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的便是七月了,從榮恩軒到榮景園,並沒有多遠的路程,一路走過去卻滿身汗水。(.)晨哥兒中暑,太醫院的太醫一早便來了府裏。
安靜茹到的時候,晨哥兒還躺在涼椅上熟睡,品菊和乳娘舉著團扇送去徐徐涼風。晨哥兒臉頰紅彤彤的,安靜茹伸手一摸,額頭還有些滾燙。
薑氏在隔壁屋裏與太醫說話,品菊蹙著眉頭道:“夫人昨兒晚上照顧晨哥兒,竟一夜不曾怎麽合眼,奴婢瞧著,她倒比晨哥兒還憔悴幾分。”
安靜茹拿手絹擦了擦晨哥兒額頭上的汗水,問道:“太醫怎麽說的?”
乳娘擔憂地道:“已經開了方子,崔嬤嬤出去抓藥了,太醫說隻要退了熱就沒什麽。”
“是怎麽中暑的?”
品菊歎了口氣,低聲道:“本來夫人的意思是,最熱的這幾天就讓晨哥兒別去讀書,老爺說熱的時候不去,冷得時候也不去,一年四季還有多少日子能讀書……夫人屋裏的冰都不舍得用,全叫送去了海棠閣,還有三奶奶送來的,奴婢倒覺得海棠閣一點兒也不熱。估摸著,竟是裏頭和外頭一冷一熱交替,才讓晨哥兒病了。”
安靜茹是知道薑氏把冰送去海棠閣,才叫人把榮恩軒的冰送來薑氏屋裏。韓家的冰窖是很大,但最先滿足的是太夫人屋裏,加上府裏天天兒要做些冰鎮的吃食解暑。還有兩位孕婦,總要最先照顧的。
安靜茹點頭,吩咐品菊拿濕布巾子給晨哥兒擦擦全身。薑氏回來,安靜茹便叫候著婆子把早飯擺上,薑氏隻揮手示意不必。安靜茹走上前低聲勸道:“兒媳特意吩咐小廚房做了荷葉粥,母親好歹吃一些。”
說罷,叫品翠將食盒拿過來,放在桌上,打開食盒,端出裏麵的粥,又拿出一隻清透碧翠的翡翠碗來,盛了粥看起來清脆淡雅,荷葉清香撲鼻而來。
薑氏瞧著倒勉強吃了一碗,放下碗朝安靜茹道:“味道還不錯,叫他們再做一些,等晨哥兒醒了,讓他也吃些東西。”
安靜茹答應著,收拾好了將食盒遞給品翠,讓她去榮恩軒的小廚房吩咐一聲。本來這荷葉粥是安靜茹去年做給韓睿華吃過的,今年他有特特地問起來,安靜茹便教廚房的任媽媽如何做,任媽媽今兒一早就去采了新鮮的荷葉,本來是試著做一次,沒想到做出來的味道很不錯。
“上午你就把該安排的事兒安排下去,吃了午飯,你和我一道去王府。”薑氏頓了頓,又不經意似的說道,“你九嬸嬸前兒害了病,我打發人送了些銀兩過去。”
安靜茹驚愕地抬起頭,沒想到薑氏也知道了。安靜茹叫趙嬤嬤留心打聽,就知道夏氏病了,也叫人送了些銀錢去。本來韓榮是預備帶著夏氏離開京城,夏氏自然死活不肯走,沒想到半路上她又病了,韓榮隻得帶她回來。
昨兒晚上薑氏找韓睿華說話,韓睿華很晚才回到屋裏,神色也並沒有什麽。那麽薑氏應該是沒有對他說這事兒。
薑氏今兒告訴安靜茹,是他們母子關係緊張了麽?否則,就安靜茹打聽的消息來看,薑氏這些年沒少救濟夏氏和韓榮。可安靜茹既然能打聽出來,韓睿華又如何能不知道?薑氏對夏氏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安靜茹定了定神,或者薑氏是怪安靜茹不該送銀錢過去。畢竟,韓睿華或者安靜茹和夏氏接觸,她應該都會很反感。
薑氏見安靜茹目光閃爍,語峰一轉,“你是善良的孩子,到底親戚一場,又是同宗族的人,關懷關懷親戚也沒什麽。(.無彈窗廣告)”
是警告以後不許瞞著她麽?
