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八月十三日。
王衝領兵退回安城,也就在這一天,王衝收到了上蔡曹洪派人快馬加鞭送來的回信。
信上的內容很簡單,曹洪希望錦帆能夠繼續在汝南停留一段時間,因為一旦錦帆退回淮南,誰敢保證劉備不會又從山裏麵跳出來反攻汝南?
王衝問計賈詡:“文和,對於曹洪此請求,你有什麽看法?”
賈詡笑著反問:“主公覺得呢?”
王衝聳了聳肩道:“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不過錦帆事務繁忙,我不可能長時間領兵在外,而且伯淵也不能離開壽春太久,所以我決定讓文謙領麾下的五千兵馬繼續在安城駐守半個月,文和意下如何?”
賈詡想了想道:“可!”
王衝點點頭道:“如此,還要勞煩文和陪文謙在安城多呆一段時間,萬一劉備真的卷土從來,我怕文謙一人鬥不過那智計百出的徐元直!”
賈詡笑了:“主公留詡在此,怕是不止這個原因吧?”
“看來我的這點小心思,還是瞞不過文和啊!”王衝嗬嗬笑道,“如今我錦帆大軍孤懸在外,每日所需用度極大,這筆損失,我們總得向曹操討要回來吧?不然豈不是白白替他打工?”
賈詡笑道:“可是曹操現在肯定拿不出這麽大一筆輜重,所以主公便擅自決定讓他們用人口來作為補償?”
王衝意味深長的與賈詡對視一眼,隨即這一大一小兩隻狐狸,便是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來。
很顯然,這時候的王衝跟賈詡,都有意識的忽略掉了曹操已經把廣陵割讓給錦帆的事實。
正所謂有便宜不占是傻瓜,眼下袁紹正在官渡連營而進,東西數十裏,依沙堆為屯,對分兵堅守營壘的曹營發動著猛攻,什麽做高櫓。起土山向曹營射箭,什麽挖地道從地下襲擊曹營之類的攻擊手段層出不窮,早已忙的曹操焦頭爛額,所以哪怕王衝在汝南大規模的遷民往淮南。曹操除了能派人來指責王衝做事不地道之外,其餘壓根就做不了什麽,而對於麵皮甚厚的王衝而言,你要罵就罵,反正便宜我占了。你就是罵破天,也改變不了任何事。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經營建設,目前合肥以南的地區,人口已經十分的稠密,再加上新占的豫章、丹陽二郡以及即將到手的廣陵郡,錦帆治下的總人口,怕是已經要超過兩百萬之數,整個大漢天下,除了荊州、益州、冀州這三個人口大州之外,其餘都遠不能與錦帆治下的揚州相比。不過在王衝看來,就這麽一點人口,卻還是遠遠不夠的。
在古代,人口就相當於是國力的象征,近二十年間,經過連年的戰亂跟災荒,大漢原本超過五千萬的總人口,到現在已經死的隻剩下兩千餘萬人,而如果在未來幾年,曹操能夠跟曆史上一樣占據冀並青幽四州。那麽他治下的人口,將瞬間暴漲至八百萬以上,差不多能占據大漢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二,所以王衝若要憑這麽點人口去跟曹操鬥。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
建安五年,八月十四日。
王衝留下賈詡、樂進及五千大軍駐守安城,自己則帶著剩下的兵馬退出汝南,返回了淮南。
建安五年,八月十五日。
呂岱領兵三千正式入駐廣陵,而這麽一來。江東的北上之路便徹底被錦帆阻截,三年之內,江東若是不想撕毀與錦帆之間的協議,那麽他們就隻能選擇往南發展,可是交州貧瘠,人口稀少,眼下又快要落入劉表之手,難啃程度無疑將大幅度提升,如此,他們的崛起之路,必將變得更加坎坷與渺茫。
建安五年,八月十七日。
王衝率軍回歸皖城,把劉辟任命為別部司馬甩給甘寧之後,又立刻招來諸葛瑾、閻象、闞澤等文臣,讓他們配合汝南的賈詡,準備接收即將遷移而來的百姓,王衝相信與常年動亂不堪的汝南相比,早已飽受戰火折磨的汝南百姓,會更加願意遷來安定富庶的淮南生活。
建安五年,八月十九日。
襄陽,州牧府。
劉表收到了王衝派人送來的告誡信,信中內容十分的強硬,鄭重警告劉表若是膽敢收留劉備,那便是與錦帆為敵,到時候,可就休怪錦帆會出兵前來征討。
“好你個錦帆賊,簡直欺人太甚!!”劉表何時受到過如此威脅?直把他氣的震怒不已,不知道摔壞了多少的瓶瓶罐罐。
若是換做任何一個強硬之人,王衝此舉都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可劉表性格軟弱,心中雖是不忿,但本就對錦帆相當忌憚的他,在冷靜下來之後,確實陷入了猶豫。
“來人,快去請軍師與蒯家兄弟過來!”
