑了。
“那麽你先走吧。累了一個晚上。我們過幾天再聊?”
“好,韋某就此告辭。”他拱手告退,沒有多問一句,他對她是信任的。
李如荼目送白色身影離去。心中澄淨。
“公主。大師請你一見!”千樹來到跟前稟報。看公主眼波停在駙馬遠去地身影。心中欣喜。道是這公主與駙馬確是天作之合。前些日子鬧別扭。此刻又難分難離了。
“他醒了?”李如荼一邊轉身回屋。一邊喜道。
“是。”
李如荼馬上看見澄然已經恢複了意識。麵色依舊蒼白。隻是眼中地神韻已複。看見她歸來便展露出感激之情。道:“謝……公主……”
“我不過是知恩圖報而已。小師父言重了。你先好好歇息。不必拘禮。”李如荼看到澄然全身裹得像粽子一般。隻露出一粒光禿禿地腦袋。憋著笑差點內傷。
“其實貧僧有一事相求。”澄然臉紅了紅。
“小師父有何吩咐?”
澄然眼角掃了一下室內,望了望千樹萬樹,沒有作聲。(.)
李如荼知是他心存顧忌,便道:“小師父請說吧。她們兩姊妹不是外人。”
澄然尷尬道:“我僧袍內有一封書信,是臨行時方丈吩咐定要親手交到對方手上,隻是現在……”
李如荼馬上明白,指命千樹在澄然的行裝內尋了一卷尺素,簡單地結成雙鯉之形,在澄然身上放了多日。已經有邊處磨白。
她遞到澄然麵前問:“是此信嗎?”
澄然喜道:“是,有勞公主送到金山寺內,寄住禪房的餘施主。”
李如荼爽快答應了下來,又想想,問道:“這餘施主姓餘名什?是男是女?”
澄然有點茫然,搖搖頭,道:“我也問過方丈大師。他沒有道出餘施主全名。隻是說找寄住禪房多日的那位餘施主便可。”
李如荼會意點點頭,心中暗念這定遠大師怎麽如此迷糊。連對方名字都不知道。當下應允澄然今日內送到,便匆匆用過早膳出了門。
這次出門她帶了杜子兼同行。為了方便出入寺廟,李如荼依舊青衣小帽男子打扮。
金山寺離公主府不遠不近,騎馬需行一個時辰,如果乘轎便要下午方可到達,幸好李如荼在宮中已經初窺騎馬門路,戰戰兢兢地上了馬,跟在杜子兼的後麵。杜子兼看她一副嬌生慣養的模樣,便放慢腳步並行而騎,從旁指點一二,很快地李如荼便可以從緊張僵硬的身子漸漸放鬆,享受騎馬的樂趣。
到了金山寺已經是兩個時辰後地事,李如荼已經餓得肚皮貼著背脊,下馬時才覺兩腳酸軟疼痛,險些踉蹌跌倒,慌忙扶住馬鞍,避過在屬下麵前出糗的災難。
杜子兼在背後看著沒什麽表情,隻是默默地跟隨保護。
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台相連,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唐代風格建築,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進入山門是天王殿,這是一座單簷歇山地宮殿式建築,當中供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天王殿後是重簷歇山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等金身佛像,還有十八羅漢與五十六天尊。此時香煙繚繞,絡繹不絕的香客早早來此,帶上五色果與糕點,跪在佛前求願,香客天天如此,以致石板不少地方都凹了下去。
在小沙彌帶領下,繞到大殿兩側的禪房,便是方丈室和接待香客之處。
“兩位施主,餘施主便在此清修,待我上前通報一下。”
李如荼與杜子兼點頭立在一旁等候,隻見這通禪房地處寺廟內偏僻一隅,院落種滿了梨花樹,尚不是季節,尖銳的枯枝末稍上載著不少雪沫,像是星星點點開滿了梨花,讓人想象到這兒夏秋時的一片爛漫,確是清修的好地方。
那小沙彌上前輕輕叩門,喚道:“餘施主,有位李施主來尋,你可在內?”
房內沒有回音。小沙彌低聲怪道:“方才我送齋菜時明明還在,此刻怎麽不見了蹤影?”然後不死心再提聲道:“餘施主,你可在麽?”