安靜茹垂下頭,“兒媳謹遵母親教誨。”
薑氏點點下巴,輕聲道:“你先去太夫人那裏請安吧,我等晨哥兒吃了藥就過去。”
從榮景園出來,安靜茹才發覺手心裏膩滿了汗水。當時趙嬤嬤告訴安靜茹夏氏的情況時,竟好像夏氏已經熬不過去了。趙嬤嬤提議送些銀錢去叫請好的大夫瞧瞧,安靜茹也覺得這樣反而好些,到底是韓睿華的生母,總不能見死不救……
她也是以韓國公府的名義送去的,別說和夏氏有些關係,就是沒有這樣的關係,族裏的人害了病沒錢看病吃藥,回了府裏,府裏也會打賞些銀錢救濟。這樣的事兒雖不是天天兒都有,但一個月總有幾例外頭日子艱難的同族人進來求。這樣的事兒,以前是歐陽倩料理著,無需回了上頭的知道,如今就落在安靜茹頭上。
安靜茹深吸一口氣,心頭萬般滋味卻是理也理不清的。
到了壽禧堂正屋,歐陽倩已經在裏頭陪太夫人說話,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太夫人心情仿佛也很好,笑道:“……這樣說來,定是個頑皮的孩子。”
“是啊,前頭哪一個也不像他,總是一天到晚都在睡覺,動也不肯動一下,這個倒好,日夜不消停,真正磨人!”說著就一歎,“以後出來見了天日,指不定多鬧騰。”
“孩子調皮些才好,沒得病懨懨的更叫人著急了。”
安靜茹上前見禮,太夫人和歐陽倩打住說話,歐陽倩也站起來回禮,安靜茹忙扶著她坐下,歐陽情笑道:“還不至於動也動不得的,隻是身子愈發笨重,自己懶惰不想動。”
安靜茹給予理解的笑,太夫人問道:“晨哥兒如何了?”
安靜茹忙恭恭敬敬答道:“昨兒夜裏沒怎麽睡,這會子倒安安靜靜睡過去了,母親說等他吃了藥,就帶他過來請祖母安。”
“這天兒這麽熱,過來做什麽?叫他好好兒養著,要吃什麽就說出來,我叫人做了給他送去。”
安靜茹替晨哥兒道謝,又略說了一遍晨哥兒的情況,太夫人聽了歎道:“這還是好的,他如今長得結實了,總能挺過去。若是擱在以前,真正才叫人擔心死。”
說了一會兒閑話,歐陽倩忽地道:“昨兒聽二爺說,可能外頭要出什麽大事……”
一語未完,就被太夫人打斷,“能出什麽大事兒?不過是唬人罷了,這才幾年功夫?”
歐陽倩停住不說,正好劉氏領著容惠、十姑娘容芩進來請安。劉氏是個藏不住話的,請了太夫人的安,沒見到薑氏便問安靜茹:“你婆婆已經去了王府了麽?”
安靜茹搖頭:“還沒,要下午王妃才有時間。”
劉氏長舒一口氣,一副大事臨頭的模樣,“我昨兒偶然聽三老爺說,外頭都在議論,說莊親王要離開京城。”
崔嬤嬤從王府帶回來的消息也是如此,沒想到外頭竟然已經傳開了。太夫人不悅地瞪了劉氏一眼,“都是婦道人家,說這些作什麽?”
劉氏訕訕地道:“我也是唬住了,也不知王爺為什麽要離開京城,又要去什麽地方。再說小世子年紀小,這大暑的天兒,他一個小小人兒,那裏經得起趕路?”
“果真消息準確的話,咱們家早該知道了!”太夫人聲音又嚴厲了幾分。
劉氏不甘心地道:“這也不一定……”
王爺奉旨出京辦事,也無需告訴韓家。不過劉氏沒繼續說下去,太夫人端起茶杯,問起盧氏的情況。
劉氏見太夫人關懷盧氏,心思一下就引了過去,立刻道:“大概就是這一兩日了,兒媳已經尋了穩婆乳娘。”
說著看著安靜茹,安靜茹理解她的意思,立刻笑道:“要用的東西三嬸嬸打發人告訴我一聲就是了。”
劉氏道:“你也知道,欽哥媳婦年紀小,穩婆們皆擔心她生產不順,最好請個大夫在府裏住著。”
歐陽倩聽著忍不住嘲諷地笑了笑,請個大夫能花多少錢,竟然也要從官中出。不過劉氏倒說得很是理直氣壯,安靜茹點頭。
等管事們回事的完了,便叫品翠拿著銀子給劉氏送去。相對與沈氏,劉氏這點兒擺在台麵上的心思,根本不值得一提。
午飯是在薑氏屋裏吃的,大老爺和薑氏因為晨哥兒的病,有些小矛盾。大老爺去海棠閣和西席先生吃茶對弈,晨哥兒吃了一劑藥,情況好轉便也要去海棠閣,薑氏又氣又急,晨哥兒卻別扭著不肯吃飯來抗議。
薑氏心軟了,還是叫晨哥兒去了。不過下了死令,不許他讀書寫字,必須要等病好了才成!又吩咐品菊等人好生照顧,不能出一點兒岔子。
麵上瞧著雖氣,崔嬤嬤卻笑著說:“已經好些年頭沒見夫人這般了,這倒是好現象。”
安靜茹也是第一次見薑氏這麽又氣又急的樣子,恨不得打不得,比起整日繃著一張臉,這樣的她反而叫人覺得容易親近一些。
大老爺身上的爵位是個沒什麽職務的空頭銜,晨哥兒以後繼承了,也必須自己有本事才行。所以比起韓睿龍或者說歐陽倩肚子裏那個,他更應該好好讀書。薑氏以前隻是希望他活著,可那個不盼著子孫後輩的出人頭地,比旁人強?