躊躇不定的劉表朝門外大喊了一聲,這一幕,倒是像極了被孫悟空嚇破膽的玉皇大帝躲在桌子底下時喊得那一句‘來人,快去請如來佛祖’。
沒過多久,蔡瑁與蒯家兄弟相繼到來。
當看完了王衝寫給劉表的信件,幾人臉上俱都爬起了一抹凝重。
蔡瑁問道:“主公準備如何回應?”
劉表瞪了蔡瑁一眼:“我正是不知該如何抉擇,才把你們叫來,你怎麽倒反問起我來了?”
蔡瑁幹笑了兩聲,提醒道:“主公,王衝信中雖然張狂,但主公須知,王衝此番出兵攻打劉備,乃是應曹公之邀,換而言之,王衝的態度,也代表了曹公的態度,主公若是真收留了劉備,得罪的,可不僅僅是錦帆,還有曹公啊!”
蔡瑁話一說完,另一邊的蒯良也開口了:“軍師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劉備乃皇帝親封的大漢皇叔,與主公分屬同源,仁義之名又是天下皆知,主公若將其拒之門外,怕是於主公名聲不利!”
劉表聞言臉色一變,要知道像劉表這樣的清流名士,平日裏最注重的就是名聲,所以蒯良此言一出,他的內心,就已經隱隱偏向了接納劉備。(未完待續。)
王衝領兵退回安城,也就在這一天,王衝收到了上蔡曹洪派人快馬加鞭送來的回信。
信上的內容很簡單,曹洪希望錦帆能夠繼續在汝南停留一段時間,因為一旦錦帆退回淮南,誰敢保證劉備不會又從山裏麵跳出來反攻汝南?
王衝問計賈詡:“文和,對於曹洪此請求,你有什麽看法?”
賈詡笑著反問:“主公覺得呢?”
王衝聳了聳肩道:“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不過錦帆事務繁忙,我不可能長時間領兵在外,而且伯淵也不能離開壽春太久,所以我決定讓文謙領麾下的五千兵馬繼續在安城駐守半個月,文和意下如何?”
賈詡想了想道:“可!”
王衝點點頭道:“如此,還要勞煩文和陪文謙在安城多呆一段時間,萬一劉備真的卷土從來,我怕文謙一人鬥不過那智計百出的徐元直!”
賈詡笑了:“主公留詡在此,怕是不止這個原因吧?”
“看來我的這點小心思,還是瞞不過文和啊!”王衝嗬嗬笑道,“如今我錦帆大軍孤懸在外,每日所需用度極大,這筆損失,我們總得向曹操討要回來吧?不然豈不是白白替他打工?”
賈詡笑道:“可是曹操現在肯定拿不出這麽大一筆輜重,所以主公便擅自決定讓他們用人口來作為補償?”
