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各地如雪花一般飄來的告急信,孫權腸子都悔青了,錦帆的動作如此迅猛而強烈,顯然是早就預謀。
“該死的,這回算是被那劉景升給害慘了!”孫權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隻能拚命的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還有那些派出去的探子是怎麽回事?錦帆如此大規模的兵馬調動,為何我們沒有提前得到一點風聲?”
看著孫權隻顧坐在那裏抱怨這抱怨那的,首的張昭不禁暗暗搖頭,心中失望到了極點,畢竟當初在座所有人都不同意出兵錦帆,明明是你自己要一意孤行,現在大難臨頭,你不好好思索禦敵之策,光在那推卸責任能頂個屁用?
“張公,如今錦帆已攻破曲阿,不日就將兵臨吳縣城,我等該如何是好?”慌亂之中,孫權的腦袋一片空白,隻能向張昭求教。
張昭神情黯然道:“主公,為今之計,隻能把前線的大軍調回來禦敵了!”
“對對,張公所言甚是!”孫權反應過來,急忙令道,“來人,快傳令公瑾,讓他速速率軍回來救援!”
毫無疑問,此刻在孫權的心中,周瑜麾的三萬大軍,已然是他手上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建安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收到孫權的軍令,隻差一步就能攻破秣陵的周瑜,隻得連夜拔營,撤兵退回了吳郡。
早已在被動防守中憋了一肚子火氣的朱純提議乘勢尾隨襲殺,卻被魯肅製止:“周公瑾足智多謀,必會在撤軍路上設埋伏,我等若是貿然追擊,極可能會大敗而歸!”
朱純聽其勸告,遂沒有妄動。
建安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直到江東軍撤離了整整一天,朱純方才從秣陵出兵開始收複失地,在短短一日之內。湖熟句容江乘三縣便已相繼回歸了錦帆治。
換句話說,周瑜努力了半天。不僅沒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戰果,還連帶著弄丟了丹徒跟曲阿。
說到底,江東的兵力還是太少,除了周瑜手上的三萬大軍,整個江東就隻剩兩萬守軍,其中吳郡一萬五,會稽則隻有五千。
而位於吳郡的一萬五千兵馬,餘杭烏程各占三千。吳縣五千,剩的其他縣城,加起來也才四千,又如何能擋得住錦帆大軍的兵鋒?
建安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王衝主動率大軍出城截殺退兵而來的周瑜,但周瑜卻顯然不想與王衝硬碰硬,畢竟到目前為止,他手上就隻剩兩萬三千兵力,到時一場野戰來,不論誰勝誰負。雙方的傷亡都絕不會小,這種單純比拚兵力消耗的正麵交鋒,王衝吃得消。但他們江東卻承受不起。
無奈之,無法過曲阿直接趕往毗陵的周瑜,隻得領兵南,企圖穿過湖泊群前往陽羨,先去解了烏程之圍,然後再繞過震澤回歸吳縣。
隻可惜,周瑜的想法雖好,但要實現起來,卻並沒有那麽容易。
王衝探得江東軍去向reads();。當即親率騎兵營前往追擊,剩餘大軍則交由賈詡統率。隨後趕來。
得知此事的周瑜神情凝重,他相信以騎兵的機動力。也許還不等他們登船,就已經被對方提前追上。
部將淩操提議道:“都督,不若在半道設伏,先剿滅了對方騎兵,再南登船不遲,若是運氣好,說不定還能一舉斬殺了那王衝小兒!”
“此計不妥!”呂蒙皺眉反對道,“錦帆大軍就在後方不遠,若是我們在此處耽擱太久,極可能會被對方逼入絕境,而且以那王少林之智,未必會中我們的埋伏!”
淩操暴躁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說該怎麽辦!?”
呂蒙深吸一口氣,肅然道:“事已至此,隻能留一軍在此阻截,盡可能拖住錦帆,替大軍爭取足夠的登船時間了!”