馬車一搖一晃,到了王府已經是未時。女官直接領著薑氏和安靜茹到了王妃正屋,小世子剛剛午睡,王妃也才從宮裏回來,身上的朝服沒來得及換。
安靜茹隨著薑氏見禮,王妃立馬叫人扶她們起來,隻說這裏沒有外人,叫她們到跟前說話。
安靜茹和薑氏這才瞧見王妃的模樣,雖然嘴角帶著一如既往的笑容,眉間卻可見一層陰霾。薑氏怔了怔,還沒說上一句話,外頭有人進來回事。薑氏和安靜茹忙退到一旁,隻見王妃有條不紊地張羅著行李――王爺的行李!
等王妃料理的差不多了,薑氏和安靜茹已經吃了一杯茶。
“……本來昨兒就想打發洪嬤嬤回去給你們說一聲,正好母親身邊的崔嬤嬤來了,想著母親今兒要來,我就沒打發洪嬤嬤去了。”王妃話音剛落,薑氏就問道,“什麽時候走?”
“明天一早。”
薑氏呆了呆,“可世子年幼……”
王妃苦笑道:“就是因為世子年幼,所以我不去。”
王妃和世子不去……這是什麽意思?
薑氏的臉上瞬間結了霜,臉色蒼白,嘴唇抖了抖卻說不出話來。王妃寬慰地朝她笑了笑,道:“這也是萬全之策,我們母子留在京城,倒比在外頭安全些。這長途跋涉的,誰知道路上會發生什麽事兒?留在京城,王爺也少了些許顧慮。”
可王妃和世子就是王爺的軟肋!
隔了半晌,薑氏才問道:“那聖上的龍體……”
王妃蹙起眉頭沒說話,薑氏整個人就像泄了氣似的,雙肩耷拉下去,目光看起來倒是平靜,但偶爾閃過的驚濤駭浪卻也隱藏不住。
王妃眼裏流露出擔憂,欲言又止反複幾次,才低聲朝薑氏道:“這是聖上的旨意,知道的人不多。”
薑氏忍不住抬起頭,王妃輕輕將目光移開,心平氣和地道:“出去避一避也好,他在京城,整日裏來拜見的人也多,反而會叫人起了疑心。”
如今朝堂已經分了幾派,大多數都支持皇後生養的二皇子,子憑母貴,將二皇子立為太子名正言順。但聖上遲遲沒有下旨,就說明聖上並不看好二皇子……
皇後娘娘有意打擊韓家,用聲東擊西的法子實則是打擊莊親王,因為除了支持二皇子的人,其他人都願意與莊親王打好關係,希望得到莊親王的支持。
當初聖上登基,莊親王立了大功,後來朝堂穩定,他手裏的兵權也已經交給了聖上,隻是當年作為皇子時,他就與聖上結交了不少人。當年的爭鬥遠比這一次厲害,聖上雖然是太子,先帝卻總是流露出要廢了太子的意思,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太後娘娘當年並不得寵,最得寵的是德妃娘娘,德妃娘娘風華絕代,歲月幾乎沒有在她臉上留下什麽痕跡,造就了盛寵不衰的神話。太後娘娘費力周旋,娶了年家的女兒為太子妃,又為莊親王求娶了韓家的女兒,以此鞏固太子東宮之位。
前話不提,莊親王手裏沒有兵權,但那些曾今隨著少年時代的他曆經一場變動後,死心塌地效忠他的也不少。皇後娘娘因此才會顧忌他。
本來是並肩作戰的,沒想到如今事態變了反而好像結了仇。
薑氏心潮起伏,安靜茹看了看王妃,又看了看薑氏。總覺得,這一次聖上龍體欠安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兒。而徐家,未必就看清了朝堂裏的政局。
“王爺身邊總要有人,王妃不去,誰跟著去?”