禪房內一片寂靜。
小沙彌回身對李如荼與杜子兼道:“兩位施主,餘施主此刻不在屋內,兩位可是要再等等?我叫人去尋。”
李如荼見閑來無事,便笑道:“謝小師父,我等可否先用點齋菜?”說罷她瞄了一下杜子兼,這鐵人般的體質肯定沒有她現在頭昏眼花地感覺。
小沙彌當下引了二人到後方膳食堂中,招呼二人坐下,便去張羅齋菜與找同門去尋餘施主。
開始的時候杜子兼不敢忤逆。堅持站在桌前不與公主同坐,李如荼豎起眉毛怒斥:“你想我也不得坐下麽?”才成功把杜子兼威逼坐下,此法對澄然無用,對杜子兼倒是挺靈光的。
杜子兼不是一個多話。甚至不喜歡說話,坐下後,兩人相對無言。杜子兼氣定神閑地眼觀鼻,李如荼有一刹那錯覺澄然俯身在他身上了。
不消一會兒,熱騰騰的齋菜已經捧上台麵,佛家齋菜不外乎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製品為主做的素食菜肴,但是對於極餓的李如荼來說,猶如雪中送炭,她招呼了兩下便開始大快朵頤起來。看杜子兼地模樣也是餓了。隻是並不太敢與她搶食,隻是夾著麵前的菜式,靜靜扒飯。
那小沙彌一進門便看見在捧著清茶的李如荼臉上滿足的燦爛笑意,不由一怔,馬上低下頭去暗自反省。
“小師父,可找到人?”
“兩位施主。我等找過廟內以及後山俱不見餘施主身影,想是出外去了,兩位如果有何要事,可要我轉告一聲?”
李如荼為難道:“我等確有要事相尋,多等幾個時辰也是必要地。”
小沙彌雙手合十,道:“好,兩位若是有空可以到山上遊覽。我這就去做午課去了。不擾兩位。”
“謝謝小師父款待。”李如荼等慌忙起身回禮。
看時間尚早,李如荼便起了興致。往大殿後側方向去了,打算登山進入夕照閣。然後看一看這山裹寺的妙境。觀音閣南與妙高台、楞伽台,北與慈壽塔、法海洞椽接棟連,碧映丹輝。看得李如荼不由得驚歎連連,把登山的勞累統統拋至腦後。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李如荼直覺此時愜意非常,不由得念將出來。
“好句好句!”
李如荼聽到身後地喝彩聲,不由得翻了個白眼,為何古人老是要躲在別人身後聽到吟詩作對地機會來了,便跳出來亮個相呢?
她轉身時,已斂容正色,隻是看到來人時,不由得臉上一白。
那人身穿華衣,領口及袖口都繡著極為精致的金**案,手執泥金紙扇。
是錢錢。
她昨天地窩囊氣還沒有上門發泄,他現在便送上門來了。
錢錢卻如同他鄉遇故知般,喜出望外,上前歡聲道:“是你?李兄,我們果然有緣啊!”
李如荼心中緊繃的弦緩緩地鬆了下來,至少他沒有白目地叫她“如寶”。伸手不打笑麵人,李如荼暗歎一聲,堆上了假笑迎上,“錢兄別來無恙吧?”
錢錢麵上略帶愧色,道:“還好,還好。”最後還慚愧地幹笑兩聲。
看他額上尚未消褪地紅印子,想是李如荼逃走之後,他被錢金折磨得夠嗆了。李如荼的氣才消了不少,對他拱手道:“昨日得錢兄相救,李某沒齒難忘。”
錢錢心有愧疚,隻能連忙搖手幹笑。
“對了,錢兄怎麽在此遇上你呢?”李如荼奇問。
錢錢造作地哈哈笑了兩聲,搖著華貴略顯招搖泥金紙扇,道:“我來此訪友,不過據說他不在房內,到前麵朝陽岩去了。
“訪友?”
錢錢點頭道:“是,昨日餘兄來觀海樓時,李兄你也在,隻是舍妹……哈哈……我此番前來登門謝罪的。”
哦,李如荼馬上想起昨日初遇錢錢之時,他為了灌醉好友,反倒自己被灌的酩酊大醉,後來錢金大吵著說“餘公子沒有看上她”,當時李如荼還為那位素未謀麵的餘公子捏了一把汗。看來錢金見對李如荼下不了毒手,又打算將魔爪伸向餘公子了。
“餘公子?”李如荼眼睛一亮,問道:“錢兄,你地朋友可是住在禪房那位餘公子?”
錢錢開懷一笑,驚喜道:“難道李兄你也認識餘兄?”
