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東西!!不過一小小錦帆賊寇,竟然敢如此辱我江東,簡直欺人太甚!!”
湖口大營,當虞翻驚魂未定的將王衝的話語轉述,頓時引得江東諸將義憤填膺,紛紛叫嚷著要讓王衝好看。
唯獨孫策一臉頹喪的坐在那裏,久久沒有言語。
“伯符,此事怪我,卻是我小覷了王衝小兒,不曾想他的反應會如此激烈!”周瑜長的麵如冠玉,雄姿英發,確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男子。
周瑜沒有推卸責任,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從始至終,他都從未正眼看過錦帆。
在周瑜看來,江東軍兵威浩蕩,而錦帆不過鄱陽湖中的流寇,雙方差距可謂天壤之別,如今大軍壓境,對方除了依附之外根本沒有第二條出路。
與此同時,派周泰前去招降李濤,此乃雙管齊下之策,縱是王衝不降,李濤的反叛也能使錦帆從內部瓦解,讓他們江東以用最小的代價將之剿滅。
隻可惜,周瑜小看了王衝的剛硬與野心,與此同時,李濤的忠義也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
“公瑾,此事不怪你!”孫策搖了搖頭,情緒低落,“其實那王少林沒有罵錯,家父去世已有八年,如今我卻依然無法手刃仇人,實在枉為人子!”
孫策此言一出,全場立即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或許對於黃蓋,程普,韓當等江東老將而言,老主公孫堅的死,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待得片刻,孫策眼中爬起一抹堅定,仿佛下定了決心:“我意已決,三日後起大軍西征黃祖,這一次,務必要取下黃祖首級,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伯符,萬萬不可!”周瑜聞言大急,“如今豫章未定,北有劉勳虎視眈眈,南有錦帆為禍鄱陽,實非出兵江夏的最好時機啊!”
“周瑜,你什麽意思!?”黃蓋狠一拍桌案,勃然大怒道,“華歆不知兵事,斷無膽量出兵幹預;錦帆不過癬疥之疾,無關痛癢;至於劉勳,主公出兵為老主公報仇,此乃名正言順,他怕是亦不會過多阻撓,我等為何不能出兵江夏?你到底安的是什麽居心!?”
現在的周瑜才剛加入江東軍沒有多久,在軍中的威望並不是很高,之所以能迅速站穩腳跟,也隻是憑借著與孫策的總角之交,而黃蓋是兩朝元老,哪怕是後來周瑜當了大都督,他都一樣照罵不誤,更何況現在。
周瑜麵上一紅,幹脆不說話了,因為他知道自己說的再多,孫策也不會改變主意,軍中諸將也不會同意,畢竟王衝那番話殺傷力太大,此時全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想要盡快攻陷江夏、斬殺黃祖來為孫策正名。
“該死的王少林,我倒是小瞧了你,好一招禍水東引之計啊!”
周瑜對王衝已經恨的是牙癢癢,王衝這一次使用的是陽謀,其對孫策的一番鄙視正好戳到了江東軍的痛處,哪怕明知道王衝是在用計激他們去攻打黃祖,他們也完全沒有其他的選擇。
“不過你放心,我可不會讓你如意!”周瑜心中冷笑。
周瑜理了一下思路,對孫策道:“伯符,正如公覆將軍所言,錦帆者,癬疥之疾爾,然若不及早醫治,等病情擴散,想要再回過頭來對付怕是沒那麽容易了,如今對方正好在我等眼皮底下,不妨順手將之除去,也省的將來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古來君辱臣死,王衝這次的計略雖然很成功,但同時也激起了江東諸將對他的憤恨,現在周瑜提出先剿滅錦帆,便立刻引發了全軍上下的共鳴。
別部司馬陳武道:“周將軍所言甚是,這王衝如此欺辱我江東,若不給他點顏色瞧瞧,往後我江東軍的臉要往哪放?”
同為別部司馬的董襲附和:“他不是讓我們放馬過去嗎?那我們便如他所願,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
折衝中郎將太史慈上前請令:“願以本部兵馬討之,若不能取下王衝首級,甘願軍法處置!”
老將黃蓋不甘示弱:“錦帆賊寇狂妄跋扈,蓋願立軍令狀,不滅錦帆誓不還兵,懇請主公批準!”
