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造訪臥龍崗,要比曆史上早了整整六年,現在的諸葛亮才二十出頭,與王衝同歲,年輕的確實有些過分。


    好在臨出發前,徐庶就已經提前打了預防針:“主公,古有甘羅十二拜相,今王衝年僅二十亦創下大片基業,孔明之才不遜此二人,主公切不可因其年輕而心生輕視!”


    所以劉備眼中的驚愕僅僅是一閃而逝,便鄭重的對諸葛亮作揖道:“漢室末胄,涿郡愚夫,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不請自來,叨擾先生,還請先生勿怪!”


    “皇叔客氣!”


    諸葛亮抱拳還禮,三人敘禮畢,分賓主而坐,諸葛亮令童子奉茶,茶罷,問道:“皇叔如今大敵當前,今日怎有空拜訪我這鄉間小舍?”


    劉備苦笑道:“今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備不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迄無所就,還望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劉備眼下的形勢,可以說要比曆史上更加的凶險,錦帆大軍隨時可能出宜城而北攻襄陽,劉備心中焦急,諸葛亮亦深知此點,所以才沒有像曆史上一樣特意讓劉備三顧茅廬,以此來試探對方的誠意。


    諸葛亮搖搖頭笑道:“亮不過一農間耕夫,安敢談天下事?”


    “孔明此言差矣,大丈夫抱經世奇才,豈可空老於林泉之下?”徐庶真誠的說道,“孔明之才遠勝於我,今錦帆來勢洶洶,不日便將兵臨城下,徐庶愚鈍,無解難之策,思來想去,天下間怕也唯有孔明能破此惡局!”


    諸葛亮沉默少頃,道:“元直未免也太看得起亮了,若兩位此來隻為求退敵之策。那麽……請恕亮亦無能為力了!”


    “這……”劉備聞言臉色一變,下意識朝徐庶投去了不解的目光。


    此時的徐庶臉上亦是火辣辣的,他之前在劉備麵前將諸葛亮誇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可眼下諸葛亮的回答。無異於狠狠的扇了他一耳光。


    “荊州的歸屬,隨著蔡蒯兩家的投靠,其實早已塵埃落地,一旦錦帆出兵,襄陽城內必定紛亂四起。縱然皇叔能穩下局勢,擊退錦帆一次兩次,也擋不住對方從荊南與揚州源源不斷而來的援軍碾壓,這已然不是光靠一兩條智計所能逆轉,因為雙方的底蘊,實在是相去甚遠!”


    被諸葛亮這麽一說,劉備頓時就慌了:“這……這該如何是好?”


    諸葛亮道:“皇叔執念太深,把襄陽城看得太重,若肯後退一步,當可海闊天空。”


    劉備下拜道:“還請先生教誨!”


    諸葛亮問:“皇叔可知。當年高祖因何以成帝業?”


    劉備瞳孔一縮,驚呼道:“先生是說……益州!?”


    諸葛亮含笑點頭:“益州險塞,沃野千裏,乃天府之國,而劉璋暗弱,雖民殷國富,卻不知存恤,蜀中智能之士,早盼有明主能取而代之,皇叔若能得蜀。西可守要塞以阻錦帆入侵,北可出漢中而虎視秦川,如此天下鼎足三分,皇叔霸王之業可成!”


    劉備眼中精光流轉。略顯激動的拱手謝道:“先生之言,頓開茅塞,使備如撥雲霧而睹青天,可眼下錦帆虎視眈眈,如惡狼般死咬不放,備欲奪取益州又談何容易?”


    諸葛亮笑道:“漢中張魯。不過守門之犬,且去歲劉璋殺張魯母,雙方已勢如水火,皇叔與劉璋有同族之誼,隻需遣一能言善辯之士遊說之,必可使其出兵與皇叔同伐漢中,如此一來,漢中自可成為皇叔囊中之物!”


    說到這裏,諸葛亮停頓了一下,見劉備與徐庶依然做聆聽狀,便繼續說道:“錦帆半年時間內連下江東與荊州,軍心疲乏,內部根基不穩,若無兩年時間休養,必不敢大動幹戈,曹操如今亦一心北望,也斷無與錦帆開戰的道理,此正是皇叔奪取益州的最好時機!”


    “這是為何?”劉備眉頭一皺,很是不解,因為按正常的邏輯,隻有王衝與曹操開戰,他們才能有機可乘。


    諸葛亮解釋道:“王曹不開戰,錦帆下一步必取西川,劉璋無能,難擋鋒芒,到時皇叔便可以援助的名義發兵入川,否則又何以過葭萌關天險?”


    鳩占鵲巢,諸葛亮之計雖然不義,但確實是奪取益州的最好手段。


    “原來如此!”劉備聞言恍然大悟,已徹底被諸葛亮折服,避席真摯相邀道,“先生高才堪比留侯,備雖名微德薄,願先生不棄鄙賤,出山相助,備當拱聽明誨。”


    諸葛亮搖頭道:“亮久樂耕鋤,懶於應世,恕不能奉命。”


    劉備心中一緊,伏地大哭道:“先生不出,如蒼生何?”


    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


    “孔明!”徐庶略帶責怪的瞪了諸葛亮一眼,後者既然肯為劉備獻計,顯然早有投靠之意,他這般拒絕,無非是做做樣子。


    諸葛亮微微一笑,起身還禮道:“將軍既不相棄,亮願效犬馬之勞。”


    “……”驚喜來的太過突然,劉備抬起頭,錯愕的看著諸葛亮,腦袋暈暈眩眩,半天方才回過神來,激動道,“有先生相助,我大漢終有望矣!”


    隨即,劉備直接將諸葛亮冊封為左軍師,徐庶則為右軍師,兩者不分大小,對此,諸葛亮與徐庶均無異議。


    片刻之後,三人重新坐定,諸葛亮與劉備的主客之位已然替換。


    徐庶道:“孔明,要取漢中,則必過房陵、上庸,可錦帆大軍就在身後,若我們不能第一時間拿下房陵,大軍必將陷入錦帆包圍之中。”


    房陵太守蒯祺,是蒯良、蒯越的族弟,三人俱都是智仁雙全之輩,再加上房陵多山,地勢險峻,易守難攻,短時間內恐難以攻克。


    諸葛亮輕搖羽扇,淡淡一笑道:“此事我亦知,元直放心,亮心中已有計較,不出兩日,房陵必為主公所有。”


    徐庶好奇道:“哦?孔明有何妙計?”


    諸葛亮神秘一笑道:“到時元直自知!”(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錦帆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少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少衝並收藏三國之錦帆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