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州牧府。
年近六旬的劉表手握黃祖送來的書信,頗有些猶豫不決,好在麾下能人不少,於是決定群策群力,趕緊派人將麾下的重臣都召集了過來。
待眾人到齊,劉表將手中書信遞給軍師蔡瑁,開口說道:“諸位,這是黃祖今早派人送來的書信,他提議乘著錦帆與孫氏交戰於東南的契機出兵揚州,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攻打揚州?此事怕是不妥吧?”別駕劉先眉頭一皺,率先表態道,“現如今豫章,丹陽二郡皆已落入錦帆之手,我等與錦帆無冤無仇,貿然出兵不過隻是給自己平添強敵!”
“無冤無仇?這可不見得呢!”蔡瑁冷笑道,“錦帆去歲從洞庭湖轉移至鄱陽湖時,就曾遭遇我荊州水軍的堵截,最後雖然成功突圍,但還是損失了一員統領,所以說,雙方的仇,其實早已經結下,更何況錦帆不久前才剛剛乘火打劫,從我荊州要走了二十萬石糧草,這筆賬,也是時候清算了!”
劉先反駁道:“錦帆戰力彪悍,自出道以來,尚還未有敗績,縱然強如孫策、曹公,也未曾在錦帆身上占到任何便宜,現孫策剛死,錦帆便已連下豫章、丹陽二郡,氣勢如虹,軍師真有把握鬥得過錦帆嗎?”
蔡瑁道:“正常情況下,自然是沒把握的,不過你且看看這封書信!”
蔡瑁說著把信甩給了劉先,繼續說道:“而今錦帆兵力多集中在丹陽以東,在豫章的總兵力尚不足一萬,大多郡縣均無人把守,此乃天賜良機,而且當地世家皆深恨錦帆,待我荊州大軍開至,各大世家必然蜂擁響應,如此豫章唾手可得,而隻要錦帆敢回兵救援。江東必然發動反撲,到時錦帆首尾不得兼顧,不敗也難!”
劉先嗤笑道:“軍師紙上談兵倒是頗有一套,然若事事皆如軍師所料一般發展。如今這大漢天下,怕是早已被軍師收入囊中!”
“你……”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劉表有些不悅的製止了兩人的爭吵,轉而問蒯良道,“子柔。你怎麽看?”
蒯良想了想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現曹公與袁紹戰於北方,錦帆與孫氏戰於東南,皆無暇顧及我荊州,主公若想乘此機會開拓領地,倒也未嚐不可,不論是北攻南陽,南下交州還是東進揚州,其實都不成問題。隻看主公敢不敢冒險!”
“哦?”劉表眼睛一亮,追問道,“還請子柔替我分析利弊!”
蒯良道:“目前南陽有曹軍大將曹仁領五千大軍駐守,攻之不易,且會開罪曹公,風險極大,不過一旦事成,往西北可過武關攻入關中,往東北可過葉縣攻打豫州,如此。便大大增加了我荊州的戰略縱深,當然,關於北攻南陽,在場應該沒有人會同意!”
說到這裏。蒯良嘴角莫名泛起一絲玩味的笑意,令在場眾人尷尬至極,而劉表的眉頭則深深的皺了起來,心中大為不爽,因為蒯良說的沒錯,在場眾人除了蒯良。其餘基本都心向曹操,韓嵩、劉先甚至還當麵勸過他歸降曹操,蔡瑁、蒯越也有過同樣的暗示,隻是都被他嚴詞拒絕了而已。
劉表目光冷冷的環視一圈,逼得眾人不敢抬頭,複又對蒯良道:“子柔,繼續說下去!”
“諾!”蒯良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在三個選擇之中,東進揚州的風險,無疑是最大的,因為錦帆極有可能從淮南調來援兵,到時候我們所要麵對的,或許會是多達數萬的錦帆大軍,不過正如方才軍師所講,錦帆剛剛攻下豫章、丹陽,此二郡尚還不太穩固,正好可以被我們拿來利用,而一旦我們擊敗了錦帆,憑著已經被錦帆打殘的江東軍,顯然不可能對我們發動反撲,如此,我們至少可以一戰而割據半個江東!”