隨後,其餘諸將亦紛紛請願,場麵頗為喧鬧,孫策揉了揉太陽穴,有些煩惱。
事實上,孫策對王衝還是很欣賞的,說到底,這件事主要還是他們江東方麵做的不夠地道,才會引起王衝莫大的不滿,不過如今群情憤慨,若不出兵,怕是難平眾怒。
“公瑾,你怎麽看?”孫策問周瑜道。
周瑜想了想:“這王衝能在短短數月之間糾集萬餘兵馬,怕是有些手段,剛剛又聽幼平回報,據說他們全軍上下裝備齊全,軍容整潔,看似並非一般賊寇,我等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恩,公瑾所言極是。”孫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隨後神色一肅,“眾將聽令!”
“諾!”
“此次出兵,起兵馬兩萬,以黃蓋為帥,太史慈為副將,周瑜為軍師,陳武、董襲、徐琨、淩操、孫賁、孫輔六將隨軍出征,務必一戰而滅錦帆!”
“諾!”
“主公!”見孫策的名單中沒有自己的名字,周泰與蔣欽對視一眼,起身出列,“我二人願隨公覆將軍一同出征!”
孫策見狀笑了:“幼平,公奕,你二人此番請願,怕不是去剿滅錦帆,而是去救與你們一同出身九江軍的兄弟吧?”
孫策將‘九江賊’說成‘九江軍’,足以說明對二人的尊重。
周泰臉上掙紮了一下:“主公,伯雲雖武藝平平,但行軍打仗卻頗有一套,還望主公留其性命,我二人必說服他投靠江東,為主公效力!”
這時與周泰關係良好的陳武插嘴說道:“幼平放心,那李濤既是你兄弟,我當親自出手將其生擒回來見你!”
周泰聞言微微鬆了口氣,感謝道:“如此,便多謝子烈了!”
孫策人稱‘小霸王’,其性格自然也與霸王一般強勢,一旦做出決定便很難再有更改,周泰跟蔣欽也很清楚,之所以還要出來請求,就是希望出征的將領可以看在他們的麵子上留李濤一條性命,以全他們兄弟之間的情義。
待眾將散去,孫策留住黃蓋,太史慈與周瑜,交代道:“公覆,子義,公瑾,我希望你們記住,此次出征並非一定要斬盡殺絕,若有可能,最好將王衝、甘寧、李濤三人生擒,如今我江東正是用人之際,此三人皆可用之才,若能收為己用,必為我江東助力!”
“諾!”
這個時候,三人也算是弄明白了,敢情王衝對孫策的一番痛斥,反倒讓孫策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隻是如此一來,他們的任務難度無疑又大上了一分。
湖口大營,當虞翻驚魂未定的將王衝的話語轉述,頓時引得江東諸將義憤填膺,紛紛叫嚷著要讓王衝好看。
唯獨孫策一臉頹喪的坐在那裏,久久沒有言語。
“伯符,此事怪我,卻是我小覷了王衝小兒,不曾想他的反應會如此激烈!”周瑜長的麵如冠玉,雄姿英發,確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男子。
周瑜沒有推卸責任,事實上也正是如此,從始至終,他都從未正眼看過錦帆。
在周瑜看來,江東軍兵威浩蕩,而錦帆不過鄱陽湖中的流寇,雙方差距可謂天壤之別,如今大軍壓境,對方除了依附之外根本沒有第二條出路。
與此同時,派周泰前去招降李濤,此乃雙管齊下之策,縱是王衝不降,李濤的反叛也能使錦帆從內部瓦解,讓他們江東以用最小的代價將之剿滅。
隻可惜,周瑜小看了王衝的剛硬與野心,與此同時,李濤的忠義也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料。
“公瑾,此事不怪你!”孫策搖了搖頭,情緒低落,“其實那王少林沒有罵錯,家父去世已有八年,如今我卻依然無法手刃仇人,實在枉為人子!”
孫策此言一出,全場立即陷入一片死寂之中,或許對於黃蓋,程普,韓當等江東老將而言,老主公孫堅的死,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
待得片刻,孫策眼中爬起一抹堅定,仿佛下定了決心:“我意已決,三日後起大軍西征黃祖,這一次,務必要取下黃祖首級,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伯符,萬萬不可!”周瑜聞言大急,“如今豫章未定,北有劉勳虎視眈眈,南有錦帆為禍鄱陽,實非出兵江夏的最好時機啊!”
“周瑜,你什麽意思!?”黃蓋狠一拍桌案,勃然大怒道,“華歆不知兵事,斷無膽量出兵幹預;錦帆不過癬疥之疾,無關痛癢;至於劉勳,主公出兵為老主公報仇,此乃名正言順,他怕是亦不會過多阻撓,我等為何不能出兵江夏?你到底安的是什麽居心!?”
