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再戰百靈廟(1)
狂狂生閑話:
兵聖孫武都承認: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似乎應該認為,兵家都是玩詭計,耍奸詐的陰謀家,都是圓滑之徒。可是,曆史上有許多兵之大家卻對政治權術一竅不通,不善於搞人際關係,常會得罪不能夠得罪的人;最終成了政治陰謀的犧牲品。例如:我國曆史上的韓信、嶽飛、袁崇煥;外國曆史上的漢尼拔、麥克阿瑟、巴頓。
看來兵家之詭與詐,不過是技能之巧。政治之權與術,才是策略之謀。所以說:軍事隻是達到政治目的手段之一。
閑話少敘,書歸正傳。
蔣介石正與何應欽、陳誠商議圍剿紅軍的事,得知綏遠抗日大捷,蔣介石感歎:“驍勇善戰傅作義,黃埔子弟幾人及?聞得鼙鼓思良將,愁看域中烽煙起。”
何應欽憂慮:“要告訴傅作義,打到一定程度要適可而止,挫了日本人的銳氣見好就收,不要沒完沒了的找日本人玩命,免得把日本人惹急了眼;破壞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
蔣介石犯愁:“我雖然喜歡傅作義,但他卻不肯歸順我,我下的停戰令,他不一定會執行,還要請閻錫山下這個命令。可惜傅作義這員虎將,不能為我所用。”
陳誠抖機靈:“我有一招借蛇壓虎和引蛇逼虎之計,既能壓傅作義停戰,又能拉傅作義投奔中央。”
蔣介石急切地問:“是何妙計?”
陳誠獻計:“閻錫山是地頭蛇,傅作義是山中虎,蛇虎難共住一窩。您派一個要員去太原,與閻錫山商量,問閻:綏遠是打是停?若打,中央就發布命令,令閻派兵入綏作戰,中央予以支持。若停,就請閻簽發停戰令。閻要保存實力,必不肯派兵入綏作戰,他肯定選擇停戰。與此同時,您再派一個要員去綏遠,向傅傳達您的停戰命令。傅若肯接受命令,就說明他有投靠中央的打算,您就拉攏他;傅若不肯接受命令,當他得知閻已簽發停戰令,他會明白,失去了太原方麵和中央的支持,僅憑綏遠那窮省的力量,是打不了戰爭的,他隻有停戰。閻錫山疑心極重,他得知傅作義遵照您的停戰令,必會猜疑傅暗中勾結中央,因而排擠傅;那時,您再拉傅一把,傅就會投向中央。”
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蔣介石一反常態,大喜:“妙!敬之(何應欽的字)去太原,辭修(陳誠的字)去歸綏。”
何、陳領命,立即動身。
傅作義端坐在一盤勝棋前,拿起車正要將死對手,陳炳謙匆匆進來報告:“蔣委員長派陳誠飛來歸綏,向您傳達蔣的命令:‘打到一定程度,要適可而止,立即停戰,部隊後撤十公裏!若敵再犯,再予以迎擊。’”
傅作義勃然大怒:“日寇慘敗,正是我收複失地的大好時機!豈有停戰之理?”
陳炳謙道:“孫楚打電話告訴我,蔣派何應欽到太原,與閻錫山達成停戰共識,閻已簽發停戰令。蔣閻都不支持您,您僅憑綏遠一省之力,能打下去嗎?”
傅作義憤然:“戰勝卻失地,怎麵對國人?麵對浴血奮戰的將士?”
陳炳謙把一個棋子放在棋盤上:“您的馬被拌住,您無法進攻,不如後退一步,再圖進取。我軍與日寇再要大戰,需要補充軍火;蔣閻不提供軍火,我軍怎能大戰?”
傅作義默然,陳炳謙道:“您暫時停戰,可從蔣閻處弄來兩份軍火;田中隆吉必不甘心失敗,還會卷土重來;那時,我軍補充了軍火,又遵蔣‘若敵再犯,予以迎擊’的命令,大破敵軍,收複失地,使蔣閻無話可說。”
傅作義疑問:“我軍停戰,蔣閻就能給我軍火嗎?”
陳炳謙道:“您要為國做大事,不僅要擅長玩軍事謀略,還要善於耍政治手段。蔣介石走出的這步棋招您沒看出來嗎?他同時派何應欽、陳誠分別來太原、歸綏謀求停戰,既是借閻壓您,又是疑閻逼您,其目的是拉攏您投靠蔣。您正好玩出一招將計就計,從蔣閻處各弄來一份軍火。”他如此這般說出計策。
傅作義歎氣:“我**人不僅要全力抗戰,還要挖空心思玩貓匿,太累啦!你去接待陳誠,就說我病啦,一切全由你辦理。”他推開棋盤,長歎而去。
陳炳謙接待陳誠,陳誠傳達了蔣介石的命令。陳炳謙冷笑:“蔣公還派何應欽去了太原,他玩的這招是要疑閻逼傅,他好把傅拉到自己身邊。”
陳誠坦言:“炳謙既然看出此招,我也不瞞你了。閻錫山是地頭蛇,豈能容傅宜生這山中猛虎?蔣公是山海之龍,虎從龍,方能風雲際會,大有作為。您為自己前途考慮,也應勸傅投蔣公。”
陳炳謙坦率直說:“你直言,我也不繞彎;我能勸傅遵中央的命令,但得罪了閻,中央能提供軍火嗎?”
