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很早之前,陸遜跟呂範心裏就很清楚,江東大勢已去,不論他們怎麽努力,也無非是在飲鴆止渴。
盡人事,聽天命,這是他們彼此心照不宣的想法,求的,單純就是一個問心無愧。
尤其是陸遜,他出仕江東才幾個月,本身對孫氏並沒有任何的歸屬感,真要深究起來,當年孫策受袁術挑唆,發兵攻陷廬江,導致陸遜的從祖父,時任廬江太守的陸康不久病逝,以至於陸遜年僅十二便要承擔起支撐門戶的重任,這筆私怨,可著實不淺。
在曆史上,孫權做主將孫策之女許配與陸遜,其目的,主要也是為了緩和兩族之間的關係。
此番被錦帆擒拿,陸遜與呂範都選擇了順其自然,並未怎麽反抗。
樹倒猢猻散,隨著一個勢力逐漸走向衰落,其麾下官員會產生其他的想法,亦不過是人之常情,就好像顧雍說的,他們對江東已經仁至義盡,接下來,他們選擇為自身的前途與家族考慮,即便是孫權,也沒辦法再指責他們什麽。
畢竟追根究底,人之所以出仕當官,或為民,或為己,可是當你無法再為他們提供這樣的平台,你又有什麽資格強迫他們在一棵樹上吊死?
此戰,雙方的傷亡都不是很大,加起來也才一千多人,其中死的多數還是假扮江東軍的民夫青壯,反倒是江東軍真正的主力,卻因為主將的先行陣亡而早早的放棄了抵抗,所以付出的傷亡相對也就小了許多。
回歸餘暨,魯肅將所有被俘的民夫青壯都盡數放回了家中,但凡無辜戰死的,隻要經過確認,還能從錦帆這裏獲得一筆不菲的撫恤金。
魯肅此舉,讓陸遜跟呂範頗有些羞愧難當,因為這些百姓,本不該被卷入這場戰爭。可為了能夠擊敗錦帆,這些百姓卻強行被他們拖入了這趟渾水,充當的角色,還是注定會死傷無數的炮灰誘餌。
當然。魯肅這麽做可不是為了替陸遜跟呂範擦屁股,說句難聽點的話,江東軍造下的孽,憑什麽要讓他們錦帆來償還?魯肅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收買人心。
瞧瞧那一雙雙充滿感激的眼眸。錦帆不過是從繳獲的江東府庫中提取了九牛一毛的錢財,卻能讓整座餘暨城的百姓感恩戴德,天下哪還有比之更值的無本買賣?
————————————————————————————
建安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趙雲跟魯肅隻在餘暨休整了幾個時辰,便正式起兵前往山陰與王衝大軍會合。
山陰城內,孫權徹底絕望了,他做夢也未曾想到,自己左等右等,結果等來的,卻反而是錦帆的援軍。
孫皎勸道:“主公。突圍吧,錦帆兵力十倍於我,死守山陰無異於自取滅亡!”
孫權沉默了片刻,歎道:“即便是突圍,也總該先定個章程吧?如果就這麽無頭無腦的衝出去,隻會被錦帆輕易的剿滅!”
孫皎一聽這話,就知道孫權內心也已經趨向於突圍,便建議道:“主公,或可找個人假扮主公,出北門以吸引錦帆的注意力。主公再改換行裝,偷偷從南門退走!”
“主公萬不可走南門!”張紘搖搖頭反對道,“眾所周知,主公若想突圍。或走東門退往上虞,或走南門前往諸暨,因此錦帆在東南兩門處,必有重兵把守!”
張昭亦道:“子綱言之有理,主公唯走西北兩門,方才有一線生機!”
孫權想了想。決定道:“現錦帆大營就在北門之外,走北門同樣風險不小,所以,咱們還是出西門再轉道南下為妙!”
張昭深吸一口氣,欲言又止道:“主公,眼下的問題是,到底誰願意假扮主公,率軍出城去與錦帆交戰?”
聞言,現場頓時一片死寂,因為誰都知道,接下此任務者,必定十死無生。
良久,隻聽孫皎淡然一笑道:“此議既是由我提出,那自該交由我來完成!”
孫權臉色一變,大聲斥道:“叔朗,休要胡言!!”
