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輸了,按照約定,他需要歸順錦帆。
將王衝一行引入營寨,待來到大帳,魏延突然對王衝單膝跪倒,行禮道:“末將魏延,參見主公!”
在義陽當了多年都尉,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的魏延卻始終看不到任何晉升的希望,他實在過夠了這種處處被人打壓的窩囊日子,所以當王衝向他發出邀請時,魏延心裏其實早已經決定要加入錦帆,之所以還多此一舉的提出要先來一場切磋,並非是想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僅僅是希望能在新主公麵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罷了。
王衝臉上閃過一絲驚訝,上前扶起魏延道:“文長何以知曉我之身份?”
魏延微微一笑:“錦帆之中,除主公外,還有誰能讓太史將軍這等驍勇無雙的悍將馬首是瞻?再加上主公的年紀和身上隱隱散發的上位者氣質,要猜出主公的身份應該並不難吧?”
“文長果然慧眼如炬。”王衝笑了笑,接著鄭重提醒道,“不過我來南陽之事,暫時還不適宜宣揚出去,文長務必要幫我保守住這個秘密!”
王衝很清楚,如果這一次來南陽的隻是錦帆麾下一員普通的將領,那麽害怕遭到錦帆大軍報複的當地世家跟官軍絕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被對方知道來的是他本人,那麽這群家夥,絕對會千方百計的想要除掉自己。
魏延嚴肅的點點頭:“主公放心,魏延知道輕重!”
“如此便好!”王衝拍拍魏延肩膀,偷偷在其身上用出窺探之眼,那高達80點的忠誠度,足以證明魏延是真心實意的想要投奔自己。
“對了文長,不知你麾下這支義陽武卒,可願隨你一同歸附我錦帆?”
魏延深吸一口氣道:“即使主公不問,末將也正好想說,雖然末將是他們的統領,但卻無權左右他們的決定,末將待會便會出去詢問他們的意見,至於到底會有多少人願意和末將一起追隨主公,說實話,末將心裏也是沒底的很,還請主公見諒!”
王衝笑了:“我錦帆征兵遵循的向來都是自願的原則,他們願意固然是好,但若不願,我也不會強求,所以,文長完全不需要有壓力。”
魏延聞言如釋重負:“多謝主公!”
最終,在魏延的一番勸說下,五百名義陽武卒,願意加入錦帆的足有四百五十人,僅有四五十人表示不願意離開故鄉,再過那刀口舔血的生活,魏延也沒有難為他們,給每人發放了一些盤纏,便將他們各自打發回了家。
————————————
宛城,太守府。
張繡神色陰沉的望著年過五旬,如老僧坐定,古井無波的賈詡:“先生,何至於此?”
賈詡道:“主公,袁本初外寬內忌,好謀無斷,如今看似勢大,然早晚必為曹公所敗,主公若降之,恐旦夕間便有殺身之禍!”
原來,剛剛有袁紹使臣到訪宛城,希望張繡可以跟袁紹結盟共同對抗曹操,張繡本欲答應,可誰知賈詡卻當著袁紹使臣的麵以‘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明言拒絕,張繡很憤慨,也很恐懼,畢竟袁紹是目前天下間最大的諸侯,得罪了袁紹,哪有他什麽好果子吃?
張繡沉默半響,歎道:“事已至此,我當何去何從?”
賈詡是張繡最為倚重的謀士,若沒有賈詡,張繡也不可能會有今日,所以雖然對賈詡擅自拒絕袁紹使臣的行為頗為不忿,但張繡仍然沒有任何要處罰賈詡的意思。
賈詡想了想,答道:“不若從曹公!”
張繡一怔,情緒好似泄氣皮球一般低落了下來,慘笑道:“文和,你怕是早有此心了吧?”
“主公誤會老臣了,老臣追隨主公叔侄多年,又豈會因一己之私而陷主公於不義?”賈詡語氣平淡的解釋道,“老臣之所以建議主公投曹,原因有三,其一,曹公奉天子以令諸侯,占據正統大義,早晚必成大業;其二,袁強曹弱,我等若從袁,必不為其所重,反之,曹公兵少,若得我等相助,必然大喜,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說的便是此理;其三,夫有霸王之誌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因此依老臣之見,主公若投曹公,不僅不會有性命之憂,短期內,更有可能加官進爵!”
