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漪也現了形,蝦米的模樣不好打架,還是本尊更適應些。兩人劍花繚亂,片刻便把一堆水族解決了,怕死的不透,一人又補了一劍,除了三太子之外,全都解決了。
之所以不對魔笛下手,主要也是怕禍惹的太大,驚動上天,死幾個蝦米魚精不算什麽,要是太子死了,老龍王還不瘋狗似地咬人。好在他先暈了,沒瞧見他們的原形,還不至於有太多危險。
顏煞把齊胡微從架子上解下來,這隻狐狸受傷太重,一時行動不便,隻能叫冰漪先抱著。
冰漪不甘心,齟齬了幾句,被顏煞瞪了幾眼也隻好乖乖聽命了。他這個無賴土地,在麵對顏煞這個魔頭,也隻有俯首的份。在他懷裏,齊胡微和楚韻都想找個最舒服的位置,兩人互相瞪了幾眼,最後還是楚韻精力旺盛,搶占了最有利的地形,靠在他的心口上,果然最舒服。
冰漪左手抱狐狸,右手抱貓,表情那叫一個糾結。六眼相對,都撇開頭去,誰也不想多望誰一眼。
上了岸,顏煞也沒再勞煩冰漪,變出兩個包袱來,把狐狸和貓兜在包袱裏,一個肩頭背一個,匆匆跟冰漪告辭了。他自然懂得什麽叫腳底抹油,此時不跑,難道等龍王醒了要再尋仇嗎?
冰漪看著他的背影,連歎三聲,他也是倒黴催的,又得罪龍王一次,怕是以後更難安生了。正好今日要上天奏事,順道把龍王這些年興師動眾,叫百姓給他建龍王廟的事好好說道說道。這叫做先下手為強,丫的也讓老糊塗知道,他龍曲土地也不是那麽好惹的。
此刻水晶宮裏,躺在龍床上的老龍王忽然連打幾個噴嚏,龍王打噴嚏那自是地動山搖,王妃嚇得坐起來,“大王這是怎麽了?莫不是感染了風寒?”
老龍王揉揉鼻子,這老不央的怎麽打起噴嚏來了?難道有人念叨他?
……
※
在天上飛了一陣已離開蓬萊之地,天光放亮,楚韻恢複人身,從顏煞背上跳下來。她此刻已能說話,對他道:“你不是出外辦事嗎?怎麽會上蓬萊來的?”
顏煞輕哼,“還說呢,我若不來,還不定你們惹出什麽禍呢。這般沒頭沒腦的,竟無一絲顧忌。”他說著順勢瞪了齊胡微一眼,“她年紀尚輕,不知世事艱難也就罷了,你怎麽也跟著瞎胡鬧?”
也幸虧他來了,否則這次她和齊胡微都要倒大黴了。好好的仙會,卻惹出這樣的事,也不知該怨誰了。
齊胡微吐吐舌頭,他素來跟著他胡鬧慣了,他自己就是個惹事的祖宗,這還不是都跟他學的。
顏煞歎口氣,有了他一個也罷了,現在又多了一個楚韻,他還真是頭疼啊。還好蓬萊的禍不算闖的太大,有冰漪在該不會有什麽問題,這家夥胡攪蠻纏的本事一向很強的。
過了一會兒齊胡微也恢複人形,三人一起回芙蓉鎮。
幾天沒回來,土地廟好像換了個模樣,楚韻站在門口張大嘴瞅著,硬是沒敢往前邁一步。
她眨眨眼問道:“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齊胡微也揉揉眼,“這一點也不像你那破地方啊?”
曾幾何時,原來冷冷清清的土地廟變得熱鬧如集市,這才幾天功夫,竟有如此大的變化?廟堂前正在大興土木,一隊工人正在搬搬運運著什麽。
楚韻走過去瞪了半天眼,卻正好吳老實從裏麵出來。這老頭一見她,激動淚流滿麵,“楚姑娘啊,你可算回來了。”
楚韻問道:“到底發生什麽事了?”
吳老實顫著手,“這是有人要給土地爺塑金身啊,我等了大半輩子,總算等到這一天了。真是神仙保佑,天將恩澤啊。”
楚韻心裏也有些激動,“是哪位財主如此大方?”