說到這事兒,王妃臉上反倒多了幾分笑意,語氣略帶嘲諷之意,“還能有誰,她要去就去吧。”
這個她自然是徐側妃。昨兒在徐家,瞧徐側妃那模樣,竟好像根本不知道王爺要離京。或者她知道,隻是沒表示出來罷了。離了京城,王妃不在王爺身邊,她就是王爺身邊唯一的了。
薑氏說起徐家姑娘進宮做女史的話,王妃也不驚訝:“前兒就知道了,這是皇後娘娘自己選的人。”
也就是說徐家未必願意涉及這趟渾水,皇後娘娘偏就把徐家拉進去了,徐家的女兒做了皇後娘娘身邊的女史,便已經迫不得已站在皇後娘娘一方。徐側妃隻是想對付王妃,沒有看清大局,因此才那般驕傲地告訴安靜茹、告訴韓家,徐家已經得到了皇後娘娘的支持。
她也得到皇後娘娘的支持。
皇後娘娘雖然貴為皇後,與王妃的關係是妯娌,王爺是她的小叔子。嫂子如何好管小叔子屋子的事兒?再說,如今太後娘娘鳳體康健,也輪不到皇後娘娘來管。王妃恪守本分,韓家安然無恙,王妃的地位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動搖的!
出了這一連串的變故,王妃隻是眉宇間多了些陰霾,然而流露出來的氣度,卻是一股運籌帷幄的凜然。安靜茹看著這樣的王妃,忽然覺得自己那些擔憂和心思根本不值得一提。
王妃愁苦的興許不是別的,而是擔心王爺在外吃苦。即便是王爺,出門在外也比不得在王府,且這一路上,興許很多未知的變故。
薑氏臉色緩和了一些,是聖上的旨意,說明聖上還倚重王爺。如此一來,外頭什麽變故,與韓家都無關了,橫豎韓家是隨著王府。而王爺要出門辦的事兒,是代表聖上禦駕巡察。
來時的凝重,回去時輕鬆了不少。
回到府裏,太陽已經完全下山,吹來的晚風終於有了些許涼意。太夫人屋裏,二老爺、三老爺、韓明德都在。薑氏將王妃的意思說給太夫人,太夫人明顯鬆了口氣。
“果真如此就好了。從今兒開始,我也不見什麽客了,外頭的遞進來的帖子一概推了。”
三位老爺也明白了太夫人的意思,王爺離京到底為著什麽事兒,外頭自然是不知道,都以為王爺是要主動避開如今的政變。太夫人自己不見客,也是告誡三位老爺,這節骨眼兒上,也別去亂站隊了。
第二日一大早,韓家在外頭有官職的爺們皆去送了王爺。
安靜茹料理完日常瑣事,送王爺的爺們也都回來了。韓睿華進了正屋,趙嬤嬤等人便識趣地悄聲退下去。
如今府裏也沒有什麽要緊的事兒,莊子上的一切運作也都穩定下來。大暑的天兒,也沒有誰家會下帖子請人。倒是陳氏打發人來說了一聲,希望安靜茹回去一趟。
安靜茹把茶送到韓睿華手裏,順道就提了提這事兒,“也不知道為了什麽事兒,正好你也在家,就陪我回去一趟吧。”
韓睿華想了想,抬起頭問道:“嶽父大人是不是與大理寺蔣大人十分交好?”
蔣大人算是安老爺的恩師,安靜茹點頭道:“得到過蔣大人許多提攜和幫助。”
如果不是蔣大人,憑安老爺的資曆,再熬上十年也未必能進京。與在南邊比起來,京城的機會是多一些,不過安老爺得老太太教誨,安分守己,並沒有刻意去鑽營。安靜茹嫁給韓睿華,對安老爺的仕途起了很大的作用,不過他並沒有利用這個關係,仍舊在原來的位置上熬著,不過聽陳氏說,他已經慢慢涉及一些有實質的要事兒了。
安靜茹打住這些心思,一下子就想到陸青苑的哥哥要娶蔣家的姑娘,蔣家和陸家已經有了姻親,陸家與孟家有了姻親,陸家和蔣家如今是與孟家連成一氣。莫不是……
“孟家……”
韓睿華眼睛微亮,安靜茹的反映很迅速,韓家的態度已經明確,作為有直接姻親關係的安家,理應是站在韓家這一邊,好好為朝廷做事,或者繼續守著他的閑職就好了。
“回去後我與奶奶說說。”
老太太的話,父親大人總是要聽得。
韓睿華神色倒是十分輕鬆,“孟家不會那般魯莽行事,不必這麽擔心,我不過隨口問問罷了。”
韓睿華再怎麽輕鬆,安靜茹也能感覺到府裏不尋常的氣氛。王妃也說的很輕鬆,可細細琢磨起來,卻無法叫人不擔心。
王爺雖然不參與,可哪裏真的能擺脫的幹幹淨淨?不管最後是立了二皇子還是其他皇子,對莊親王總是懷著幾分忌憚。一旦聖上駕崩,新帝登基,對王爺都不會有多寬容……
------題外話------
家裏發生了一點兒意外,這兩天更新時間可能會不穩定……抱歉了……
安靜茹到的時候,晨哥兒還躺在涼椅上熟睡,品菊和乳娘舉著團扇送去徐徐涼風。晨哥兒臉頰紅彤彤的,安靜茹伸手一摸,額頭還有些滾燙。
薑氏在隔壁屋裏與太醫說話,品菊蹙著眉頭道:“夫人昨兒晚上照顧晨哥兒,竟一夜不曾怎麽合眼,奴婢瞧著,她倒比晨哥兒還憔悴幾分。”
安靜茹拿手絹擦了擦晨哥兒額頭上的汗水,問道:“太醫怎麽說的?”