“斷尾求生麽?”眾將聞言盡皆色變,因為誰都知道,這支留斷後之軍,必然九死一生。
“都督……”
“誰願留斷後?”此前沉默許久的周瑜突然開口,目光淡淡的環視一圈,“此戰事關我江東存亡,若是沒有赴死的決心,最好不要接這份差事!”
聽得周瑜所言,眾將不由麵麵相覷,最終,卻是淩操上前一步,主動抱拳請令道:“都督,末將願意留!”
周瑜深深的看了淩操一眼:“淩將軍,你當真考慮清楚了嗎?”
淩操灑脫的笑了:“不過一死而已,又有何大不了的?隻是家中獨子尚幼,將來還需勞煩都督多多照料!”
周瑜重重點了點頭,保證道:“淩將軍放心,瑜必不負將軍重托,將其待若親子!”
淩操笑道:“都督的為人,末將還是信得過的,如此,還請都督莫要再耽擱時間,末將自當率本部三千兵馬在此設伏!”
約莫過了一刻鍾,鐵蹄陣陣,王衝率領五千騎兵趕至。
勒住韁繩,王衝擺手示意全軍停止前進,指著前方左側的密林,笑問太史慈道:“子義,你認為江東可能在此地埋伏嗎?”
太史慈想了想,不確定道:“為了給大軍爭取撤離的時間,我想……應該會吧?”
王衝道:“既然如此,我當親率一千兵馬上前探路,將其從林中引出,到時子義再率剩餘騎兵殺至,必能一舉將敵軍擊潰!”
太史慈一聽急了,勸道:“主公不可,此舉太過凶險,不若讓末將來充當這誘餌如何?”
王衝笑著搖了搖頭:“此地僻靜,方才我們來時動靜頗大,現在又突然止步不前,對方必然知曉我們對此處已有所懷疑,所以若見不到有足夠分量之人出現,他們未必敢貿然出擊!”
“還是不妥!”太史慈說罷又頓了頓,提議道,“主公與末將身材相仿,如果由末將假扮主公前往,對方遠觀之必定分不出真假!”
見太史慈堅持,王衝拗之不過,隻得答應與太史慈互換著裝,讓他假扮自己上前充當誘餌。(未完待續。)
“該死的,這回算是被那劉景升給害慘了!”孫權當然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所以隻能拚命的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還有那些派出去的探子是怎麽回事?錦帆如此大規模的兵馬調動,為何我們沒有提前得到一點風聲?”
看著孫權隻顧坐在那裏抱怨這抱怨那的,首的張昭不禁暗暗搖頭,心中失望到了極點,畢竟當初在座所有人都不同意出兵錦帆,明明是你自己要一意孤行,現在大難臨頭,你不好好思索禦敵之策,光在那推卸責任能頂個屁用?
“張公,如今錦帆已攻破曲阿,不日就將兵臨吳縣城,我等該如何是好?”慌亂之中,孫權的腦袋一片空白,隻能向張昭求教。
張昭神情黯然道:“主公,為今之計,隻能把前線的大軍調回來禦敵了!”
“對對,張公所言甚是!”孫權反應過來,急忙令道,“來人,快傳令公瑾,讓他速速率軍回來救援!”
毫無疑問,此刻在孫權的心中,周瑜麾的三萬大軍,已然是他手上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建安六年,四月二十二日。
收到孫權的軍令,隻差一步就能攻破秣陵的周瑜,隻得連夜拔營,撤兵退回了吳郡。
早已在被動防守中憋了一肚子火氣的朱純提議乘勢尾隨襲殺,卻被魯肅製止:“周公瑾足智多謀,必會在撤軍路上設埋伏,我等若是貿然追擊,極可能會大敗而歸!”
朱純聽其勸告,遂沒有妄動。
建安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直到江東軍撤離了整整一天,朱純方才從秣陵出兵開始收複失地,在短短一日之內。湖熟句容江乘三縣便已相繼回歸了錦帆治。
換句話說,周瑜努力了半天。不僅沒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戰果,還連帶著弄丟了丹徒跟曲阿。
說到底,江東的兵力還是太少,除了周瑜手上的三萬大軍,整個江東就隻剩兩萬守軍,其中吳郡一萬五,會稽則隻有五千。
而位於吳郡的一萬五千兵馬,餘杭烏程各占三千。吳縣五千,剩的其他縣城,加起來也才四千,又如何能擋得住錦帆大軍的兵鋒?