賈詡洋洋灑灑的給張繡排出了一大堆投靠曹操的好處,也確實令後者很是心動,可正當張繡決定遵從賈詡提議歸順曹操之時,卻聽門外士卒來報:“主公,安南將軍遣使造訪!”
張繡疑惑的看向賈詡:“安南將軍?”
賈詡眯著眼,臉上爬起一抹凝重:“錦帆王衝!”
說實話,在此之前,賈詡是真沒想到錦帆也會跑來南陽趟這趟渾水,王衝雖然年輕,但賈詡卻絕不會因此而小覷了他,畢竟王衝能在短短數月之間就從一介小小的水賊一舉躍升為安南將軍,坐擁淮南之地,若沒有點真才實學,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王衝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暴徒,十二個淮南世家說殺就殺,如此無法無天的作為,縱然是他這位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毒士’也是自愧不如,現在錦帆兵勢強盛,就像是一個紮手的刺蝟,誰敢伸手就得有被紮的滿手是刺的覺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但凡是與淮南毗鄰的諸侯,如今是沒有一個敢主動招惹錦帆的。
錦帆的來意,賈詡心知肚明,這也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畢竟他可不認為這錦帆,會有像剛剛袁紹使臣那麽好打發。
“原來是他?”得到賈詡提醒的張繡精神一震,終於反應過來,立刻迫不及待的吩咐士卒道,“速速把人請來覲見!”
見到張繡反應的賈詡幽幽歎了口氣,他知道張繡的內心深處,其實還是很抵觸投奔曹操的。
沒過多久,兩名身材高大,威武不凡的男子便是一前一後踏入了堂中。
這次進入宛城,王衝隻帶了太史慈一人,至於其餘人等,則是盡皆被王衝留在了宛城之外,其實倒也不是王衝想將他們留在那裏,隻是足足近五百規模的軍隊,宛城守將又哪裏肯輕易放他們入城?
將王衝一行引入營寨,待來到大帳,魏延突然對王衝單膝跪倒,行禮道:“末將魏延,參見主公!”
在義陽當了多年都尉,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的魏延卻始終看不到任何晉升的希望,他實在過夠了這種處處被人打壓的窩囊日子,所以當王衝向他發出邀請時,魏延心裏其實早已經決定要加入錦帆,之所以還多此一舉的提出要先來一場切磋,並非是想證明自己有多了不起,而僅僅是希望能在新主公麵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罷了。
王衝臉上閃過一絲驚訝,上前扶起魏延道:“文長何以知曉我之身份?”
魏延微微一笑:“錦帆之中,除主公外,還有誰能讓太史將軍這等驍勇無雙的悍將馬首是瞻?再加上主公的年紀和身上隱隱散發的上位者氣質,要猜出主公的身份應該並不難吧?”
“文長果然慧眼如炬。”王衝笑了笑,接著鄭重提醒道,“不過我來南陽之事,暫時還不適宜宣揚出去,文長務必要幫我保守住這個秘密!”
王衝很清楚,如果這一次來南陽的隻是錦帆麾下一員普通的將領,那麽害怕遭到錦帆大軍報複的當地世家跟官軍絕不敢輕舉妄動,但如果被對方知道來的是他本人,那麽這群家夥,絕對會千方百計的想要除掉自己。
魏延嚴肅的點點頭:“主公放心,魏延知道輕重!”
“如此便好!”王衝拍拍魏延肩膀,偷偷在其身上用出窺探之眼,那高達80點的忠誠度,足以證明魏延是真心實意的想要投奔自己。
“對了文長,不知你麾下這支義陽武卒,可願隨你一同歸附我錦帆?”
魏延深吸一口氣道:“即使主公不問,末將也正好想說,雖然末將是他們的統領,但卻無權左右他們的決定,末將待會便會出去詢問他們的意見,至於到底會有多少人願意和末將一起追隨主公,說實話,末將心裏也是沒底的很,還請主公見諒!”