乳娘擔憂地道:“已經開了方子,崔嬤嬤出去抓藥了,太醫說隻要退了熱就沒什麽。”
“是怎麽中暑的?”
品菊歎了口氣,低聲道:“本來夫人的意思是,最熱的這幾天就讓晨哥兒別去讀書,老爺說熱的時候不去,冷得時候也不去,一年四季還有多少日子能讀書……夫人屋裏的冰都不舍得用,全叫送去了海棠閣,還有三奶奶送來的,奴婢倒覺得海棠閣一點兒也不熱。估摸著,竟是裏頭和外頭一冷一熱交替,才讓晨哥兒病了。”
安靜茹是知道薑氏把冰送去海棠閣,才叫人把榮恩軒的冰送來薑氏屋裏。韓家的冰窖是很大,但最先滿足的是太夫人屋裏,加上府裏天天兒要做些冰鎮的吃食解暑。還有兩位孕婦,總要最先照顧的。
安靜茹點頭,吩咐品菊拿濕布巾子給晨哥兒擦擦全身。薑氏回來,安靜茹便叫候著婆子把早飯擺上,薑氏隻揮手示意不必。安靜茹走上前低聲勸道:“兒媳特意吩咐小廚房做了荷葉粥,母親好歹吃一些。”
說罷,叫品翠將食盒拿過來,放在桌上,打開食盒,端出裏麵的粥,又拿出一隻清透碧翠的翡翠碗來,盛了粥看起來清脆淡雅,荷葉清香撲鼻而來。
薑氏瞧著倒勉強吃了一碗,放下碗朝安靜茹道:“味道還不錯,叫他們再做一些,等晨哥兒醒了,讓他也吃些東西。”
安靜茹答應著,收拾好了將食盒遞給品翠,讓她去榮恩軒的小廚房吩咐一聲。本來這荷葉粥是安靜茹去年做給韓睿華吃過的,今年他有特特地問起來,安靜茹便教廚房的任媽媽如何做,任媽媽今兒一早就去采了新鮮的荷葉,本來是試著做一次,沒想到做出來的味道很不錯。
“上午你就把該安排的事兒安排下去,吃了午飯,你和我一道去王府。”薑氏頓了頓,又不經意似的說道,“你九嬸嬸前兒害了病,我打發人送了些銀兩過去。”
安靜茹驚愕地抬起頭,沒想到薑氏也知道了。安靜茹叫趙嬤嬤留心打聽,就知道夏氏病了,也叫人送了些銀錢去。本來韓榮是預備帶著夏氏離開京城,夏氏自然死活不肯走,沒想到半路上她又病了,韓榮隻得帶她回來。
昨兒晚上薑氏找韓睿華說話,韓睿華很晚才回到屋裏,神色也並沒有什麽。那麽薑氏應該是沒有對他說這事兒。
薑氏今兒告訴安靜茹,是他們母子關係緊張了麽?否則,就安靜茹打聽的消息來看,薑氏這些年沒少救濟夏氏和韓榮。可安靜茹既然能打聽出來,韓睿華又如何能不知道?薑氏對夏氏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安靜茹定了定神,或者薑氏是怪安靜茹不該送銀錢過去。畢竟,韓睿華或者安靜茹和夏氏接觸,她應該都會很反感。
薑氏見安靜茹目光閃爍,語峰一轉,“你是善良的孩子,到底親戚一場,又是同宗族的人,關懷關懷親戚也沒什麽。(.無彈窗廣告)”
是警告以後不許瞞著她麽?