“是從齊都來的吳老爺,真是大善人啊。”吳老實抹了一把老淚,引著她去見吳老爺。
那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長得一團和氣,一看就是個生意人。
這吳老爺一見她就長長的作了個揖,張口閉口千恩萬謝,她問明白了才知道,原來前些日她在廟門前救了的孩子是吳老爺的小兒子。
那一日是朔日,她在廟門口迎客,廟裏人氣不旺,閑著也是閑著,就在門口站一會兒。看街上的車水馬龍,看在亂世中難得的安寧之地。
此刻街對麵停著一輛馬車,那裏有一家綢緞莊,可能是家裏大人進了綢緞莊子,留了一個小孩蹲在車旁玩石子。那孩子也就五六歲,長得虎頭虎腦的,她瞧著那孩子長得有點像自己的小弟弟,便多瞧了幾眼。心中不免感慨,若弟弟還活著,怕也和他差不多大吧。
就在心神飄散之時,突然一匹瘋馬從西街竄了出來,撒開四蹄子對著馬車奔了過來。
一個小鎮的街麵能有多寬,一輛馬車便擋了一半,眼看著那瘋馬就到了近前,刹那間一個活生生的小孩就要血濺當場。
楚韻瞬間回了神,下意識四肢著地,就撲了過去,貓的動作以輕巧靈便見長,她雙腿穩穩落地,一把抱起孩子,就地就是一個滾。
她不知自己怎麽就能發揮那麽大的潛力,也不知道怎麽就奮不顧身成這樣。或者她本性就是如此,也或者那個孩子長得像弟弟舒毅。孩子是救下來了,她的腦袋卻磕上街邊的方石,昏迷了三天三夜。
後來怎麽回的廟裏,她不記得了,隻聽說孩子的娘對她千恩萬謝,當時問她想要什麽報酬。她迷迷糊糊的,也不知做夢還是什麽,就說了句“重塑金身”。
那時候絕沒想到這孩子的親爹是方圓幾百裏,最有錢的吳大戶,塑個金身,實在不算什麽。他中年得子,就這一個寶貝兒子,自是疼惜萬分,當然也舍得花大價錢酬謝神恩。
楚韻此時才深切體會到什麽叫因果,世間因果,以善惡為因,苦樂為果。做了惡業,必定得惡報,其最終之果為苦;做下善因得善報,其最終之果為樂。正所謂善惡報應,正由心耳。這兩天讀那本廟裏供桌下落灰的《道教義樞》,看來也不是一點收獲都沒有的。
之所以不對魔笛下手,主要也是怕禍惹的太大,驚動上天,死幾個蝦米魚精不算什麽,要是太子死了,老龍王還不瘋狗似地咬人。好在他先暈了,沒瞧見他們的原形,還不至於有太多危險。
顏煞把齊胡微從架子上解下來,這隻狐狸受傷太重,一時行動不便,隻能叫冰漪先抱著。
冰漪不甘心,齟齬了幾句,被顏煞瞪了幾眼也隻好乖乖聽命了。他這個無賴土地,在麵對顏煞這個魔頭,也隻有俯首的份。在他懷裏,齊胡微和楚韻都想找個最舒服的位置,兩人互相瞪了幾眼,最後還是楚韻精力旺盛,搶占了最有利的地形,靠在他的心口上,果然最舒服。
冰漪左手抱狐狸,右手抱貓,表情那叫一個糾結。六眼相對,都撇開頭去,誰也不想多望誰一眼。
上了岸,顏煞也沒再勞煩冰漪,變出兩個包袱來,把狐狸和貓兜在包袱裏,一個肩頭背一個,匆匆跟冰漪告辭了。他自然懂得什麽叫腳底抹油,此時不跑,難道等龍王醒了要再尋仇嗎?
冰漪看著他的背影,連歎三聲,他也是倒黴催的,又得罪龍王一次,怕是以後更難安生了。正好今日要上天奏事,順道把龍王這些年興師動眾,叫百姓給他建龍王廟的事好好說道說道。這叫做先下手為強,丫的也讓老糊塗知道,他龍曲土地也不是那麽好惹的。
此刻水晶宮裏,躺在龍床上的老龍王忽然連打幾個噴嚏,龍王打噴嚏那自是地動山搖,王妃嚇得坐起來,“大王這是怎麽了?莫不是感染了風寒?”
老龍王揉揉鼻子,這老不央的怎麽打起噴嚏來了?難道有人念叨他?
……
※
在天上飛了一陣已離開蓬萊之地,天光放亮,楚韻恢複人身,從顏煞背上跳下來。她此刻已能說話,對他道:“你不是出外辦事嗎?怎麽會上蓬萊來的?”