“主公,末將心意已決,還望主公莫再勸阻!”
如果可以有別的選擇,孫皎自然也不想去白白送死,可是如今,江東上下人心浮動,誰知道他們心裏在想些什麽?若是換一個人領兵,萬一對方直接向錦帆投誠,並捅出孫權去向以作為自己的進階之資,大家豈不是都要跟著一起完蛋?
其實,孫權心裏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想法,現在除了孫氏族人,孫權真的是一個也無法信任,可是不論如何,他都不能將這種情緒表露在臉上,因為那會讓所有人都感到心寒,相反,如果他表現的越重視,越不舍,孫皎感激涕零之下,才會更加的為他賣命。
或許孫權在別的方麵不行,但在權謀之術,假仁假義上,他卻早已玩的爐火純青。
隨即,孫權又象征性的勸了幾句,見孫皎態度堅決,最終隻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下來,並用人格向孫皎做出了保證:在此次戰役中,孫皎若真有個什麽三長兩短,自己一定會傾盡全力將他的兩個弟弟撫養成人。
這下,孫皎連最後的顧慮也沒有了,隻等夜幕降臨,便欲率軍出城去與錦帆鬥個你死我活。
——————————————————————————————
山陰城外,王衝親自出營,熱情的將魯肅、趙雲等文武迎了進來,與此同時,他還見到了混跡在人群之中的呂範與陸遜二人。
不過王衝並沒有立即上前接見,對方既然願意隨大軍來此,就證明他們都有心加入錦帆,那自己又何必急於一時?更何況錦帆現在的重中之重,是要盡早攻破山陰,徹底覆滅孫氏,而不是其他任何。
隨著趙雲這支援軍的到來,錦帆兵力強盛,已經再不需要太史慈的兩千騎兵日夜死盯著城門。
相互寒暄了一陣,王衝很快便下達了分兵的命令。
趙雲,樂進,郝昭,三人各帶五千兵馬分別前往東南西三門外駐紮,自己則率領剩下軍隊繼續坐鎮北門,而太史慈的兩千騎兵則隨時整裝待發,以保證不論孫權選擇從哪座城門突圍,騎兵營都能在第一時間出發馳援。(未完待續。)
盡人事,聽天命,這是他們彼此心照不宣的想法,求的,單純就是一個問心無愧。
尤其是陸遜,他出仕江東才幾個月,本身對孫氏並沒有任何的歸屬感,真要深究起來,當年孫策受袁術挑唆,發兵攻陷廬江,導致陸遜的從祖父,時任廬江太守的陸康不久病逝,以至於陸遜年僅十二便要承擔起支撐門戶的重任,這筆私怨,可著實不淺。
在曆史上,孫權做主將孫策之女許配與陸遜,其目的,主要也是為了緩和兩族之間的關係。
此番被錦帆擒拿,陸遜與呂範都選擇了順其自然,並未怎麽反抗。
樹倒猢猻散,隨著一個勢力逐漸走向衰落,其麾下官員會產生其他的想法,亦不過是人之常情,就好像顧雍說的,他們對江東已經仁至義盡,接下來,他們選擇為自身的前途與家族考慮,即便是孫權,也沒辦法再指責他們什麽。
畢竟追根究底,人之所以出仕當官,或為民,或為己,可是當你無法再為他們提供這樣的平台,你又有什麽資格強迫他們在一棵樹上吊死?
此戰,雙方的傷亡都不是很大,加起來也才一千多人,其中死的多數還是假扮江東軍的民夫青壯,反倒是江東軍真正的主力,卻因為主將的先行陣亡而早早的放棄了抵抗,所以付出的傷亡相對也就小了許多。
回歸餘暨,魯肅將所有被俘的民夫青壯都盡數放回了家中,但凡無辜戰死的,隻要經過確認,還能從錦帆這裏獲得一筆不菲的撫恤金。
魯肅此舉,讓陸遜跟呂範頗有些羞愧難當,因為這些百姓,本不該被卷入這場戰爭。可為了能夠擊敗錦帆,這些百姓卻強行被他們拖入了這趟渾水,充當的角色,還是注定會死傷無數的炮灰誘餌。
當然。魯肅這麽做可不是為了替陸遜跟呂範擦屁股,說句難聽點的話,江東軍造下的孽,憑什麽要讓他們錦帆來償還?魯肅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收買人心。
瞧瞧那一雙雙充滿感激的眼眸。錦帆不過是從繳獲的江東府庫中提取了九牛一毛的錢財,卻能讓整座餘暨城的百姓感恩戴德,天下哪還有比之更值的無本買賣?