陳誠道:“委座對此有安排,在西安為綏遠準備了大批軍火,隻要傅遵中央的命令,立即將軍火運往綏遠。”
陳炳謙道:“好!一言為定,我去勸傅。”他出去遛了一個小時回來:“傅遵中央的命令!”他當著陳誠的麵,向前線部隊下達了停戰令。
陳誠大喜,立即電告蔣介石。
蔣介石接到陳誠的電報,大喜:“我若得傅宜生,勝過百萬兵!隻要能拉攏傅,我舍得出大本錢。”他立即調撥軍火到綏遠。
陳炳謙打電話給孫楚,將蔣介石的計謀告之,請孫代為綏遠向閻錫山求撥軍火。孫楚堅決主張支持綏遠抗戰,他慨然應諾:“綏遠的軍火包在我身上!”
孫楚來見閻錫山,閻正在大罵傅作義:“傅作義也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背叛晉綏軍,投靠老蔣。停止向綏遠提供軍火!”
孫楚道:“您不要中了老蔣的詭計。”
閻錫山似有所悟:“老蔣好象是在耍手段,萃崖(孫的字),你說老蔣在玩啥貓匿?”
孫楚道:“老蔣一麵派何應欽來太原與您商量停戰,一麵派陳誠去歸綏,向傅作義下達停戰令。他這是玩的一箭雙雕,既借您壓傅停戰,又造成傅遵蔣令的事實,離間晉綏,欲讓您懷疑傅,使晉綏軍將帥不和,他好把傅拉過去。您若不給傅軍火,豈不是正中老蔣詭計,逼傅投蔣嗎?您現在應該拉攏傅作義,立即給綏遠運送軍火;傅講忠義,隻要不是被逼無奈,不會作出背叛之事。再說,日本人不會甘心失敗,還會再犯綏遠;綏遠是山西的屏障,您向綏遠提供軍火,既能讓傅擋住日軍,確保山西安全;又能向世人表明您支持抗戰,贏得民心;還能向世人表明晉綏一家,外人休想離間。”
閻錫山點頭:“我不會上老蔣的當,就照你說的辦。”……
狂狂生閑話:
兵聖孫武都承認: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似乎應該認為,兵家都是玩詭計,耍奸詐的陰謀家,都是圓滑之徒。可是,曆史上有許多兵之大家卻對政治權術一竅不通,不善於搞人際關係,常會得罪不能夠得罪的人;最終成了政治陰謀的犧牲品。例如:我國曆史上的韓信、嶽飛、袁崇煥;外國曆史上的漢尼拔、麥克阿瑟、巴頓。
看來兵家之詭與詐,不過是技能之巧。政治之權與術,才是策略之謀。所以說:軍事隻是達到政治目的手段之一。
閑話少敘,書歸正傳。
蔣介石正與何應欽、陳誠商議圍剿紅軍的事,得知綏遠抗日大捷,蔣介石感歎:“驍勇善戰傅作義,黃埔子弟幾人及?聞得鼙鼓思良將,愁看域中烽煙起。”
何應欽憂慮:“要告訴傅作義,打到一定程度要適可而止,挫了日本人的銳氣見好就收,不要沒完沒了的找日本人玩命,免得把日本人惹急了眼;破壞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
蔣介石犯愁:“我雖然喜歡傅作義,但他卻不肯歸順我,我下的停戰令,他不一定會執行,還要請閻錫山下這個命令。可惜傅作義這員虎將,不能為我所用。”
陳誠抖機靈:“我有一招借蛇壓虎和引蛇逼虎之計,既能壓傅作義停戰,又能拉傅作義投奔中央。”
蔣介石急切地問:“是何妙計?”
陳誠獻計:“閻錫山是地頭蛇,傅作義是山中虎,蛇虎難共住一窩。您派一個要員去太原,與閻錫山商量,問閻:綏遠是打是停?若打,中央就發布命令,令閻派兵入綏作戰,中央予以支持。若停,就請閻簽發停戰令。閻要保存實力,必不肯派兵入綏作戰,他肯定選擇停戰。與此同時,您再派一個要員去綏遠,向傅傳達您的停戰命令。傅若肯接受命令,就說明他有投靠中央的打算,您就拉攏他;傅若不肯接受命令,當他得知閻已簽發停戰令,他會明白,失去了太原方麵和中央的支持,僅憑綏遠那窮省的力量,是打不了戰爭的,他隻有停戰。閻錫山疑心極重,他得知傅作義遵照您的停戰令,必會猜疑傅暗中勾結中央,因而排擠傅;那時,您再拉傅一把,傅就會投向中央。”
素來喜怒不形於色的蔣介石一反常態,大喜:“妙!敬之(何應欽的字)去太原,辭修(陳誠的字)去歸綏。”
何、陳領命,立即動身。
傅作義端坐在一盤勝棋前,拿起車正要將死對手,陳炳謙匆匆進來報告:“蔣委員長派陳誠飛來歸綏,向您傳達蔣的命令:‘打到一定程度,要適可而止,立即停戰,部隊後撤十公裏!若敵再犯,再予以迎擊。’”
傅作義勃然大怒:“日寇慘敗,正是我收複失地的大好時機!豈有停戰之理?”