王衝意味深長的與賈詡對視一眼,隨即這一大一小兩隻狐狸,便是都心照不宣的笑了起來。
很顯然,這時候的王衝跟賈詡,都有意識的忽略掉了曹操已經把廣陵割讓給錦帆的事實。
正所謂有便宜不占是傻瓜,眼下袁紹正在官渡連營而進,東西數十裏,依沙堆為屯,對分兵堅守營壘的曹營發動著猛攻,什麽做高櫓。起土山向曹營射箭,什麽挖地道從地下襲擊曹營之類的攻擊手段層出不窮,早已忙的曹操焦頭爛額,所以哪怕王衝在汝南大規模的遷民往淮南。曹操除了能派人來指責王衝做事不地道之外,其餘壓根就做不了什麽,而對於麵皮甚厚的王衝而言,你要罵就罵,反正便宜我占了。你就是罵破天,也改變不了任何事。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經營建設,目前合肥以南的地區,人口已經十分的稠密,再加上新占的豫章、丹陽二郡以及即將到手的廣陵郡,錦帆治下的總人口,怕是已經要超過兩百萬之數,整個大漢天下,除了荊州、益州、冀州這三個人口大州之外,其餘都遠不能與錦帆治下的揚州相比。不過在王衝看來,就這麽一點人口,卻還是遠遠不夠的。
在古代,人口就相當於是國力的象征,近二十年間,經過連年的戰亂跟災荒,大漢原本超過五千萬的總人口,到現在已經死的隻剩下兩千餘萬人,而如果在未來幾年,曹操能夠跟曆史上一樣占據冀並青幽四州。那麽他治下的人口,將瞬間暴漲至八百萬以上,差不多能占據大漢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二,所以王衝若要憑這麽點人口去跟曹操鬥。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
建安五年,八月十四日。
王衝留下賈詡、樂進及五千大軍駐守安城,自己則帶著剩下的兵馬退出汝南,返回了淮南。
建安五年,八月十五日。
呂岱領兵三千正式入駐廣陵,而這麽一來。江東的北上之路便徹底被錦帆阻截,三年之內,江東若是不想撕毀與錦帆之間的協議,那麽他們就隻能選擇往南發展,可是交州貧瘠,人口稀少,眼下又快要落入劉表之手,難啃程度無疑將大幅度提升,如此,他們的崛起之路,必將變得更加坎坷與渺茫。
建安五年,八月十七日。
王衝率軍回歸皖城,把劉辟任命為別部司馬甩給甘寧之後,又立刻招來諸葛瑾、閻象、闞澤等文臣,讓他們配合汝南的賈詡,準備接收即將遷移而來的百姓,王衝相信與常年動亂不堪的汝南相比,早已飽受戰火折磨的汝南百姓,會更加願意遷來安定富庶的淮南生活。
建安五年,八月十九日。
襄陽,州牧府。
劉表收到了王衝派人送來的告誡信,信中內容十分的強硬,鄭重警告劉表若是膽敢收留劉備,那便是與錦帆為敵,到時候,可就休怪錦帆會出兵前來征討。
“好你個錦帆賊,簡直欺人太甚!!”劉表何時受到過如此威脅?直把他氣的震怒不已,不知道摔壞了多少的瓶瓶罐罐。
若是換做任何一個強硬之人,王衝此舉都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可劉表性格軟弱,心中雖是不忿,但本就對錦帆相當忌憚的他,在冷靜下來之後,確實陷入了猶豫。
“來人,快去請軍師與蒯家兄弟過來!”
躊躇不定的劉表朝門外大喊了一聲,這一幕,倒是像極了被孫悟空嚇破膽的玉皇大帝躲在桌子底下時喊得那一句‘來人,快去請如來佛祖’。
沒過多久,蔡瑁與蒯家兄弟相繼到來。
當看完了王衝寫給劉表的信件,幾人臉上俱都爬起了一抹凝重。
蔡瑁問道:“主公準備如何回應?”
劉表瞪了蔡瑁一眼:“我正是不知該如何抉擇,才把你們叫來,你怎麽倒反問起我來了?”
蔡瑁幹笑了兩聲,提醒道:“主公,王衝信中雖然張狂,但主公須知,王衝此番出兵攻打劉備,乃是應曹公之邀,換而言之,王衝的態度,也代表了曹公的態度,主公若是真收留了劉備,得罪的,可不僅僅是錦帆,還有曹公啊!”
蔡瑁話一說完,另一邊的蒯良也開口了:“軍師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劉備乃皇帝親封的大漢皇叔,與主公分屬同源,仁義之名又是天下皆知,主公若將其拒之門外,怕是於主公名聲不利!”
劉表聞言臉色一變,要知道像劉表這樣的清流名士,平日裏最注重的就是名聲,所以蒯良此言一出,他的內心,就已經隱隱偏向了接納劉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