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的反應,其實早在周瑜的預料之中,孫氏老一輩的將領,不論是程普、黃蓋還是韓當,其性格都非常的強硬,是那種寧死也絕不低頭折腰的人,向錦帆求和,這在程普看來無疑是件奇恥大辱,更何況老友韓當與黃蓋都先後死於錦帆之手,他又怎麽可能咽得下這口惡氣?
周瑜輕歎一聲,勸道:“德謀公,君子報仇,十年未晚,眼下我江東已無力再戰,若不盡早結束這場戰爭,穩定住內部局勢,伯符辛苦打下的江山,說不定真的要丟在我們手上!”
程普臉色漲紅,緊咬著牙關,胸口劇烈起伏間,心中那一股憋屈的怒火,燒的他簡直痛不欲生,可卻又偏偏無處發泄。
良久,終於接受了這一殘忍事實的程普,就好似泄氣皮球般一屁股癱軟在位置上,目光呆滯無神,整個人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喃喃低語道:“十年?我還等得到那一天嗎?”
周瑜道:“德謀公,十年隻是象征性的數字,事實上不出三年,我們便可恢複元氣,繼而對錦帆發起反攻,來奪回原本屬於我們的一切!”
吳景皺眉道:“公瑾想的是否太過簡單?求和?罷戰?這些都隻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的看法,人家王衝未必就會答應吧?”
周瑜搖搖頭道:“此次交戰,我江東雖然損失慘重,但錦帆的傷亡也同樣不小,甘寧那邊,兵馬看似還有不少,但大多都隻是由我江東降卒跟豫章的家族私兵組成,屬於錦帆的正規軍隊其實已經所剩不多,淮南彈丸之地,如今一下子折損了四、五萬大軍,足以使錦帆元氣大傷,想必王衝現在,也早已經騎虎難下。所以我們前去求和,怕是正合了他的心意,他又豈有拒絕的道理?”
淩操反問道:“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何還要主動求和?”
周瑜深深的看了淩操一眼:“事有輕重緩急。人家王衝拖得起,但我們卻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如果我們不先低頭,王衝無論如何都會繼續跟我們死磕下去!”
程普質疑道:“可是公瑾,說了這麽多。你覺得主公會答應嗎?”
周瑜點點頭,無比肯定道:“他會的,主公之隱忍,非常人之所能及也!”
程普不置可否道:“公瑾是打算親自寫信勸說主公嗎?”
周瑜聞言愣了一下,程普這話,其實就是在變相的告訴他:要勸你自己去勸,反正我是絕對開不了這口的。
“德謀公誤會了!”周瑜笑了笑解釋道,“其實此事根本不需要我們操心,在吳郡,自會有人出麵代我們去做!”
——————————————————
建安五年。六月二日。
周瑜的猜測正式應驗,江東長史張昭與從事張紘結伴拜訪吳侯府,勸說孫權向錦帆求和。
孫權神色陰沉的坐在那裏,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整個身子都在細微的顫抖,可想而知他此刻的憤怒。
張昭與張紘如老僧坐定,並沒有打擾孫權的思考,畢竟他們隻是建議者,而最終是否真要與錦帆言和。還是得由孫權自己來決定。
半響,孫權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心頭憋屈,黯然問道:“子布。子綱,真的別無他法了嗎?”
張昭歎道:“除非程將軍與公瑾能在近期內大勝錦帆,使百姓對我們重拾信心,否則……”
張紘接口道:“據哨探回報,王衝隻固守秣陵與石城不出,其目的。無非是要拖住我江東大軍,好替另一支錦帆兵馬爭取到足夠的活動空間!”
孫權眉頭一皺:“子綱說的可是甘寧?”