等到蒯良說完,劉表眼中已經精光流轉,分明是心動了。
劉先見狀暗道不妙,事實上,哪怕是聽了蒯良的分析,他還是不太讚同攻打揚州,因為王衝這個人實在太詭異了,要知道一年多前,王衝還僅僅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水寇,如今卻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了割據一方的強大諸侯,這份能耐,縱觀天下又有何人能與之比擬?荊州要真的出兵江東,極有可能會铩羽而歸,於是忙插嘴道:“子柔兄,不妨再說說交州吧?”
蒯良深深的看了劉先一眼,笑道:“其實在良心中,最傾向的還是攻打交州,這段時間,交州牧張津頻頻出兵騷擾荊南,雖是癬疥之疾,卻也是不勝其煩,主公若是集中兵力,要全取交州應該並不是很難,不過相較於南陽跟豫章,荒僻的交州在戰略意義上,就要差了許多!”
“攻打交州麽?”劉表喃喃一聲,陷入了沉思。
毫無疑問,乘著周圍勢力無暇顧及荊州,出兵攻打交州的風險絕對是最小的,不過劉表有些看不上那塊‘蠻荒之地’,至於南陽跟豫章,前者群臣反對,他雖然身為州牧,但亦不得不考慮群臣的感受,因為他的位置,全靠這些荊襄世家的支持才能坐穩,如此一來,就隻剩下豫章了,可是攻打豫章的風險很大,要是打不下來,又得罪了錦帆,實在得不償失,於是一時間,劉表的內心充滿了矛盾。
說到底,劉表始終不是個梟雄,想要擴張,卻又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這樣的人,終究難成大事。
糾結了半天,劉表終於作出決定:“這樣吧,暫且先秘密整頓大軍,並派遣哨探偵查江東的戰況,一旦發現錦帆無法抽身,便立刻發兵攻打豫章!”
蒯良聞言嘴角苦澀,心中失望不已,正所謂兵貴神速,若是劉表即刻發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豫章,他們還是有很大勝算的,可是以劉表的性子,在摸清虛實之前,顯然不可能孤注一擲,正因為如此,蒯良甚至都懶得再開口勸說,這一仗,十有八/九是打不起來的。(未完待續。)
年近六旬的劉表手握黃祖送來的書信,頗有些猶豫不決,好在麾下能人不少,於是決定群策群力,趕緊派人將麾下的重臣都召集了過來。
待眾人到齊,劉表將手中書信遞給軍師蔡瑁,開口說道:“諸位,這是黃祖今早派人送來的書信,他提議乘著錦帆與孫氏交戰於東南的契機出兵揚州,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攻打揚州?此事怕是不妥吧?”別駕劉先眉頭一皺,率先表態道,“現如今豫章,丹陽二郡皆已落入錦帆之手,我等與錦帆無冤無仇,貿然出兵不過隻是給自己平添強敵!”
“無冤無仇?這可不見得呢!”蔡瑁冷笑道,“錦帆去歲從洞庭湖轉移至鄱陽湖時,就曾遭遇我荊州水軍的堵截,最後雖然成功突圍,但還是損失了一員統領,所以說,雙方的仇,其實早已經結下,更何況錦帆不久前才剛剛乘火打劫,從我荊州要走了二十萬石糧草,這筆賬,也是時候清算了!”
劉先反駁道:“錦帆戰力彪悍,自出道以來,尚還未有敗績,縱然強如孫策、曹公,也未曾在錦帆身上占到任何便宜,現孫策剛死,錦帆便已連下豫章、丹陽二郡,氣勢如虹,軍師真有把握鬥得過錦帆嗎?”
蔡瑁道:“正常情況下,自然是沒把握的,不過你且看看這封書信!”
蔡瑁說著把信甩給了劉先,繼續說道:“而今錦帆兵力多集中在丹陽以東,在豫章的總兵力尚不足一萬,大多郡縣均無人把守,此乃天賜良機,而且當地世家皆深恨錦帆,待我荊州大軍開至,各大世家必然蜂擁響應,如此豫章唾手可得,而隻要錦帆敢回兵救援。江東必然發動反撲,到時錦帆首尾不得兼顧,不敗也難!”
劉先嗤笑道:“軍師紙上談兵倒是頗有一套,然若事事皆如軍師所料一般發展。如今這大漢天下,怕是早已被軍師收入囊中!”