“好巧,我等便是來尋他的。”李如荼向一直沉默不語的杜子兼瞧去。
“那我們結伴前去吧!”錢錢很是歡喜,一搖一擺地在前麵帶路。
看著他風騷的模樣,杜子兼不敢放鬆警惕,隻是心中對李如荼的印象又差了幾分。
錢錢聽李如荼提及沒有來過金山寺,便興致勃勃地指手畫腳起來,道:“沿白龍洞向右上行不遠至有個朝陽岩,每當日出之際,這一帶石壁迎著朝陽金光四射,水天盡赤,蔚為奇觀,是整個金山寺中觀日出的最佳點。我想餘兄定是一早到了洞中,真是好雅
三人走了大概小半時辰,已經遠遠可以看到朝陽岩所在。
李如荼正與錢錢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驟然看見一角黑袍在洞口掠過,一種熟悉地驚竦爬上了她的後背,她卻不知此時自己的臉色慘白,眼睛瞪大盯著那身影閃過的洞口。
冬天風寒刺骨,而她已經大汗淋漓。是眼花麽?是錯覺麽?抑或是陰魂不散,來找她了?李如荼腦中空白一片,從前壓抑的感覺扼著她的喉嚨,難以呼吸,是他嗎?
是他魂魄未消,還是他根本未死?
古代書信:
在我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並用“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作為書信地代稱。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一詩中寫道:“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古時候,人們常用絹帛書寫書信,到了唐代,進一步流行用織成界道地絹帛來寫信,由於唐人常用一尺長的絹帛寫信,故書信又被稱為“尺素”(“素”指白色地生絹)。因捎帶書信時,人們常將尺素結成雙鯉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隱“雙鯉迢迢一紙書”的說法。顯然,這裏地“雙鯉”並非真正的兩條鯉魚,而隻是結成雙鯉之形的尺素罷了。
“這位大師長途跋涉導致辛勞過度,又著了風寒,現下發起熱來。稍候我開些疏散的藥湯喝下,捂著被子發發汗好好睡一覺,過幾日便不礙事了。”沈禦醫奉皇命為長公主調理,她出嫁之時也隨行潤州。日久相處開來,主臣之間已經熟絡得很,李如荼才敢偷偷相請。半夜沈禦醫從溫暖的被窩中被搖醒拉下床,想不到匆忙趕來是為一個和尚治病,他也不敢多問多說,照直診脈便是了。
李如荼鬆了口氣,才走出偏廂,雪已經停了,茫茫的一片雪白,在晨光之下流動著瑩潤的光芒。
韋正矩就站在院子的樹下,白衣勝雪,他的肩膀很寬,四肢修長,風拍打著衣袂,與庾夕的完美卻無情、鶴晶瑩出塵的絕美截然不同,是那種溫潤如玉的男子。
他此刻如水眼波正落在李如荼身上。
“謝謝你。”李如荼自然地笑了,昨晚澄然倒在身前束手無策時,韋正矩出現了,為她解決了迫在眉睫的問題,毫無怨言地奔波了整晚。
他對她的情意,又何需說明呢?
如果要愛上他,可能需要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又或者不會,此時李如荼能做到的,就是衷心感謝他對她的好。
他點點頭,笑了。
“那麽你先走吧。累了一個晚上。我們過幾天再聊?”
“好,韋某就此告辭。”他拱手告退,沒有多問一句,他對她是信任的。
李如荼目送白色身影離去。心中澄淨。
“公主。大師請你一見!”千樹來到跟前稟報。看公主眼波停在駙馬遠去地身影。心中欣喜。道是這公主與駙馬確是天作之合。前些日子鬧別扭。此刻又難分難離了。
“他醒了?”李如荼一邊轉身回屋。一邊喜道。
“是。”
李如荼馬上看見澄然已經恢複了意識。麵色依舊蒼白。隻是眼中地神韻已複。看見她歸來便展露出感激之情。道:“謝……公主……”
“我不過是知恩圖報而已。小師父言重了。你先好好歇息。不必拘禮。”李如荼看到澄然全身裹得像粽子一般。隻露出一粒光禿禿地腦袋。憋著笑差點內傷。
“其實貧僧有一事相求。”澄然臉紅了紅。
“小師父有何吩咐?”
澄然眼角掃了一下室內,望了望千樹萬樹,沒有作聲。(.)
李如荼知是他心存顧忌,便道:“小師父請說吧。她們兩姊妹不是外人。”
澄然尷尬道:“我僧袍內有一封書信,是臨行時方丈吩咐定要親手交到對方手上,隻是現在……”
李如荼馬上明白,指命千樹在澄然的行裝內尋了一卷尺素,簡單地結成雙鯉之形,在澄然身上放了多日。已經有邊處磨白。
她遞到澄然麵前問:“是此信嗎?”
澄然喜道:“是,有勞公主送到金山寺內,寄住禪房的餘施主。”
李如荼爽快答應了下來,又想想,問道:“這餘施主姓餘名什?是男是女?”