安靜茹垂下頭,“兒媳謹遵母親教誨。”
薑氏點點下巴,輕聲道:“你先去太夫人那裏請安吧,我等晨哥兒吃了藥就過去。”
從榮景園出來,安靜茹才發覺手心裏膩滿了汗水。當時趙嬤嬤告訴安靜茹夏氏的情況時,竟好像夏氏已經熬不過去了。趙嬤嬤提議送些銀錢去叫請好的大夫瞧瞧,安靜茹也覺得這樣反而好些,到底是韓睿華的生母,總不能見死不救……
她也是以韓國公府的名義送去的,別說和夏氏有些關係,就是沒有這樣的關係,族裏的人害了病沒錢看病吃藥,回了府裏,府裏也會打賞些銀錢救濟。這樣的事兒雖不是天天兒都有,但一個月總有幾例外頭日子艱難的同族人進來求。這樣的事兒,以前是歐陽倩料理著,無需回了上頭的知道,如今就落在安靜茹頭上。
安靜茹深吸一口氣,心頭萬般滋味卻是理也理不清的。
到了壽禧堂正屋,歐陽倩已經在裏頭陪太夫人說話,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太夫人心情仿佛也很好,笑道:“……這樣說來,定是個頑皮的孩子。”
“是啊,前頭哪一個也不像他,總是一天到晚都在睡覺,動也不肯動一下,這個倒好,日夜不消停,真正磨人!”說著就一歎,“以後出來見了天日,指不定多鬧騰。”
“孩子調皮些才好,沒得病懨懨的更叫人著急了。”
安靜茹上前見禮,太夫人和歐陽倩打住說話,歐陽倩也站起來回禮,安靜茹忙扶著她坐下,歐陽情笑道:“還不至於動也動不得的,隻是身子愈發笨重,自己懶惰不想動。”
安靜茹給予理解的笑,太夫人問道:“晨哥兒如何了?”
安靜茹忙恭恭敬敬答道:“昨兒夜裏沒怎麽睡,這會子倒安安靜靜睡過去了,母親說等他吃了藥,就帶他過來請祖母安。”
“這天兒這麽熱,過來做什麽?叫他好好兒養著,要吃什麽就說出來,我叫人做了給他送去。”
安靜茹替晨哥兒道謝,又略說了一遍晨哥兒的情況,太夫人聽了歎道:“這還是好的,他如今長得結實了,總能挺過去。若是擱在以前,真正才叫人擔心死。”
說了一會兒閑話,歐陽倩忽地道:“昨兒聽二爺說,可能外頭要出什麽大事……”
一語未完,就被太夫人打斷,“能出什麽大事兒?不過是唬人罷了,這才幾年功夫?”
歐陽倩停住不說,正好劉氏領著容惠、十姑娘容芩進來請安。劉氏是個藏不住話的,請了太夫人的安,沒見到薑氏便問安靜茹:“你婆婆已經去了王府了麽?”
安靜茹搖頭:“還沒,要下午王妃才有時間。”
劉氏長舒一口氣,一副大事臨頭的模樣,“我昨兒偶然聽三老爺說,外頭都在議論,說莊親王要離開京城。”
崔嬤嬤從王府帶回來的消息也是如此,沒想到外頭竟然已經傳開了。太夫人不悅地瞪了劉氏一眼,“都是婦道人家,說這些作什麽?”
劉氏訕訕地道:“我也是唬住了,也不知王爺為什麽要離開京城,又要去什麽地方。再說小世子年紀小,這大暑的天兒,他一個小小人兒,那裏經得起趕路?”
“果真消息準確的話,咱們家早該知道了!”太夫人聲音又嚴厲了幾分。
劉氏不甘心地道:“這也不一定……”
王爺奉旨出京辦事,也無需告訴韓家。不過劉氏沒繼續說下去,太夫人端起茶杯,問起盧氏的情況。
劉氏見太夫人關懷盧氏,心思一下就引了過去,立刻道:“大概就是這一兩日了,兒媳已經尋了穩婆乳娘。”
說著看著安靜茹,安靜茹理解她的意思,立刻笑道:“要用的東西三嬸嬸打發人告訴我一聲就是了。”
劉氏道:“你也知道,欽哥媳婦年紀小,穩婆們皆擔心她生產不順,最好請個大夫在府裏住著。”
歐陽倩聽著忍不住嘲諷地笑了笑,請個大夫能花多少錢,竟然也要從官中出。不過劉氏倒說得很是理直氣壯,安靜茹點頭。
等管事們回事的完了,便叫品翠拿著銀子給劉氏送去。相對與沈氏,劉氏這點兒擺在台麵上的心思,根本不值得一提。
午飯是在薑氏屋裏吃的,大老爺和薑氏因為晨哥兒的病,有些小矛盾。大老爺去海棠閣和西席先生吃茶對弈,晨哥兒吃了一劑藥,情況好轉便也要去海棠閣,薑氏又氣又急,晨哥兒卻別扭著不肯吃飯來抗議。
薑氏心軟了,還是叫晨哥兒去了。不過下了死令,不許他讀書寫字,必須要等病好了才成!又吩咐品菊等人好生照顧,不能出一點兒岔子。
麵上瞧著雖氣,崔嬤嬤卻笑著說:“已經好些年頭沒見夫人這般了,這倒是好現象。”
安靜茹也是第一次見薑氏這麽又氣又急的樣子,恨不得打不得,比起整日繃著一張臉,這樣的她反而叫人覺得容易親近一些。
大老爺身上的爵位是個沒什麽職務的空頭銜,晨哥兒以後繼承了,也必須自己有本事才行。所以比起韓睿龍或者說歐陽倩肚子裏那個,他更應該好好讀書。薑氏以前隻是希望他活著,可那個不盼著子孫後輩的出人頭地,比旁人強?