顏煞輕哼,“還說呢,我若不來,還不定你們惹出什麽禍呢。這般沒頭沒腦的,竟無一絲顧忌。”他說著順勢瞪了齊胡微一眼,“她年紀尚輕,不知世事艱難也就罷了,你怎麽也跟著瞎胡鬧?”
也幸虧他來了,否則這次她和齊胡微都要倒大黴了。好好的仙會,卻惹出這樣的事,也不知該怨誰了。
齊胡微吐吐舌頭,他素來跟著他胡鬧慣了,他自己就是個惹事的祖宗,這還不是都跟他學的。
顏煞歎口氣,有了他一個也罷了,現在又多了一個楚韻,他還真是頭疼啊。還好蓬萊的禍不算闖的太大,有冰漪在該不會有什麽問題,這家夥胡攪蠻纏的本事一向很強的。
過了一會兒齊胡微也恢複人形,三人一起回芙蓉鎮。
幾天沒回來,土地廟好像換了個模樣,楚韻站在門口張大嘴瞅著,硬是沒敢往前邁一步。
她眨眨眼問道:“我是不是走錯地方了?”
齊胡微也揉揉眼,“這一點也不像你那破地方啊?”
曾幾何時,原來冷冷清清的土地廟變得熱鬧如集市,這才幾天功夫,竟有如此大的變化?廟堂前正在大興土木,一隊工人正在搬搬運運著什麽。
楚韻走過去瞪了半天眼,卻正好吳老實從裏麵出來。這老頭一見她,激動淚流滿麵,“楚姑娘啊,你可算回來了。”
楚韻問道:“到底發生什麽事了?”
吳老實顫著手,“這是有人要給土地爺塑金身啊,我等了大半輩子,總算等到這一天了。真是神仙保佑,天將恩澤啊。”
楚韻心裏也有些激動,“是哪位財主如此大方?”
“是從齊都來的吳老爺,真是大善人啊。”吳老實抹了一把老淚,引著她去見吳老爺。
那是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長得一團和氣,一看就是個生意人。
這吳老爺一見她就長長的作了個揖,張口閉口千恩萬謝,她問明白了才知道,原來前些日她在廟門前救了的孩子是吳老爺的小兒子。
那一日是朔日,她在廟門口迎客,廟裏人氣不旺,閑著也是閑著,就在門口站一會兒。看街上的車水馬龍,看在亂世中難得的安寧之地。
此刻街對麵停著一輛馬車,那裏有一家綢緞莊,可能是家裏大人進了綢緞莊子,留了一個小孩蹲在車旁玩石子。那孩子也就五六歲,長得虎頭虎腦的,她瞧著那孩子長得有點像自己的小弟弟,便多瞧了幾眼。心中不免感慨,若弟弟還活著,怕也和他差不多大吧。
就在心神飄散之時,突然一匹瘋馬從西街竄了出來,撒開四蹄子對著馬車奔了過來。
一個小鎮的街麵能有多寬,一輛馬車便擋了一半,眼看著那瘋馬就到了近前,刹那間一個活生生的小孩就要血濺當場。
楚韻瞬間回了神,下意識四肢著地,就撲了過去,貓的動作以輕巧靈便見長,她雙腿穩穩落地,一把抱起孩子,就地就是一個滾。
她不知自己怎麽就能發揮那麽大的潛力,也不知道怎麽就奮不顧身成這樣。或者她本性就是如此,也或者那個孩子長得像弟弟舒毅。孩子是救下來了,她的腦袋卻磕上街邊的方石,昏迷了三天三夜。
後來怎麽回的廟裏,她不記得了,隻聽說孩子的娘對她千恩萬謝,當時問她想要什麽報酬。她迷迷糊糊的,也不知做夢還是什麽,就說了句“重塑金身”。
那時候絕沒想到這孩子的親爹是方圓幾百裏,最有錢的吳大戶,塑個金身,實在不算什麽。他中年得子,就這一個寶貝兒子,自是疼惜萬分,當然也舍得花大價錢酬謝神恩。
楚韻此時才深切體會到什麽叫因果,世間因果,以善惡為因,苦樂為果。做了惡業,必定得惡報,其最終之果為苦;做下善因得善報,其最終之果為樂。正所謂善惡報應,正由心耳。這兩天讀那本廟裏供桌下落灰的《道教義樞》,看來也不是一點收獲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