澄然有點茫然,搖搖頭,道:“我也問過方丈大師。他沒有道出餘施主全名。隻是說找寄住禪房多日的那位餘施主便可。”
李如荼會意點點頭,心中暗念這定遠大師怎麽如此迷糊。連對方名字都不知道。當下應允澄然今日內送到,便匆匆用過早膳出了門。
這次出門她帶了杜子兼同行。為了方便出入寺廟,李如荼依舊青衣小帽男子打扮。
金山寺離公主府不遠不近,騎馬需行一個時辰,如果乘轎便要下午方可到達,幸好李如荼在宮中已經初窺騎馬門路,戰戰兢兢地上了馬,跟在杜子兼的後麵。杜子兼看她一副嬌生慣養的模樣,便放慢腳步並行而騎,從旁指點一二,很快地李如荼便可以從緊張僵硬的身子漸漸放鬆,享受騎馬的樂趣。
到了金山寺已經是兩個時辰後地事,李如荼已經餓得肚皮貼著背脊,下馬時才覺兩腳酸軟疼痛,險些踉蹌跌倒,慌忙扶住馬鞍,避過在屬下麵前出糗的災難。
杜子兼在背後看著沒什麽表情,隻是默默地跟隨保護。
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台相連,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唐代風格建築,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進入山門是天王殿,這是一座單簷歇山地宮殿式建築,當中供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天王殿後是重簷歇山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等金身佛像,還有十八羅漢與五十六天尊。此時香煙繚繞,絡繹不絕的香客早早來此,帶上五色果與糕點,跪在佛前求願,香客天天如此,以致石板不少地方都凹了下去。
在小沙彌帶領下,繞到大殿兩側的禪房,便是方丈室和接待香客之處。
“兩位施主,餘施主便在此清修,待我上前通報一下。”
李如荼與杜子兼點頭立在一旁等候,隻見這通禪房地處寺廟內偏僻一隅,院落種滿了梨花樹,尚不是季節,尖銳的枯枝末稍上載著不少雪沫,像是星星點點開滿了梨花,讓人想象到這兒夏秋時的一片爛漫,確是清修的好地方。
那小沙彌上前輕輕叩門,喚道:“餘施主,有位李施主來尋,你可在內?”
房內沒有回音。小沙彌低聲怪道:“方才我送齋菜時明明還在,此刻怎麽不見了蹤影?”然後不死心再提聲道:“餘施主,你可在麽?”
禪房內一片寂靜。
小沙彌回身對李如荼與杜子兼道:“兩位施主,餘施主此刻不在屋內,兩位可是要再等等?我叫人去尋。”
李如荼見閑來無事,便笑道:“謝小師父,我等可否先用點齋菜?”說罷她瞄了一下杜子兼,這鐵人般的體質肯定沒有她現在頭昏眼花地感覺。
小沙彌當下引了二人到後方膳食堂中,招呼二人坐下,便去張羅齋菜與找同門去尋餘施主。
開始的時候杜子兼不敢忤逆。堅持站在桌前不與公主同坐,李如荼豎起眉毛怒斥:“你想我也不得坐下麽?”才成功把杜子兼威逼坐下,此法對澄然無用,對杜子兼倒是挺靈光的。
杜子兼不是一個多話。甚至不喜歡說話,坐下後,兩人相對無言。杜子兼氣定神閑地眼觀鼻,李如荼有一刹那錯覺澄然俯身在他身上了。
不消一會兒,熱騰騰的齋菜已經捧上台麵,佛家齋菜不外乎以三菇六耳、瓜果蔬茹及豆製品為主做的素食菜肴,但是對於極餓的李如荼來說,猶如雪中送炭,她招呼了兩下便開始大快朵頤起來。看杜子兼地模樣也是餓了。隻是並不太敢與她搶食,隻是夾著麵前的菜式,靜靜扒飯。
那小沙彌一進門便看見在捧著清茶的李如荼臉上滿足的燦爛笑意,不由一怔,馬上低下頭去暗自反省。
“小師父,可找到人?”
“兩位施主。我等找過廟內以及後山俱不見餘施主身影,想是出外去了,兩位如果有何要事,可要我轉告一聲?”