馬車一搖一晃,到了王府已經是未時。女官直接領著薑氏和安靜茹到了王妃正屋,小世子剛剛午睡,王妃也才從宮裏回來,身上的朝服沒來得及換。
安靜茹隨著薑氏見禮,王妃立馬叫人扶她們起來,隻說這裏沒有外人,叫她們到跟前說話。
安靜茹和薑氏這才瞧見王妃的模樣,雖然嘴角帶著一如既往的笑容,眉間卻可見一層陰霾。薑氏怔了怔,還沒說上一句話,外頭有人進來回事。薑氏和安靜茹忙退到一旁,隻見王妃有條不紊地張羅著行李――王爺的行李!
等王妃料理的差不多了,薑氏和安靜茹已經吃了一杯茶。
“……本來昨兒就想打發洪嬤嬤回去給你們說一聲,正好母親身邊的崔嬤嬤來了,想著母親今兒要來,我就沒打發洪嬤嬤去了。”王妃話音剛落,薑氏就問道,“什麽時候走?”
“明天一早。”
薑氏呆了呆,“可世子年幼……”
王妃苦笑道:“就是因為世子年幼,所以我不去。”
王妃和世子不去……這是什麽意思?
薑氏的臉上瞬間結了霜,臉色蒼白,嘴唇抖了抖卻說不出話來。王妃寬慰地朝她笑了笑,道:“這也是萬全之策,我們母子留在京城,倒比在外頭安全些。這長途跋涉的,誰知道路上會發生什麽事兒?留在京城,王爺也少了些許顧慮。”
可王妃和世子就是王爺的軟肋!
隔了半晌,薑氏才問道:“那聖上的龍體……”
王妃蹙起眉頭沒說話,薑氏整個人就像泄了氣似的,雙肩耷拉下去,目光看起來倒是平靜,但偶爾閃過的驚濤駭浪卻也隱藏不住。
王妃眼裏流露出擔憂,欲言又止反複幾次,才低聲朝薑氏道:“這是聖上的旨意,知道的人不多。”
薑氏忍不住抬起頭,王妃輕輕將目光移開,心平氣和地道:“出去避一避也好,他在京城,整日裏來拜見的人也多,反而會叫人起了疑心。”
如今朝堂已經分了幾派,大多數都支持皇後生養的二皇子,子憑母貴,將二皇子立為太子名正言順。但聖上遲遲沒有下旨,就說明聖上並不看好二皇子……
皇後娘娘有意打擊韓家,用聲東擊西的法子實則是打擊莊親王,因為除了支持二皇子的人,其他人都願意與莊親王打好關係,希望得到莊親王的支持。
當初聖上登基,莊親王立了大功,後來朝堂穩定,他手裏的兵權也已經交給了聖上,隻是當年作為皇子時,他就與聖上結交了不少人。當年的爭鬥遠比這一次厲害,聖上雖然是太子,先帝卻總是流露出要廢了太子的意思,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太後娘娘當年並不得寵,最得寵的是德妃娘娘,德妃娘娘風華絕代,歲月幾乎沒有在她臉上留下什麽痕跡,造就了盛寵不衰的神話。太後娘娘費力周旋,娶了年家的女兒為太子妃,又為莊親王求娶了韓家的女兒,以此鞏固太子東宮之位。
前話不提,莊親王手裏沒有兵權,但那些曾今隨著少年時代的他曆經一場變動後,死心塌地效忠他的也不少。皇後娘娘因此才會顧忌他。
本來是並肩作戰的,沒想到如今事態變了反而好像結了仇。
薑氏心潮起伏,安靜茹看了看王妃,又看了看薑氏。總覺得,這一次聖上龍體欠安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兒。而徐家,未必就看清了朝堂裏的政局。
“王爺身邊總要有人,王妃不去,誰跟著去?”