張紘點點頭,凝重道:“如今甘寧大軍已攻下歙縣,現正往於潛進發,一旦於潛失陷,那……”
聽到這裏,孫權終於勃然變色,因為於潛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一旦被錦帆攻陷,餘杭,富春,錢塘三縣就將徹底暴露在錦帆的兵鋒之下,到那時,錦帆北可攻吳郡,南可攻會稽,進退自如間,江東腹地必然烽煙四起,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吳郡與會稽兩郡,除了山陰尚有賀齊的五千大軍駐守,其餘地區,早已經沒有多餘的兵馬,隻要甘寧想,他隻需留下一部分兵力截住賀齊的回援,便可輕易率大軍長驅直入,兵臨吳縣城下。
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孫權急忙攤開一張信紙,提筆在上麵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待得片刻,孫權扔掉毛筆,敲上印章,將信紙折好塞進信封,交給了一旁的近侍:“速速將此信快馬加鞭送往山陰交給賀齊將軍,讓他以最快的速度領兵入駐於潛,若發現於潛已先一步被錦帆攻陷,那就退至餘杭駐守,千萬不能被錦帆攻入吳郡!”
“諾!”近侍將信件藏入懷中,快步告辭離去。
看著近侍消失在轉角的背影,孫權長長的籲了口氣,不知不覺,他全身皆已被冷汗所浸透。
張紘繼續苦勸道:“主公,讓賀齊將軍守衛於潛實乃治標不治本,眼下我江東風雨飄搖,局部甚至已經有了小股百姓逃離的現象,各大世家亦是態度曖昧,若不能盡早結束這場戰爭,則我江東必崩於內憂外患之中!”
孫權仰起頭,茫然的看著天花板:“兄長去世尚不足兩月,江東便被我搞成了這幅模樣,我孫權當真是愧對父兄的在天之靈!”
張昭道:“主公,古有勾踐臥薪嚐膽,以三千越甲吞滅吳國,今主公忍一時之辱,待他日複起,當可卷土重來!”
“罷了!”孫權沉默許久,閉上眼,痛苦的長歎一聲,“就依你二人所言,隻是那王少林,當真會同意我們的求和嗎?”
張昭道:“欲速則不達,以錦帆的國力,暫時還不足以吞下整個江東,拿下豫章與大半個丹陽郡後,錦帆其實也已經達到了極限,想來以王衝之智,當不會拒絕我們的求和才是!”
孫權苦笑道:“怕就怕他獅子大開口啊!”
張紘請令道:“主公,不若就由臣出使一趟石城,先去探探王衝的口風!”
孫權想了想,點頭道:“就麻煩子綱了!”(未完待續。)
周瑜輕歎一聲,勸道:“德謀公,君子報仇,十年未晚,眼下我江東已無力再戰,若不盡早結束這場戰爭,穩定住內部局勢,伯符辛苦打下的江山,說不定真的要丟在我們手上!”
程普臉色漲紅,緊咬著牙關,胸口劇烈起伏間,心中那一股憋屈的怒火,燒的他簡直痛不欲生,可卻又偏偏無處發泄。
良久,終於接受了這一殘忍事實的程普,就好似泄氣皮球般一屁股癱軟在位置上,目光呆滯無神,整個人仿佛瞬間蒼老了十歲,喃喃低語道:“十年?我還等得到那一天嗎?”
周瑜道:“德謀公,十年隻是象征性的數字,事實上不出三年,我們便可恢複元氣,繼而對錦帆發起反攻,來奪回原本屬於我們的一切!”
吳景皺眉道:“公瑾想的是否太過簡單?求和?罷戰?這些都隻是我們自己一廂情願的看法,人家王衝未必就會答應吧?”
周瑜搖搖頭道:“此次交戰,我江東雖然損失慘重,但錦帆的傷亡也同樣不小,甘寧那邊,兵馬看似還有不少,但大多都隻是由我江東降卒跟豫章的家族私兵組成,屬於錦帆的正規軍隊其實已經所剩不多,淮南彈丸之地,如今一下子折損了四、五萬大軍,足以使錦帆元氣大傷,想必王衝現在,也早已經騎虎難下。所以我們前去求和,怕是正合了他的心意,他又豈有拒絕的道理?”
淩操反問道:“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何還要主動求和?”
周瑜深深的看了淩操一眼:“事有輕重緩急。人家王衝拖得起,但我們卻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如果我們不先低頭,王衝無論如何都會繼續跟我們死磕下去!”
程普質疑道:“可是公瑾,說了這麽多。你覺得主公會答應嗎?”