————————————————————————————
建安六年,五月二十二日。
趙雲跟魯肅隻在餘暨休整了幾個時辰,便正式起兵前往山陰與王衝大軍會合。
山陰城內,孫權徹底絕望了,他做夢也未曾想到,自己左等右等,結果等來的,卻反而是錦帆的援軍。
孫皎勸道:“主公。突圍吧,錦帆兵力十倍於我,死守山陰無異於自取滅亡!”
孫權沉默了片刻,歎道:“即便是突圍,也總該先定個章程吧?如果就這麽無頭無腦的衝出去,隻會被錦帆輕易的剿滅!”
孫皎一聽這話,就知道孫權內心也已經趨向於突圍,便建議道:“主公,或可找個人假扮主公,出北門以吸引錦帆的注意力。主公再改換行裝,偷偷從南門退走!”
“主公萬不可走南門!”張紘搖搖頭反對道,“眾所周知,主公若想突圍。或走東門退往上虞,或走南門前往諸暨,因此錦帆在東南兩門處,必有重兵把守!”
張昭亦道:“子綱言之有理,主公唯走西北兩門,方才有一線生機!”
孫權想了想。決定道:“現錦帆大營就在北門之外,走北門同樣風險不小,所以,咱們還是出西門再轉道南下為妙!”
張昭深吸一口氣,欲言又止道:“主公,眼下的問題是,到底誰願意假扮主公,率軍出城去與錦帆交戰?”
聞言,現場頓時一片死寂,因為誰都知道,接下此任務者,必定十死無生。
良久,隻聽孫皎淡然一笑道:“此議既是由我提出,那自該交由我來完成!”
孫權臉色一變,大聲斥道:“叔朗,休要胡言!!”
“主公,末將心意已決,還望主公莫再勸阻!”
如果可以有別的選擇,孫皎自然也不想去白白送死,可是如今,江東上下人心浮動,誰知道他們心裏在想些什麽?若是換一個人領兵,萬一對方直接向錦帆投誠,並捅出孫權去向以作為自己的進階之資,大家豈不是都要跟著一起完蛋?
其實,孫權心裏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想法,現在除了孫氏族人,孫權真的是一個也無法信任,可是不論如何,他都不能將這種情緒表露在臉上,因為那會讓所有人都感到心寒,相反,如果他表現的越重視,越不舍,孫皎感激涕零之下,才會更加的為他賣命。
或許孫權在別的方麵不行,但在權謀之術,假仁假義上,他卻早已玩的爐火純青。
隨即,孫權又象征性的勸了幾句,見孫皎態度堅決,最終隻好‘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下來,並用人格向孫皎做出了保證:在此次戰役中,孫皎若真有個什麽三長兩短,自己一定會傾盡全力將他的兩個弟弟撫養成人。
這下,孫皎連最後的顧慮也沒有了,隻等夜幕降臨,便欲率軍出城去與錦帆鬥個你死我活。
——————————————————————————————
山陰城外,王衝親自出營,熱情的將魯肅、趙雲等文武迎了進來,與此同時,他還見到了混跡在人群之中的呂範與陸遜二人。
不過王衝並沒有立即上前接見,對方既然願意隨大軍來此,就證明他們都有心加入錦帆,那自己又何必急於一時?更何況錦帆現在的重中之重,是要盡早攻破山陰,徹底覆滅孫氏,而不是其他任何。
隨著趙雲這支援軍的到來,錦帆兵力強盛,已經再不需要太史慈的兩千騎兵日夜死盯著城門。
相互寒暄了一陣,王衝很快便下達了分兵的命令。
趙雲,樂進,郝昭,三人各帶五千兵馬分別前往東南西三門外駐紮,自己則率領剩下軍隊繼續坐鎮北門,而太史慈的兩千騎兵則隨時整裝待發,以保證不論孫權選擇從哪座城門突圍,騎兵營都能在第一時間出發馳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