說到這事兒,王妃臉上反倒多了幾分笑意,語氣略帶嘲諷之意,“還能有誰,她要去就去吧。”
這個她自然是徐側妃。昨兒在徐家,瞧徐側妃那模樣,竟好像根本不知道王爺要離京。或者她知道,隻是沒表示出來罷了。離了京城,王妃不在王爺身邊,她就是王爺身邊唯一的了。
薑氏說起徐家姑娘進宮做女史的話,王妃也不驚訝:“前兒就知道了,這是皇後娘娘自己選的人。”
也就是說徐家未必願意涉及這趟渾水,皇後娘娘偏就把徐家拉進去了,徐家的女兒做了皇後娘娘身邊的女史,便已經迫不得已站在皇後娘娘一方。徐側妃隻是想對付王妃,沒有看清大局,因此才那般驕傲地告訴安靜茹、告訴韓家,徐家已經得到了皇後娘娘的支持。
她也得到皇後娘娘的支持。
皇後娘娘雖然貴為皇後,與王妃的關係是妯娌,王爺是她的小叔子。嫂子如何好管小叔子屋子的事兒?再說,如今太後娘娘鳳體康健,也輪不到皇後娘娘來管。王妃恪守本分,韓家安然無恙,王妃的地位也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動搖的!
出了這一連串的變故,王妃隻是眉宇間多了些陰霾,然而流露出來的氣度,卻是一股運籌帷幄的凜然。安靜茹看著這樣的王妃,忽然覺得自己那些擔憂和心思根本不值得一提。
王妃愁苦的興許不是別的,而是擔心王爺在外吃苦。即便是王爺,出門在外也比不得在王府,且這一路上,興許很多未知的變故。
薑氏臉色緩和了一些,是聖上的旨意,說明聖上還倚重王爺。如此一來,外頭什麽變故,與韓家都無關了,橫豎韓家是隨著王府。而王爺要出門辦的事兒,是代表聖上禦駕巡察。
來時的凝重,回去時輕鬆了不少。
回到府裏,太陽已經完全下山,吹來的晚風終於有了些許涼意。太夫人屋裏,二老爺、三老爺、韓明德都在。薑氏將王妃的意思說給太夫人,太夫人明顯鬆了口氣。
“果真如此就好了。從今兒開始,我也不見什麽客了,外頭的遞進來的帖子一概推了。”
三位老爺也明白了太夫人的意思,王爺離京到底為著什麽事兒,外頭自然是不知道,都以為王爺是要主動避開如今的政變。太夫人自己不見客,也是告誡三位老爺,這節骨眼兒上,也別去亂站隊了。
第二日一大早,韓家在外頭有官職的爺們皆去送了王爺。
安靜茹料理完日常瑣事,送王爺的爺們也都回來了。韓睿華進了正屋,趙嬤嬤等人便識趣地悄聲退下去。
如今府裏也沒有什麽要緊的事兒,莊子上的一切運作也都穩定下來。大暑的天兒,也沒有誰家會下帖子請人。倒是陳氏打發人來說了一聲,希望安靜茹回去一趟。
安靜茹把茶送到韓睿華手裏,順道就提了提這事兒,“也不知道為了什麽事兒,正好你也在家,就陪我回去一趟吧。”
韓睿華想了想,抬起頭問道:“嶽父大人是不是與大理寺蔣大人十分交好?”
蔣大人算是安老爺的恩師,安靜茹點頭道:“得到過蔣大人許多提攜和幫助。”
如果不是蔣大人,憑安老爺的資曆,再熬上十年也未必能進京。與在南邊比起來,京城的機會是多一些,不過安老爺得老太太教誨,安分守己,並沒有刻意去鑽營。安靜茹嫁給韓睿華,對安老爺的仕途起了很大的作用,不過他並沒有利用這個關係,仍舊在原來的位置上熬著,不過聽陳氏說,他已經慢慢涉及一些有實質的要事兒了。
安靜茹打住這些心思,一下子就想到陸青苑的哥哥要娶蔣家的姑娘,蔣家和陸家已經有了姻親,陸家與孟家有了姻親,陸家和蔣家如今是與孟家連成一氣。莫不是……
“孟家……”
韓睿華眼睛微亮,安靜茹的反映很迅速,韓家的態度已經明確,作為有直接姻親關係的安家,理應是站在韓家這一邊,好好為朝廷做事,或者繼續守著他的閑職就好了。
“回去後我與奶奶說說。”
老太太的話,父親大人總是要聽得。
韓睿華神色倒是十分輕鬆,“孟家不會那般魯莽行事,不必這麽擔心,我不過隨口問問罷了。”
韓睿華再怎麽輕鬆,安靜茹也能感覺到府裏不尋常的氣氛。王妃也說的很輕鬆,可細細琢磨起來,卻無法叫人不擔心。
王爺雖然不參與,可哪裏真的能擺脫的幹幹淨淨?不管最後是立了二皇子還是其他皇子,對莊親王總是懷著幾分忌憚。一旦聖上駕崩,新帝登基,對王爺都不會有多寬容……
------題外話------
家裏發生了一點兒意外,這兩天更新時間可能會不穩定……抱歉了……