王衝笑了:“我錦帆征兵遵循的向來都是自願的原則,他們願意固然是好,但若不願,我也不會強求,所以,文長完全不需要有壓力。”
魏延聞言如釋重負:“多謝主公!”
最終,在魏延的一番勸說下,五百名義陽武卒,願意加入錦帆的足有四百五十人,僅有四五十人表示不願意離開故鄉,再過那刀口舔血的生活,魏延也沒有難為他們,給每人發放了一些盤纏,便將他們各自打發回了家。
————————————
宛城,太守府。
張繡神色陰沉的望著年過五旬,如老僧坐定,古井無波的賈詡:“先生,何至於此?”
賈詡道:“主公,袁本初外寬內忌,好謀無斷,如今看似勢大,然早晚必為曹公所敗,主公若降之,恐旦夕間便有殺身之禍!”
原來,剛剛有袁紹使臣到訪宛城,希望張繡可以跟袁紹結盟共同對抗曹操,張繡本欲答應,可誰知賈詡卻當著袁紹使臣的麵以‘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明言拒絕,張繡很憤慨,也很恐懼,畢竟袁紹是目前天下間最大的諸侯,得罪了袁紹,哪有他什麽好果子吃?
張繡沉默半響,歎道:“事已至此,我當何去何從?”
賈詡是張繡最為倚重的謀士,若沒有賈詡,張繡也不可能會有今日,所以雖然對賈詡擅自拒絕袁紹使臣的行為頗為不忿,但張繡仍然沒有任何要處罰賈詡的意思。
賈詡想了想,答道:“不若從曹公!”
張繡一怔,情緒好似泄氣皮球一般低落了下來,慘笑道:“文和,你怕是早有此心了吧?”
“主公誤會老臣了,老臣追隨主公叔侄多年,又豈會因一己之私而陷主公於不義?”賈詡語氣平淡的解釋道,“老臣之所以建議主公投曹,原因有三,其一,曹公奉天子以令諸侯,占據正統大義,早晚必成大業;其二,袁強曹弱,我等若從袁,必不為其所重,反之,曹公兵少,若得我等相助,必然大喜,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說的便是此理;其三,夫有霸王之誌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因此依老臣之見,主公若投曹公,不僅不會有性命之憂,短期內,更有可能加官進爵!”
賈詡洋洋灑灑的給張繡排出了一大堆投靠曹操的好處,也確實令後者很是心動,可正當張繡決定遵從賈詡提議歸順曹操之時,卻聽門外士卒來報:“主公,安南將軍遣使造訪!”
張繡疑惑的看向賈詡:“安南將軍?”
賈詡眯著眼,臉上爬起一抹凝重:“錦帆王衝!”
說實話,在此之前,賈詡是真沒想到錦帆也會跑來南陽趟這趟渾水,王衝雖然年輕,但賈詡卻絕不會因此而小覷了他,畢竟王衝能在短短數月之間就從一介小小的水賊一舉躍升為安南將軍,坐擁淮南之地,若沒有點真才實學,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
王衝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暴徒,十二個淮南世家說殺就殺,如此無法無天的作為,縱然是他這位為達目的不折手段的‘毒士’也是自愧不如,現在錦帆兵勢強盛,就像是一個紮手的刺蝟,誰敢伸手就得有被紮的滿手是刺的覺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但凡是與淮南毗鄰的諸侯,如今是沒有一個敢主動招惹錦帆的。
錦帆的來意,賈詡心知肚明,這也讓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畢竟他可不認為這錦帆,會有像剛剛袁紹使臣那麽好打發。
“原來是他?”得到賈詡提醒的張繡精神一震,終於反應過來,立刻迫不及待的吩咐士卒道,“速速把人請來覲見!”
見到張繡反應的賈詡幽幽歎了口氣,他知道張繡的內心深處,其實還是很抵觸投奔曹操的。
沒過多久,兩名身材高大,威武不凡的男子便是一前一後踏入了堂中。
這次進入宛城,王衝隻帶了太史慈一人,至於其餘人等,則是盡皆被王衝留在了宛城之外,其實倒也不是王衝想將他們留在那裏,隻是足足近五百規模的軍隊,宛城守將又哪裏肯輕易放他們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