李如荼為難道:“我等確有要事相尋,多等幾個時辰也是必要地。”
小沙彌雙手合十,道:“好,兩位若是有空可以到山上遊覽。我這就去做午課去了。不擾兩位。”
“謝謝小師父款待。”李如荼等慌忙起身回禮。
看時間尚早,李如荼便起了興致。往大殿後側方向去了,打算登山進入夕照閣。然後看一看這山裹寺的妙境。觀音閣南與妙高台、楞伽台,北與慈壽塔、法海洞椽接棟連,碧映丹輝。看得李如荼不由得驚歎連連,把登山的勞累統統拋至腦後。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閑。”李如荼直覺此時愜意非常,不由得念將出來。
“好句好句!”
李如荼聽到身後地喝彩聲,不由得翻了個白眼,為何古人老是要躲在別人身後聽到吟詩作對地機會來了,便跳出來亮個相呢?
她轉身時,已斂容正色,隻是看到來人時,不由得臉上一白。
那人身穿華衣,領口及袖口都繡著極為精致的金**案,手執泥金紙扇。
是錢錢。
她昨天地窩囊氣還沒有上門發泄,他現在便送上門來了。
錢錢卻如同他鄉遇故知般,喜出望外,上前歡聲道:“是你?李兄,我們果然有緣啊!”
李如荼心中緊繃的弦緩緩地鬆了下來,至少他沒有白目地叫她“如寶”。伸手不打笑麵人,李如荼暗歎一聲,堆上了假笑迎上,“錢兄別來無恙吧?”
錢錢麵上略帶愧色,道:“還好,還好。”最後還慚愧地幹笑兩聲。
看他額上尚未消褪地紅印子,想是李如荼逃走之後,他被錢金折磨得夠嗆了。李如荼的氣才消了不少,對他拱手道:“昨日得錢兄相救,李某沒齒難忘。”
錢錢心有愧疚,隻能連忙搖手幹笑。
“對了,錢兄怎麽在此遇上你呢?”李如荼奇問。
錢錢造作地哈哈笑了兩聲,搖著華貴略顯招搖泥金紙扇,道:“我來此訪友,不過據說他不在房內,到前麵朝陽岩去了。
“訪友?”
錢錢點頭道:“是,昨日餘兄來觀海樓時,李兄你也在,隻是舍妹……哈哈……我此番前來登門謝罪的。”
哦,李如荼馬上想起昨日初遇錢錢之時,他為了灌醉好友,反倒自己被灌的酩酊大醉,後來錢金大吵著說“餘公子沒有看上她”,當時李如荼還為那位素未謀麵的餘公子捏了一把汗。看來錢金見對李如荼下不了毒手,又打算將魔爪伸向餘公子了。
“餘公子?”李如荼眼睛一亮,問道:“錢兄,你地朋友可是住在禪房那位餘公子?”
錢錢開懷一笑,驚喜道:“難道李兄你也認識餘兄?”
“好巧,我等便是來尋他的。”李如荼向一直沉默不語的杜子兼瞧去。
“那我們結伴前去吧!”錢錢很是歡喜,一搖一擺地在前麵帶路。
看著他風騷的模樣,杜子兼不敢放鬆警惕,隻是心中對李如荼的印象又差了幾分。
錢錢聽李如荼提及沒有來過金山寺,便興致勃勃地指手畫腳起來,道:“沿白龍洞向右上行不遠至有個朝陽岩,每當日出之際,這一帶石壁迎著朝陽金光四射,水天盡赤,蔚為奇觀,是整個金山寺中觀日出的最佳點。我想餘兄定是一早到了洞中,真是好雅
三人走了大概小半時辰,已經遠遠可以看到朝陽岩所在。
李如荼正與錢錢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驟然看見一角黑袍在洞口掠過,一種熟悉地驚竦爬上了她的後背,她卻不知此時自己的臉色慘白,眼睛瞪大盯著那身影閃過的洞口。
冬天風寒刺骨,而她已經大汗淋漓。是眼花麽?是錯覺麽?抑或是陰魂不散,來找她了?李如荼腦中空白一片,從前壓抑的感覺扼著她的喉嚨,難以呼吸,是他嗎?
是他魂魄未消,還是他根本未死?
古代書信:
在我國古詩文中,魚被看作傳遞書信的使者,並用“魚素”、“魚書”、“鯉魚”、“雙鯉”等作為書信地代稱。唐代李商隱在《寄令狐郎中》一詩中寫道:“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古時候,人們常用絹帛書寫書信,到了唐代,進一步流行用織成界道地絹帛來寫信,由於唐人常用一尺長的絹帛寫信,故書信又被稱為“尺素”(“素”指白色地生絹)。因捎帶書信時,人們常將尺素結成雙鯉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隱“雙鯉迢迢一紙書”的說法。顯然,這裏地“雙鯉”並非真正的兩條鯉魚,而隻是結成雙鯉之形的尺素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