陳炳謙道:“孫楚打電話告訴我,蔣派何應欽到太原,與閻錫山達成停戰共識,閻已簽發停戰令。蔣閻都不支持您,您僅憑綏遠一省之力,能打下去嗎?”
傅作義憤然:“戰勝卻失地,怎麵對國人?麵對浴血奮戰的將士?”
陳炳謙把一個棋子放在棋盤上:“您的馬被拌住,您無法進攻,不如後退一步,再圖進取。我軍與日寇再要大戰,需要補充軍火;蔣閻不提供軍火,我軍怎能大戰?”
傅作義默然,陳炳謙道:“您暫時停戰,可從蔣閻處弄來兩份軍火;田中隆吉必不甘心失敗,還會卷土重來;那時,我軍補充了軍火,又遵蔣‘若敵再犯,予以迎擊’的命令,大破敵軍,收複失地,使蔣閻無話可說。”
傅作義疑問:“我軍停戰,蔣閻就能給我軍火嗎?”
陳炳謙道:“您要為國做大事,不僅要擅長玩軍事謀略,還要善於耍政治手段。蔣介石走出的這步棋招您沒看出來嗎?他同時派何應欽、陳誠分別來太原、歸綏謀求停戰,既是借閻壓您,又是疑閻逼您,其目的是拉攏您投靠蔣。您正好玩出一招將計就計,從蔣閻處各弄來一份軍火。”他如此這般說出計策。
傅作義歎氣:“我**人不僅要全力抗戰,還要挖空心思玩貓匿,太累啦!你去接待陳誠,就說我病啦,一切全由你辦理。”他推開棋盤,長歎而去。
陳炳謙接待陳誠,陳誠傳達了蔣介石的命令。陳炳謙冷笑:“蔣公還派何應欽去了太原,他玩的這招是要疑閻逼傅,他好把傅拉到自己身邊。”
陳誠坦言:“炳謙既然看出此招,我也不瞞你了。閻錫山是地頭蛇,豈能容傅宜生這山中猛虎?蔣公是山海之龍,虎從龍,方能風雲際會,大有作為。您為自己前途考慮,也應勸傅投蔣公。”
陳炳謙坦率直說:“你直言,我也不繞彎;我能勸傅遵中央的命令,但得罪了閻,中央能提供軍火嗎?”
陳誠道:“委座對此有安排,在西安為綏遠準備了大批軍火,隻要傅遵中央的命令,立即將軍火運往綏遠。”
陳炳謙道:“好!一言為定,我去勸傅。”他出去遛了一個小時回來:“傅遵中央的命令!”他當著陳誠的麵,向前線部隊下達了停戰令。
陳誠大喜,立即電告蔣介石。
蔣介石接到陳誠的電報,大喜:“我若得傅宜生,勝過百萬兵!隻要能拉攏傅,我舍得出大本錢。”他立即調撥軍火到綏遠。
陳炳謙打電話給孫楚,將蔣介石的計謀告之,請孫代為綏遠向閻錫山求撥軍火。孫楚堅決主張支持綏遠抗戰,他慨然應諾:“綏遠的軍火包在我身上!”
孫楚來見閻錫山,閻正在大罵傅作義:“傅作義也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背叛晉綏軍,投靠老蔣。停止向綏遠提供軍火!”
孫楚道:“您不要中了老蔣的詭計。”
閻錫山似有所悟:“老蔣好象是在耍手段,萃崖(孫的字),你說老蔣在玩啥貓匿?”
孫楚道:“老蔣一麵派何應欽來太原與您商量停戰,一麵派陳誠去歸綏,向傅作義下達停戰令。他這是玩的一箭雙雕,既借您壓傅停戰,又造成傅遵蔣令的事實,離間晉綏,欲讓您懷疑傅,使晉綏軍將帥不和,他好把傅拉過去。您若不給傅軍火,豈不是正中老蔣詭計,逼傅投蔣嗎?您現在應該拉攏傅作義,立即給綏遠運送軍火;傅講忠義,隻要不是被逼無奈,不會作出背叛之事。再說,日本人不會甘心失敗,還會再犯綏遠;綏遠是山西的屏障,您向綏遠提供軍火,既能讓傅擋住日軍,確保山西安全;又能向世人表明您支持抗戰,贏得民心;還能向世人表明晉綏一家,外人休想離間。”
閻錫山點頭:“我不會上老蔣的當,就照你說的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