周瑜點點頭,無比肯定道:“他會的,主公之隱忍,非常人之所能及也!”
程普不置可否道:“公瑾是打算親自寫信勸說主公嗎?”
周瑜聞言愣了一下,程普這話,其實就是在變相的告訴他:要勸你自己去勸,反正我是絕對開不了這口的。
“德謀公誤會了!”周瑜笑了笑解釋道,“其實此事根本不需要我們操心,在吳郡,自會有人出麵代我們去做!”
——————————————————
建安五年。六月二日。
周瑜的猜測正式應驗,江東長史張昭與從事張紘結伴拜訪吳侯府,勸說孫權向錦帆求和。
孫權神色陰沉的坐在那裏,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整個身子都在細微的顫抖,可想而知他此刻的憤怒。
張昭與張紘如老僧坐定,並沒有打擾孫權的思考,畢竟他們隻是建議者,而最終是否真要與錦帆言和。還是得由孫權自己來決定。
半響,孫權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心頭憋屈,黯然問道:“子布。子綱,真的別無他法了嗎?”
張昭歎道:“除非程將軍與公瑾能在近期內大勝錦帆,使百姓對我們重拾信心,否則……”
張紘接口道:“據哨探回報,王衝隻固守秣陵與石城不出,其目的。無非是要拖住我江東大軍,好替另一支錦帆兵馬爭取到足夠的活動空間!”
孫權眉頭一皺:“子綱說的可是甘寧?”
張紘點點頭,凝重道:“如今甘寧大軍已攻下歙縣,現正往於潛進發,一旦於潛失陷,那……”
聽到這裏,孫權終於勃然變色,因為於潛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一旦被錦帆攻陷,餘杭,富春,錢塘三縣就將徹底暴露在錦帆的兵鋒之下,到那時,錦帆北可攻吳郡,南可攻會稽,進退自如間,江東腹地必然烽煙四起,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吳郡與會稽兩郡,除了山陰尚有賀齊的五千大軍駐守,其餘地區,早已經沒有多餘的兵馬,隻要甘寧想,他隻需留下一部分兵力截住賀齊的回援,便可輕易率大軍長驅直入,兵臨吳縣城下。
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孫權急忙攤開一張信紙,提筆在上麵龍飛鳳舞的寫了起來,待得片刻,孫權扔掉毛筆,敲上印章,將信紙折好塞進信封,交給了一旁的近侍:“速速將此信快馬加鞭送往山陰交給賀齊將軍,讓他以最快的速度領兵入駐於潛,若發現於潛已先一步被錦帆攻陷,那就退至餘杭駐守,千萬不能被錦帆攻入吳郡!”
“諾!”近侍將信件藏入懷中,快步告辭離去。
看著近侍消失在轉角的背影,孫權長長的籲了口氣,不知不覺,他全身皆已被冷汗所浸透。
張紘繼續苦勸道:“主公,讓賀齊將軍守衛於潛實乃治標不治本,眼下我江東風雨飄搖,局部甚至已經有了小股百姓逃離的現象,各大世家亦是態度曖昧,若不能盡早結束這場戰爭,則我江東必崩於內憂外患之中!”
孫權仰起頭,茫然的看著天花板:“兄長去世尚不足兩月,江東便被我搞成了這幅模樣,我孫權當真是愧對父兄的在天之靈!”
張昭道:“主公,古有勾踐臥薪嚐膽,以三千越甲吞滅吳國,今主公忍一時之辱,待他日複起,當可卷土重來!”
“罷了!”孫權沉默許久,閉上眼,痛苦的長歎一聲,“就依你二人所言,隻是那王少林,當真會同意我們的求和嗎?”
張昭道:“欲速則不達,以錦帆的國力,暫時還不足以吞下整個江東,拿下豫章與大半個丹陽郡後,錦帆其實也已經達到了極限,想來以王衝之智,當不會拒絕我們的求和才是!”
孫權苦笑道:“怕就怕他獅子大開口啊!”
張紘請令道:“主公,不若就由臣出使一趟石城,先去探探王衝的口風!”
孫權想了想,點頭道:“就麻煩子綱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