建安六年,四月二十四日。
王衝主動率大軍出城截殺退兵而來的周瑜,但周瑜卻顯然不想與王衝硬碰硬,畢竟到目前為止,他手上就隻剩兩萬三千兵力,到時一場野戰來,不論誰勝誰負。雙方的傷亡都絕不會小,這種單純比拚兵力消耗的正麵交鋒,王衝吃得消。但他們江東卻承受不起。
無奈之,無法過曲阿直接趕往毗陵的周瑜,隻得領兵南,企圖穿過湖泊群前往陽羨,先去解了烏程之圍,然後再繞過震澤回歸吳縣。
隻可惜,周瑜的想法雖好,但要實現起來,卻並沒有那麽容易。
王衝探得江東軍去向reads();。當即親率騎兵營前往追擊,剩餘大軍則交由賈詡統率。隨後趕來。
得知此事的周瑜神情凝重,他相信以騎兵的機動力。也許還不等他們登船,就已經被對方提前追上。
部將淩操提議道:“都督,不若在半道設伏,先剿滅了對方騎兵,再南登船不遲,若是運氣好,說不定還能一舉斬殺了那王衝小兒!”
“此計不妥!”呂蒙皺眉反對道,“錦帆大軍就在後方不遠,若是我們在此處耽擱太久,極可能會被對方逼入絕境,而且以那王少林之智,未必會中我們的埋伏!”
淩操暴躁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說該怎麽辦!?”
呂蒙深吸一口氣,肅然道:“事已至此,隻能留一軍在此阻截,盡可能拖住錦帆,替大軍爭取足夠的登船時間了!”
“斷尾求生麽?”眾將聞言盡皆色變,因為誰都知道,這支留斷後之軍,必然九死一生。
“都督……”
“誰願留斷後?”此前沉默許久的周瑜突然開口,目光淡淡的環視一圈,“此戰事關我江東存亡,若是沒有赴死的決心,最好不要接這份差事!”
聽得周瑜所言,眾將不由麵麵相覷,最終,卻是淩操上前一步,主動抱拳請令道:“都督,末將願意留!”
周瑜深深的看了淩操一眼:“淩將軍,你當真考慮清楚了嗎?”
淩操灑脫的笑了:“不過一死而已,又有何大不了的?隻是家中獨子尚幼,將來還需勞煩都督多多照料!”
周瑜重重點了點頭,保證道:“淩將軍放心,瑜必不負將軍重托,將其待若親子!”
淩操笑道:“都督的為人,末將還是信得過的,如此,還請都督莫要再耽擱時間,末將自當率本部三千兵馬在此設伏!”
約莫過了一刻鍾,鐵蹄陣陣,王衝率領五千騎兵趕至。
勒住韁繩,王衝擺手示意全軍停止前進,指著前方左側的密林,笑問太史慈道:“子義,你認為江東可能在此地埋伏嗎?”
太史慈想了想,不確定道:“為了給大軍爭取撤離的時間,我想……應該會吧?”
王衝道:“既然如此,我當親率一千兵馬上前探路,將其從林中引出,到時子義再率剩餘騎兵殺至,必能一舉將敵軍擊潰!”
太史慈一聽急了,勸道:“主公不可,此舉太過凶險,不若讓末將來充當這誘餌如何?”
王衝笑著搖了搖頭:“此地僻靜,方才我們來時動靜頗大,現在又突然止步不前,對方必然知曉我們對此處已有所懷疑,所以若見不到有足夠分量之人出現,他們未必敢貿然出擊!”
“還是不妥!”太史慈說罷又頓了頓,提議道,“主公與末將身材相仿,如果由末將假扮主公前往,對方遠觀之必定分不出真假!”
見太史慈堅持,王衝拗之不過,隻得答應與太史慈互換著裝,讓他假扮自己上前充當誘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