“你……”
“好了好了,都別吵了!”劉表有些不悅的製止了兩人的爭吵,轉而問蒯良道,“子柔。你怎麽看?”
蒯良想了想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現曹公與袁紹戰於北方,錦帆與孫氏戰於東南,皆無暇顧及我荊州,主公若想乘此機會開拓領地,倒也未嚐不可,不論是北攻南陽,南下交州還是東進揚州,其實都不成問題。隻看主公敢不敢冒險!”
“哦?”劉表眼睛一亮,追問道,“還請子柔替我分析利弊!”
蒯良道:“目前南陽有曹軍大將曹仁領五千大軍駐守,攻之不易,且會開罪曹公,風險極大,不過一旦事成,往西北可過武關攻入關中,往東北可過葉縣攻打豫州,如此。便大大增加了我荊州的戰略縱深,當然,關於北攻南陽,在場應該沒有人會同意!”
說到這裏。蒯良嘴角莫名泛起一絲玩味的笑意,令在場眾人尷尬至極,而劉表的眉頭則深深的皺了起來,心中大為不爽,因為蒯良說的沒錯,在場眾人除了蒯良。其餘基本都心向曹操,韓嵩、劉先甚至還當麵勸過他歸降曹操,蔡瑁、蒯越也有過同樣的暗示,隻是都被他嚴詞拒絕了而已。
劉表目光冷冷的環視一圈,逼得眾人不敢抬頭,複又對蒯良道:“子柔,繼續說下去!”
“諾!”蒯良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在三個選擇之中,東進揚州的風險,無疑是最大的,因為錦帆極有可能從淮南調來援兵,到時候我們所要麵對的,或許會是多達數萬的錦帆大軍,不過正如方才軍師所講,錦帆剛剛攻下豫章、丹陽,此二郡尚還不太穩固,正好可以被我們拿來利用,而一旦我們擊敗了錦帆,憑著已經被錦帆打殘的江東軍,顯然不可能對我們發動反撲,如此,我們至少可以一戰而割據半個江東!”
等到蒯良說完,劉表眼中已經精光流轉,分明是心動了。
劉先見狀暗道不妙,事實上,哪怕是聽了蒯良的分析,他還是不太讚同攻打揚州,因為王衝這個人實在太詭異了,要知道一年多前,王衝還僅僅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水寇,如今卻搖身一變,儼然成為了割據一方的強大諸侯,這份能耐,縱觀天下又有何人能與之比擬?荊州要真的出兵江東,極有可能會铩羽而歸,於是忙插嘴道:“子柔兄,不妨再說說交州吧?”
蒯良深深的看了劉先一眼,笑道:“其實在良心中,最傾向的還是攻打交州,這段時間,交州牧張津頻頻出兵騷擾荊南,雖是癬疥之疾,卻也是不勝其煩,主公若是集中兵力,要全取交州應該並不是很難,不過相較於南陽跟豫章,荒僻的交州在戰略意義上,就要差了許多!”
“攻打交州麽?”劉表喃喃一聲,陷入了沉思。
毫無疑問,乘著周圍勢力無暇顧及荊州,出兵攻打交州的風險絕對是最小的,不過劉表有些看不上那塊‘蠻荒之地’,至於南陽跟豫章,前者群臣反對,他雖然身為州牧,但亦不得不考慮群臣的感受,因為他的位置,全靠這些荊襄世家的支持才能坐穩,如此一來,就隻剩下豫章了,可是攻打豫章的風險很大,要是打不下來,又得罪了錦帆,實在得不償失,於是一時間,劉表的內心充滿了矛盾。
說到底,劉表始終不是個梟雄,想要擴張,卻又瞻前顧後,猶豫不決,這樣的人,終究難成大事。
糾結了半天,劉表終於作出決定:“這樣吧,暫且先秘密整頓大軍,並派遣哨探偵查江東的戰況,一旦發現錦帆無法抽身,便立刻發兵攻打豫章!”
蒯良聞言嘴角苦澀,心中失望不已,正所謂兵貴神速,若是劉表即刻發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入豫章,他們還是有很大勝算的,可是以劉表的性子,在摸清虛實之前,顯然不可能孤注一擲,正因為如此,蒯良甚至都懶得再開口勸說,這一仗,十有八/九是打不起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