現在的周瑜才剛加入江東軍沒有多久,在軍中的威望並不是很高,之所以能迅速站穩腳跟,也隻是憑借著與孫策的總角之交,而黃蓋是兩朝元老,哪怕是後來周瑜當了大都督,他都一樣照罵不誤,更何況現在。
周瑜麵上一紅,幹脆不說話了,因為他知道自己說的再多,孫策也不會改變主意,軍中諸將也不會同意,畢竟王衝那番話殺傷力太大,此時全軍上下都憋著一口氣,想要盡快攻陷江夏、斬殺黃祖來為孫策正名。
“該死的王少林,我倒是小瞧了你,好一招禍水東引之計啊!”
周瑜對王衝已經恨的是牙癢癢,王衝這一次使用的是陽謀,其對孫策的一番鄙視正好戳到了江東軍的痛處,哪怕明知道王衝是在用計激他們去攻打黃祖,他們也完全沒有其他的選擇。
“不過你放心,我可不會讓你如意!”周瑜心中冷笑。
周瑜理了一下思路,對孫策道:“伯符,正如公覆將軍所言,錦帆者,癬疥之疾爾,然若不及早醫治,等病情擴散,想要再回過頭來對付怕是沒那麽容易了,如今對方正好在我等眼皮底下,不妨順手將之除去,也省的將來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古來君辱臣死,王衝這次的計略雖然很成功,但同時也激起了江東諸將對他的憤恨,現在周瑜提出先剿滅錦帆,便立刻引發了全軍上下的共鳴。
別部司馬陳武道:“周將軍所言甚是,這王衝如此欺辱我江東,若不給他點顏色瞧瞧,往後我江東軍的臉要往哪放?”
同為別部司馬的董襲附和:“他不是讓我們放馬過去嗎?那我們便如他所願,看看他到底有何能耐!”
折衝中郎將太史慈上前請令:“願以本部兵馬討之,若不能取下王衝首級,甘願軍法處置!”
老將黃蓋不甘示弱:“錦帆賊寇狂妄跋扈,蓋願立軍令狀,不滅錦帆誓不還兵,懇請主公批準!”
隨後,其餘諸將亦紛紛請願,場麵頗為喧鬧,孫策揉了揉太陽穴,有些煩惱。
事實上,孫策對王衝還是很欣賞的,說到底,這件事主要還是他們江東方麵做的不夠地道,才會引起王衝莫大的不滿,不過如今群情憤慨,若不出兵,怕是難平眾怒。
“公瑾,你怎麽看?”孫策問周瑜道。
周瑜想了想:“這王衝能在短短數月之間糾集萬餘兵馬,怕是有些手段,剛剛又聽幼平回報,據說他們全軍上下裝備齊全,軍容整潔,看似並非一般賊寇,我等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恩,公瑾所言極是。”孫策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隨後神色一肅,“眾將聽令!”
“諾!”
“此次出兵,起兵馬兩萬,以黃蓋為帥,太史慈為副將,周瑜為軍師,陳武、董襲、徐琨、淩操、孫賁、孫輔六將隨軍出征,務必一戰而滅錦帆!”
“諾!”
“主公!”見孫策的名單中沒有自己的名字,周泰與蔣欽對視一眼,起身出列,“我二人願隨公覆將軍一同出征!”
孫策見狀笑了:“幼平,公奕,你二人此番請願,怕不是去剿滅錦帆,而是去救與你們一同出身九江軍的兄弟吧?”
孫策將‘九江賊’說成‘九江軍’,足以說明對二人的尊重。
周泰臉上掙紮了一下:“主公,伯雲雖武藝平平,但行軍打仗卻頗有一套,還望主公留其性命,我二人必說服他投靠江東,為主公效力!”
這時與周泰關係良好的陳武插嘴說道:“幼平放心,那李濤既是你兄弟,我當親自出手將其生擒回來見你!”
周泰聞言微微鬆了口氣,感謝道:“如此,便多謝子烈了!”
孫策人稱‘小霸王’,其性格自然也與霸王一般強勢,一旦做出決定便很難再有更改,周泰跟蔣欽也很清楚,之所以還要出來請求,就是希望出征的將領可以看在他們的麵子上留李濤一條性命,以全他們兄弟之間的情義。
待眾將散去,孫策留住黃蓋,太史慈與周瑜,交代道:“公覆,子義,公瑾,我希望你們記住,此次出征並非一定要斬盡殺絕,若有可能,最好將王衝、甘寧、李濤三人生擒,如今我江東正是用人之際,此三人皆可用之才,若能收為己用,必為我江東助力!”
“諾!”
這個時候,三人也算是弄明白了,敢情王衝對孫策的一番痛斥,反倒讓孫策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隻是如此一來,他們的任務難度無疑又大上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